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奕秋準備開門辦學之前,就已經有人對圍棋指手畫腳了。歸納起來,大約有如下三家最具代表性:
孔老師丘。他說,大家若是整天無所事事,不還有一種叫做圍棋的東西嗎?大家實在閑得發慌,就用它去荒度時光吧。當然了,他的觀點,我們要盡量做到用心地去聽,用我們的左耳朵,然後再用我們的右耳朵想一想,這句話是不是已經可以像一陣風似的把它吹掉了。這不能算孔老師沒有水平,也不能說他的話就沒人愛聽了。我們的意思是,既然孔老師都出麵,說如果你們實在是無聊得發慌,與其整天在街上勾肩搭背惹事生非,不如就去找奕秋,跟他學學圍棋,再打發起時光來不就容易得多了嗎?
孟老師軻。這個先生我們得防著點,但又絕對是不敢得罪的。一來,他是老師的最得意門生,又在老師死後繼承了他的衣缽,他說的話無疑是沒有第二個人敢說了。二來,孟老師雖然說了一些對圍棋很不利的話,但今後還要靠他給奕秋樹碑立傳哩。所以,不管他說圍棋是一個連他小拇指都算不上的小玩意,還是故意嚇唬大家,說下圍棋的人都是不孝順的人,我們最好都裝著沒聽見。讓孟老師繼續想他的問題,寫他的書。如果我們找上門跟他吵一架,孟老師就此一病不起怎麽辦?
尹老師喜。他說:習射,習禦,習琴,習弈,終無一事可以息得者。這大概是當時對圍棋最公正的評價了。不僅如此,這句話已經可以當做圍棋中的格言,而高懸在客廳了。所以,尹老師喜可能是他們那個階層的圍棋高手了。沒有相當的實踐,就不會得出這樣的結論。
有了這些文化界頂尖級人物的圍棋論述,奕秋就可以出場了。
但奕秋也有奕秋的苦惱,就像任何大師一定會有大師們的共同困惑和難題一樣。
作為棋手,他現在不僅可以獨步棋壇,而且是肯定地要被寫入曆史的第一個大國手。別看老孔他們現在說三道四的,連圍棋的一點皮毛還未摸全都敢隨意地下結論,不過因為他們是大名人而已。他們要說就說好了,說的天花亂墜也不過是紙上談兵。一旦涉及到技術問題,就是你老孔也得屈尊說一句“最好問一下奕秋”吧?所以,孔老師是文化界的泰鬥,奕秋就是圍棋界的鼻祖。說穿了,兩人不過是“學院”與“民間”的區別罷了。
而讓奕秋蒙羞的是,同樣是麵向社會招收學生,同樣是聲名顯赫的大師,為什麽結果卻是一個門庭若市,一個無人問津。
唯一的兩個學生,還是人家孔老師路過奕秋的圍棋會館,坐在牛車上看著不忍心,轉身從後麵跟著的一群學生當中隨便指了兩下給讓出來的哩。這算啥啊?你看人家孔老師坐在牛車上,隨口吟一句:“學而優則仕”,根本不用教鞭,後麵就會雷鳴一般地響起那句:“學而優則仕”。唉,真讓天下人笑掉大牙!
但不管怎麽說,奕秋總算是有了學生,雖然隻有兩個,但他還是很認真地開始了授課。
第一課,奕秋講的是“什麽是圍棋”,第二課,講了“我們為什麽要下圍棋”,第三課,講的是“下圍棋與吃飽飯的關係問題”,到了第四課的時候,奕秋忽然抓起一顆棋子扔了出去。
兩個學生中就有一個叫了一聲“哎呀”,站起來就問:“你幹嗎拿棋子打我呀,老師?”
