阿濟格拿著從朝鮮收集來的魯若麟情報回盛京向皇太極做了詳細的回報。


    皇太極對皮島戰事失利很是失望,皮島就像一個卡在喉嚨裏的魚刺,不致命,但是讓人很不舒服。本想借著征服朝鮮的機會順勢拿下皮島,不曾想半路殺出了興漢軍,使得滿清無功而返。好在損失的大多是朝鮮的軍隊,隻是目標沒有完成,後顧之憂沒有解除,現在更增添了一個對滿清敵視的興漢軍。


    仔細查看朝鮮整理好的興漢軍情報,皇太極有些頭疼了。


    興漢軍短短幾年的時間就發展壯大到了敢在野外與滿清一戰的地步,比明朝的大多數軍隊都要強的多。更主要的是,在朝鮮看來興漢軍最厲害的還是會賺錢。


    去過濟州島的朝鮮人無不對濟州島如今的繁華富庶感到震驚,濟州城的規模比漢城還要大,更加的朝氣蓬勃。濟州城人煙鼎盛,工商業異常發達,玻璃、肥皂、鐵器、布匹、衣服等暢銷海外,依托海上貿易,為魯若麟賺取了海量的財富。


    依托豐富的財源,興漢軍的裝備異常奢侈,而且火器非常多,也很犀利。戰艦更是火炮眾多,縱橫大明北方海域無敵手。依照朝鮮的情報,興漢軍大約有4萬餘人,全部訓練有素,戰鬥力不容小覷。


    作為一個陸地政權,滿清對海洋是非常陌生和畏懼的。以前明軍隻要盤踞在島上清軍就無可奈何,這也是皮島能夠逍遙至今的主要原因。但是皮島除了有海上天險,其他的不值一提,形成不了什麽威脅。


    但是興漢軍則不一樣,滿清已經在他手上吃了兩次大虧了。對於這樣一個新興的敵對勢力,皇太極覺得應該引起重視,所以他招來了範文程,令他安排密探混入濟州島,詳細查探興漢軍的情況。


    回師濟州島的魯若麟開始加大軍隊方麵的投入和建設,滿清已經開始壯大了,以魯若麟現在的兵力與滿清爭鋒是絕對不夠的,必須擴軍備戰。


    人口和地盤永遠是魯若麟關注的重點,濟州島離大明北方畢竟還是稍微遠了點,想要發展壯大,北上搶占地盤是必須的,到那個時候,僅憑海軍肯定不行,陸軍的規模必須擴大了。


    濟州島的人口還在持續的增長中,天津、鬆江、登州成了主要的輸出地。北方是因為戰亂和饑荒,人口大量外逃,為人口買賣創造了大量的機會。南方則是商人們主動收納貧苦農民送往濟州島做工,大量的工廠始終缺乏工人。


    濟州島的買人政策一直都在執行,現在已經有成集團的武裝力量在北方收集難民往白翎島送,從中賺取差價。特別是河南到山東的運輸線已經形成了規模,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口從這裏發送到濟州島。


    天津港作為後起之秀,因為名聲在外,流民主動前來投靠,同樣有大量的難民隨船送走。即使魯若麟拚命的吸納人口,但是比起大明多如牛毛的流民來說,仍然不值一提。


    趁著大量的人口補充,魯若麟將軍隊再次擴充了一萬人,現在興漢軍總兵力已經有近五萬六千人了,按照魯若麟治下的人口算,快要接近十分之一了。如果不是工商業發達,絕對不可能養這麽多的兵。那些窮兵黷武的當然不能比,遊牧民族的全民皆兵也比不了,但是魯若麟麾下的軍隊都是按照精兵來養的,這就比較恐怖了。


    新招募的一萬士兵包括五千火槍兵、三千弓弩手、兩千炮兵。濟州島的火炮技術已經有了不小的進步,輕便的隨軍火炮也研發出來了。這種火炮口徑不大,全銅炮身,還有鋼製的輪式炮架,方便拖行。


    因為沒有液壓製退係統,工匠們利用彈簧進行製退,後坐力的影響明顯減小,射擊精度和射擊速度都有很大的提高。得益於濟州島的鋼製軸承,火炮的拖拽隻需要一匹馬就可以了,必要時幾個人也可以拖動,機動性大大提高。


    濟州島的定裝火藥早就已經顆粒化,而且一直在優化火藥配比,威力比其他地方的火藥都要大得多,也更容易保存。所以別看這個步兵炮口徑不大,威力可不小。特別是射程比大明的所謂紅衣大炮也不差,在兩軍對壘時可以有效的壓製敵軍的火炮。


