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晴察覺到魯若麟想要招攬柳如是,這幾天抽空陪柳如是參觀了劉雅婷、張鳳儀、梅君蘭領導的部門。


    李雪晴很是能夠理解柳如是的心態,同為才女,那種懷才不遇、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憋屈並不會因為她們是女人就少多少。看著那些才能明明比她們差多了的士子們中舉、中進士,踏入官場,她們卻隻能成為文人權貴們的陪襯,甚至是玩物,心中有太多的無奈。


    李雪晴很是慶幸自己遇到了魯若麟,因為有了他的出現,自己才迎來了新生,活出了精彩。正是因為理解,所以李雪晴帶著柳如是遍訪了興漢軍裏的高層女性。劉雅婷、張鳳儀、梅君蘭,這些位高權重的女人們讓柳如是知道了女人也能活的如此肆意和精彩。遍布興漢軍的女官們完全沒有大明女子的那種謹小慎微、唯唯諾諾,那種昂揚、自信,巾幗不讓須眉的精神頭,令柳如是羨慕和讚賞。


    雖然唐朝出了一個武則天,達到了女人權勢的巔峰。但這隻是曇花一現,官場依然是女人們的禁區。柳如是看到了劉雅婷等人在自己的部門揮斥方遒時的氣概,那些男性屬下對她們的尊敬和仰慕,覺得這才是她想要的生活。她承認她真的動心了,任何一個有抱負的女人都受不了這種誘惑。最重要的是這裏不歧視女性,特別是她這樣有風塵曆史的女子。


    打定主意的柳如是決定立即返回江南,與盛澤歸家院贖身,一刻也不想耽擱了。得知柳如是決定加入興漢軍的魯若麟大喜,專門安排船隻與她回去,並派人隨身護衛,贈了許多錢財和鏡子,叮囑她如果有其他姐妹願意來濟州島,大可為她們贖身。柳如是身藏豪氣,並沒有作女兒態,一句“請都督安心等候,必不負所托”,傲然離去。


    知道柳如是決定加入興漢軍,李定成等人是非常糾結和遺憾的。不比柳如是毫無掛念,李定成等人在大明寒窗苦讀十餘載,付出了太多的汗水,驟然放棄真的是很不心甘。


    大明的動亂還沒有波及到江南,李富川這樣的小家族也無法體會到王朝末世的降臨,隻知道世道比較艱難罷了。隻有那些朝廷中樞才明白國事是如何艱難,但總覺得還可以搶救一下,完全不會想到區區幾年之後大明就會轟然崩塌。


    相比起明朝這個處境艱難的上市企業,無法預料到他會破產的李定成等人依然覺得是比興漢軍更好的平台,不舍放棄就很容易理解了。


    魯若麟設身處地的想了下,也沒有為難李定成等人,反而承諾興漢軍會一直給他們留個位置,令李定成、王學仁即是感激又是羞愧。


    李富川和王道成這次也不虛此行,魯若麟批給了他們部分水泥,讓他們帶回江南銷售。水泥的好處李、王二人深有體會,根本就不愁賣。以前是水泥產量完全不夠自己使用,所以很少外售,現在因為產能擴大,濟州島的建設進入平穩期,才能有部分的水泥對外出售。


    收獲滿滿的李富川一行決定返回鬆江了,見識到了興漢軍的強大,李富川等人對於與魯若麟的關係更加重視,決定加大在濟州島的投入,將雙方的關係捆綁得更牢靠一些。


    回到吳江盛澤歸家院的柳如是直接跟媽媽徐佛攤牌,表明了自己的意向。好在徐佛為人還比較寬容,特別是聽說柳如是去濟州島是去做官之後,非常驚訝。等到柳如是詳細介紹了興漢軍中女子為官的情況後,徐佛這才相信天下間竟然真有如此神奇的地方,對柳如是的選擇也表示了支持。


    當柳如是提出想要帶走院裏一些姐妹的時候,徐佛很是不舍。這些女子都是她費心調教出來的,準備以後為她賺大錢的。不過當柳如是拿出魯若麟贈與的錢財和鏡子之後,徐佛終於還是鬆口了。如今在江南鏡子可以緊俏的很,沒有關係,根本就是一鏡難求,何況像柳如是拿出的鏡子這麽大,真的很是稀罕。


