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複賈君文,難道是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座下雲台二十八將中的賈複。


    關晟關漢卿,莫非是元曲四大家,被稱為“曲聖”的關漢卿?


    賈複他還能理解,不管怎麽說都是東漢的。


    這也能湊在一起,要知道元代距離東漢可相差千年呢!


    關漢卿從“曲聖”搖身一變,成為了關羽的兄長,變為了文道大能。


    周禹平複心情,收起了懸掛在空中的“四書五經”。


    當他看向虛空中的“七十二賢”虛影時,敏銳的發現為首的一位青年,似乎對著他眨了眨眼睛。


    “顏回。”周禹內心暗暗說道。


    似乎聽到了周禹的聲音,那青年微微一笑,伴隨著微風襲來,七十二賢化作靈氣,消失在天地間。


    “三位不必多禮。”周禹笑著說道,他知道三人是把他當做大儒了。


    但實際上他隻是有了大儒的異象,距離真正的大儒相差甚遠。


    但是關羽等人可不清楚,在他們眼中,周禹就是大儒,如假包換那種。


    周禹也不會去解釋,就算解釋也不會有人信,隻會認為他過度謙虛。


    “想不到長生竟然有幸請到先生,實乃我大漢之福。”賈複大笑著說道,他可不敢用救,而是用了請字。


    關羽眉頭一皺,他很不喜歡賈複說的話。


    先生未必是大漢之人,你又有什麽資格說是大漢之福?


    “賈將軍不必如此,如果沒有長生,我可能就失去了成就大儒的機會。”周禹說的一點都不假,如果沒有關羽的《春秋》,他還真沒辦法獲得那位的傳承。


    “先生言重了,即使沒有羽,先生也定然會無恙。”關羽斬釘截鐵地說道。


    “先生,不知您從何而來?又是什麽人能使您陷入昏迷?”關漢卿疑惑地問道。


    周禹已經猜到他們會詢問此事,所以早就準備好了措辭。


    “實不相瞞,當年我離開華夏,於化外之地修行多年,一年前為求心中儒道重回中原,遍觀華夏山水,體驗人生百態,終有感悟,卻無人護法,無奈之下隻得封閉六感,默默領悟儒道。”


    周禹聲音微微有些滄桑,不自覺的讓人相信他所說的話。


    “正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為了儒道,我隻得出此下策,幸虧長生將我救下,並以《春秋》相助,吾才能成就大儒。”


    周禹這點倒是沒說謊,他的確很感謝關羽,如果沒有他的那本《春秋》,就不可能親耳聽到聖人講道。


    “先生吉人自有天相,即使沒有羽也會安然無恙,終究會晉升大儒,羽不敢居功。”關羽神色平靜,並沒有因為他救了周禹就居功自傲。


    三人聽了周禹的話,已經自動腦補出一副儒門學者苦心尋求儒道,並且不計較名利得失,甚至不惜犧牲自己,也要尋找自己心中的儒道的畫麵。


    至於周禹所說的體驗人生百態為何沒人發現,在他們看來,一位文道大能如果刻意隱藏自己,想要發現他基本不可能。


    “不知先生接下來有何打算?”關漢卿笑著問道。


    賈複銅鈴般的大眼睛也是盯著周禹,等待著他的答複。


    周禹故作思考:“我也不知,離開華夏多久,暫時還未有去處。”


    “先生不如暫時跟著我等,待不久後班師回朝,我必會稟告陛下,歡迎您的到來。”賈複迫不及待地說道,如果能為大漢拉回一位大儒,絕對是勝過百萬雄師。


    周禹內心早有答案,卻還是裝作猶豫不決。


    “先生,您知道天下共有幾尊大儒嗎?”關漢卿突然問道。


    周禹內心一顫,仔細思考這個時代存在的大儒。


    “我隻知道馬師,但想來其弟子鄭玄鄭康成也應該成為大儒。”周禹平淡地說道。


    “先生可知馬師已經仙逝了?”關漢卿情緒有些低落。


    大儒馬融之死,絕對是文道的巨大損失。


    “這怎麽可能?馬師他早已位列大儒絕巔,距離半聖隻差一步,又怎會隕落。”周禹滿臉不敢相信,有些悲痛地說道。


    但實際上,馬融死不死和他有個屁關係啊!


    他也不認識馬融,馬融也不認識他。


    “先生與馬師也有接觸?”關漢卿問道。


    “實不相瞞,我曾隨馬師修行過幾日,雖然時間尚短,卻也受益匪淺。”周禹化身周大騙子,開始忽悠起關漢卿。


    “原來如此,還請先生節哀。”關漢卿悲痛中夾雜著些許羨慕。


    馬融是大漢文道修士中地位最高的存在,盡皆稱呼其為馬師。


    無數人想要拜入馬融的門下,可惜的是馬融雖然有門徒三千,卻很少收徒。


    唯有少數幾人能夠得到他的親自教導,想來周禹曾經也受過馬師恩惠。


    周禹不知道關漢卿自行腦補了這麽多,他現在更好奇的是這個世界共有幾位大儒。


    “先生,馬師雖然仙逝,但他的道統卻流傳了下來,正如先生所說,鄭玄大儒便是他老人家道統的繼承者。”關漢卿接著說道。


    “嗯!鄭玄資質非凡,心向儒道,成就大儒,理所當然。”周禹裝作高深莫測,肆意點評當代大儒。


    “然也,鄭玄大儒在當世大儒中亦可排在前三。”


    “現在天下除了您之外,一共七尊大儒,我大漢便有三尊,隻要先生前往大漢,屆時可與三位大儒共同論道,豈不美哉?”關漢卿笑著說道。


    “也罷,那我便暫時跟著你們吧!”周禹雙眼一亮,“勉為其難”的答應了關漢卿的請求。


    “哈哈哈哈!在下便替陛下歡迎先生加入大漢。”賈複大笑著說道。


    周禹自然發現了賈複的小心思,卻也沒有反駁,隻是輕輕笑著。


    關羽目光有些炙熱,他現在有些迫不及待,非常想得到周禹從《春秋》中獲取的感悟。


    文道大能之所以地位高於武道宗師,主要就是因為文道大能可以參悟任何功法。


    無論是文道還是武道甚至是仙道,都能從中獲得不同的感悟。


    如果有武者獲得了文道大能關於自身功法的感悟,便可以輕易找出功法的缺陷,從而將其彌補。而且還有可能使功法晉級。


    天下間不知有多少武道宗師是因為文道大能才能晉級成功的。


    或許正是因為文道大能的這個能力,引來了天道壓製,從而使文道陷入衰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天古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獨醉空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獨醉空歌並收藏諸天古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