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道:“楊姐姐,你可長得真年輕,我一點兒都沒看出來,真的。”


    楊博士笑了笑,道;“當然,因為我用歐萊雅。”


    我有些詫異,說實話,她這個人屬於禦姐型,我很少看到她開玩笑,於是道:“你這是在給它們做廣告嗎?老實說,拿了多少廣告費?”


    楊博士沉默下來,看來她開玩笑的水平實在有限,顯然不打算繼續瞎扯了,頓了頓,她話題立刻就轉開了,說道:“2003年,那時候我還是一個學生,我的父親也是一位考古係的教授,暑假期間,我沒有留在學校跟著導師做研究,而是加入了父親所在的一隻考古隊,在裏麵學習一些經驗。”


    我不知道她的話題為什麽會突然轉的那麽快,但楊博士不是一個不靠譜的人,因此我忍著冷颼颼的感覺,繼續聽了下去。


    那次考察,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楊博士參加的第一次正規考古活動,他父親帶著她,也隻是為了學習一些經驗,或者說體驗一下工作,壓根兒不指望楊博士能幫上什麽忙。


    他們的考察地是在四川省一個叫龍嶺的地方,當地比較落後,但因為水電站的開發,那裏逐漸恢複了人煙,便有當地的有錢人,準備起一棟別墅,那時候還沒有頒布新法令,隻要有錢,建別墅就是很容易的事情。


    那有錢人受到西方人的熏陶,異想天開,準備挖兩層地窖,一個用來做酒窖,一個方便朋友們聚會,因此地基挖的很深,結果在地基快要完成時,施工的人卻挖到了一塊巨石板,石板非常大,動工的地方,隻不過是石板的一部分,上麵有很多浮雕。


    那時候的人已經有了文物保護意識,對於那有錢人來說現古遺跡的榮耀,遠比挖地基重要,畢竟地基可以重新選,但如果這是個大型古遺跡,自己的名字,或許就可以出現在兒子的曆史課本了,上麵寫上;xxx於2003年x月x日發現了震驚世界的xx遺跡。


    抱著這樣的高思想,高覺悟,這件事情很快被上報考古院,楊博士的父親是考古界一位很有地位的教授,接受了這個工作,帶著考古隊到當地論證考察,楊博士也跟著去了。


    那時候楊博士正年輕,對工作抱有很多幻想,比如會不會挖出千年不腐的女屍,會不會是某個古國的遺址,會不會出土大量文物,然而考古真正實施起來,是一項很枯燥的工作,到達當地後,考古人員分為兩撥,一撥考察當地的曆史、傳說、地形,一撥進行細致的挖掘工作。


    楊博士呆了幾天,預想中的各種精彩場麵都沒有出現,難免便有些失望,於是升起了偷懶的心,當地風景不錯,她就去一條溪流邊玩水。


    楊博士說到這裏,忽然有一種很奇特的語氣,一字一頓的說道:“那天的天氣很好,萬裏無雲,陽光明媚,但是,我在玩水的時候,忽然聽到一聲巨響,那種聲音,就如同山體爆破的聲音一樣,我感覺到一陣地動山搖,然後我所在的溪流,瞬間就開始漲水,好在當時我身邊就有一顆古木,我爬到上麵才躲過一劫。”


    在躲上古樹的過程中,楊博士看到父親所在的挖掘地上方,高聳入雲的山壁,如同突然被巨斧劈成兩半一樣,其中一半,以驚天動地之勢,倒壓下去。


    她的父親以及當時的工作人員,會有什麽樣的下場可想而知。


    許久之後,打水退去,楊博士才大叫著往回跑,然兒原本的平底,以及變成了將近二十多米高,新形成的山體。


    這次行動,以地質災害的名義而終結,對於死者的家人給予了大量撫恤金。


    楊博士在悲痛之餘,一直在思索,為什麽會忽然發生這樣的地質災害,這是一種巧合,還是和父親的考察行動有關?


    楊家在這個領域,還是有一定人脈的,她動用關係,請了相關地質、生物等各領域的專家,到當地進行考察,根據分析,當地的山體已經十分成熟,特別是一分為二的山體,石質緊密,體積勻稱,即便是發生八級以上的地震,也不可能會轟然塌成兩半。


    當時對此進行研究的相關專家也覺得不可思議,最後隻能勸楊博士:“凡是都有意外,在地質方麵,還有很多未解之謎,或許隻是我們的技術還沒有達到,無法弄清其中的道理而已,你也不要想太多了。”


    楊博士還是不死心,大約是特殊的家庭氛圍磨練了她的心智,因此她是個心智很堅定的人,一件事情,她要麽不去招惹,要麽就要弄個明白,更何況這關係到她父親的死。


    她想:這次災難很不同尋常,連國內的權威專家都無法給出解釋,難道真的和父親等人的挖掘工作有關?