原來,這個學生從一開始就不好好聽課,不聽也就罷了,可你怎麽也得看老師一眼吧,老師辛辛苦苦在上麵講,你卻尿都不尿老師一眼,仗著自己是聖人推薦來的,也總不能老是望著窗外,做出一副準大師思索狀嚇唬人吧?你看另一個學生就不像你,每一堂課都是規規矩矩的,雖然還沒有到舉手提問的地步,但從他臉上的表情來看,他絕對是一棵圍棋的好苗子,將來準成大器。
其實,從他們進門奕秋就看出端倪了。兩個學生,一個低眉順眼,老實安靜,一個東張西望,心浮氣躁,在孔老師叫他出列時,居然還敢拿眼睛頂撞老師以表示他的憤怒。這樣的學生,哪個老師會喜歡他。
奕秋想,你老師把你這號人推給我,就是想叫你來出洋相看我笑話的。可奕秋是誰,是圍棋大師!圍棋是什麽,是兵法,是謀略!換句話說,到玩手腕的祖宗麵前班門弄斧,不是貽笑大方,就是自找苦吃!所以,奕秋不動聲色地說了一句:“看你一點都愛聽我講的圍棋課程,又不能不做在這裏,一定是難受得很。這樣吧,與其你老是在我的課堂上走神,不如我再將你退回給孔先生,也免得我誤人子弟。”
奕秋準備將他像皮球一樣踢出門,這個學生卻不幹了。接著,他說出的一番話,不禁大出奕秋意料之外,而且還叫他這個在棋壇之上一度孤獨求敗的人物,差點望著西邊孔子的去處跪謝。
這個學生說:“老師,我沒有想到,你一直到現在才肯挑我們的毛病這是一。第二,你隻注意別人的態度,卻沒有看到自己的舉止。你以自己的喜惡來看待我們,所以你第一眼就將我們劃分了出來。你喜歡的,上課時你的眼睛就很自然地看著他,你不喜歡的,偶爾看一眼,就覺得煩,一煩,你就會不由自主地認為他的一舉一動,都是對你的不恭敬和挑釁。第三呢,孔先生既然把我們交給你,既是對你天才的信任,也是對我們的天賦的尊重。可是你呢,從我們進門的第一天起,你既不通報你的大名(盡管你大名鼎鼎),也不問我們的姓氏,拿過圍棋就大講特講它的功利。‘圍棋不僅是技術,也是藝術,’這句話,難道不是你講出來的嗎?老師你說,有這三點,我們是不是有權利對你的課程表示一點懷疑呢?”
孔老師丘。他說,大家若是整天無所事事,不還有一種叫做圍棋的東西嗎?大家實在閑得發慌,就用它去荒度時光吧。當然了,他的觀點,我們要盡量做到用心地去聽,用我們的左耳朵,然後再用我們的右耳朵想一想,這句話是不是已經可以像一陣風似的把它吹掉了。這不能算孔老師沒有水平,也不能說他的話就沒人愛聽了。我們的意思是,既然孔老師都出麵,說如果你們實在是無聊得發慌,與其整天在街上勾肩搭背惹事生非,不如就去找奕秋,跟他學學圍棋,再打發起時光來不就容易得多了嗎?
孟老師軻。這個先生我們得防著點,但又絕對是不敢得罪的。一來,他是老師的最得意門生,又在老師死後繼承了他的衣缽,他說的話無疑是沒有第二個人敢說了。二來,孟老師雖然說了一些對圍棋很不利的話,但今後還要靠他給奕秋樹碑立傳哩。所以,不管他說圍棋是一個連他小拇指都算不上的小玩意,還是故意嚇唬大家,說下圍棋的人都是不孝順的人,我們最好都裝著沒聽見。讓孟老師繼續想他的問題,寫他的書。如果我們找上門跟他吵一架,孟老師就此一病不起怎麽辦?
