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是蘇家姑娘吧
長安行之吾家王妃有點行 作者:尹小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蘇芮然努力,殷邵宣也在努力,娶溫家姑娘這件事,殷邵宣想都想過,他幼年時就認定了蘇芮然,還能逼他去選別人呐。
但這他也做不了主,全有才那裏透出來的口風,說殷帝鬆了口,體恤溫老鞠躬盡瘁一輩子,打算選一個兒子,用側妃之位納溫家姑娘。
這側妃也不行啊,哪朝哪國有正妃未納側妃進門的道理,張相這幾日盡在殷帝跟前晃蕩,想要為殷遠封避過這一劫。
可憐殷邵宣朝堂之中舉目無親,所幸老太後還說的上話,平陽公主也還未回北平郡。
有這兩個殷邵宣還有的操作空間,天天往百福殿跑,端茶倒水,殷勤的不行。
今日剛進百福殿,太後便將他叫了過去。
“宣兒,你過來。”太後叫住了四處忙活的殷邵宣。“過來陪我坐會兒。”
殷邵宣暗道“正戲來了”,乖到不行的坐到太後身邊,瞟了一眼旁邊的平陽公主。
平陽給了他一個放心的眼神。
殷邵宣微不可見的點點頭。
“宣兒,這溫家姑娘你認為如何?”太後將殷邵宣摟在懷裏問道。
“孫兒沒有見過,自然不知如何。”殷邵宣回。
“你應該見過的,她時常來宮裏陪哀家,你和她一起玩過的。”太後繼續說,溫家這個姑娘她是喜歡的,模樣好,學問好,樣樣都好,就是個多災多病的。
可她也沒幾年活頭了,她的話現在皇帝還聽幾句,日後可說不定了。現在總想替殷邵宣把路鋪平坦些,不然孩子還小,外祖沒了,朝中沒有助力,多少人等著看笑話呢。
“哎呦,母後,那時候宣兒幾歲,怎麽會記得。”平陽接到殷邵宣的眼神,打著哈哈開口。
“我都忘了,那時候宣兒還沒桌子高呢。”太後輕笑,而後抱緊了殷邵宣,“那我將溫家小姐叫進宮來,你見見可好?”
殷邵宣沒有說話,又給了平陽一個求救的眼神,這種時候他隻能指望著這位親姑姑給自己替自己說句話了。
“有什麽可見的,溫家姑娘如今還病著,叫進宮來也不怕過了病氣給您。”平陽就不懂了,太後怎麽就打不消讓邵宣納溫家姑娘的念頭呢,這半截入土的姑娘怎麽敢娶,不說生兒育女了,怕是風大點都能給刮倒了。
“你別說話。”太後白了平陽一眼,叫她來是想讓她幫忙一起說服宣兒的,不是來叫她來拆台的,這自己勸一句,她回一句,像什麽樣子。“你聽聽宣兒什麽想法。”
“宣兒,溫家的事你應該知道了,你這幾天變著法兒的來我這兒,意思哀家也懂,隻是天下書生盡是溫老門下,你若呐了溫家姑娘,自是好的。”
“祖母,你的心我知道。”殷邵宣回答,“隻是我心中確實有人,是我寧死不願負的人,這溫家姑娘,我娶不了,您得幫我。”
“你想好了?”太後一聽這,臉色瞬間不好了,“你父皇已經答應了溫老,他的女婿隻從你和封兒之間選,你若不從,那便是你大哥了。”
“如今張家如日中天,若再有溫老助力,你這條天子之路可就不好走了啊。”太後繼續說,“雖然現在世家裏支持你的不在少數,但皆是看在你外祖的麵子上,他們也都不是傻的,若封兒得勢,轉頭去支持封兒也是可行的,到底看中的都是各家利益。”
“孫兒想好了。”殷邵宣直視太後說道,“若我真呐了溫家姑娘,才是對我心儀之人的不尊重,也是對溫家姑娘的不公平。”
“是哪家的姑娘?”太後問。
殷邵宣沒有說話,他如今還不想說。