    那麽,那塊巨大的石板,為什麽會引起這場災難?如果真的是一個古遺址,會有那麽大的力量嗎?楊博士換了個思路,開始在當地進行走訪,她非常細心,在走訪中,果然查到了一些蛛絲馬跡。


    根據當地的傳說,當地的人堅信,他們的祖先,是一個名叫‘方還’的文明,究竟是不是這兩個字,或者隻是發音相近,已經無從可考,但據說,‘方還’的人,是從一個奇特的空間裏走出來的,他們擁有神一樣的力量,來到這裏後生根落戶,繁衍後代。


    而楊父所進行考察的地方,據說曾經是那個奇特空間的入口,相傳連接著另一個未知的世界,在‘方還’的人來到這裏後,那個入口便被用神力鎮壓在了地底。


    除此之外,楊博士經過對當地曆史的考證,發現曆史上有兩個朝代,都曾經派兵駐紮在此。


    當地的地形十分偏西,屬於兵家正眼都不會看一眼的地方,在古代軍事領域,無論攻防都沒有什麽作用,為什麽這兩個朝代會派兵呢?


    我問楊博士是哪兩個朝代,楊博士話語一頓,意味深長的看著我,說道:“漢,宋。”


    宋?


    我心裏咯噔一下,隱約猜到了一些東西。


    ps:四更完畢。從十月一日起恢複兩更,三更比較吃力,頭暈腦脹,原諒我左腦沒發育好。賣萌求原諒……


    生死雪域第六十三章曆史的布局


    由於年代久遠,究竟是哪一位皇帝所為,已經不可考,但這事情又牽扯到宋朝,我就覺得有些離奇了。


    再一聯想楊博士現今的所作所為,不由問道:“莫非那個地方,和現在有什麽聯係?”


    ‘方還’?這個名字可夠奇怪的,同樣也是在四川境內,莫非和那個帶著方形麵具的古老文明有某種關係?連接著另一個世界又是什麽意思?是古人的一種神話誇張,還是傳達著某一些訊息?


    我不由的聯想到了之前在藏寶洞所看到的壁畫,在宋朝以前,怪石第一次出現的地方,並非在四川,據說是在海裏,並且由一位巡視的帝王派人打撈出來。


    我一直搞不清楚那位帝王是哪個朝代的人,莫非就是漢朝的人?


    方形麵具、怪石、遺兌,究竟隱藏著什麽樣的秘密,會讓宋室當時的統治者如此大動幹戈?這個秘密,我不知道,或許我們這一批進來的人都不知道,唯一了解的,恐怕應該是姓趙的那夥勢力了。


    他們的勢力太大,所圖謀的也非同一般,如今我們孫家已經和姓趙的處於對立麵,若不破釜沉舟,解開其中的奧秘,恐怕就隻有死路一條了。


    我一邊問,腦海裏一邊轉過這些思緒,楊博士道:“是有聯係,但當時我還不知道,你聽我慢慢講。”


    在進行一番走訪後,楊博士對那塊石板更加好奇了,當時石板隻露出了冰山一角,石板下麵有沒有其它東西,石板的周圍有沒有其它東西,它的作用是什麽,完全都沒有弄明白。


    楊博士心一橫,自己掏錢,雇了當地的農民,對塌方地進行挖掘,一來找出父親和遇難者的屍體,二來也好解開其中的秘密。


    當時輿論監督沒有現在這麽厲害,死了幾個考古隊員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兒,上麵有安排當地官兵挖掘,但由於難度係數太大,當地的領導光吃不幹活,到現場看了看便說難度太大,動工極其容易造成人員傷亡,以此為由,將事情了解了。


    但有錢能使鬼推磨,雖然挖掘的難度確實很大,但在金錢的誘惑下,當地的農民還是牟足了勁兒幹,十來天左右,忽然有人驚叫:“好臭好臭,看到屍體了。”


    楊博士鑽下去一看,發現是當時遇難的其中一人,那人渾身都已經腐爛,爬滿屍蟲,唯有通過衣服還勉強能辨別身份,半個多月前,這人還教自己怎麽辨別泥沙,一轉眼,已經是爛肉一堆了,楊博士忍不住哭了出來,下令繼續挖,要將所有的屍體都挖出來。


    漸漸的,新形成的山嶺,在原來的基礎上,被眾人挖了一個7字形的大坑,屍體陸陸續續被搬運出來,但唯一沒有找到的,卻是楊博士父親的屍體,楊博士情急之下,也親自上陣,跟著眾人一起挖,被掩埋的石板重新又露了出來,考古人員對待文物都是十分小心的,清理時,大一點的鏟子根本都不敢用,但楊博士那時候哪裏管的了那麽多,她那時候還沒那麽高的覺悟,父親因此而死,她恨死那塊石板了,便也沒有吩咐保護文物,一夥兒農民兄弟上鋤頭、掄鏟子,將石板破壞的慘不忍睹。


    楊博士回憶,石板上的浮雕,是一些看不出意義的流線形花紋,她舉了個例子,就像一杯咖啡裏麵加入白牛奶,攪動時就會形成的白色條紋。


    隨著石板的破壞,楊博士忽然發現,石板內部露出的材質十分奇特,有點兒像翡翠,甚至有些透明,楊博士一驚,心想:難道這石板根本不是什麽文物,而是一大塊翡翠的原石?


    她對玉器翡翠也有一些研究,立刻打起鑒定燈,將燈光打向翡翠質的石板,隨後將臉貼上去,用眼睛觀察,這樣可以嘴清楚的看出翡翠的紋理。


    一開始,楊博士隻看到了一片綠瑩瑩,但看得久了,那綠中仿佛出現了一些黑影,她以為是自己用眼過度,於是閉上眼睛,活動了一下眼球,舒緩疲勞,然而再睜開眼時,她驚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邪靈秘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邪靈一把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邪靈一把刀並收藏邪靈秘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