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浩然今年已經十一歲了,來到興漢軍也已經三年了。當年他因為和妹妹劉伊人在鬆江向魯若麟乞討,被魯若麟帶到了白翎島,從此開始了一段新的人生。


    劉浩然小時候進過學,在幼軍營裏獨樹一幟,學習成績進步飛快,排名更是一直名列前茅。


    剛來興漢軍的時候,劉浩然和劉伊人都是瘦不拉幾的,渾身沒有幾兩肉,其實幼軍營的孩子大多都是如此。他們的出身不是乞丐就是孤兒,沒有餓死都算命大了,那能指望有啥營養。


    興漢軍對於吃是非常講究的,得益於不差錢和糧食的魯老爺,麾下的百姓就沒有因為沒飯吃餓死的。幼軍營是魯若麟重點打造的項目,夥食就更加不可能差了,魯老爺根本就不差那幾個錢。


    幼軍營一日三餐,有魚有肉,完全不限量,敞開肚皮吃就行。今年隨著農村養殖業開始發展,雞鴨鵝蛋也開始大量上市,幼軍營每人每天都定量有一個煮蛋吃,為的就是增強他們的營養。除了這些,偶爾還會有水果供應,這樣的待遇比起一般人家的孩子也不差了。如果跟大明那邊比,起碼是富豪人家的公子哥才能這樣享受。


    得益於充足的營養,劉浩然個子已經躥高了一大截,身上也開始長肉,皮膚也變的白皙。俊俏的相貌,穿上得體的衣服,妥妥一個溫文爾雅的名門公子哥。


    因為劉浩然是魯若麟親自招進來的,正是因為有了他才誕生出了幼軍營,所以劉浩然在幼軍營的地位是非常特殊的。每次魯若麟來幼軍營的時候都會召見他,逢年過節還會把他和劉伊人召到府邸一起過,更加體現了他的不同。


    魯若麟很是喜歡劉浩然,不僅是因為他聰明伶俐,敏而好學,更因為他處事得體,心有靜氣。幾年的乞討生涯讓劉浩然嚐遍了人間冷暖,使他格外早熟。本性善良又使得他沒有被苦難折磨出一身戾氣,反而猶如璞玉被打磨過一般,更加明事明理,懂得感恩這個世界,這真的很可貴。


    在魯若麟的府邸劉浩然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劉浩然經常去都督府拜訪魯若麟,大多數時候是去借書看。魯若麟家裏收藏有很多的書籍,有很多的雜書,關於曆史、地理、科技、人文、軍事等都是魯若麟喜歡的。還有很多西方的科學、哲學、地理等實用類書籍,這些書籍都是魯若麟讓西班牙人和荷蘭人帶過來的,還特意請人翻譯成漢語方便閱讀。


    即使是漢語類的相關書籍,魯若麟也讓人統統轉換為白話文並加上標點符號,方便知識的傳播。當然詩詞文章之類的不在此列,最多是有附加的釋義。而且魯若麟家裏關於詩詞文章類的書籍都是李雪晴收集的,她比較好這一口。


    劉浩然閱讀的興趣非常廣泛,隻要是新奇的書籍都喜歡看,碰到魯若麟有空的時候還會向魯若麟請教。對於現在的書籍,有很多知識其實是有錯誤的,或者不完善的。魯若麟雖然不是專業的,但是對一些常識性的錯誤還是知道的。或者有些理論已經在後世證明是不可行的,魯若麟都會抽空給劉浩然指出來,免得他走了彎路或者歧途。


    越是與魯若麟接觸的時間長了越是覺得他知識的淵博,當然這個淵博肯定與那些大儒們完全不一樣。經史子集魯若麟最多算是略知皮毛,但是其他的各類知識就豐富得不像話了,完全超越了這個時代的其他人。


    這也是因為後世與現在在信息傳播度上有著巨大的鴻溝,而且很多知識都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普及,人們接受的很多知識都是全世界千錘百煉了好些年的成果。那像現在,普通人最多知曉十裏八鄉的新鮮事,再選就一片茫然了。


    讀書人除了知識外,信息上相對普通人也有巨大的優勢。普通人出遠門要路引,讀書人則可以自由遊學,隻要錢財跟的上,可以隨便去哪浪,各種因相加信息的廣博度自然不在一個級別。


