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種糧食的話,你們怎麽完稅?”盧象升好奇的問道。


    村長有點詫異的看了盧象升一眼,這個事情金州軍的官員大多都清楚,一般不會詢問,也隻有那些外麵的人才會對這個感興趣。村長因此猜測盧象升很可能不是金州軍的官員,或者是剛來金州軍沒多久。


    不過他沒有因此而怠慢,依然認真的回答道:“官府會比照正常年景的糧食產量,再換算成銀子,我們直接交銀子就可以了。”


    盧象升點點頭,這倒是一個不錯的法子,可以免去很多的麻煩。


    “那你們吃的糧食呢?全都從外麵買嗎?”種地的長年累月要在外麵買糧食,盧象升總覺得有點別捏。


    “當然了。反正在外麵買糧食也方便,價格也不貴。”村長笑著說道。


    盧象升這才反應過來,金州軍境內的糧店好像都是官辦的,無論是荒年還是災年,糧食的價格變動幅度都不大。這個舉措有效的防止了穀賤傷農、穀貴傷民,是穩定民心的重要手段。


    想當初不是沒有人想打糧食買賣的主意,但是都被魯若麟毫不留情的拒絕了。


    糧食這個特殊商品還是留在自己手裏更安全一些,哪怕為此付出一些更多的成本也是值得的。再說了,魯若麟也沒想從糧食上賺錢,為金州軍供應充足的糧食才是最主要的目的。


    見多了那些低買高賣、囤貨期間的奸商們,這個政策得到了金州軍上下的一致擁護。除了那些大糧商們,沒有人希望將糧食買賣交到那些商人手裏。


    江南的那些大族們為什麽那麽囂張,連朝廷都要讓他們三分,他們最大的儀仗就是有錢並且有糧。要是他們聯合起來斷掉京師和江南的糧食供應,讓大明帝國崩潰都不是一句空話。


    不過大規模斷糧是個核武器,沒有人敢輕易使出來,否則很有可能兩敗俱傷。偶爾用斷糧為手段威脅一下地方政府倒是常有的事,而且屢試不爽。


    正是因為糧食供應渠道掌握在豪門大族手裏,官府自己的糧倉又常年虧空,地方的官員們很難不受製於那些大族。否則一個罷市就可以激起民變,地方的官員就會被問責甚至下台。在這樣的情況下,那些官員們能夠有什麽作為,更多的是同流合汙罷了。


    可見將糧食供應渠道交到那些商人們手裏會是多大的隱患。


    盧象升對金州軍的糧食政策是支持的,因為這樣做對官府才是最有利的。可惜這個政策在大明根本行不通,那些大家族的勢力太龐大了,沒有人可以扛得住他們的打擊。


    “要是大家都去種菜,沒有人種糧食,那豈不是很危險?”這個問題一直是大明朝廷控製菜戶的主要原因,就是怕影響糧食產量。


    “官府並不禁止大家種菜,但是這菜也不是誰都可以種的。”村長得意的笑了笑。


    “請指教。”盧象升為人剛直,不懂就是不懂,並不羞於下問。


    “這菜離了田間地頭,最好當天就能送到城裏去,否則就不新鮮了。要是晚上幾天送到城裏去,這菜也就沒有人要了,種菜的都要虧死了。即使有些比較耐儲存的蔬菜,比如蘿卜,也有一些遠一點的村子種,但是賣相價格肯定比不過咱們村子。所以離濟州城越遠的村子,種菜的越少,因為賺不到錢。”村長怕盧象升這樣的貴人不清楚農事,所以解釋得比較詳細。


    這時盧象升才明白並不是誰都可以種菜的,特別是新鮮的葉子菜。


    濟州城的新鮮蔬菜主要由周邊的村子供應,他們有這個便利條件。種菜比種糧食收入更多,不過也更辛苦一些,一年四季都在忙活,基本沒有農歇的時候。


    正是因為這份辛苦,村民們都賺到了錢,生活條件比周圍的村子更好一些,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這一點從村民們的住房就可以看出來。


