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你越獄了?”
說話的是張儀:“突然從牢房中消失,肯定會把李斯嚇得半死。第一次使用傳送符是不是很震驚?”
李斯才沒嚇得半死,不過嚇倒是嚇到了。
因為韓非觸發特殊任務,而有了曆史聊天群的公告提示聲音,陸陸續續有二十多人上線。
但有些人發現沒什麽特別的事情,又下線去。
現在,還在線的隻有十二人。十二人,有人說話,有人看熱鬧。
“韓非啊,千萬別去嬴政那裏。到大漢來,朕求賢若渴,定會重用你,朕與你共治天下!”
漢高祖劉邦對韓非說道。韓非距離他的時間也隻有幾十年,韓非的才能到了大漢,也能得到施展。
張良隱居了,隻有一個蕭何,劉邦覺得不夠。而且蕭何年紀不小了,以後用韓非來接班正合適。
更何況,韓非也在曆史聊天群中,能獲得萬壽果,活得更長。要是能來大漢,以後頂替蕭何,與劉邦會更加配合密切。
隋文帝楊堅邀請道:“大隋,隨時歡迎韓非到來。”
楊堅沒劉邦和嬴政熱情,畢竟韓非的才華更適合他們,若是來到大隋,那就不一定了。
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女皇武則天,明太祖朱元璋等帝王也明白。韓非在曆史上很有才能,不過那是在那個時代,並不一定使用與數百年,上千年後的朝代。
即使要運用,也必須變通,與各個朝代的需求相結合。
死搬硬套,肯定不行。
“多謝諸位好意。”
被眾人看重,邀請,韓非心裏感動,但他有自己的考慮:“韓非想先看看,以後再做打算。剛剛來到大秦,想走走看看。”
來到大秦的事情,韓非沒有隱瞞。
“你來了大秦?”
秦始皇嬴政本來想說邀請韓非到鹹陽宮,但覺得還是算了,韓非都說明白,不能勉強:“大秦,已不再是曆史上的大秦。朕已經改變曆史命運,大秦也一樣,日新月異,萬象更新,朝氣蓬勃。你四處看看,定不會令你失望,相信會理解朕大一統的意義所在。”
雖然秦始皇嬴政如此說,但韓非沒親眼見過,他現在不會相信。
不過,看過華夏曆史書後,韓非知道,秦始皇嬴政的大一統思想是有很遠大的曆史影響力的。
特別是廢除分封製,采用郡縣製,韓非十分讚同。
“韓非會認真去感受。”
韓非回道,然後準備下線:“正好遇見一個村落,準備去看看。諸位,韓非告辭。”
臨了,漢高祖劉邦說道:“大漢比大秦強多了,韓非,可要多來大漢看看。”
“會的。”
韓非應了一句,然後就下線去。
嬴政和劉邦心裏都歎氣,他們有預感,要想留住韓非恐怕不容易。
“韓非,不是一般人,有自己的思量,不可勉強。”
隋文帝楊堅說著寬慰的話。
然後換個話題,說道:“大隋第一批耕種的玉米已經收獲,隻是玉米的產量似乎與粟穀差不多。不知,你們那裏如何,還是說朕這裏除了差錯,不是說玉米產量比較高嗎?
上次,在燧皇世界,朕了解過,燧皇種植的玉米產量可是粟穀的好幾倍。為何到了朕這裏,就如此差?”
本來滿懷期待的,結果種出來的玉米產量卻和粟穀差不多,畝產兩百斤(現代的斤)左右,令楊堅大失所望。
玉米產量和粟穀差不多?
張儀微微詫異,他從朱元璋那裏換來的玉米已經種下,心裏可是很期待玉米高產的……現在心裏拔涼拔涼的。
玉米,粟穀,水稻等的耕種時間都在一起,擴大玉米的種植,就會減少其他的耕種麵積。
玉米產量與粟穀一樣,玉米是粗糧……怎麽感覺都得不償失啊!
秦始皇嬴政,漢高祖劉邦,唐高祖李淵,女皇武則天,明太祖朱元璋都是種植過玉米的,應該很清楚。
“真的如此?……那還有必要種植玉米嗎?”
宋太祖趙匡胤有些慶幸,好在大宋還沒有開始種玉米。將來是否種植,都是個大問號。
燧皇開口說道:“我種植的玉米種子,來自於群主,玉米產量是粟穀的數倍之多。至於你們為何產量低,我不知道。”
燧皇的玉米,水稻,粟穀等種子都是群主王宇提供的,條件是燧皇需要把富餘的糧食便宜交換給群主王宇。
在原界,農作物的種子也是由群主王宇提供的,而且還提供了一些有機肥料。
原界的糧食產量,那是最高的。
“難道是種子的問題?”
隋文帝楊堅疑惑,已經在懷疑是不是朱元璋在玉米種子上動了手腳。
明太祖朱元璋不得不站出來解釋:“楊堅,玉米產量和粟穀差不多,實屬正常,嬴政,劉邦,李淵,武則天他們都一樣。而且,朕已經向他們解釋過。隻是,忘了提醒你。”
他哪是忘了啊!
