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華朝新立後與前朝最大的不同就是魯若麟發布政令,在穩定國內的同時,要以舉國之力開拓海外領地。


    朝廷在大員的開發在得到本土的大力支持之後建設步伐明顯加快,迅速取代鄭家領地以及荷蘭殖民地成為了大員的經濟中心。


    鄭家在大員的建設現在基本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鄭芝龍明白鄭家留不住大員的領地。大員在魯若麟的規劃裏屬於絕對的核心領地,不可能交給勳貴或者地方勢力管轄,收歸朝廷是早晚的事情。


    鄭家已經將目光看向了南洋,魯若麟承諾會在南洋劃一塊地盤讓鄭家立國,真正掌握實權的那種。所以鄭家現在的經營重心已經轉移到南洋一帶,尋找適合鄭家立國的土地才是最急迫的事情。


    南洋地域廣闊、地廣人稀,自然條件十分惡劣,想要把南洋開發出來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沒有足夠的利益驅動,魯若麟相信沒有人願意去冒險開荒。


    所以魯若麟的想法是,南洋除了核心、重點戰略區域,其他地方都可以分封出去。隻要大華本土足夠強大,魯若麟根本不擔心南洋會跳出大華的手掌心。


    漢人其實早就下南洋了,而且人數眾多。隻是他們長期得不到母國的支持,所以在南洋一直受到當地土著和殖民者的壓製和迫害,雖然聰明能幹,但地位十分低下。


    魯若麟現在要做的就是在南洋建立以漢人為主導的社會秩序,其他民族必須按照漢人的安排進行生活和生產,讓整個南洋成為大華的後花園。


    當然,這是一個長遠的目標,需要付出很多的艱辛和努力才能實現。


    而目標起始的地方就在蘇祿。


    如今的蘇祿被魯若麟改名為南疆省,所轄地域基本為曆史上的菲律賓領土範圍。南疆省在大華手裏與在南疆土著和西班牙人手裏是完全不同的,土地開發效率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西班牙人雖然也有心開發南疆省,但是受限於自身實力以及人口數量,西班牙人在南疆省的統治完全是放羊式的,根本無法深耕細作。


    土著就更加不用說了,南疆省幾千年來依然處於原始社會,就可以知道那些土著的能力。


    洪承疇以及他手下的部隊這一年多來已經逐漸適應了南疆省的氣候,大華實際控製的地域也在逐漸擴大。與此同時,一批批的南疆省土著被抓捕並投入到開荒的行動中來。


    南疆省土地肥沃,適宜作物生長,但是基礎設施極端落後,甚至可以說是沒有。


    別說與農業相配套的溝渠、堤壩、水庫等至關重要的水利設施,就是道路也隻有一些簡易的僅供人行走的小道,完全無法應對後續的農業大開發。


    華夏人素來重視基礎建設,看到南疆省因為基礎建設匱乏導致大量土地荒廢怎麽能夠忍得住?所以那些被抓來的土著這個時候就派上了用場。


    在沒有機械的時代,開荒修路隻能用人力來堆,別無他法。好在南疆省為土著們提供了眾多鋼製工具,比起他們以前用石刀、石斧不知道強了多少倍。


    土著們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與生產工具的落後有直接的關係。想要在熱帶雨林中開辟出農田和道路,沒有大量的鐵製工具無異於天方夜譚。


    即便如此,土著們在開荒的過程中依然死傷眾多,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熱帶雨林中致死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


    這還是熟悉雨林環境的土著們,要是用移民過來的漢人,傷亡起碼要增加幾倍。


    大華官府肯定不會用漢人從事最開始的開荒工作,這些危險的事情隻能交給土著們去完成。漢人們則主要充當監工,以及在開荒完成的土地上種植糧食及作物,這才是漢人們真正發揮作用的地方。


    土著們對於被逼著從事開荒雖然心有怨恨,但是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強烈,因為南疆省官府在強迫他們開荒的同時,還給予了他們一定的優待。


