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軍的到來很是吸引了京師裏眾人的注意。不光是朝堂上的官員們,京城裏的勳貴也在一旁默默的觀察。


    勳貴們都是手眼通天的人,已經知道魯若麟將會被封爵,正式成為勳貴中的一員。


    但是此勳貴非彼勳貴,魯若麟從本質上與大明的勳貴有著非常大的不同。大明的勳貴們依靠大明而生存,離開了大明他們什麽都不是。


    魯若麟則不同,他幾乎如同一個獨立的軍閥,有自己的軍隊和地盤,與朝廷更多的是像合作,而不是從屬。這就決定了勳貴們不會和魯若麟走得太近,因為大家不是一路人。


    不過能夠生存一兩百年的勳貴們也不傻,他們知道隻要魯若麟不造反,以後對朝廷的重要性隻會越來越高,說不定什麽時候就要仰其鼻息,所以適當的交好還是很有必要的。


    何況經過這麽多年的安逸生活,當初靠軍功起家的勳貴們早就丟掉了賴以起家的本領,蛻變成了一個個大地主、大商人,與金州軍有很多可以合作賺錢的地方的。


    作為勳貴代表的成國公邀請魯若麟上門,也是勳貴階層對魯若麟的試探,看魯若麟是否願意和他們一起玩。


    對於如何處理與這些勳貴的關係,魯若麟要好好思考一下,反正成國公邀請的時間在獻俘儀式之後,還有的是時間,不著急。


    第二天一早,就有人登門來拜訪魯若麟,事前連帖子都沒有遞一張。不過魯若麟絲毫沒有生氣,因為前來的人是盧象升。


    魯若麟連忙前往大門親自迎接,將盧象升請進了大堂。


    被革職貶為庶民的盧象升神情有些蕭索,好在精神尚好,沒有怨天尤人。


    雖然盧象升一身布衣,但是魯若麟依然恭恭敬敬的,沒有一絲輕慢。


    在大堂坐定,魯若麟開口道:“應該是我前去拜訪大人才對,是在下失禮了。”


    “我已經不是什麽大人了,不過是一介草民,哪裏有你來拜訪我的道理。我即將歸鄉,想到要不是你隻怕我這次一定會在劫難逃,特來感謝。”說完盧象升起身給魯若麟躬身一禮。


    魯若麟連忙將盧象升扶起,“大人使不得。您本無罪,不過是被朝廷拉出來平息民憤的,我又怎能看您蒙冤而死。”


    盧象升搖搖頭說道:“沒有什麽蒙冤,我確實是無能,沒有能夠擊敗韃子,辜負了朝廷和皇上的期望,也算是罪有應得吧。”


    魯若麟剛想辯解一二,被盧象升揮手製止了。“不說我的事情了。今天過來一是前來道謝,二來也是辭行的。此次分別,也不知道以後是否還有相見之日。”


    見盧象升不想再提及他被革職的事情,魯若麟也就沒有堅持。


    “大人準備什麽時候走?在下送送您。”知道盧象升要返鄉,魯若麟想要送一下表示心意。


    “還是不用了。戴罪返鄉,有愧於朝廷,就不要惹人注目了。”盧象升想也不想的拒絕了。


    “大人回鄉後有什麽打算?”既然盧象升想要低調的走,魯若麟也不好勉強。


    盧象升心有不甘的說道:“還能做什麽,操弄一下家裏的幾畝薄田,再教教家鄉的子弟讀書,看能不能教出幾個成才的出來。”


    魯若麟心中一動,說道:“既然如此,大人不若到天津坐船南下,不但速度更快,而且要舒服不少。要是您願意,還可以順便到遼東和濟州島轉轉,權當散散心。”


    盧象升聽了魯若麟的話有點動心了。


    這大冬天的南下並不容易,運河又因為韃子入侵破壞嚴重,中斷多時,到現在還沒有完全恢複過來。


    不走運河走陸路的話,不但耗時太長,而且非常辛苦,如果能夠坐海船南下就要方便舒適得多了。


    而且他對能夠產生金州軍這樣一支強軍的濟州島也非常好奇,對於黃濟和孫什口中富庶、強盛的濟州島一直心生向往,想要去看看究竟是個什麽樣。可惜以前身不由己,沒有機會前往。現在無官一身輕,倒是有時間可以去看看了。


    大明的處境不好眾所周知,不少有誌之士希望改變這個局麵。可惜大明已經弊病叢生、積重難返,局勢崩壞的速度又太快,隻要是稍有遠見的人都知道,王朝終結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與大明相比,金州軍的發展則要好太多了。不管是從黃濟他們嘴裏,還是從去過濟州島的商人和百姓口中,大家都異口同聲的稱讚濟州島為太平盛世之地,這就更加讓盧象升這樣有誌於救亡圖存的人好奇和向往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許可以從濟州島那裏找到解決大明問題的辦法呢?