    大部分的村民已經擺脫了茅草屋,起碼住上了磚瓦房。屋裏的家具擺設看著簇新,明顯置辦沒有多久。村子裏起碼一半的家庭有牛,由此可見村子的富裕。剩下的家庭不是買不起牛,而是因為牛的數量有限,根本不夠賣,他們還在排隊等候指標,或者等著買其他家庭的小牛犢。


    村子裏最大的建築是村公所,由濟州島官府撥款建成,是堅固的石頭水泥建築。裏麵非常寬敞,房間也很多,功能也很多樣。


    裏麵即有土地廟,還有祭祀的祠堂。雖然大家不是同一個祖先,但是都可以在祠堂裏祭祀自己的先人。


    村公所還是村子裏的學堂所在,白天有老師在這裏教授孩子們讀書。這裏也是村子集體財產的保管地,常年儲備著一些糧食物資。


    村民們聚會娛樂、舉辦大型活動也都在村公所,可以說這裏是村子裏最重要的建築。


    之所以花這麽大的代價修建又大又結實的村公所,是因為緊急的時候這裏還可以成為村民們的避難所,比如台風來臨的時候。


    濟州島的獨特環境使得它經常會受到台風的侵害,運氣不好的話,一年來幾次台風也很正常。


    這樣的情況使得茅草屋根本無法抵禦台風的侵襲,甚至是磚瓦房都不一定靠譜。隻有用石頭和水泥製成的房子才可以保證在台風中安然無恙。


    隻是石頭水泥房子的建造成本太高,不是一般的百姓可以承受得起的,所以在台風來臨的季節,大家到村公所避難成為了常態。


    不過這樣的情況並不是魯若麟想要的,他的最終目的是讓每個家庭都住上安全堅固的房子。隻是要實現這個目標最大的製約瓶頸還是水泥,現在濟州島生產的水泥全都用來支援遼南建設去了,隻有等到遼南那邊的水泥廠大規模生產,濟州島這邊生產的水泥才會逐漸的轉為民用,並向周邊出口。


    盧象升的午餐就是在村公所裏解決的,各種蔬菜、魚、肉不缺,還有村民們自釀的米酒。看到如此豐盛的飯菜,盧象升都有些不好意思了,連忙示意隨從給錢。


    不過這個舉動馬上被隨身護衛的軍官阻止了,“盧公請放心,周知州已經給了公使錢。”說完拿出一塊銀元,對村長問道:“夠不夠?”


    “夠了,夠了,還有不少剩餘的。”村長眉開眼笑的接過銀元。


    “剩下的就當是你們的辛苦錢吧。”軍官不以為意的揮揮手。


    村長連忙感謝著離開了。


    盧象升饒有興趣的看著軍官和村長的互動,向軍官問道:“他怎麽敢收你的錢,不怕你們事後報複嗎?”


    大明別說官員了,就是那些衙役們下鄉的話,哪個不是被好吃好喝的伺候著,別說給錢了,不連吃帶拿就不錯了。百姓們也是敢怒不敢言,盡力滿足他們的要求,否則這些朝廷中人分分鍾就可以讓他們知道什麽是家破人亡。


    “報複?不給錢?這個可沒人敢。一旦被監察司發現,不死也要脫層皮。為了防止官員滋擾地方,吃拿卡要,金州軍明文規定在百姓家中吃用都要給錢,也不得接受百姓超過五十文的禮物。一旦被查到有違規的情況,丟官罷職是常有的事情。”軍官傲然的回答道。


    盧象升點點頭,對這個政策表示認同。不過這種防腐敗政策製定起來容易,開始執行的時候也比較到位,但是時間一長就會變味,最終形同虛設。


    想當初太祖皇帝連剝皮實草都做出來了,還不是一樣阻止不了官員們的貪汙腐敗,所以對於金州軍嚴厲的懲處貪腐行為,盧象升表示認同和欣賞,但是還要且行且看。


    看完了這個種菜村,盧象升繼續沿著環島大道前行,遇到自己感興趣的村子就會停下來看一看。


    離濟州城越遠,村子裏的土地種糧食的比例就越高,非常符合客觀的經濟規律。但是事情也並不絕對,有些村子還是會按照自己的特色開展一些副業。


    比如盧象升路過的一個村子,緊靠一條河流,這個村子的村民在種地的同時還養了很多的鴨子,鴨子已經成了村子裏的知名產品,非常受濟州城的歡迎。這使得那個村子的鴨子供不應求,村民也因此增加了許多額外的收入。