    比如給土著們充足的食物,提供一些布匹、食鹽等生活必需品,甚至土著們的孩子還得到了讀書識字的機會。


    這些條件絕對不是西班牙殖民者可以提供的,部落裏的長老就更加不用說了。


    所以在一些土著們看來,南疆官府比西班牙人要仁慈得多,即使看起來危險的勞動在有食物提供的基礎上也更像是等價的勞動力交換。


    因為官府提供的食物很充足,味道也比部落裏好得多,起碼鹽是放足了的。何況表現得好的話官府還會獎勵精美的布匹,或者一小罐的雪白食鹽,拿回家絕對非常有麵子。


    至於官府將土著們的孩子集中起來讓他們讀書識字,這在土著們看來更是天大的造化。


    要知道部落裏即便是族長和祭祀幾乎都不識字,雖然土著們不知道讀書識字後會有什麽變化,會讓自己的孩子獲得什麽機遇,但是能夠讀書識字絕對是一件神聖的事情。


    當然,土著們的孩子讀的書都是宣揚漢文化的,學漢話、寫漢字是最基礎的,最終的目的是將土著們的下一代甚至是下下一代都培養成精神上的漢人。


    如今的漢文化說是這個世界最偉大先進的文明一點毛病也沒有,好多人想學還沒有機會呢。


    剛柔並濟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那些西方人完全不懂,所以西方的殖民無法長久,也得不到殖民地人民的認同。


    按照漢人的殖民模式,幾代人下來,就不會有什麽土著與漢人之分了,到時候這片土地上隻會有從精神上絕對認同漢家文化的人,這裏也會成為華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土著人的希望在下一代甚至下下一帶,至於現在的土著,無盡的南洋土地等著他們去開發,為他們的後世子孫貢獻熱血甚至生命是他們的使命。


    有華夏本土大力支持,南疆省的開發進展非常神速,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南疆省以省會鎮南城為中心,足足開發出了兩百萬畝的土地。


    雖然是新開發出來的土地,但是各種溝渠規劃得非常合理,不用擔心缺水或者水澇,加上從本土過來的農民細心耕種,第一年就獲得了大豐收,徹底解決了南疆省本土的糧食問題。


    一期開發的成功大大的刺激了華夏本土的豪商巨賈們,比起寸土寸金的華夏本土,南疆省的土地價格要便宜太多了,還可以一年四季耕種,簡直是農耕民族的寶地。關鍵是官府還不限製土地持有量,引得更多的人蜂擁而至。


    南疆省的開發成功使得朝野上下嚐到了海外開拓的好處,風氣也為之一變,叫囂著要把南洋全部納入朝廷統治的就是以前反對開海最積極的那一撮人。


    利益是最大的驅動力,確實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大華在南洋的舉動引起了歐洲人的警覺,不光地盤被占的西班牙人有了切膚之痛,在南洋以及東亞有重大利益的荷蘭人和葡萄牙人同樣感到如芒在背。


    其中葡萄牙人還好,他們的地盤主要在壕鏡和馬六甲,而且他們以貿易為重心,經營殖民地並不是他們的主要方向。


    荷蘭人則要害怕得多,他們在大員以及爪窪有著廣闊的殖民地,是大華主要攻擊的目標。


    有鑒於此,荷蘭人和西班牙人破天荒的聯合起來,共同抵抗大華的南下壓力。


    在大員的荷蘭人如今是惶惶不可終日,緊鄰大華本土的他們知道自己是大華國攻擊的第一目標,自知不可能守住熱蘭遮城的荷蘭人將大部分人員以及財富轉移到了雅加達,隻留下了少部分人員看守熱蘭遮城,連殖民活動都停止了。


