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黃濟部的營地時,他的部隊正在修整營地。
按照興漢軍的條例,不管是永久駐地還是臨時營地,都必須按照要求建設。特別是衛生設施,更是重點注意的事項。
因為是別人用過的營地,外圍的壕溝柵欄什麽的雖然簡陋,但是至少還能用。但是廁所、廚房、洗漱、醫療設施就完全不堪入目了,需要重新建設。
黃濟的士兵們每個人都配備一把工兵鏟,這個工兵鏟是興漢軍特別設計的,除了挖土,還可以用來切、削、砍,非常好用,深受士兵們喜歡。極端情況下還可以用來砍殺敵人,並不比斧子遜色。
有了這樣的利器,黃濟部的營地建設速度自然飛快,而且每個士兵都有自己的任務,在各自長官的帶領下認真幹活,絲毫沒有怨言,顯然已經習慣了。
盧象升等人看到營地內一片忙碌的景象,繁忙中自帶一種秩序,並不顯得慌亂。而且這些士兵們看到黃濟時最多點頭示意,或者叫聲將軍好,並沒有停下手頭的工作,除非黃濟主動打斷。而黃濟同樣沒有覺得受到了輕視,徑直從人群中穿過,甚至主動避讓這些勞作的士兵,這樣的景象讓盧象升等人起了興趣。
盧象升不急著去看鎧甲了,而是饒有興趣的觀察黃濟的士兵們建設營地。
他看到一群士兵在一個軍官的指揮下正在挖坑,而且看樣子要挖很深,便走上前去,詢問道:“你們這是在幹什麽?在營地內也要挖這樣的深坑嗎?是準備做陷阱嗎?”
這個軍官看到黃濟帶著一群明顯是高官的人過來,就已經開始注意了,見到盧象升詢問,立馬站直身子,右手平攤揚起斜指向額頭,行了一個非常古怪的禮,張口說道:“將軍好!”
黃濟回了一個同樣的軍禮,說道:“這是總督盧大人,回答大人的問話。”
“是!”這個軍官得到黃濟許可,立即麵朝盧象升開始說話。
“天津總兵左參將麾下弩兵一營連長姚顯武見過總督大人,見過各位大人。”姚顯武同樣對著盧象升行了一個軍禮。
盧象升感到很新奇,看向黃濟說道:“我是也要這樣回禮嗎?”
黃濟連忙說:“這是我部的規矩,總督大人不用在意。”
盧象升還是學著姚顯武的樣子給他回了一個不太標準的軍禮,覺得很有意思,黃濟的軍隊處處都透露著古怪。
而且盧象升注意到似乎每個士兵的胸前都有繡著一個小布塊,上麵用絲線繡著每個士兵的名字和所屬的部隊番號,簡單明了,非常實用。
“回總督大人的話,屬下正在帶領士兵修建茅房。”姚顯武顯然有點不好意思。
“茅房?需要挖這麽深嗎?”盧象升覺得很奇怪,明軍的茅房都是修建的很簡陋,很多人甚至隨便找個地方就解決了個人問題,根本不像黃濟的部隊還需要花這麽大的力氣專門修建的這麽好。
“按照我部的駐紮條例,茅房必須要遠離宿營地,並且要挖深坑,四周還要有遮擋,條件允許的話還要加蓋頂棚。並且每日都要用石灰消毒,離開時要用土填埋。茅房旁邊還要有清潔的水池,方便入廁的人出來淨手。”見到盧象升有些疑惑,黃濟主動解釋道。
“有必要這麽麻煩嗎?不就是入個廁嗎?”盧象觀在一旁奇怪的問道。
