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下定決心,金州軍的部署就開始做出了重大的調整。


    魯若麟向朝鮮增派了五個師的兵力,並將預備北伐的糧食一船船的往漢城運。


    即便如此,皇太極也沒有進攻遼南的想法。當初全力南下都碰得灰頭土臉,現在的金州軍比以前隻會更強大,主動進攻毫無意義。


    雖然得到了大量兵力和物資上的補充,但是崔永建完全沒有擴大自身地盤的想法,依然將控製的區域限定在漢城周邊平原地帶,無非是比之前稍微向北延伸了一些。


    這麽做也不是為了擴張,主要是為了方便接收北邊的朝鮮難民。早一點讓難民進入金州軍的控製區域,他們活命的機會也會大一些。


    不過有時候事情總不會以你預想的軌道運行,崔永建不想擴張,但有的是人上杆子貼上來了。


    首先是深受金州軍影響的全羅道主動靠了過來,明確表示要接受金州軍的領導。


    全羅道地處朝鮮半島的最南端,韃子很少涉足這裏,受韃子的影響很小。同時因為緊鄰濟州島,全羅道與金州軍的往來非常密切。哪怕是魯若麟脫離朝鮮自立之後,兩邊的往來也沒有減少,隻是沒有以前那麽明目張膽罷了。


    作為金州軍南北航線上重要的節點,全羅道的木浦港受金州軍的影響是最深的,可以說木浦港現在完全依靠金州軍而存在。


    如今的木浦港可不再是以前落後貧窮的小港口了,已經發展成了繁華富庶的港口城市。論富裕程度,在整個朝鮮南方基本都算是數一數二的了。


    而且金州軍在木浦深耕這麽多年,當地從官員到百姓對金州軍的認可程度非常高。在得知李倧被抓到盛京去了,金州軍占領漢城的消息後,以木浦為代表的全羅道第一時間表明了自己的立場,那就是歸順金州軍。


    實在是因為全羅道的官員百姓受夠了漢城無休止的搜刮,趁此機會脫離李氏朝鮮的統治。


    為了應付韃子的勒索,漢城肯定要將手伸向各地以滿足韃子的需求,因為金州軍而富裕起來的全羅道自然成為被搜刮的重點。


    全羅道百姓承擔著遠比朝鮮其他地方高的賦稅,辛辛苦苦賺的錢財大部分都被漢城拿走了,日子不過是比朝鮮地方強一點,比起金州軍治下的百姓就差太遠了。


    因為這個全羅道的官員、百姓早就心有怨言,隻是礙於大勢不敢說什麽。如今李氏朝鮮不行了,當然要趁此機會投向能夠帶給自己好日子的人。


    崔永建對於全羅道的歸附倒是樂見其成,畢竟那邊現在還能夠自給自足,並不需要他給予太多支持。無非是全羅道各地還有一些起義軍沒有平定,需要金州軍提供一定的武力支持。


    隻要不是要糧食,崔永建這裏都好辦。


    崔永建直接派了一個師的兵力前往全羅道,協助當地官府維持治安和平定匪亂。


    至於接收全羅道,崔永建暫時還沒有這樣的想法。不是不願意,而是沒人。隻能先讓當地官府自治,等到條件合適再派官員前往管理。


    陸軍在行動,金州軍的海軍也沒有閑著,朝鮮沿海幾個重要的港口城市在魯若麟決定出兵朝鮮之後也很快落入了金州軍的手中,比如釜山、群山等重要的港口。


    不過海軍根本沒有深入內陸的意思,僅僅隻是占領這些重要港口,維持海上航線的安全。


    港口周邊的朝鮮勢力,即使不想歸附金州軍,對金州軍占領的城市也是避而遠之,輕易是不敢到那裏去鬧事的。當然,也會有頭鐵搞不清楚狀況的,想要捋一捋金州軍虎須,結果自然非常的悲慘。


    所以這些被金州軍占領的港口城市對於很多朝鮮人來說意義非凡,無一例外成為朝鮮人躲避戰亂的首選之地。特別是那些有錢人,爭先恐後的向這些港口城市遷移,造成了這些港口城市的畸形繁榮。