賣種子的時候,朱元璋可是故意不提的,不然恐怕會賣不出去。
其實朱元璋也很無奈,當初第一批玉米種子是群主王宇提供的,數量有限,後來的種子就是從第一批種出來的玉米種選出來的。
加上古代肥料有限,品質低,導致玉米產量越來越低,最後穩定下來產量就和粟穀差不多。
朱元璋也想找群主王宇繼續換玉米種子,可是需求量太大,群主王宇拒絕了。
無奈之下,隻好用種植出來的玉米作為下一次的種子,種子品質也就越來越差。
“朕這裏一樣,玉米產量與粟穀相差不大。”
秦始皇嬴政說道:“不過,這不能否定玉米的巨大運用。玉米耐旱耐澇,許多不適合耕種粟穀的田地,便可種玉米。
如此,便能大量增加耕地。適合種粟穀的田地就種粟穀,畢竟是主糧。其他旱澇多的地方,就多種玉米。
而且,適合玉米耕種的土地遠遠多於粟穀。大量種植玉米,耕地便能大量增加,自然就會是糧食大量增加。”
玉米種子品質低,產量與粟穀差不多,還是粗糧。但是,玉米耐旱耐澇,了耕種的土地有許多,不必取代粟穀的耕種麵積,就能增加許多耕種玉米的土地,從而使耕地麵積總體大幅度上升,也就使得糧食總量大幅度增加。
所以,在溫飽都滿足不了的時代,即使玉米產量與粟穀一般,但推廣玉米耕種是很有必要的。
“正是此理!”
唐高祖李淵說道:“種玉米,在於可以擴大耕地。除了玉米,紅薯和土豆的產量是很高的,尤其是紅薯產量是粟穀的五六倍之多。”
紅薯產量如此之高?
隋文帝楊堅,張儀,宋太祖趙匡胤等人驚訝。
群主王宇也在線,這時解釋道:“燧皇那裏因為玉米種子需求不大,我能提供。但是,量太大就沒辦法。在華夏帝國,玉米產量也和粟穀一般。
糧食種子都可以改良的,諸位可以試試。”
想想,大秦,大唐,大宋,大明……都是一個龐大的王朝,每一個需求的玉米種子那是巨大的。
王宇可沒辦法從現代世界弄這麽多種子給他們。
……
說話的是張儀:“突然從牢房中消失,肯定會把李斯嚇得半死。第一次使用傳送符是不是很震驚?”
李斯才沒嚇得半死,不過嚇倒是嚇到了。
因為韓非觸發特殊任務,而有了曆史聊天群的公告提示聲音,陸陸續續有二十多人上線。
但有些人發現沒什麽特別的事情,又下線去。
現在,還在線的隻有十二人。十二人,有人說話,有人看熱鬧。
“韓非啊,千萬別去嬴政那裏。到大漢來,朕求賢若渴,定會重用你,朕與你共治天下!”
漢高祖劉邦對韓非說道。韓非距離他的時間也隻有幾十年,韓非的才能到了大漢,也能得到施展。
張良隱居了,隻有一個蕭何,劉邦覺得不夠。而且蕭何年紀不小了,以後用韓非來接班正合適。
更何況,韓非也在曆史聊天群中,能獲得萬壽果,活得更長。要是能來大漢,以後頂替蕭何,與劉邦會更加配合密切。
隋文帝楊堅邀請道:“大隋,隨時歡迎韓非到來。”
楊堅沒劉邦和嬴政熱情,畢竟韓非的才華更適合他們,若是來到大隋,那就不一定了。
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女皇武則天,明太祖朱元璋等帝王也明白。韓非在曆史上很有才能,不過那是在那個時代,並不一定使用與數百年,上千年後的朝代。
即使要運用,也必須變通,與各個朝代的需求相結合。
死搬硬套,肯定不行。
“多謝諸位好意。”
被眾人看重,邀請,韓非心裏感動,但他有自己的考慮:“韓非想先看看,以後再做打算。剛剛來到大秦,想走走看看。”
來到大秦的事情,韓非沒有隱瞞。
“你來了大秦?”
