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看到了濟州島的繁華與強盛,李富川等人拜訪魯若麟時心態是很複雜的。


    如果說以前魯若麟屈身為朝鮮官員,再怎麽折騰影響力也有限,畢竟朝鮮這個主體混的就很差勁,作為一個底下的勢力,再強又能強到哪去?現在魯若麟脫離了朝鮮自立為興漢軍,其實等於是跳出了牢籠,天地更加廣闊了。


    和平時期權勢是最重要的,但是在亂世,權勢比不過槍杆子,有軍權才是王道。大明如今是個什麽情況那些世家大族心裏都清楚,王朝末世的景象越來越嚴重,一個有錢有權有兵的一方勢力有多重要就不用多說了。隻要魯若麟願意改旗易幟,投靠大明,立馬就能夠成為諸侯一般的巨頭。


    李富川和王道成年老成精,不但在考慮家族的生意,還在為家族的長遠做打算,如何保證家族血脈富貴能夠得以延續,永遠都是這些族長們思考的問題。李定成等人畢竟年輕,他們更多的是羨慕魯若麟事業有成,可以一展胸中抱負,大有一幅好男兒當如是的崇拜感。


    李定成等人與魯若麟年紀相仿,他們還在為舉業埋頭苦讀,學習枯燥的八股文,什麽時候能夠中舉還是未知數。而且即使能夠從競爭激烈的江南中舉,還有進士這個終極關卡擋在前麵,想要做官不但需要時間、文采,也需要運氣。否則就隻能像很多舉人一樣,即使中舉了,依然沒有機會一展所學,隻能蹉跎歲月。


    而魯若麟已經是一方之主,方圓千裏之地的無冕之王,治下子民眾多,生活富足,麾下精兵數萬,如使臂膀,大丈夫當如此。所以看向魯若麟的時候,李定成等人是滿滿的羨慕與崇拜。


    雖然魯若麟非常熱情,但是想要重新找回以前那種輕鬆自然的感覺已經不可能了,畢竟魯若麟的身份地位有了變化後,再怎麽假裝隨意依然帶著一些拘束,特別是在參觀了濟州城之後。反而是柳如是與之前相比態度沒有什麽改變,一來是大家並沒有那麽熟,二來她隻是來遊曆的,魯若麟的身份地位變化並不能影響到她。


    因為來客裏麵有柳如是這個女性,魯若麟特意將李雪晴叫來陪客。相比大明女眷從不輕易見男性外客,魯若麟對這些完全沒有忌諱。濟州島女人都在外麵工作,拋頭露麵根本就不是個事,見下家裏的客人算的了什麽。


    對於李定成、王學仁和張翰,李雪晴是認識的,故人相見也是格外高興。


    對於這個青樓出身的魯若麟小妾,大家原以為她會比較忌諱見到熟人,不曾想李雪晴完全沒有一點尷尬。反而渾身透著自信與灑脫,與以前那個青樓頭牌完全像換了一個人一樣。


    柳如是則是非常的好奇,對於這個與自己出身相同的女人,她已經聽了太多的故事,其中頗有些傳奇色彩,不能全部當真。不過,她如今成為魯若麟侍妾卻是事實,而且並不是花瓶一樣的角色,統管著興漢軍的秘書處,是魯若麟名副其實的大管家,真正有實權的那種。這樣的際遇就真的很不一般了,是個女人都會羨慕。


    以前很多人把魯若麟拿女人當老師看成一個笑話,沒想到他更進一步,直接拿這些女人當官用了。要知道在大明,有多少讀書人窮盡一生都摸不到官的門檻,真的是情何以堪啊。開始的時候大家都等著看魯若麟的笑話,用一群女人來治理百姓,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結果就是現實狠狠的打了他們的臉,興漢軍不僅沒有像他們預料的那般大亂,反而越來越好,越來越壯大了,令他們顏麵上很是有些掛不住。在他們眼裏隻是一些玩物的青樓女子,到了魯若麟的手裏都變成了難得的人才。李雪晴、劉雅婷、張鳳儀、梅君蘭這些還隻是比較出名的,還有更多的女官充斥在興漢軍的中級官員隊伍,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