    像全羅道這樣的地域,投靠過來也就罷了,但是像江原道和慶尚道也想投靠過來,這就讓崔永建有些頭大了。


    這些地區位於朝鮮的東麵,除了沿海一帶有極少量平原,以及群山之間有些小型的山穀盆地,其他的地方全都是莽莽大山。


    在這個交通原始落後的年代,這些地方的特征隻有一個,那就是窮,而且是非常的窮,窮到朝廷和韃子甚至都搜刮不出多少油水來。


    這些地方雖然也有一些礦產資源,但是受限於惡劣的交通情況根本就運不出來,可以視作毫無價值。


    這些人跑到漢城表示要歸附的同時,張口就是要糧食、要軍隊,讓崔永建非常的無語。


    隨著朝鮮統治的崩壞,這些山區出現了大大小小無數的起義軍和土匪,官府的統治已經隻能局限於城池裏麵,對於廣大的山區和農村已經完全失去了控製。


    對於這些地方的歸附,崔永建隻是在名義上接受了,實際上沒有派出一兵一卒。隻是給予了部分的錢財,讓他們自己組織軍隊維持治安,實在是沒有能力去管他們的。


    崔永建將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漢城及周邊地區,力爭將其打造成金州軍在朝鮮的前進基地。


    崔永建首先實行的一項政策就是廢除了朝鮮的四民等級製度。


    朝鮮為了穩定統治,將國內民眾分為四等。


    最高等的就是王族,其次就是兩班貴族,再就是平民,以及最下層的賤民,很有點印度種姓製度的味道。


    在朝鮮,跨階層上升是非常困難的,反而向下流動非常平常。這樣的製度固然保證了國家的穩定,但是也造成了國家的一潭死水,幾乎毫無活力。


    崔永建原本就對朝鮮的政治體製不滿,他更喜歡金州軍那樣人人平等的環境。雖然他也是兩班貴族家族出身,但是他要做的就是摧毀這個為權貴階層服務的腐朽製度,重新煥發朝鮮民眾的活力。


    他的主要手段就是限製原來兩班貴族們的權力,大量錄用和提拔平民出身的官員。賜予所有賤民自由身份,不再限製他們學習、經商、做官的權力,並允許他們自由流動。


    崔永建的這項政策在漢城引起了軒然大波,遭到了那些世家貴族的強烈抵製。


    因為那些所謂的賤民大多都是權貴之家的奴仆,甚至是奴隸,崔永建賜予他們自由身份無疑就是在割那些權貴之家的肉。


    不過此時是那些世家貴族最虛弱的時候,麵對崔永建的強硬態度,根本就無力反抗。


    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采取非暴力不合作,將家族中的子弟召回來,不為金州軍效力。


    但是崔永建根本就不受他們的脅迫,別說他從金州軍帶了很多朝鮮族的官員過來,實在不行還可以從平民中招募讀書人來做基礎的工作。反正又不是很難,學一學就可以應付過來。


    何況並不是所有的權貴家族都這麽短視,比如像李義仁家族這樣徹底投靠金州軍的也不在少數,所以崔永建雖然人手緊張,但是也沒到無以為繼的地步。


    那些恢複自由身的賤民們,一輩子都依靠主家活著,陡然恢複自由,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生存,所以崔永建的相關政策優先照顧的就是他們。


    給他們分田,讓他們有立足之地;開大基建,大修道路,讓他們能夠有活幹,有飯吃;建工廠,招工,將他們重新管理起來。


    總之就是讓他們能夠活下去,不讓他們重新走回原來的老路——賣身權貴為奴。


    隻要給他們足夠的時間,讓他們能夠逐漸適應新的生活,崔永建相信以往的悲劇肯定就不會發生了。


    在種種利好政策的刺激下,漢城徹底煥發了活力,到處都是辛勤勞作的百姓。崔永建相信,隻要撐過了這最艱難的一年,朝鮮將不再是金州軍的負擔,反而會成為金州軍爭霸路上的強大助力。


