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托自從和多爾袞分開後,帶著此次入關的大部分繳獲一路北上,準備在最快的時間內出關,保住搶來的戰利品。


    遼南的情況皇太極已經告訴了他和多爾袞,多爾袞他們原本計劃在大明腹地多待一些時日,現在因為遼南出現狀況不得不盡快返回。嶽托知道,滿清與興漢軍在遼南勢必要大戰一場,滿清不會允許興漢軍在遼南立足,興漢軍也會拚命保住現在的戰果,雙方的矛盾不可調和。


    對於興漢軍這個從出生就對滿清帶有敵意的勢力,因為一直身居海外,滿清鞭長莫及,以致發展到可以威脅滿清生存的地步,滿清高層是非常無奈的。


    滿清也曾試圖勸降魯若麟,可惜被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現在的滿清可不是後來一統華夏大地的時候,聲望和前景並不是那麽被人看好,願意為他們的效力的漢人實在太少。很多還是在走投無路的時候不得不效命滿清,主動投靠的隻有少數鬱鬱不得誌的人。所以皇太極才會重視每一個前來投效的將領,對於魯若麟的拒絕也認為實屬正常。


    魯若麟投效明廷的事情現在還沒有傳開,等到消息傳到滿清,估計滿清對魯若麟的恨意又會深一層了。


    本來僅僅是應付魯若麟已經讓滿清有些吃力了,現在興漢軍被明廷收編,威脅又大大提高了。滿清好不容易打掃幹淨的後院又來了一個身強力壯的惡客,這是滿清絕對不能容忍的。


    正是因為明白眼前的情況,嶽托和多爾袞才會決定提前將戰利品送回盛京,並盡快結束大明關內的戰事,為即將到來的遼南大戰做準備。


    嶽托也是滿清的積年老將,稍加了解就知道如今形勢對滿清非常不利。


    代善在寫給嶽托的信中也充滿了憂慮,對於興漢軍這個異軍突起並與滿清爭地盤的勢力非常忌憚,並告之了自己在與興漢軍騎兵對撞中失利的事情。表示即使是在野外,麵對興漢軍,同等兵力下滿清也並不占優。要想收複遼南,難度比預計的會高很多,特別是已經探明興漢軍在遼南大興土木的情況下。所以皇太極才會等待出征的大軍回師才敢進攻遼南,要不然實在沒有把握。


    一旦滿清不能收回遼南,以後就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與興漢軍對耗,再想這樣入關劫掠估計就很困難了。沒有劫掠來的物資和人口支撐,就憑滿清自己的出產,日子將會越來越艱難,這絕對不是滿清上下能夠接受的。


    這還是最好的情況,如果興漢軍在遼南發展壯大,繼而北上攻略領土,滿清的核心領地都將受到威脅,那才是真正的末日來臨。


    滿清之所以能夠稱雄東北,壓服朝鮮、蒙古,靠的就是滿清鐵騎戰無不勝的赫赫威名。一旦滿清鐵騎的不敗神話被打破,滿清周邊的敵人絕對不會放過囂張跋扈慣了的滿洲人,最後能不能立足生存都是個問題。


    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多爾袞和嶽托在接到皇太極的傳信後,才會兵分兩路,以多爾袞吸引明軍的注意力,圍困住盧象升和黃濟。而嶽托則帶領絕大部分的戰利品快速出關,盡快回師盛京。


    同時多爾袞在與明軍的交戰中也有計劃的削弱蒙古人的力量,為以後可能出現的狀況做準備。


    要說這個計劃到目前為止執行的還是很成功的,嶽托已經行進至開平,離出關隻有一步之遙。一旦出關成功,這些戰利品都將成為滿清發展壯大的重要力量。


    現在嶽托的大營就紮在開平縣城不遠的地方,數萬大軍和大量的俘虜、錢糧、物資、牲口擠滿了曠野,一眼望不到頭。


    開平上下無不被眼前清軍的聲勢所震懾,官員們個個麵色如土、心如死灰。普通百姓和士兵則是惶恐不安,感覺末日即將來臨。


    開平中屯衛的龐指揮使帶著衛所的士兵守在城頭上,望著城外的清軍大營,龐指揮使握著劍柄的手都在微微發抖。


    開平中屯衛名義上有五六千的兵員,但是經過這麽多年的吃空餉、喝兵血,實際上隻有兩千多人了。而且這兩千多人裏還有不少的老弱,真正能夠上陣的除了龐指揮使的家丁隊伍,最多隻有一千多人。現在城頭上能夠站著這麽多的人,還是縣城上下動員了青壯才達到的效果,真正的戰鬥力非常堪憂。