“很有必要。經過我軍觀察,士兵生病很多時候就是不注意衛生引起的,特別是入廁的時候。茅房本身也是一大病源地,必須要慎重對待。自從我軍按照這個條例執行後,無論是在駐地還是外麵,已經很少出現大規模生病的情況了,可見這樣的措施是非常有用的。”黃濟一臉嚴肅的說道。
“細微處見真功夫啊。你們也要多學著點,不要以為黃將軍的部隊隻是器械好,其他地方也不簡單啊。今天也算是受教了,既然證明有用,你們回去也按照黃將軍的規矩執行。”盧象升虎著臉對盧象觀和楊國柱他們說道。
盧象觀等人隻能諾諾稱是,不敢反駁。
“好了,你們去忙吧。”盧象升揮手讓姚顯武繼續做事,繼續到其他地方轉悠。
姚顯武看了眼黃濟,見他沒有發話,行了個軍禮,“是!”就走開繼續帶著士兵幹活去了。
“這個軍禮是怎麽回事?有點意思啊。”盧象升邊走邊問道。
“我家大人說男兒膝下有黃金,軍中兒郎更是要有血氣,動不動就下跪,跪著跪著把膽氣都跪沒有了,所以軍中不許用跪禮,隻用抬手行禮就行。而且士兵對上級的尊重不是在膝蓋上,而是在心裏,沒有必要做那些表麵功夫。”黃濟說這話的時候隨時在觀察盧象升的表情,畢竟這樣的禮儀與大明傳統不符。
“真知灼言啊。”盧象升沒有再繼續這個話題,畢竟想要像黃濟的軍隊這樣推廣不現實,明軍的傳統不是盧象升可以隨意改變的,況且盧象升本人也是不置可否,沒有覺得有太大的意義。這是對士兵個體的認知存在差異,不像興漢軍重視每個士兵的尊嚴。
盧象升反而在意的是姚顯武麵對黃濟和自己時的態度,盧象升從姚顯武的眼睛裏看到了尊重和敬佩,唯獨唯有看到懼怕。要知道無論是黃濟還是自己,級別比姚顯武都不知道高出了多少。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軍官,麵對自己等人時都能夠不卑不亢的,這就相當難得了。
盧象升知道問題肯定不是出在自己身上,自己手底下的普通士兵和低級軍官們對自己還是非常懼怕的,見到自己時都是一副戰戰兢兢的模樣,甚至話都說不清楚。那問題隻能是出在姚顯武和黃濟身上,也不知道黃濟是如何培養這些軍官的,小小的軍官都有大將之風,殊為難得。
“哪是什麽?”盧象升指著一個巨大的白色帳篷問道。
這個白色帳篷在一眾綠色帳篷中非常顯眼,而且裏麵出入的人員都穿著白色的衣服,與周圍的士兵完全不同。
“哦,那是軍醫所,給士兵們看病的。”黃濟順口就答道。
“軍醫所?你們還帶了大夫給士兵看病?”盧象升等人非常驚訝。
“是啊,出征在外難免會受傷和生病,當然要帶大夫了,否則沒人醫治怎麽辦?”黃濟理所當然的說道。
盧象升等人更加無語了,要是都像黃濟部這樣想,大明的大夫都不夠軍隊使用的了,需要花的錢更是不可計數。也隻有興漢軍這樣的狗大戶才會這樣奢侈,普通士兵也能夠享受醫療服務,在大明這是軍官才能享受的待遇,而且是高級將領。
盧象升等人走進醫療所,隻見裏麵已經擺好了一張張床鋪,上麵都鋪著雪白的床單,那些身穿白衣的大夫們正在四處散生石灰,用沸水煮繃帶,整個營帳看著就非常幹淨整潔,讓人心情舒暢。
營帳內的醫生看到烏泱泱進來一大幫人,都愣了一下,馬上就有一個年輕人走了過來,向黃濟敬了個禮,說道:“將軍,您怎麽過來了?”