“母後,你又何必問這麽多。其實這件事是你糊塗了,你想想,若宣兒亂了規矩,未立正妃迎了側妃,那日後必是一個汙點。”平陽見殷邵宣油鹽不進的模樣,連忙上前周旋,“可若宣兒以正妃之位娶溫家姑娘,待她沒了,哪家願意把姑娘嫁過來當續弦。”
“是哪家姑娘?”太後沒有理平陽,又問了一句。
“是……”殷邵宣再想如何說,如實說了怕太後為難蘇芮然,胡編亂造一個人怕是一眼就被太後給看出來。
“是蘇家姑娘對吧。”太後開口,語氣不明。
“是!”殷邵宣一咬牙回道。
“猜到了。”太後如釋負重一般躺在貴妃榻上,“那日中秋宴我便看的分明,你護著她。”
“真是孽緣。”太後歎息,“你可知她項上的半塊玉環是何意思。”
“知道。”殷邵宣回答,“那時母後生前與蘇夫人以玉環為證定下的婚約。”
“你知道?知道就好。”太後聽殷邵宣說知道還有些震驚,而後笑了笑。
“所以說,她是板上釘釘的王妃,怎麽都跑不了,你為何不先納了溫家姑娘?”太後不知怎麽想的,想了這麽一個法子,“你若不知怎麽說,把她叫進宮來,哀家瞧著她是個性情好的,哀家可以跟她說。”
“不了,皇祖母。”殷邵宣還是拒絕了,“孫兒先前說過,這對然然不公平,她嫁我的時候,就應該八抬大轎十裏紅妝轟轟烈烈的嫁給我,而不是擔著側室先進門或是做續弦的嘲諷嫁給我。”
“殷邵宣!”太後一拍桌子!“這不行那不行,我看你是被一個女人迷暈了頭!那你說,日後,你爭不爭皇位?有哪個皇帝不是三宮六院的。怎麽?你還想納一個妃請示蘇芮然一次?”
“或許百年之後,史冊上會有一個六宮隻一皇後的皇帝——殷邵宣。”殷邵宣這樣回道。
“孫兒來此,隻為不納溫家姑娘來的,無意惹皇祖母生氣,既然皇祖母不想幫忙,那孫兒就去想別的法子了,孫兒告退。”殷邵宣行了一禮向外走去。
一轉身看見高芸站在屏風之後,想起剛剛一句句對蘇芮然的告白,還有點小害羞,點點頭快步出了百福殿。
“母後……”平陽給太後順氣,“殷家人皆是情種,你又何必逼他。”
“哀家……”太後歎了口氣,“罷了罷了,由他去吧。”
但這他也做不了主,全有才那裏透出來的口風,說殷帝鬆了口,體恤溫老鞠躬盡瘁一輩子,打算選一個兒子,用側妃之位納溫家姑娘。
這側妃也不行啊,哪朝哪國有正妃未納側妃進門的道理,張相這幾日盡在殷帝跟前晃蕩,想要為殷遠封避過這一劫。
可憐殷邵宣朝堂之中舉目無親,所幸老太後還說的上話,平陽公主也還未回北平郡。
有這兩個殷邵宣還有的操作空間,天天往百福殿跑,端茶倒水,殷勤的不行。
今日剛進百福殿,太後便將他叫了過去。
“宣兒,你過來。”太後叫住了四處忙活的殷邵宣。“過來陪我坐會兒。”
殷邵宣暗道“正戲來了”,乖到不行的坐到太後身邊,瞟了一眼旁邊的平陽公主。
平陽給了他一個放心的眼神。
殷邵宣微不可見的點點頭。
“宣兒,這溫家姑娘你認為如何?”太後將殷邵宣摟在懷裏問道。
“孫兒沒有見過,自然不知如何。”殷邵宣回。
“你應該見過的,她時常來宮裏陪哀家,你和她一起玩過的。”太後繼續說,溫家這個姑娘她是喜歡的,模樣好,學問好,樣樣都好,就是個多災多病的。
可她也沒幾年活頭了,她的話現在皇帝還聽幾句,日後可說不定了。現在總想替殷邵宣把路鋪平坦些,不然孩子還小,外祖沒了,朝中沒有助力,多少人等著看笑話呢。
“哎呦,母後,那時候宣兒幾歲,怎麽會記得。”平陽接到殷邵宣的眼神,打著哈哈開口。
“我都忘了,那時候宣兒還沒桌子高呢。”太後輕笑,而後抱緊了殷邵宣,“那我將溫家小姐叫進宮來,你見見可好?”