    盧象升能感受到魯若麟的親近之意,也知道金州軍的發展急需人才,不過雖然他被朝廷革職了,但是依然不想幫朝廷之外的其他勢力做事,哪怕金州軍名義上也屬於朝廷,所以才會有那麽一點糾結。


    去還是不去呢?


    “孫什馬上要在濟州島成親了,他好歹也在您手下血戰一場,您無論如何也要去喝杯喜酒。”魯若麟將孫什結婚的事情都拉了出來,這個理由非常正當,讓感覺虧欠了孫什的盧象升也說不出話來。


    “那就再麻煩魯大人一回,順便去遼南和濟州島看看吧。”最終盧象升還是被魯若麟說服了。


    人情這東西,欠一次是欠,欠兩次也是欠,反正已經欠魯若麟很多了,也沒必要糾結是否再欠一次了。虱多不癢債多不愁,大概就是盧象升此時的心態吧。


    “太好了!我馬上去安排!”魯若麟大喜,連忙將邢廣才叫來,讓他去安排盧象升去遼南和濟州島的事情。


    看著比自己還要興奮的魯若麟,盧象升總覺得其中有什麽貓膩。不過自己忠於朝廷,是肯定不會幫金州軍做事的,隻是去逛一逛、看一看,這點堅持盧象升自信還是有的。


    對於盧象升這樣的大神、頂級人才,魯若麟是非常希望可以收為己用的。魯若麟如此賣力的幫助盧象升,除了對他的人品和能力非常欽佩之外,想要把他拉進金州軍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魯若麟沒有幻想一下子就讓他加入到金州軍來。而且盧象升心誌堅定,是不會那麽容易改變自己初衷的。


    單純的靠說服和利誘並不能使盧象升動心,除非能夠找到盧象升的弱點,有針對性的布置,讓他自己主動改變想法。那麽,讓盧象升去遼南和濟州島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了。


    再多的言語也比不過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隻有當盧象升親自到了遼南和濟州島,看到了金州軍的現狀,才有可能促使他改變想法。


    皇帝和華夏子民這兩者在盧象升心中究竟哪個更重要一些,這個魯若麟不清楚。


    不過按照魯若麟對華夏文人的了解,但凡有報國之心、救世情懷的,憂國憂民的想法肯定是有的。隻要是個文人,都知道“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道理,隻是有人掛在嘴邊,有人付諸行動罷了。


    說到百姓的生活水平,以及對百姓的關愛,魯若麟有自信對這個世界的所有政權說一聲:“在座的都是辣雞。”


    魯若麟相信以盧象升的那種強烈救國情懷,對於金州軍治下百姓的生活現狀肯定不會無動於衷。隻要他看到了魯若麟治下百姓過的生活,是否還會堅持自己原來的想法就不好說了。


    比起大明的傳統農業社會,金州軍的工商業社會明顯更加先進,魯若麟不相信這種製度上的優勢吸引不了盧象升。


    魯若麟開開心心的送走了盧象升,手下的人自會安全的將他送到遼南,這個不用他操心,後麵等自己回到濟州島就會有個結果了。


    盧象升剛走,魯若麟就等來了已經回京的王懷義王公公,以及另外一個王公公,內廷大佬王承恩。


    實在是財帛動人心,兩個王公公不想等到獻俘儀式之後了,今天就跑來找魯若麟商量合作的事情,崇禎缺錢啊。


    魯若麟倒是不以為意,內廷越是表現得急迫,證明合作的可能性越大,魯若麟越有可能從中撈到好處。


    依然是大堂裏麵,三人分主客坐定,開始說著一些場麵話。


    無非是王承恩公公恭喜魯若麟大功在手,封爵指日可待,實在是光宗耀祖、前途無量。


    魯若麟當然要回應一些都是皇帝和朝廷指揮有方、支援得力,並不以金州軍新附而猜忌,反而充分信任,這才能夠擊敗韃子的謙遜之言,讓王承恩非常滿意。


    魯若麟與那些粗魯跋扈的武將確實不同,對兩位王公公也是以平常的心態交往,並無歧視和畏懼,讓他們如沐春風。


    說了半天,話題終於轉到了合作上麵。


    “魯總兵,上次你提議與內廷合作的事情,經過我們的商議,基本沒有什麽異議,隻是具體怎麽合作還需要魯總兵給一個準話。”雖然魯若麟的規劃書已經寫的很詳細了,但是王承恩還是有點沒底。