    以韃子的凶悍,開平的這點人估計一天都守不住,這也是清軍能夠在這麽短的時間裏連克幾十城的原因,實在是內地的武備太鬆弛了。


    開平上下不知道嶽托急於出關,沒有心思與開平這樣的小城糾纏,他們見清軍駐紮在開平之外,以為清軍即將攻城,全都惶惶不可終日。


    其實這隻是因為嶽托連著行軍幾日,人馬都有些疲憊,大軍臨時在開平附近休整罷了。之所以選在縣城外休整,說起來還是明朝官員們給提的醒。


    話說嶽托因為急著北上,並沒有理會沿途的一些城池,本著我不想理你,但是你也別來煩我的原則,基本都相安無事,讓那些沿途的州縣都慶幸自己逃過一劫。


    直到有一次嶽托他們駐紮的營地離某個縣城實在近了一點,膽顫心驚的縣城權貴們無不哀歎自己倒黴,被韃子選做目標。正當他們在那裏糾結是該開城投降還是拚死抵抗的時候,一個縣城的小吏說韃子攻城無非是為了錢糧財物,與其城破之後人財兩失,不如主動送韃子一些財物,讓他們到別的地方去禍害,保住縣城的安全。


    在要命還是要錢的關鍵時刻,知道韃子秉性的縣中權貴們果斷的聽從了小吏的建議,並將這個重任交給他,讓他去與韃子談判。


    掉進自己挖的坑裏,小吏隻能硬著頭皮跑到了清軍大營。


    得知小吏來意的嶽托不禁有些啞然失笑,自己本來沒有攻打他們的意思,他們倒是主動送上門了,這樣的好事嶽托怎麽會放過。


    嶽托直接開了一個讓人肉疼,但是能夠承受的數量,並揚言明日收不到這些錢糧,就攻破縣城、雞犬不留。如果收到了錢糧,清軍也不會再為一個沒有什麽油水的縣城大動幹戈了。至於奴隸什麽的,清軍已經抓的夠多了,不需要更多的奴隸了。


    小吏帶回去的條件並沒有讓縣城的權貴們猶豫太長的時間,第二天就將錢糧乖乖的送到了清軍大營。為此不光縣衙、大戶們出了大血,闔縣百姓都被敲詐了一筆。


    得到錢糧的嶽托果真“信守承諾”的離開了,沒有一點攻擊的欲望。


    這下縣城的權貴們都嘚瑟的不行了,連報捷的公文都上了,聲稱自己堅守城池,拒退韃子數萬兵馬。連城裏的百姓也都認為是因為出了錢糧才逃脫了血光之災,被敲詐的怨氣都小了不少。


    有了這麽一遭,嶽托發現並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也能夠得到錢糧,更重要的是這不會影響行軍的速度。接下來嶽托開始主動敲詐,得到的錢糧比起破城雖然少一些,但是勝在輕鬆沒有損耗。


    要說嶽托腦瓜子確實好使,他每次選定的停留地點都是精心挑選的。之前就派人沿途打聽過各個州縣主官的脾氣秉性,那些頭鐵的、意誌堅定的縣城就不做打擾了。清軍停留的州縣,主官一般都是優柔寡斷、貪生怕死的。


    而且為了更好的達成效果,嶽托會故意將大軍展現出來給守軍增添壓力。然後會使人告知隻要出了錢糧就可以保住城池安全,而且還有實際案例展示。某某州縣交了錢糧,大清信守承諾,哪怕城池再殘破也沒有攻城,保住了城池和身家性命。如果頑冥不化,大清的數萬大軍早就饑渴難耐,城破之時必定雞犬不留。


    要說清軍的話還真不是威脅,否則城外大營中的幾十萬百姓是從哪裏來的?是舍棄錢糧還是保住性命和官位,一般人的自然會選擇前者,何況清軍選定的城池主官都是軟弱可欺的角色,自然屢屢得手。