尹老師喜。他說:習射,習禦,習琴,習弈,終無一事可以息得者。這大概是當時對圍棋最公正的評價了。不僅如此,這句話已經可以當做圍棋中的格言,而高懸在客廳了。所以,尹老師喜可能是他們那個階層的圍棋高手了。沒有相當的實踐,就不會得出這樣的結論。
有了這些文化界頂尖級人物的圍棋論述,奕秋就可以出場了。
但奕秋也有奕秋的苦惱,就像任何大師一定會有大師們的共同困惑和難題一樣。
作為棋手,他現在不僅可以獨步棋壇,而且是肯定地要被寫入曆史的第一個大國手。別看老孔他們現在說三道四的,連圍棋的一點皮毛還未摸全都敢隨意地下結論,不過因為他們是大名人而已。他們要說就說好了,說的天花亂墜也不過是紙上談兵。一旦涉及到技術問題,就是你老孔也得屈尊說一句“最好問一下奕秋”吧?所以,孔老師是文化界的泰鬥,奕秋就是圍棋界的鼻祖。說穿了,兩人不過是“學院”與“民間”的區別罷了。
而讓奕秋蒙羞的是,同樣是麵向社會招收學生,同樣是聲名顯赫的大師,為什麽結果卻是一個門庭若市,一個無人問津。
唯一的兩個學生,還是人家孔老師路過奕秋的圍棋會館,坐在牛車上看著不忍心,轉身從後麵跟著的一群學生當中隨便指了兩下給讓出來的哩。這算啥啊?你看人家孔老師坐在牛車上,隨口吟一句:“學而優則仕”,根本不用教鞭,後麵就會雷鳴一般地響起那句:“學而優則仕”。唉,真讓天下人笑掉大牙!
但不管怎麽說,奕秋總算是有了學生,雖然隻有兩個,但他還是很認真地開始了授課。
第一課,奕秋講的是“什麽是圍棋”,第二課,講了“我們為什麽要下圍棋”,第三課,講的是“下圍棋與吃飽飯的關係問題”,到了第四課的時候,奕秋忽然抓起一顆棋子扔了出去。
兩個學生中就有一個叫了一聲“哎呀”,站起來就問:“你幹嗎拿棋子打我呀,老師?”
原來,這個學生從一開始就不好好聽課,不聽也就罷了,可你怎麽也得看老師一眼吧,老師辛辛苦苦在上麵講,你卻尿都不尿老師一眼,仗著自己是聖人推薦來的,也總不能老是望著窗外,做出一副準大師思索狀嚇唬人吧?你看另一個學生就不像你,每一堂課都是規規矩矩的,雖然還沒有到舉手提問的地步,但從他臉上的表情來看,他絕對是一棵圍棋的好苗子,將來準成大器。
其實,從他們進門奕秋就看出端倪了。兩個學生,一個低眉順眼,老實安靜,一個東張西望,心浮氣躁,在孔老師叫他出列時,居然還敢拿眼睛頂撞老師以表示他的憤怒。這樣的學生,哪個老師會喜歡他。
奕秋想,你老師把你這號人推給我,就是想叫你來出洋相看我笑話的。可奕秋是誰,是圍棋大師!圍棋是什麽,是兵法,是謀略!換句話說,到玩手腕的祖宗麵前班門弄斧,不是貽笑大方,就是自找苦吃!所以,奕秋不動聲色地說了一句:“看你一點都愛聽我講的圍棋課程,又不能不做在這裏,一定是難受得很。這樣吧,與其你老是在我的課堂上走神,不如我再將你退回給孔先生,也免得我誤人子弟。”
奕秋準備將他像皮球一樣踢出門,這個學生卻不幹了。接著,他說出的一番話,不禁大出奕秋意料之外,而且還叫他這個在棋壇之上一度孤獨求敗的人物,差點望著西邊孔子的去處跪謝。
這個學生說:“老師,我沒有想到,你一直到現在才肯挑我們的毛病這是一。第二,你隻注意別人的態度,卻沒有看到自己的舉止。你以自己的喜惡來看待我們,所以你第一眼就將我們劃分了出來。你喜歡的,上課時你的眼睛就很自然地看著他,你不喜歡的,偶爾看一眼,就覺得煩,一煩,你就會不由自主地認為他的一舉一動,都是對你的不恭敬和挑釁。第三呢,孔先生既然把我們交給你,既是對你天才的信任,也是對我們的天賦的尊重。可是你呢,從我們進門的第一天起,你既不通報你的大名(盡管你大名鼎鼎),也不問我們的姓氏,拿過圍棋就大講特講它的功利。‘圍棋不僅是技術,也是藝術,’這句話,難道不是你講出來的嗎?老師你說,有這三點,我們是不是有權利對你的課程表示一點懷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