殷邵宣沒有說話,又給了平陽一個求救的眼神,這種時候他隻能指望著這位親姑姑給自己替自己說句話了。
“有什麽可見的,溫家姑娘如今還病著,叫進宮來也不怕過了病氣給您。”平陽就不懂了,太後怎麽就打不消讓邵宣納溫家姑娘的念頭呢,這半截入土的姑娘怎麽敢娶,不說生兒育女了,怕是風大點都能給刮倒了。
“你別說話。”太後白了平陽一眼,叫她來是想讓她幫忙一起說服宣兒的,不是來叫她來拆台的,這自己勸一句,她回一句,像什麽樣子。“你聽聽宣兒什麽想法。”
“宣兒,溫家的事你應該知道了,你這幾天變著法兒的來我這兒,意思哀家也懂,隻是天下書生盡是溫老門下,你若呐了溫家姑娘,自是好的。”
“祖母,你的心我知道。”殷邵宣回答,“隻是我心中確實有人,是我寧死不願負的人,這溫家姑娘,我娶不了,您得幫我。”
“你想好了?”太後一聽這,臉色瞬間不好了,“你父皇已經答應了溫老,他的女婿隻從你和封兒之間選,你若不從,那便是你大哥了。”
“如今張家如日中天,若再有溫老助力,你這條天子之路可就不好走了啊。”太後繼續說,“雖然現在世家裏支持你的不在少數,但皆是看在你外祖的麵子上,他們也都不是傻的,若封兒得勢,轉頭去支持封兒也是可行的,到底看中的都是各家利益。”
“孫兒想好了。”殷邵宣直視太後說道,“若我真呐了溫家姑娘,才是對我心儀之人的不尊重,也是對溫家姑娘的不公平。”
“是哪家的姑娘?”太後問。
殷邵宣沒有說話,他如今還不想說。
“母後,你又何必問這麽多。其實這件事是你糊塗了,你想想,若宣兒亂了規矩,未立正妃迎了側妃,那日後必是一個汙點。”平陽見殷邵宣油鹽不進的模樣,連忙上前周旋,“可若宣兒以正妃之位娶溫家姑娘,待她沒了,哪家願意把姑娘嫁過來當續弦。”
“是哪家姑娘?”太後沒有理平陽,又問了一句。
“是……”殷邵宣再想如何說,如實說了怕太後為難蘇芮然,胡編亂造一個人怕是一眼就被太後給看出來。
“是蘇家姑娘對吧。”太後開口,語氣不明。
“是!”殷邵宣一咬牙回道。
“猜到了。”太後如釋負重一般躺在貴妃榻上,“那日中秋宴我便看的分明,你護著她。”
“真是孽緣。”太後歎息,“你可知她項上的半塊玉環是何意思。”
“知道。”殷邵宣回答,“那時母後生前與蘇夫人以玉環為證定下的婚約。”
“你知道?知道就好。”太後聽殷邵宣說知道還有些震驚,而後笑了笑。
“所以說,她是板上釘釘的王妃,怎麽都跑不了,你為何不先納了溫家姑娘?”太後不知怎麽想的,想了這麽一個法子,“你若不知怎麽說,把她叫進宮來,哀家瞧著她是個性情好的,哀家可以跟她說。”
“不了,皇祖母。”殷邵宣還是拒絕了,“孫兒先前說過,這對然然不公平,她嫁我的時候,就應該八抬大轎十裏紅妝轟轟烈烈的嫁給我,而不是擔著側室先進門或是做續弦的嘲諷嫁給我。”
“殷邵宣!”太後一拍桌子!“這不行那不行,我看你是被一個女人迷暈了頭!那你說,日後,你爭不爭皇位?有哪個皇帝不是三宮六院的。怎麽?你還想納一個妃請示蘇芮然一次?”
“或許百年之後,史冊上會有一個六宮隻一皇後的皇帝——殷邵宣。”殷邵宣這樣回道。
“孫兒來此,隻為不納溫家姑娘來的,無意惹皇祖母生氣,既然皇祖母不想幫忙,那孫兒就去想別的法子了,孫兒告退。”殷邵宣行了一禮向外走去。
一轉身看見高芸站在屏風之後,想起剛剛一句句對蘇芮然的告白,還有點小害羞,點點頭快步出了百福殿。
“母後……”平陽給太後順氣,“殷家人皆是情種,你又何必逼他。”
“哀家……”太後歎了口氣,“罷了罷了,由他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