黃濟回了個禮,:“這是盧總督,我陪他過來看看。”
年輕人馬上對盧象升行禮,“醫護營營長韓權見過總督大人。”
“您別看韓權年輕,他們家世代行醫,醫術還是很高超的,我也是花了很大的功夫才把他請到這裏來的。”黃濟說起這件事就有些洋洋得意。
韓權是天津本地人,中醫世家,本來按照他這樣的家世是絕對不會加入軍隊的,即便他願意,他的家人也不會同意。
這個時候一個好的名聲就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黃濟部在天津一帶絕對是一個異類,別的軍隊不禍害百姓都可以說是紀律嚴明了。黃濟部不但對百姓非常友善,經常救濟和幫忙周邊的窮人,而且對來到天津的難民也是全力施救,韓權就是那個時候被黃濟的部下經常請到軍營救治那些難民的。
對於黃濟部的口碑兩極分化很嚴重,窮人們對他們是交口稱讚,富人們則是深惡痛絕。因為黃濟把天津周邊的所有難民都運走了,讓那些富戶少了很多盤剝的機會。
所以他們四處傳播謠言,說黃濟是把那些難民運到海外賣掉了,是吃人不吐骨頭的惡魔,這樣的話說多了確實影響了一部分不明真相的人。
後來有早前出去的人回來了,這些人都是天津本地人,當初窮的快要餓死了,把心一橫上了黃濟部的移民船。現在因為局勢需要,被興漢軍安排回來省親,而且是公費報銷的,每個人都樂嗬的不行。
這批人出去的時候一無所有、骨廋嶙峋,現在回來的時候衣著光鮮、紅光滿麵,並且拿著一些小禮品四處拜訪親友,大擺筵席請四鄰吃喝,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們翻身了,發達了。
如果是一個人發達了還沒什麽,所有人都發達就不一樣了。那些富戶開始狡辯說那是黃濟請回來的托,不過明顯抵不過這些人油光水滑的樣子,這絕對不是一兩天就能養出來的。
通過這些人的嘴,很多人都知道了濟州島,知道了那個吃飽穿暖的好地方。那裏隻要認真工作就有樓房住、一日三餐、新衣服穿,還能剩下不少,話裏話外無不透露著一股優越感。
這幫人如今發達了,沒有老婆的馬上被媒婆包圍了,爭先恐後的給他們介紹媳婦,最後都娶到了以前做夢都不敢想的好媳婦。
有這樣的事實在眼前,那些攻擊黃濟的謠言自然不攻而破。而且再次掀起了移民濟州島的熱潮,這次那些富戶們再怎麽樣也攔不住了。
韓權也是聽多了濟州島的各種事情,對於世間居然有如此神奇美好的地方感到好奇。畢竟他隻有25歲,正是年輕人好奇心強的時候,對新鮮的東西都感興趣。
而韓權這個年輕的大夫早就進入了黃濟的視野,猶如狼外婆眼裏的小紅帽,恨不得馬上吃到肚子裏去。
他經常找韓權閑聊,說起濟州島的醫學院,那裏有非常多的大夫毫無保留的交流醫術,一旦有什麽新的發現會無償的傳授給學生們,絕對不會藏私。而且那裏正在研究外科手術,可以給人開膛破肚而不死,猶如再世華佗一般。最新的消息是,已經成功通過切除闌尾,救活了一位腸癰患者。
這個手術是有劃時代意義的,令濟州島醫學院的聲威大振。很多大明的有錢人都慕名而來求醫,不管是否能夠治好,至少名聲打出去了。
聽到濟州島的醫術已經發展到可以給病人開膛破肚,韓權的心頓時就有些飛了,恨不得馬上就去一探究竟。
自從有了這樣的想法後,韓權就一直想去濟州島看看,但是家裏人全都反對。他們不是那些缺衣少食的窮人,生活條件優越,出海冒險這種事情無論如何也不會去做的。