    這些人當然不會認為自己比那些女人差,他們認為這主要是因為魯若麟會調教人才。沒看到羅銳峰、宋懷仁等秀才在鬆江連中舉都困難,到了魯若麟這裏被調教了一兩年,如今也是獨當一麵的人物了,他們越想越覺得隻有這才是最合理的解釋。


    這個世界上永遠不缺乏自認為千裏馬的角色,他們總認為自己懷才不遇是因為沒有遇到伯樂。現在就有個大大的伯樂出現在自己等人麵前,就看願不願意抓住機會了。


    江南世家大族的底蘊是非常深厚的,在教育上也舍得投入,家族子弟的素質比起平民百姓是高很多的。當然他們的出路一直盯著大明朝堂,魯若麟這個鳥屎大的地盤還不放在他們眼裏,雖然濟州島確實看起來很有前途。


    但是大族之所以叫做大族,並不是隻有主支一房,還包括大量的旁支外族,這些人數量龐大,是大族盤踞一方的基礎勢力。這些人裏麵少不了懷才不遇、際遇艱難的讀書人,既然在大明混不出頭,何不到興漢軍這裏碰碰運氣。既然那些女人都做的好,自家這些讀書人更應該不在話下。而且這樣不但為底層族人找了條出路,也把自家的勢力滲透進了興漢軍,何樂而不為。


    不管是被逼也好、自願也罷,如今興漢軍裏很是有一些江南大族的旁支子弟。


    對此魯若麟照單全收,但是並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來了就能當官,如今的興漢軍已經過了初創的草莽階段,一些規矩和製度已經成熟。除非是非常特殊的人才,再想一步登天已經很難了。


    如今興漢軍的外來知識分子,包括那些青樓來的女子,現在都會經過統一的培訓,隻有培訓合格了才能進入興漢軍的管理隊伍,從基層做起。根據每個人所擅長的不同,結合個人意願和部門需求,分配到不同的崗位上去。


    當然,你要是有特殊才能,會在考核後推薦給魯若麟,由魯若麟做最後審核,再安排崗位。比如張鳳儀就是走的這條通道,一步登天的。


    對於那些讀書讀傻了,隻會之乎者也的人,魯若麟當然不會給他們公務員的身份。不過濟州島發展太快,對讀書人的需求太大,哪怕進不了興漢軍,隻要願意安心下來做事,做些文書、賬房之類的營生,一樣可以活的很好。


    當然真正的精英子弟那些大族肯定不會放在濟州島的,他們的目標依然盯著大明的官場。即便是稍微有些才能的,也不會放棄科舉跑到濟州島自斷前程。所以能來濟州島的至少在讀書人裏麵講,真的並不拔尖。不過把這些人充實到基層崗位還是可以勝任的,任何一個政權都少不了踏踏實實的普通公務員,這也大大緩解了興漢軍的管理人員短缺。


    不過這其中也有被魯若麟撿漏的。


    徐家的一個旁支遠親叫徐班,是一個老童生了,快三十了連個秀才都考不中,還老是喜歡鑽研一些奇淫技巧,看《墨經》、《考工記》、《夢溪筆談》這類的課外書。不但連老婆都沒娶上,生存都成了問題。家族長輩實在看不過去了,一狠心就把他送到濟州島來謀條生路。


    來到濟州島的徐班在培訓時被發現很有機械製造方麵的天賦,被送到工坊進行深造。來到工坊的徐班簡直是如魚得水,很多奇思妙想給工匠們帶來了很大的啟發。以前的徐班沒有條件製造機械,很多東西隻能靠自己想象或者畫圖,比起濟州島的工匠,他的理論知識更加豐富一些。


    現在濟州島的各式工廠為他創造了便利的條件,隻要是覺得有用的東西,都願意配合他進行試驗和製造。有了理論與實際的完美結合,加上濟州島上良好的技術交流氛圍,徐班的技術水平也是突飛猛進,很是解決了一些技術難題。


    徐班猶如煥發了第二春一般,整個人已經不再頹廢,神清氣爽、鬥誌昂揚。對於這個發明創造型人才,魯若麟也給予了很高的待遇,有分配獨立的別墅,有專職的護衛,有獨立的技術研究所,薪水也是最高的一檔,而且因為解決了眾多技術難題,技術獎勵更是拿到手軟。短短三個月,徐班就從一個新人就晉升為工匠協會的委員,並被允許帶徒弟,而且大家都沒有異議。