    而且讀書人還喜歡與同窗好友等寫信,相互交流信息,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來源。想當年諸葛孔明躬耕於南陽,猶自可以與來訪的劉皇叔侃侃而談,辯論天下局勢,真以為在家裏種地就能知曉天下事,怎麽可能啊,還不是通過他的那些好友和親朋了解到的。所以劉大耳朵幾次去找他碰不到人就很正常了,人家要隨時了解最新的時事動態,不出去多交流怎麽行呢。


    魯若麟雖然不是專業的學者,但是受到了後世信息轟炸那麽長的時間,知識的廣度絕對比這個時代的任何人都要大得多。所以給劉浩然釋義是沒有什麽問題的,即使有些問題不能給出準確的答案,也會告訴他一個方向。這令劉浩然對魯若麟非常敬佩,仿佛這個世界就沒有能夠難倒魯若麟的事情。


    其實這也是因為這個時代的知識體係還非常初級,涉及的難度較小,加上劉浩然年紀小,看問題的深度也不夠,魯若麟可以毫無壓力的應對。換個思想成熟的學者,魯若麟絕對沒有這麽輕鬆。


    魯若麟願意花時間來培養劉浩然,除了劉浩然本人資質優異外,魯若麟也希望重構華夏的知識體係。當然這個任務太過浩大了,絕對不是魯若麟一個人可以完成的,運氣不好可能需要幾代人才有可能。所以魯若麟必須有一群追隨者為其衝鋒陷陣,開疆拓土,劉浩然就是這樣的嚐試。


    這還涉及到興漢軍的傳承問題,當然現在包括魯若麟在內的興漢軍高層正值壯年,有他們在,興漢軍的發展壯大絕對沒有問題。但是也要未雨綢繆,培養好下一代,以便他們的事業後繼有人。


    幼軍營是興漢軍未來的骨幹力量,劉浩然更是幼軍營的旗幟人物,如果劉浩然可堪造就,魯若麟並不介意把他當做未來的領導層來培養。這就需要從小就為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能夠在未來引領興漢軍繼續前行。


    正因為這些特殊的原因,大家一般都把劉浩然視為魯若麟的弟子,劉浩然也對魯若麟執弟子禮,魯若麟從來沒有否認過,這也令劉浩然在興漢軍體係裏地位非常超然。


    幼軍營裏的思想建設一直都沒有放鬆過,忠君愛國在這裏同樣適用,當然這個君隻能是魯若麟了。愛國就是愛興漢軍,這個也不能含糊。同時還會給他們灌輸民族觀念,民族自豪感,為人處事的原則和規範,培養有正確價值導向的人才。


    不要小瞧這些思想上的建設,這才是興漢軍以後能否長久強大的基礎之一。


    雖然魯若麟也很忙,但是經常會抽時間來幼軍營視察和講話,顯示自己的存在,而不是想象中的一個圖騰。雖然魯若麟反對盲目的個人崇拜,但是對於加強自己的領袖權威還是很在意的。


    對於這個賦予自己新生的魯都督,幼軍營的孩子本身就非常感激和崇拜。可以說如果沒有魯若麟,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不會活下來,更不用說吃飽穿暖有書讀了。如果在大明,幼軍營的孩子們可以說都是魯若麟的部曲,死忠的那種。何況鎮撫司的洗腦式教育,讓幼軍營對魯若麟奉若神明,是以後魯若麟絕對可以倚重的力量。


    幼軍營的教育模式與傳統的儒家書院是有很大不同的,更接近後世的教育方式,以實用為主。也有傳統文化做調劑,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和個人品質,比大明的單純應對科舉要先進的多。


    幼軍營還會根據個人的興趣和天賦不同有針對性的進行培養。光軍事教育就分為指揮、後勤、作戰、參謀、情報等許多類別,兵種也有劃分,有火槍科、火炮科、水軍科、騎兵科等很多細分科目。將以前更多以經驗進行的學習理論化、係統化,培養更多的專業軍事人才。


    幼軍營已經有了從以前單純的孤兒院,慢慢的向專業院校的轉變的趨勢。今年就有一批適齡兒童專門進了幼軍營進行學習,他們可不是什麽孤兒,都是家庭殷實之輩。


    這個世界永遠不會缺乏聰明人,明眼人都能看出魯若麟對幼軍營的重視,從幼軍營出來人前途必定可期。最主要的是幼軍營的教育確實不錯,很多軍隊中的高級將領和人才都有在幼軍營兼職講課,甚至是魯若麟閑暇是也會到幼軍營上個課,做個演講什麽的。想要自家子弟有個好前程,還有比這裏更好的地方嗎?