    “加皇室標簽的事情沒有問題吧?”這個是核心問題,沒有皇室標簽,再好的商品也賣不出高價。


    “隻能加大明皇家監製,大明皇家禦用不能加。”王承恩的答複也在魯若麟的意料之中,畢竟不可能一下子將步子邁的那麽大,不過這樣也足夠了,用來忽悠外人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大明皇家監製那也是皇家品牌,何況也確實出自內廷工匠之手,毫無疑問的皇家出品,足以讓那些想要彰顯自己品味和高貴的人買單了。


    內廷製作的東西包羅萬象,幾乎涵蓋了皇家生活所用的所有物品。從衣食住行,到裝飾、娛樂、把玩件等無所不包,而且都是這個時代的精品。從用料到工藝,都是最頂級的,否則也不能如此珍貴。


    加上皇室這個最耀眼的光環,又有絕少外流的特性,其價值在世人眼中更是被無限拔高,屬於典型的可望而不可求。


    “有皇家的標簽就行,能不能賣出個好價錢就全靠它了。”魯若麟滿意的說道。


    “哪我們做什麽東西賣?”王承恩問道。


    內廷工匠能夠做的東西太多了,肯定要選最賺錢的來賣,但是王承恩不知道哪個最賺錢。


    “皇家監製,絕世精品。我們不能讓皇家的東西爛大街,必須選數量少、價值高的來賣。而且我們還要考慮顧客的需求,他們最需要的是什麽?”


    “金銀銅器,那些西洋人也會做,隻是沒有我們做的精致罷了,賣不出好的價格。”


    “衣服,那些西洋人與我們的款式喜好完全不同,那些頂級刺繡的花色、圖案需要照顧他們的喜好,暫時不用考慮。不過可以拿一些樣品給他們看,等什麽時候收到他們的訂單再行製作。”


    “玉石擺件,西洋人不好這個,不用考慮。”


    “隻有瓷器,西洋人做不出來,最多隻能做一些粗瓷,根本不能給那些王公貴族使用。而且大明真正的頂級瓷器從來沒有外銷過,最多也不過是民窯裏麵的精品。隻要我們拿出官窯裏的精品瓷器,打上皇室的標簽,不愁那些西洋人不掏銀子。”


    “而且最好能夠拿出少量的頂級瓷器來做對比,讓他們知道什麽才是皇家標準,他們以前用的那些瓷器根本就是普通貨色,完全體現不出他們的高貴。”


    “後期我們還可以按照他們的要求定製符合他們家族特色的頂級瓷器,比如加上他們的貴族紋章之類的。”


    “當然,這些隻是針對西洋人的。對於大明周邊國家,能夠賣的東西就會多很多了,畢竟他們與我們的風俗相近,很多東西也是喜歡的,具體做哪些後麵會有人跟內廷說的。”


    “對於皇家物品,最大的購買群體還是國內的那些富貴人家。尤其是江南那邊,有錢人多,銀子都要在地窖裏發黴了,正愁沒地方花呢。隻要是打上皇家標簽的物品,不愁賣不出去。”


    “不過物以稀為貴,所有的這些東西都要控製住數量,越是少而精,越是能體現皇家物品的珍貴,那些有錢人才會更加願意掏銀子。”


    “說到做生意,不是本官自誇,比我厲害的沒有多少。怎麽賣你們不用管,由我來給你們下訂單,你們按照要求來製作就行。”


    “至於利潤怎麽分配,我這裏有兩個方案。一個是我直接出價買下東西,至於我賣多少,是賺是虧你們就不用管了。二是你們派人監督,賣出去的錢扣除成本對半分。怎麽樣?”


    魯若麟的話讓王承恩陷入了糾結,兩個選擇各有利弊,一時拿不定主意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再造天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豬哥老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豬哥老腰並收藏明末之再造天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