多次交涉無果的韓權表麵上熄滅了去濟州島的想法,暗地裏卻在為去濟州島做準備。在與黃濟溝通好了之後,趁著有船回濟州島的機會,韓權給家人留了一封家書後毅然決然的上了去濟州島的船。
來到濟州島的韓權因為有黃濟的介紹信,直接被安排到醫學院學習。
因為韓權有深厚的醫學基礎,在醫學院裏如魚得水。那裏的學術氛圍非常開放,大家都將自己的絕學拿出來與大家交流印證,取長補短,每個人的醫術都進步的飛快。
而且濟州島良好的生活環境讓韓權非常享受,這裏寬鬆的氛圍、良好的治安、充沛的物資、幹淨的市容,在這裏生活比在天津舒服多了。時間長了,韓權都忘記回天津,頗有點樂不思蜀了。
直到一封家書寄到,韓權才想起了家兒老小,在戀戀不舍中回到了天津。
回到天津的韓權再也不願意在自家的醫館做事了,直接接受了黃濟的要求做了黃濟部醫護營的首任營長,正式加入了興漢軍的隊伍。
按照興漢軍的條例,不管是永久駐地還是臨時營地,都必須按照要求建設。特別是衛生設施,更是重點注意的事項。
因為是別人用過的營地,外圍的壕溝柵欄什麽的雖然簡陋,但是至少還能用。但是廁所、廚房、洗漱、醫療設施就完全不堪入目了,需要重新建設。
黃濟的士兵們每個人都配備一把工兵鏟,這個工兵鏟是興漢軍特別設計的,除了挖土,還可以用來切、削、砍,非常好用,深受士兵們喜歡。極端情況下還可以用來砍殺敵人,並不比斧子遜色。
有了這樣的利器,黃濟部的營地建設速度自然飛快,而且每個士兵都有自己的任務,在各自長官的帶領下認真幹活,絲毫沒有怨言,顯然已經習慣了。
盧象升等人看到營地內一片忙碌的景象,繁忙中自帶一種秩序,並不顯得慌亂。而且這些士兵們看到黃濟時最多點頭示意,或者叫聲將軍好,並沒有停下手頭的工作,除非黃濟主動打斷。而黃濟同樣沒有覺得受到了輕視,徑直從人群中穿過,甚至主動避讓這些勞作的士兵,這樣的景象讓盧象升等人起了興趣。
盧象升不急著去看鎧甲了,而是饒有興趣的觀察黃濟的士兵們建設營地。
他看到一群士兵在一個軍官的指揮下正在挖坑,而且看樣子要挖很深,便走上前去,詢問道:“你們這是在幹什麽?在營地內也要挖這樣的深坑嗎?是準備做陷阱嗎?”
這個軍官看到黃濟帶著一群明顯是高官的人過來,就已經開始注意了,見到盧象升詢問,立馬站直身子,右手平攤揚起斜指向額頭,行了一個非常古怪的禮,張口說道:“將軍好!”
黃濟回了一個同樣的軍禮,說道:“這是總督盧大人,回答大人的問話。”
“是!”這個軍官得到黃濟許可,立即麵朝盧象升開始說話。
“天津總兵左參將麾下弩兵一營連長姚顯武見過總督大人,見過各位大人。”姚顯武同樣對著盧象升行了一個軍禮。
盧象升感到很新奇,看向黃濟說道:“我是也要這樣回禮嗎?”
黃濟連忙說:“這是我部的規矩,總督大人不用在意。”
盧象升還是學著姚顯武的樣子給他回了一個不太標準的軍禮,覺得很有意思,黃濟的軍隊處處都透露著古怪。
而且盧象升注意到似乎每個士兵的胸前都有繡著一個小布塊,上麵用絲線繡著每個士兵的名字和所屬的部隊番號,簡單明了,非常實用。
“回總督大人的話,屬下正在帶領士兵修建茅房。”姚顯武顯然有點不好意思。
“茅房?需要挖這麽深嗎?”盧象升覺得很奇怪,明軍的茅房都是修建的很簡陋,很多人甚至隨便找個地方就解決了個人問題,根本不像黃濟的部隊還需要花這麽大的力氣專門修建的這麽好。