    所以一路行來,嶽托的大軍並沒有發生什麽大的戰事,但是收獲卻同樣不小,讓嶽托頗有點洋洋自得。這些錢糧可都是他用腦瓜子得來的,比隻會用蠻力的清軍其他將領高明得多。


    開平也是嶽托選定的目標之一,城裏守備力量薄弱,無論是守軍的主將還是知縣,都是貪財無度、軟弱可欺的角色。在城外耀武揚威了一次之後,要求開平獻出錢糧的書信早已射入城中,就等著開平的答複了。


    麵對清軍的巨額索取,知縣自然無力應對,也實在舍不得自己的錢財,自然是召集城中的大戶們一起商議。


    因為清軍圍城,城中的大戶們早就坐立不安了,聽到知縣相召,言語中透露事有轉機,紛紛趕到了衙門。


    當知縣告知清軍的要求後,大戶們首先是不怎麽相信,畢竟清軍的信譽太差,難保不是他們在使詐。


    不過一般交戰雙方耍陰謀詭計都是因為自身實力弱小或者勢均力敵,但是現在清軍對開平完全是碾壓,根本沒有必要耍什麽手段。


    按照龐指揮使的意思,要是清軍全力來攻,沒有援軍的話,開平三天都守不住。


    其實這已經是龐指揮使在給自己臉上貼金了,清軍真要發力,開平半天就會淪陷。到時候不光錢財沒有了,連命都會交出去。即使能活下來也是給韃子做牛做馬,生不如死。


    援軍是沒有指望了,連守軍主將都暗示最好妥協交出錢糧,這些大戶們也就不再糾結了。錢糧是一定要給的,問題是怎麽個出法,雖然逃不掉被割肉,但是能少割一點也是好的。


    所以決定是否給韃子交錢糧隻花了半個時辰,但是這個錢糧怎麽攤派則花了半天的時間才確定下來。


    最後當然是按各家財力雄厚的程度、在官場上的人脈大小等各種指數綜合評定,各家拿出了相應的錢糧。連知縣和龐指揮使都每人出了五百兩,算是人人都出了力。


    既然城裏的賢達們都帶頭出了血,那治下的屁民們怎麽能夠置身事外?贖城保命金在這樣的情況下緊急開征了。


    別指望官府的衙役和大戶的打手們有多大的節操,雖然他們對城外的清軍畏懼如虎,但是麵對城中的百姓他們瞬間就化身為了虎狼。


    有了這樣高大、正義的理由,破門搶奪百姓財物也就光明正大了。說不得應付完清軍,知縣和龐指揮使還能發一筆財呢。


    即便正在籌措錢糧上交清軍,還是要預防清軍不講信用偷襲城池,所以龐指揮使還要在城頭堅守。


    其實龐指揮使更想待在自家的地窖密室裏,那裏才是絕對安全的。


    自從韃子開始頻繁進入京畿劫掠,汲取了城破教訓的權貴人家幾乎家家都修建有地窖和密室。如果沒有被發現,憑借密室裏準備的物資可以生存一段時間,等待清軍離去就可以保住性命和一些錢財。


    可惜龐指揮使身負守土之責,自然不能無故消失,否則即使活下來也逃不過朝廷的追責。所以龐指揮使隻能將家人送進密室,壯著膽子帶領手下守在城頭上。


    正當嶽托等待開平錢糧的時候,王德川帶領的金州軍騎兵正在日夜兼程的追尋嶽托他們的腳步追上來。


    因為輕裝簡從的原因,騎兵師的日行進距離達到了接近一百裏,這還是因為風雪天氣馬匹體力消耗太大的緣故。僅僅兩天之後,騎兵師就與清軍的後衛部隊接觸上了。


    清軍幾十萬人的隊伍,前後距離自然相差甚遠,而且還有探騎在四周活動戒備,騎兵師的到來自然躲不開清軍的耳目。


    對於有明軍敢於追擊,清軍也是非常的驚訝。幾次接觸之後發現這股明軍戰鬥力很強,裝備也非常精良,與其他明軍完全不同。而且人數也不少,有很大的威脅。


    這樣重大的情報自然很快就告知了坐鎮開平中軍大帳的嶽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再造天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豬哥老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豬哥老腰並收藏明末之再造天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