    贖回自由身的柳如是帶著十餘名姐妹回到了濟州島,經過簡單的培訓和考核後,得到了梅君蘭的認可,開始上任文宣司副司長。


    上任之前,魯若麟還專門把柳如是叫來好好的交流指導了一番,為她理清思路,確定工作方向。對於魯若麟超前的宣傳思路,柳如是隻能在心裏寫個大大的服字。而且聽魯若麟話裏話外的意思,這還是因為條件和人手不夠,很多想法不能實施,否則絕不是如此這樣小打小鬧。


    柳如是的首要任務就是組建文宣司的班底,招募人員。她帶過來的姐妹們自然都被她收進了文宣司,如今興漢軍有多缺人她算是知道了,每天都有各部門的人到移民司申請要人,幾乎是隻要培訓合格的他們都要,沒有性別、年齡限製。她可不敢把姐妹們留下來,否則不用半天連渣都不會剩下來。


    第一批被柳如是收編的人員就是那個爆紅的戲班子,當這個猶如仙女一樣的女官告訴戲班的班主要把他們收編進文宣司,從此吃上官家飯的時候,這個叫郭長生的班主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在大明,戲班子的社會地位是非常低的,比平民都不如,很受歧視。在大眾的認知裏,大概就是和青樓女子差不多吧。郭長生來到濟州島也有一段時間了,見識了濟州島的繁華安定,他最大的理想就是賺錢買套房子留下來。


    因為濟州島平民的待遇非常好,收入也很高,導致知道情況的戲班子成員人心浮動。要不是因為戲班子生意太好,郭長生許諾了很高的報酬,那些手下們估計都要跑光了。如今聽到柳如是要把他們收入官府,給個出身,而且郭長生本人還許諾了官職,這就是個大大的驚喜了。


    對於這些戲班子成員而言,無疑是一步登天了。當官啊,再大膽的戲子們也不敢幻想有這一天。郭長生和成員們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至於戲班子,有了官身,還要啥自行車啊。但是結果往往出人意料,戲班子不但沒有解散,還要大大的加強。郭長生他們不但要重操舊業,還要帶新人,演出柳如是她們新編的曲目。


    按照魯若麟給的方向,新編的曲目叫《流民王小二》,描寫的就是流民王小二曆經重重困難,克服了饑餓、寒冷、死亡,最後來到興漢軍,開始新生活的故事。濟州島民眾絕大多數都是難民出身,這樣的故事更能引起他們的共鳴。


    為了寫好這個曲目,柳如是她們深入民眾當中,收集他們的經曆,再進行藝術性的加工,拿出了最後的劇本。新劇目的表現形式完全脫離了戲曲的範疇,更像後世的舞台劇。布景、背景音樂、直白的台詞、眾多的人物同時出場,這樣的新型藝術方式讓柳如是非常著迷。


    為了演好這出新劇,柳如是精挑細選了一批演員,服裝道具盡量真實,不斷的進行排練,最後在通過了魯若麟的點頭後才開始公開演出。


    公演是在濟州城的中心廣場進行的,這個廣場是濟州城最大最繁華的廣場,當初在規劃的時候就留足了麵積,用來舉辦大型的公共活動。


    這次公演魯若麟帶李雪晴、雪梅、王四水夫婦,還有許多興漢軍高層進行了觀看,濟州城的眾多商人百姓更是將廣場圍的水泄不通。


    不出意料,《流民王小二》大獲成功,受到了民眾的熱烈追捧,當天就加演了三場,依然阻擋不了民眾的熱情。這出新戲立馬就成了濟州城的熱門話題,熱聊榜的榜首,熱度居高不下。


    大受鼓舞的柳如是工作熱情更加高漲,大肆招募人員,組成了三個劇組,在興漢軍範圍內巡回演出。劇組走到哪裏,哪裏就會掀起熱潮,更是有很多人追著劇組看演出,妥妥的追星粉絲。


    文宣司一炮打響,取得的成績非常亮眼,在潛移默化間樹立了興漢軍的良好形象,令民眾們更加感激魯若麟,也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當魯若麟需要他們挺身而出保護現在的一切時,相信他們也會更加踴躍。


    這就是宣傳的作用。


    除了組織演出,文宣司還創辦了《興漢月刊》,用來刊登一些重要的時事評論、外部消息、商業信息、奇聞異事、新聞人物和事跡等,並且麵向社會公開征集各種文章,鼓勵大家創作優秀的作品,還承諾了稿酬。當然要求是要用白話文寫作,因為《興漢月刊》麵對的是整個大眾市場。