    弩炮在上次的京師之戰中表現出色,這次部隊規模也得到了加強,在對付密集隊形時有很好的殺傷效果。


    兵種的增多也意味著需要更加專業的士兵,還有相互之間的配合,所以興漢軍一直在進行針對性的訓練,磨合戰鬥力。


    為了適應戰鬥的需要,興漢軍參謀司也應運而生。


    越是現代化的軍隊,參謀製度越是發達。魯若麟將軍中有經驗的將領和一批有軍事天賦的青年軍官組織在一起組建了參謀司。參謀司的主要職能是根據作戰要求製定作戰計劃,合理調配軍力,完成作戰目標。平時就根據沙盤進行戰鬥演練,鍛煉軍官的指揮能力和協調能力。


    參謀司是魯若麟直屬的最高軍事機構,魯若麟任參謀長,王大海為副參謀長,孫富貴、樸正煥、金大正、周永勝、曹天養、王德川、盧千奇等將領為高級參謀,還有任命了一些中級將領為參謀。


    參謀司下屬的各個機構還負責興漢軍的所有與軍事相關的事情,包括征兵、訓練、情報、軍備、後勤、作戰、人事、撫恤安置等各個方麵,除了軍事人員,還有很多的文職軍官。幸虧這幾年魯若麟在軍隊中大力推行教育,一些有學習天分的士兵得以初步成才,可以參與文職工作了,否則這個龐大的機構根本運轉不起來。


    以前這些文字工作都是由其他部門代為負責處理的,現在魯若麟將軍事部分單獨劃分開來,即保持了軍隊的獨立性,也減輕了文職部門的負擔,責任和權力更加明晰,辦事效率更高。


    軍隊的編製也重新進行了整編,三個營為一團,加上直屬警衛連等合計1000人;三團為一旅,加上直屬警衛營等合計3500人;二旅為一師,加上直屬警衛團等合計8000人。師之上為軍,沒有定製。


    興漢軍全軍分為水軍一個師,轄三個旅,合計10500人;陸軍五個師,轄九個旅,合計40000人;其中包含魯若麟的近衛水師一旅、近衛陸軍一旅。另外還有獨立的偵查一團、後勤一團、炮兵一旅,全軍合計為56000餘人。


    魯若麟為興漢軍大都督、總兵、軍長,統轄全軍;


    王大海為興漢軍副將、副軍長、水師師長,轄水軍一、二旅。一旅旅長何海,二旅旅長孫溥;


    孫富貴為興漢軍參將、陸軍一師師長,轄陸軍一、二旅。一旅旅長黃濟(駐天津),二旅旅長沈清;


    金大正為興漢軍參將、陸軍二師師長,轄陸軍三、四旅。三旅旅長許汶,四旅旅長韓希文;


    樸正煥為興漢軍參將、陸軍三師師長,轄陸軍五、六旅。五旅旅長孫什,六旅旅長傅汝霖;


    周永勝為興漢軍參將、近衛師師長,轄近衛水師一旅、近衛陸軍一旅。近衛水師一旅旅長王玨,近衛陸軍一旅旅長婁憲;


    王德川為興漢軍參將、騎兵師師長,轄騎兵一旅、二旅。騎兵一旅旅長左龍(日本人),騎兵二旅旅長譚震;


    曹天養為興漢軍參將、鎮撫司司長,統轄全軍各級鎮撫人員;


    盧千奇為興漢軍遊擊將軍、情報司司長,統管天津全軍偵查部隊的,轄偵查一團,團長劉家旺。


    王福來為興漢軍遊擊將軍、後勤司司長,統管全軍後勤,轄後勤一團,團長高福。


    盧憲為興漢軍遊擊將軍、炮兵一旅旅長,統管興漢軍炮兵部隊。


    炮兵一旅為新組建部隊,旅長盧憲是魯若麟的老兄弟,精於火炮射擊,後來經過魯若麟的係統培訓,對火炮更加精通了,這次也被魯若麟任命為炮兵部隊的長官。


    興漢軍體係中旅長為遊擊將軍、團長為千總、營長為副千總、連長為百戶、排長為總旗、班長為小旗,從上到下建立了嚴謹的等級製度,有了完整的晉升通道和指揮體係,使得戰時更加便於指揮。整個興漢軍中絕大多數為漢人,還有部分歸化的日本人和朝鮮人。


    除了陸軍一旅黃濟部、水師一旅一團駐天津外,白翎島駐紮有水師一旅二團、三團,陸軍第二師全部,其他的都駐紮在濟州島。


    完成整編後的興漢軍各部需要重新熟悉自己的部隊,完成磨合,所以日常的工作就變成了訓練加演習,盡快形成最強的戰鬥力。


    有了這次整編,為各部隊搭建好了框架,軍隊已經有了自己的體係,以後興漢軍再進行擴充時就更加容易和簡單些,不需要魯若麟什麽事情都去管了。


    政務這塊魯若麟也趁機會進行了改組,以前的臨時班子已經不太適合目前的情況了,需要更加細化權責。


    具體的調整為:


    劉雅婷為教育司司長、婦聯主任;李雪晴為辦公廳秘書長、羅瑞峰為稅務司司長、孫旺財為農業司司長、周智孝為商業司司長、宋懷仁為工業司司長、萬金山為建設司司長、黃臨山為民政司司長、監察司司長朱朝卿(原錦衣衛)、警察總局局長何大成(已從鬆江調回)、人事部副部長梅君蘭、律法司司長張鳳儀等。


    因為濟州島人員越來越多,各種糾紛也變得複雜起來,光靠警察局已經不能完全處理民間的各種矛盾,畢竟警察局更多的職能在維護治安打擊犯罪,一些民事的官司就需要有專門的部門負責。


    在大明,一般都是縣太爺負責全部的官司,濟州島沒有縣太爺,那麽這些官司就需要有人審理,總不能讓魯若麟去坐衙審案吧。所以魯若麟順應民意建立了這個法庭,專門審理各種案件。以前在警察局的判決權也收歸了法庭,相當於法庭代表魯若麟行使了判決權。


    張鳳儀是江南來的女官,父親是大明的提刑官,從小耳濡目染,對大明的刑律非常感興趣,也深有研究。可惜因為是女子,不能襲承衣缽,隻能自娛自樂,閑時與父親交流探討一下,很是幫父親解決了一些疑難雜案。她的父親時常感歎她可惜不為男兒身,否則必有一番作為。


    後來父親被上官誣陷,身陷牢獄而亡,她也被判入了教坊司,後來被富商買來送到了濟州島。了解到她的情況後,魯若麟如獲至寶,與她做了很長時間的交流,以大明的刑律為藍本,結合濟州島的實際情況,加上魯若麟的後世理念,專門製定了濟州島的各項法律和規章製度。使得濟州島法製水平大大提升,執法的公平性也得到了民眾的認可。


    組建律法部門、培養律法人才、普及法律知識、監督培訓各執法部門,可以說每項工作都責任重大,任務非常艱巨。但是在魯若麟這裏實現了理想,得到重用的張鳳儀迎難而上,滿腔熱血的投入到了工作中。


    她從眾多備選女官、移民中的知識分子、學校畢業的學生中挑選合適的人才組建起了律法部門,從無到有,半年多就將律法部門幹的有聲有色,民眾的滿意度也大大提高。各部門的執法水平也穩步提高,最起碼做到了有法可依,而不用什麽事情都是按照習慣或者請示魯若麟了。


    這樣的特殊人才對於濟州島真的非常重要,是以後發展壯大的重要基礎,所以這次魯若麟直接破格提拔她為律法司的司長。對於這項任命其他人也沒有異議,畢竟律法這玩藝太專業了,除了張鳳儀還真沒人玩的轉。


    何大成在鬆江丐幫的任務已經完成,林鎮遠的鎮遠鏢局已經非常壯大了,控製區區丐幫已經完全不在話下,何大成就被魯若麟調回了濟州島。


    這些年何大成的成長也是非常大的,正好濟州島機構改組,警察局原來的局長周永勝要專門負責近衛師的事情,魯若麟就提拔何大成為警察總局的局長,負責興漢軍勢力範圍內的治安工作,也是對他這些年辛苦付出的獎賞。


    在興漢軍內部,林鎮遠的鎮遠鏢局也是有獨立編製的,具體名稱為興漢軍獨立第一旅,簡稱獨一旅,旅長就是林鎮遠。


    鎮遠鏢局如今早已遍布江南,背靠濟州島的蓬勃發展,江南士紳隻要有意在這上麵分一杯羹的,都對鎮遠鏢局另眼相看。加上鎮遠鏢局完全依照興漢軍的訓練模式培養鏢師,又舍得投入錢糧和裝備,戰鬥力自然在江南地界強悍的一逼。


    隻要是打了鎮遠鏢局的旗號,道上的勢力都會退避三舍,那些頭鐵、不長眼想要試試鎮遠鏢局武力的,不是埋土裏就是沉河底了。正是通過這些墊腳石,鎮遠鏢局的名號享譽江南,是眾多商家和達官貴人們的重要合作夥伴,可以說黑白通吃。


    鎮遠鏢局現在不但不需要濟州島撥付資金,還會為濟州島輸送了大量的錢糧、物資、人口。鎮遠鏢局已經不再單純的是一個鏢局了,商品貿易也發展的非常迅速,依托濟州島的商品和鏢局的渠道,賺的那是盆滿缽滿,勢力深入到了江南的方方麵麵,為以後興漢軍進軍江南打了非常好的基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再造天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豬哥老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豬哥老腰並收藏明末之再造天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