    有的村子靠近濟州島的中央山脈,有不少的山坡林地,百姓充分利用這些優勢,開展果樹種植,以及林下養雞,也獲得了不錯的收入。


    有些村子還有池塘,聰明的村民就用魚塘養魚來賣。雖然濟州島靠海,魚獲從來都不缺,但是吃慣了海魚的人偶爾也會想吃一下淡水魚,所以這些魚並不愁賣。


    華夏人是勤勞而且聰明的,非常善於利用身邊的環境來創造財富。短短幾年的時間,這些農民不但在濟州島紮下了根,而且日子越過越富裕。


    依托農村的大量產出,濟州島的其他地方也陸續出現了一些小作坊,對糧食進行再加工,為濟州島的經濟增添了不少的活力。


    得益於廉價充足的食鹽,濟州島的糧食再加工產業也比較發達,比如鹹菜、醬料、鹹鴨蛋等醃製品發展的很快,大大的提升了食物的價值,也豐富了百姓的食物來源。


    整個濟州島圍繞著濟州城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經濟圈,在發展工商業的同時,有力的帶動了農業的發展,使得整個濟州島各行各業都呈現出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


    環島大道上的一些小城鎮是沿途個個村莊的貿易節點,使得村民們的物資交換變得非常方便,其繁華程度並不輸於大明的一些縣城,而且更加有活力。


    百姓富裕了就有能力進行消費,對工商業也是一個巨大的利好和刺激,促使更多的人投身到工商業中來。


    盧象升曾經路過一個小鎮,雖然那裏麵積不大,但是市場頗為繁榮。如果遇到初一或者十五這樣的大日子,附近的村民都會進鎮子買賣東西,其擁擠程度比之濟州城的繁華商業街也不逞多讓。


    盧象升看著一個個百姓帶著笑容在市場上購買物品,有些身邊還帶著一臉興奮的小孩。偶爾大人們也會因為孩子的哀求花點錢為他們買些小零嘴、小玩意,逗孩子開心一下。


    這樣的小城,最大的交易物品就是鐵器、布匹、牛馬、雞鴨、豬羊等村民們消費、出售最多的商品。那些大商號在這些小鎮都有銷售網點,同時收購村民的出產來獲利。


    市場越繁榮說明百姓的日子過得越好,這點是做不得半點假的。


    雖然大明一直強調士農工商,農民的地位排在第二,其實農民的日子一直過得非常苦,那些活不下去而造反的絕大部分就是農民。


    濟州島即使工商業再發達,占據人口多數的依然是農民,所以能夠使這些農民過上這樣富裕的日子,金州軍確實非常不容易。


    金州軍在各個小城鎮都設立有農業技術指導部門,專門引導農民進行生產。這個部門可不是大明那些指導農業生產的衙門,寫幾篇勸農詩或者文章就可以交代過去。他們不僅要親自走向田間地頭,還要經常做對比。比往年的農田產值,比附近村子的糧食產量,為的就是希望他們能夠將工作落到實處,切實的提高糧食產量,為農民增加收入。


    雖然濟州島已經大力推廣土豆、玉米、紅薯之類的高產作物,但是農民們在經曆了頭幾年的大規模種植之後,又開始拿出部分土地種植小麥,甚至有條件的還會種植水稻。畢竟華夏人還是喜歡吃大米或者麵食,不可能長期把玉米、紅薯當主食的。


    一路走走停停,看過了濟州島的諸多村莊和農田,盧象升這才明白金州軍在濟州島的根基有多深。可以說隻要魯若麟一聲令下,這些農民都會願意為金州軍而戰。因為金州軍給了他們幸福的生活,使得他們活得更有尊嚴,也更有價值也意義。


    保護金州軍就是保護他們自己,他們再也不想回頭過那種暗無天日的日子了,哪怕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再造天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豬哥老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豬哥老腰並收藏明末之再造天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