    徐青鬆親眼看到這個徐家打發過來的“廢物”一步步的登上了興漢軍的高層,說句不好聽的話,徐班現在要見魯若麟比他都要容易的多,這就是地位的證明。


    當徐青鬆將徐班的事情傳回江南的時候,整個徐家人下巴都快要驚掉了。對於興漢軍這個新興勢力,徐家是非常重視的,一直希望能夠建立更加緊密的聯係,也希望有徐家人可以躋身興漢軍高層,不過這個願望還沒有實現。畢竟精英人才即使是在徐家也是寶貝,還舍不得送給魯若麟。


    沒想到第一個躋身興漢軍核心人員的居然是以前從來看不上眼的徐班,這令徐家高層們很是難堪,進而非常迷惑。一個並不出眾的家族子弟放到了魯若麟手裏就大放異彩,究竟是哪裏出了問題,這個事情不得不令他們反思。


    對於徐班表現出來的才能徐家也是非常重視,想要把他接回來。不過談論再三後,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真要這麽幹了,等於斷掉了徐家人以後在興漢軍裏的出路,也會惡了魯若麟。最主要的是徐家根本沒有濟州島那樣的環境,無法實現徐班的理想和抱負,他也不願意回來。


    以前都是徐家上下嘲笑對象的徐班父母如今成了香餑餑,家族高層屢次召見籠絡,徐班也從以前的朽木變成了他們口中的棟梁之才,更是暗示準備給徐班說門親事,對方是大家閨秀,人品樣貌都是拔尖的。為了挽救以往對徐班的忽視,徐家也是操碎了心。


    一輩子抬不起頭的徐班父母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對於婚事他們難得的沒有聽從家族安排,而是決定先和兒子商量了再說。對於這個理由,徐家也不好反駁,畢竟徐班如今的地位已經不一樣了。徐班父母更是一刻也待不住了,很快就隨家族的船隻前往濟州島,迫不及待的想要去與發達了的兒子團聚了。


    很巧,徐班父母與李定成他們是一趟航程,徐班的事跡也通過水手們傳到了他們耳朵裏。對於這種窮人大翻身的傳奇故事,永遠都是底層民眾的熱門話題,好像聽了這些故事,他們也有機會鹹魚翻身一般,很有代入感。


    李富川特意把徐班的事情拿出來與魯若麟交流,感歎魯若麟不愧有伯樂之稱,否則徐班這顆明珠也隻能蒙塵了。


    聊到了徐班,魯若麟突然對人才選拔的問題來了興趣,與他們很是探討了一番。


    魯若麟先是詢問了李定成等人去歲省試的結果怎麽樣,李定成等人很是慚愧的說學藝不精,未能中舉。李富川也是一臉的嚴肅,訓斥李定成他們學習還不夠刻苦,還需要繼續努力,一邊觀察魯若麟是否會因為這個事情對李定成他們看輕了,畢竟魯若麟如今的層次已經不一樣了。


    好在魯若麟並沒有看輕李定成等人的意思,而是順勢聊起科舉來。


    按照魯若麟的意思,李定成等人沒有中舉也不一定是學習不夠,努力不足,也有可能是他們的天賦並不在詩詞文章上麵。


    每個人的天賦都不一樣,有人精通詩詞,有人長於文章,也有人擅長算數,還有人在營造方麵有獨特天賦,等等不一而足。對於自己喜歡而又擅長的當然學習起來就事半功倍,對於自己不那麽擅長的,學習起來肯定就是事倍功半了。


    也許李定成和王學仁他們的天賦本就不在詩詞文章上麵,與那些天生精於文字一道的考生比起來自然就多有不如,反應在考場上就是中與不中的區別了。


    江南文風鼎盛,要想找一些在詩詞文章上麵有天賦的讀書人簡直不要太簡單,這也造成了江南科舉競爭格外殘酷和激烈。


    但是朝廷選官隻憑聖人經典和八股文是否就一定正確呢?在魯若麟看來,其實不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再造天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豬哥老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豬哥老腰並收藏明末之再造天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