“按照我部的駐紮條例,茅房必須要遠離宿營地,並且要挖深坑,四周還要有遮擋,條件允許的話還要加蓋頂棚。並且每日都要用石灰消毒,離開時要用土填埋。茅房旁邊還要有清潔的水池,方便入廁的人出來淨手。”見到盧象升有些疑惑,黃濟主動解釋道。
“有必要這麽麻煩嗎?不就是入個廁嗎?”盧象觀在一旁奇怪的問道。
“很有必要。經過我軍觀察,士兵生病很多時候就是不注意衛生引起的,特別是入廁的時候。茅房本身也是一大病源地,必須要慎重對待。自從我軍按照這個條例執行後,無論是在駐地還是外麵,已經很少出現大規模生病的情況了,可見這樣的措施是非常有用的。”黃濟一臉嚴肅的說道。
“細微處見真功夫啊。你們也要多學著點,不要以為黃將軍的部隊隻是器械好,其他地方也不簡單啊。今天也算是受教了,既然證明有用,你們回去也按照黃將軍的規矩執行。”盧象升虎著臉對盧象觀和楊國柱他們說道。
盧象觀等人隻能諾諾稱是,不敢反駁。
“好了,你們去忙吧。”盧象升揮手讓姚顯武繼續做事,繼續到其他地方轉悠。
姚顯武看了眼黃濟,見他沒有發話,行了個軍禮,“是!”就走開繼續帶著士兵幹活去了。
“這個軍禮是怎麽回事?有點意思啊。”盧象升邊走邊問道。
“我家大人說男兒膝下有黃金,軍中兒郎更是要有血氣,動不動就下跪,跪著跪著把膽氣都跪沒有了,所以軍中不許用跪禮,隻用抬手行禮就行。而且士兵對上級的尊重不是在膝蓋上,而是在心裏,沒有必要做那些表麵功夫。”黃濟說這話的時候隨時在觀察盧象升的表情,畢竟這樣的禮儀與大明傳統不符。
“真知灼言啊。”盧象升沒有再繼續這個話題,畢竟想要像黃濟的軍隊這樣推廣不現實,明軍的傳統不是盧象升可以隨意改變的,況且盧象升本人也是不置可否,沒有覺得有太大的意義。這是對士兵個體的認知存在差異,不像興漢軍重視每個士兵的尊嚴。
盧象升反而在意的是姚顯武麵對黃濟和自己時的態度,盧象升從姚顯武的眼睛裏看到了尊重和敬佩,唯獨唯有看到懼怕。要知道無論是黃濟還是自己,級別比姚顯武都不知道高出了多少。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軍官,麵對自己等人時都能夠不卑不亢的,這就相當難得了。
盧象升知道問題肯定不是出在自己身上,自己手底下的普通士兵和低級軍官們對自己還是非常懼怕的,見到自己時都是一副戰戰兢兢的模樣,甚至話都說不清楚。那問題隻能是出在姚顯武和黃濟身上,也不知道黃濟是如何培養這些軍官的,小小的軍官都有大將之風,殊為難得。
“哪是什麽?”盧象升指著一個巨大的白色帳篷問道。
這個白色帳篷在一眾綠色帳篷中非常顯眼,而且裏麵出入的人員都穿著白色的衣服,與周圍的士兵完全不同。
“哦,那是軍醫所,給士兵們看病的。”黃濟順口就答道。
“軍醫所?你們還帶了大夫給士兵看病?”盧象升等人非常驚訝。
“是啊,出征在外難免會受傷和生病,當然要帶大夫了,否則沒人醫治怎麽辦?”黃濟理所當然的說道。
盧象升等人更加無語了,要是都像黃濟部這樣想,大明的大夫都不夠軍隊使用的了,需要花的錢更是不可計數。也隻有興漢軍這樣的狗大戶才會這樣奢侈,普通士兵也能夠享受醫療服務,在大明這是軍官才能享受的待遇,而且是高級將領。
盧象升等人走進醫療所,隻見裏麵已經擺好了一張張床鋪,上麵都鋪著雪白的床單,那些身穿白衣的大夫們正在四處散生石灰,用沸水煮繃帶,整個營帳看著就非常幹淨整潔,讓人心情舒暢。
營帳內的醫生看到烏泱泱進來一大幫人,都愣了一下,馬上就有一個年輕人走了過來,向黃濟敬了個禮,說道:“將軍,您怎麽過來了?”