    《興漢月刊》的第一期頭版就是魯若麟撰寫的評論文章《論王朝之興衰》,在濟州島引起了轟動。


    魯若麟的文章通篇白話文,隻要是識字的人都能看懂,而且創造性的加入了標點符號,使得斷句不再是難題,也少了很多爭議。好在魯若麟在濟州島威望太高,沒人敢質疑。要是在大明,保證會被那些文人們批判得一錢不值。


    在文章裏,魯若麟的論點並沒有著眼於一朝一時,因為王朝滅亡的原因各有不同,有內部的,也有外部的,不能一概而論。如果真要總結各個王朝的滅亡原因,那完全可以寫一部鴻篇巨製。但是王朝的興衰卻總是有跡可循的,魯若麟主要談論的就是土地和人口。


    很多時候,文人總會把王朝的盛世歸結於君明臣賢,把主要的功勞歸功於人,標榜人治的作用。並且經常用前朝的盛世明君來激勵後世的君王,親賢臣遠小人,潛台詞就是“我是賢臣,重用我吧”。至於社會最重要資源——土地的分配問題被刻意的忽略了,即使大家都知道土地兼並的危害。


    以前對這個問題有清晰認識的多為士人,普通百姓並不清楚其中的原由,現在魯若麟就直接掀開了這層窗戶紙。


    自秦漢以後,華夏王朝基本已經占領了周邊適宜開發和耕種的所有土地,版圖麵積大致固定了下來。這就造成華夏的耕地麵積處於一個固定範圍,在耕作技術沒有太大進步的前提下,能夠養活的人口也是有一個上限的。


    而且這個上限隻是理論上的,如果大量土地集中於少部分人手中,普通百姓憑借少量的土地,或者做佃農,根本養活不了太多的子女,這個承載上限還會大大降低。


    一旦人口數量超過了這個上限,耕地養活不了這麽多的人口,要麽出去占領更多的土地,要麽減少人口。而華夏周邊適合耕作的土地已經沒有多少了,即使有,以目前的技術條件開發成本也過高,當權者並沒有向外拓展的動力,那麽隻剩下減少人口這一條了。


    當然減少人口並不是主動的殺死治下的百姓,而是當權者即使明白土地兼並的危害,但是當需要自己舍棄利益時,又會變得心存僥幸,直到活不下去的百姓造反。


    一旦大規模的農民造反形成,基本也就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候了。而爭頂之戰並不是你想什麽時候結束就結束的,當新的朝代建立時,都會發現人口經過戰亂而大量減少,原有的土地大戶絕大多數也被消滅了,大量的田地無人耕種,土地資源也開始重新分配。


    這個時候的主要問題就變成田多人少,朝廷就會分發田地、鼓勵開荒、獎勵生育。這個時期隻要不發生太大的意外,因為社會矛盾緩解,百姓人人有田安心耕種,基本都可以迎來王朝盛世。


    再然後就是由盛轉衰,開始下一個輪回。


    魯若麟的觀點簡單易懂,老百姓一想,好像是的啊,我爺爺的時候家裏有20畝地,家裏日子過的很好。後來子孫多了,土地也不夠分了,家裏的人要跑到地主家當佃戶才能勉強糊口。再後來遇到災荒,苛捐雜稅又重,土地也被地主低價買去了,一家人隻能做了流民,可不就是這麽回事嗎?


    濟州島的這些人基本都是魯若麟論調裏那些被減少的部分,都有親身的經曆,所以讀起來特別有感觸。


    其實除了上麵的辦法還可以提高農業技術、培育高產作物、發展工商業等也可以緩和人口矛盾,隻是魯若麟沒有詳細講述,不過即便如此還是引起了民眾的熱議。


    隨著基礎教育的普及,以及拚音的推廣,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完成了初步的識字,閱讀起來並不是很困難,所以《興漢月刊》賣的非常好。


    除了魯若麟的文章,《興漢月刊》還對當前的大明狀況進行了分析,把大明的土地分配情況大概的分析給了民眾看,以及為什麽他們被收了越來越多的苛捐雜稅,最後被逼得家破人亡。


    大家看過之後才知道,哦原來那些勳貴高官文人們不交稅,朝廷把這些賬最後都算到我們的頭上去了,難怪賦稅越來越多,賣兒賣女都不夠了。這些賊子們真是可恨啊。


    《興漢月刊》通過分析大明財政崩潰的原因,還順便為全民納稅做了宣傳,也得到了民眾的響應和認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再造天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豬哥老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豬哥老腰並收藏明末之再造天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