秦始皇嬴政本來想說邀請韓非到鹹陽宮,但覺得還是算了,韓非都說明白,不能勉強:“大秦,已不再是曆史上的大秦。朕已經改變曆史命運,大秦也一樣,日新月異,萬象更新,朝氣蓬勃。你四處看看,定不會令你失望,相信會理解朕大一統的意義所在。”
雖然秦始皇嬴政如此說,但韓非沒親眼見過,他現在不會相信。
不過,看過華夏曆史書後,韓非知道,秦始皇嬴政的大一統思想是有很遠大的曆史影響力的。
特別是廢除分封製,采用郡縣製,韓非十分讚同。
“韓非會認真去感受。”
韓非回道,然後準備下線:“正好遇見一個村落,準備去看看。諸位,韓非告辭。”
臨了,漢高祖劉邦說道:“大漢比大秦強多了,韓非,可要多來大漢看看。”
“會的。”
韓非應了一句,然後就下線去。
嬴政和劉邦心裏都歎氣,他們有預感,要想留住韓非恐怕不容易。
“韓非,不是一般人,有自己的思量,不可勉強。”
隋文帝楊堅說著寬慰的話。
然後換個話題,說道:“大隋第一批耕種的玉米已經收獲,隻是玉米的產量似乎與粟穀差不多。不知,你們那裏如何,還是說朕這裏除了差錯,不是說玉米產量比較高嗎?
上次,在燧皇世界,朕了解過,燧皇種植的玉米產量可是粟穀的好幾倍。為何到了朕這裏,就如此差?”
本來滿懷期待的,結果種出來的玉米產量卻和粟穀差不多,畝產兩百斤(現代的斤)左右,令楊堅大失所望。
玉米產量和粟穀差不多?
張儀微微詫異,他從朱元璋那裏換來的玉米已經種下,心裏可是很期待玉米高產的……現在心裏拔涼拔涼的。
玉米,粟穀,水稻等的耕種時間都在一起,擴大玉米的種植,就會減少其他的耕種麵積。
玉米產量與粟穀一樣,玉米是粗糧……怎麽感覺都得不償失啊!
秦始皇嬴政,漢高祖劉邦,唐高祖李淵,女皇武則天,明太祖朱元璋都是種植過玉米的,應該很清楚。
“真的如此?……那還有必要種植玉米嗎?”
宋太祖趙匡胤有些慶幸,好在大宋還沒有開始種玉米。將來是否種植,都是個大問號。
燧皇開口說道:“我種植的玉米種子,來自於群主,玉米產量是粟穀的數倍之多。至於你們為何產量低,我不知道。”
燧皇的玉米,水稻,粟穀等種子都是群主王宇提供的,條件是燧皇需要把富餘的糧食便宜交換給群主王宇。
在原界,農作物的種子也是由群主王宇提供的,而且還提供了一些有機肥料。
原界的糧食產量,那是最高的。
“難道是種子的問題?”
隋文帝楊堅疑惑,已經在懷疑是不是朱元璋在玉米種子上動了手腳。
明太祖朱元璋不得不站出來解釋:“楊堅,玉米產量和粟穀差不多,實屬正常,嬴政,劉邦,李淵,武則天他們都一樣。而且,朕已經向他們解釋過。隻是,忘了提醒你。”
他哪是忘了啊!
賣種子的時候,朱元璋可是故意不提的,不然恐怕會賣不出去。
其實朱元璋也很無奈,當初第一批玉米種子是群主王宇提供的,數量有限,後來的種子就是從第一批種出來的玉米種選出來的。
加上古代肥料有限,品質低,導致玉米產量越來越低,最後穩定下來產量就和粟穀差不多。
朱元璋也想找群主王宇繼續換玉米種子,可是需求量太大,群主王宇拒絕了。
無奈之下,隻好用種植出來的玉米作為下一次的種子,種子品質也就越來越差。
“朕這裏一樣,玉米產量與粟穀相差不大。”
秦始皇嬴政說道:“不過,這不能否定玉米的巨大運用。玉米耐旱耐澇,許多不適合耕種粟穀的田地,便可種玉米。
如此,便能大量增加耕地。適合種粟穀的田地就種粟穀,畢竟是主糧。其他旱澇多的地方,就多種玉米。
而且,適合玉米耕種的土地遠遠多於粟穀。大量種植玉米,耕地便能大量增加,自然就會是糧食大量增加。”
玉米種子品質低,產量與粟穀差不多,還是粗糧。但是,玉米耐旱耐澇,了耕種的土地有許多,不必取代粟穀的耕種麵積,就能增加許多耕種玉米的土地,從而使耕地麵積總體大幅度上升,也就使得糧食總量大幅度增加。
所以,在溫飽都滿足不了的時代,即使玉米產量與粟穀一般,但推廣玉米耕種是很有必要的。
“正是此理!”
唐高祖李淵說道:“種玉米,在於可以擴大耕地。除了玉米,紅薯和土豆的產量是很高的,尤其是紅薯產量是粟穀的五六倍之多。”
紅薯產量如此之高?
隋文帝楊堅,張儀,宋太祖趙匡胤等人驚訝。
群主王宇也在線,這時解釋道:“燧皇那裏因為玉米種子需求不大,我能提供。但是,量太大就沒辦法。在華夏帝國,玉米產量也和粟穀一般。
糧食種子都可以改良的,諸位可以試試。”
想想,大秦,大唐,大宋,大明……都是一個龐大的王朝,每一個需求的玉米種子那是巨大的。
王宇可沒辦法從現代世界弄這麽多種子給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