    對於熱蘭遮城的荷蘭人,大華朝廷直接下達了驅逐令,限令他們在三個月內離開,否則一切後果自負。


    此時的大員,無論從陸地上還是海上,荷蘭人都沒有絲毫的優勢,在抗議無效之後,荷蘭人不得不放棄熱蘭遮城,全員退守雅加達。


    至於壕鏡的葡萄牙人,因為壕鏡從來就不屬於葡萄牙人的殖民地,那裏是有官府管轄的,所以葡萄牙人因禍得福,得以成為與大華官府唯一保持貿易往來的歐洲勢力。


    不過葡萄牙人付出的代價就是必須完全按照大華官府的指令行事,不再擁有任何地盤和特權。


    對此葡萄牙人也沒有什麽意見,或者說不敢有什麽意見,能夠成為大華的獨家貿易商,對他們來說反而利益更大了,可謂是因禍得福。


    失去大華這個大市場,荷蘭人和西班牙人在東方的貿易利潤大幅縮水,隻能眼睜睜的看著葡萄牙人大發橫財,心裏是有苦難言。


    在東方與大華比殖民能力,遠隔萬裏、國小民少的西班牙和荷蘭實在是不夠看。也就是大華以前不重視南洋,也沒有興趣殖民才讓他們撿了漏,一旦大華決定經營南洋,這些歐洲人一點機會都沒有。


    占領南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大華還需要消化目前的成果,同時將國內的事情理順。


    一個國家新起的時候可謂是萬眾一心、天地齊力,大華目前就是這樣的情況。


    目前國內最大的兩股勢力,張獻忠和大順軍舊部,已經在大華軍隊的重重圍剿之下奄奄一息,暫時在山區苟延殘喘。


    麵對大華的泰山壓頂,張獻忠和大順軍不斷有人逃跑、投降,隻有極少數窮凶極惡之徒還在垂死掙紮。


    對於這兩股殘軍,魯若麟已經不放在心上了,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了朝廷的機構設置以及規章製度上。


    作為皇帝,魯若麟不可能什麽事都親曆親為,否則累死他也不可能處理完所有政事。放手讓手下去做事,監督他們、鞭策他們、獎勵他們、懲罰他們才是魯若麟要做的事情。


    雖然魯若麟將行政大權交給了內閣,但並不代表魯若麟什麽都不管。對於官員隊伍的操守,魯若麟是再清楚不過了。


    沒有有效的監督和威懾,個人貪欲隻會無限放大,如何處理好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的平衡才是魯若麟需要考慮的事情。


    官員因為手握權力,所以想要以權謀私實在是太容易不過了。想要官員們安分守己,除了要給予他們相應的待遇,各種監督和懲罰手段也不能缺少。


    朱元璋隻想馬兒跑,不想馬兒吃草的事情已經證明是行不通的了,即使是剝皮實草也不能阻止官員們貪汙的欲望。所以給予官員們比較高一點的待遇是必須的事情,同時也有充足的理由對貪汙官員進行懲處。


    大華有兩個獨立的部門對官員進行監督,一個是由監察司改組過來的監察院,一個是由原來朝廷禦史以及部分錦衣衛改組的禦史台,這兩個部門皆由皇帝直轄,不受內閣管製。


    這兩個部門都有監察百官的權力,相互獨立、相互監督,升遷也不由內閣決定,可謂是朝廷裏的單獨一極。


    這兩個部門都有查處犯罪官員的權力,並且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和稅務部一樣有獨立執法權,是令所有官員都望而生畏的機構。


    為了防止這兩個部門權力過大無法製約,魯若麟隻給了他們調查權和拘捕權,審判權則交給了刑部和司法部。


    與以前的錦衣衛不同的是,這兩個部門執法的權限隻劃定在對付犯罪官員上,普通的犯罪事件他們無權參與,大大限製了他們的權限。


    事實證明這兩個機構的設置還是非常有必要的,自從這兩個機構開始執行權力,一大批還不知道收斂的官員被繩之以法,同時震懾了其他的官員,官員的腐敗事件大大減少,官場風氣也為之一正。


    在加大懲處力度的同時,魯若麟大幅提高了官員們的俸祿和待遇,並提供了完善的離休保障製度,使得遵紀守法的官員也能夠過上較好的生活,並善始善終。


    吏治清則天下治,官員隊伍不整肅好,何以治天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再造天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豬哥老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豬哥老腰並收藏明末之再造天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