黃濟回了個禮,:“這是盧總督,我陪他過來看看。”
年輕人馬上對盧象升行禮,“醫護營營長韓權見過總督大人。”
“您別看韓權年輕,他們家世代行醫,醫術還是很高超的,我也是花了很大的功夫才把他請到這裏來的。”黃濟說起這件事就有些洋洋得意。
韓權是天津本地人,中醫世家,本來按照他這樣的家世是絕對不會加入軍隊的,即便他願意,他的家人也不會同意。
這個時候一個好的名聲就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黃濟部在天津一帶絕對是一個異類,別的軍隊不禍害百姓都可以說是紀律嚴明了。黃濟部不但對百姓非常友善,經常救濟和幫忙周邊的窮人,而且對來到天津的難民也是全力施救,韓權就是那個時候被黃濟的部下經常請到軍營救治那些難民的。
對於黃濟部的口碑兩極分化很嚴重,窮人們對他們是交口稱讚,富人們則是深惡痛絕。因為黃濟把天津周邊的所有難民都運走了,讓那些富戶少了很多盤剝的機會。
所以他們四處傳播謠言,說黃濟是把那些難民運到海外賣掉了,是吃人不吐骨頭的惡魔,這樣的話說多了確實影響了一部分不明真相的人。
後來有早前出去的人回來了,這些人都是天津本地人,當初窮的快要餓死了,把心一橫上了黃濟部的移民船。現在因為局勢需要,被興漢軍安排回來省親,而且是公費報銷的,每個人都樂嗬的不行。
這批人出去的時候一無所有、骨廋嶙峋,現在回來的時候衣著光鮮、紅光滿麵,並且拿著一些小禮品四處拜訪親友,大擺筵席請四鄰吃喝,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們翻身了,發達了。
如果是一個人發達了還沒什麽,所有人都發達就不一樣了。那些富戶開始狡辯說那是黃濟請回來的托,不過明顯抵不過這些人油光水滑的樣子,這絕對不是一兩天就能養出來的。
通過這些人的嘴,很多人都知道了濟州島,知道了那個吃飽穿暖的好地方。那裏隻要認真工作就有樓房住、一日三餐、新衣服穿,還能剩下不少,話裏話外無不透露著一股優越感。
這幫人如今發達了,沒有老婆的馬上被媒婆包圍了,爭先恐後的給他們介紹媳婦,最後都娶到了以前做夢都不敢想的好媳婦。
有這樣的事實在眼前,那些攻擊黃濟的謠言自然不攻而破。而且再次掀起了移民濟州島的熱潮,這次那些富戶們再怎麽樣也攔不住了。
韓權也是聽多了濟州島的各種事情,對於世間居然有如此神奇美好的地方感到好奇。畢竟他隻有25歲,正是年輕人好奇心強的時候,對新鮮的東西都感興趣。
而韓權這個年輕的大夫早就進入了黃濟的視野,猶如狼外婆眼裏的小紅帽,恨不得馬上吃到肚子裏去。
他經常找韓權閑聊,說起濟州島的醫學院,那裏有非常多的大夫毫無保留的交流醫術,一旦有什麽新的發現會無償的傳授給學生們,絕對不會藏私。而且那裏正在研究外科手術,可以給人開膛破肚而不死,猶如再世華佗一般。最新的消息是,已經成功通過切除闌尾,救活了一位腸癰患者。
這個手術是有劃時代意義的,令濟州島醫學院的聲威大振。很多大明的有錢人都慕名而來求醫,不管是否能夠治好,至少名聲打出去了。
聽到濟州島的醫術已經發展到可以給病人開膛破肚,韓權的心頓時就有些飛了,恨不得馬上就去一探究竟。
自從有了這樣的想法後,韓權就一直想去濟州島看看,但是家裏人全都反對。他們不是那些缺衣少食的窮人,生活條件優越,出海冒險這種事情無論如何也不會去做的。
多次交涉無果的韓權表麵上熄滅了去濟州島的想法,暗地裏卻在為去濟州島做準備。在與黃濟溝通好了之後,趁著有船回濟州島的機會,韓權給家人留了一封家書後毅然決然的上了去濟州島的船。
來到濟州島的韓權因為有黃濟的介紹信,直接被安排到醫學院學習。
因為韓權有深厚的醫學基礎,在醫學院裏如魚得水。那裏的學術氛圍非常開放,大家都將自己的絕學拿出來與大家交流印證,取長補短,每個人的醫術都進步的飛快。
而且濟州島良好的生活環境讓韓權非常享受,這裏寬鬆的氛圍、良好的治安、充沛的物資、幹淨的市容,在這裏生活比在天津舒服多了。時間長了,韓權都忘記回天津,頗有點樂不思蜀了。
直到一封家書寄到,韓權才想起了家兒老小,在戀戀不舍中回到了天津。
回到天津的韓權再也不願意在自家的醫館做事了,直接接受了黃濟的要求做了黃濟部醫護營的首任營長,正式加入了興漢軍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