    現在幼軍營對願意入學的孩子是來者不拒,稍加考核篩選就可以入學。以後隨著學員擴大,肯定就沒有這種好事了,這種事情向來是手快有手慢無。最主要的是師資力量嚴重缺乏,相關教材編寫難度太大。對於這項工作魯若麟是親自來抓的,按照他的思想和要求來組織編寫,但是專業人才缺乏,導致編寫工作非常緩慢,隻能慢慢推進,總不能魯若麟自己親自編寫吧。一來沒有那個時間,二來很多專業的事情魯若麟並不熟悉,還是需要專業人才操刀才行。


    目前興漢軍的教育主要集中在基礎教育方麵,高等教育體係才剛剛起步,困難和問題很多,隻能一步步來,說穿了還是缺人才。


    幼軍營的女子部相對簡單一點,因為女孩子本來就相對少一些,也不需要她們以後親自上戰場,更多的是培養醫護方麵的能力,為軍隊和社會補充醫療人才。


    年紀小的女孩子主要還是學習基礎知識,稍大一些後才會開始醫護等專業方麵的學習。女子部的學習內容也比較貼合社會實際,偏文科一些。除了醫護,財務會計也是一個大方向。如果對律法有興趣也可以學習律法,律法部門也有人才缺口,專業性也比較強,在張鳳儀的強烈要求下開辦了律法班,為律法部門培養人才。


    律法部門的做法似乎點醒了其他部門,紛紛要求開設與本部門相關的人才培訓班,雖然不能解燃眉之急,但是從長遠來來是非常有利的。魯若麟也支持這種做法,專業人做專業事,不光管理部門,技術部門也同樣如此,醫學院就是集中培訓行業人才的良好例子。


    傳統的師徒製度雖然可以培養優秀人才,但是數量少,見效慢,對於一些基礎性的工作人才,明顯這樣的傳承製度已經不適合需求了。很多工廠出於實際需要已經在開設自己的短期培訓班了,現在隻是要將這種製度正規化、長期化,批量培養基礎性人才,與師徒製形成良好的補充。


    劉浩然的妹妹劉伊人快八歲了,在幼軍營上基礎班,小丫頭如今長得白白嫩嫩的很是可愛。


    幼軍營男女兩部是單獨隔開的,教學和生活基本沒有交集,隻有一些大型的集體活動會一起參加。不過像劉浩然這樣有妹妹在女子部的還是可以偶爾過來的,這方麵限製的也不是太過嚴格。


    因為劉浩然對劉伊人保護的很好,加上劉伊人那時候還小,對於那段苦難的經曆印象不深,所以性子破為天真爛漫,很是惹人喜愛。


    劉浩然對她很是寵溺,每次在魯若麟那裏得到什麽好吃的、好玩的都會帶回來給她,令其他的小夥伴非常羨慕。劉浩然也比較會做人,對女子部這邊的老師和教員時不時會送點魯若麟那裏拿來的水果、吃食什麽的,關係打理的很好。所以劉伊人在女子部那邊的日子過的頗為愉快,除了學業上被嚴格對待,生活上還是很受照顧的。


    對於這樣的人情往來魯若麟是不反對的,人都是社會動物,都有自己的喜好,也有遠近親疏,想要做到完全的大公無私是絕對不可能的。能夠在規則允許的範圍內讓更多的人對你有好感,願意幫助你,這也是能力的一種體現。嚐過人間苦楚的劉浩然自然懂得如何經營自己的人際關係,這樣的人哪怕沒有魯若麟弟子的關注,依然會有出人頭地的那一天,魯若麟的認可隻是給他插上了一雙翅膀。


    劉浩然在幼軍營是作為統帥之才培養的,各種功課比其他人多的多,魯若麟對他的要求也格外嚴格,對此劉浩然非但不覺得是負擔,反而甘之若飴,樂在其中。這也是魯若麟欣賞他的原因之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再造天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豬哥老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豬哥老腰並收藏明末之再造天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