    開城,是金州軍在朝鮮占領的最北城市,金州軍第十六師就駐紮在這裏。


    十六師的主要任務並不是作戰,而是接應從北邊逃難而來的朝鮮百姓。


    要說這些百姓也是真慘,幾乎是一無所有的被韃子從家園往南邊趕,中途隻在平壤的時候被金世權稍微救濟了一下,否則絕大多數人根本走不到開城。


    當然金世權救濟這些百姓並不完全是出於好心,或者是不忍心看這些百姓去死,更主要的是完成韃子交給他的任務。


    要是這些百姓還沒到漢城就全都餓死了,那趕他們南下就完全沒有意義了。隻有這些百姓活著走到漢城,才能夠消耗金州軍的糧草和資源,將金州軍困在朝鮮。


    十六師的補給是有專線運送的,直接從白翎島走水路運過來,而且糧食占了大頭,目的就是讓那些逃難過來的朝鮮百姓能夠吃上一口救命的糧食。


    開城北麵建有一個巨大的轉運營,十六師的一六一團就駐紮在這裏。像這樣的轉運營開城一共設有三個,都是用來接收難民的。


    一六一團的團長劉在勇原來是二師的一個連長,短短幾年時間就提拔成了團長,可見金州軍的大擴軍影響有多大。


    劉在勇是朝鮮人,不過來金州軍比較早,基本已經漢化了。


    十六師的師長韓希文將他安排在北麵的轉運營,也是看中了他朝鮮人的身份,可以更好的完成第一步的安置工作。


    協助劉在勇工作的是很多從金州軍過來的朝鮮族自願者,他們不屬於軍隊編製,但是歸劉在勇管轄,主要是方便與難民們溝通。


    實在是因為朝鮮百姓懂漢語的太少了,一六一團雖然有部分朝鮮族士兵,但是不足以完成溝通的工作,所以崔永建才會請求魯若麟派來了大量朝鮮族誌願者。


    劉在勇帶著警衛連在轉運營的粥棚裏視察,這是他每天必做的工作。


    金州軍現在糧食緊張,容不得一點浪費。想要救更多的人,糧食就必須緊細點用。


    一個個大鍋裏是熬得稀爛的紅薯羹,劉在勇打了一勺嚐了一口。


    不錯。濃度適中,入口即化,鹹味也十足,非常適合難民們食用。


    大米和小麥現在已經限量供應了,屬於緊缺物資,隻有紅薯、土豆、玉米之類的尚有富餘。轉移營裏供應的主要就是紅薯和玉米,這個時候能夠有吃的就不錯了,那些難民是絕對不會嫌棄的。


    “團長,你來了。”負責這個粥棚的是一營長餘安寧,見劉在勇來了連忙上前見禮。


    餘安寧也是金州軍大擴軍的受益者,兩年不到就從班長升到了營長,也算是火箭幹部了。


    “恩。昨天不是到了一批鹹魚嗎?怎麽沒有加進去?”劉在勇問道。


    “這些鹹魚放得有點久了,太硬了,處理起來有點麻煩,等弄爛了再加到粥裏去。”餘安寧也是逃過難的,知道對於這些餓得太久的人肯定不能給太硬的食物,隻能給流食。


    “也不知道後勤司從哪個倉庫裏扒拉出來的,這鹹魚硬得都能當刀用了,這不是給我們添麻煩嗎?”劉在勇一邊往前走,一邊抱怨道。


    “團長,後勤司能夠拿出鹹魚來已經不錯了。也就是我們是最前線才能有這待遇,漢城那邊還想要還沒有呢。”餘安寧笑著說道。


    “不加點料,這些難民可走不到漢城,後勤司精明著呢。”劉在勇癟癟嘴。


    前麵一群衣裳破舊的朝鮮人正在管事的指揮下將那些堅硬的鹹魚煮軟、搗爛,再分到每鍋粥裏繼續煮。


    像這樣的簡單體力活自然不用金州軍的人來做,隻要管飯,有的是朝鮮人搶著做。


    這些朝鮮幫工對劉在勇他們已經習慣了,也不像一開始的時候看見就下跪,安安靜靜的忙著手裏的活。


    不過他們看向劉在勇他們的眼神裏充滿了敬畏和羨慕,以及深深的感激。


    沒有劉在勇他們,這些朝鮮難民很多都要餓死,更不用說現在有了工作,不但自己,連家人都可以吃飽了。


    特別是他們知道劉在勇是朝鮮人時,更是感到了巨大的驕傲。這可是天朝上兵,劉在勇能在裏麵做這麽大的官,實在太了不起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再造天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豬哥老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豬哥老腰並收藏明末之再造天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