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棋靜立了片刻後,緩步朝那處小徑走了過去。
文清禾見狀,立即從樹上跳下,跟在了林淏後麵,她在心裏默默想,這個故事怕是比之前她聽到的所有故事都要長。
如今她的疑問就是,師父和程棋的故事和箏兒消失這件事情,之間的關聯到底有多少。
照師父之前所說,箏兒最後選擇去西夏興慶府是他沒有想到的,也就是說在這之前,很多事情如何發展結果如何師父都是知曉的。
這麽推測的話,當初箏兒與霍義行追凶追至少室山,在那裏遇到師父程冬,其實並非偶然。
既是這樣,很多事情其實很早就有預謀了,箏兒消失成為這個預謀中的一個天大的意外,連程冬也沒有想到。
“師父大概是無路可退了,才選擇這條路的!”文清禾低聲嘟噥道。
走在她前麵的程棋突然停了下來,回身輕聲道:“那也是兄長自己的選擇!”
其實他們走了沒幾步,隻是離那處小徑更近了一些,程棋說完話後,順勢靠在了身側的一棵樹旁,顫抖著手從懷裏取出一支已經禿了頭的毛筆,筆杆上下部的顏色深淺不一,看上去十分老舊。
他將毛筆橫放在自己的手掌中,就那樣托在手裏展示給大家看。
“這是我八歲那年進學堂時,兄長送給我的!”聲音有些哽咽,他的眼睛是濕的,眼眶通紅。
隨即扭頭看著近在咫尺的山中小徑,緩緩道:“當年我與兄長,就是在這裏分道揚鑣的。”說完似有若無的歎了一口氣。
眾人聽完一怔,大家總算知道為何程棋非要將他們帶到這裏來了,文清禾皺眉道:“也是巧了,怪不得風水先生說一定要將師父葬在這附近。”
程棋苦笑道:“那風水先生想必也是受兄長之托,就像越覺大師,來汴京也是受他所托。”
文清禾驚異道:“啊?越覺大師不是說是你寫信要他來汴京的麽?”
程棋緩緩閉上眼,輕聲道:“都是我哥的安排,我不知道他這麽做到底是為了什麽。”
話說到這裏,文清禾將視線放在了程棋手裏的那支毛筆上。
“程棋先生,你和師父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麽?”
當年餓的隻剩半條命的程冬、程棋被正在竹林間鬥劍的何煦、許韜發現,之後兩兄弟便開啟了截然相反的生活。
對於較為年幼的程棋,許韜不忍棄之不顧,許韜抱著餓暈的他看了大夫,買了藥便帶著他兄弟兩人去了許家。
何煦也隨之前往許家。
在許宅那段時間,兄弟兩人得到了許家人溫柔的照顧,許韜和妻子經過認真的商討後,決定將程棋暫時收養,待以後他長大有了自理能力便放開。
做出這個決定,許韜當時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那時候許家的瓷窯業因為許韜父親經營不善,正處於一蹶不振之際,家中的一切日常用度已經很緊張了,自己的兩個孩子也正是費口糧的時候,平添一位嗷嗷待哺的小孩子,可謂雪上加霜。
但是許韜夫婦抗下所有的壓力,將程棋收養在側。
何煦是個靜不下來的人,在許宅待了一段時間後,便要出去闖蕩,程冬要一同前往。
何煦聽了程冬的要求後,甩了甩自己豔烈的紅衣衣擺,抱臂斜睨著這個十歲的孩子,壞笑道:“跟著我很累的,你不怕?”
程冬篤定地點點頭:“不怕!”那時候弟弟在許家,程冬很放心,累不累的程冬已經沒有感覺了,他最怕挨餓。
跟著何煦,他不可能挨餓。
此時許瀛、許泓還有程棋三人正在院子裏玩耍,何煦用下巴指了指他們,問:程冬:“你要是走了,你弟弟怎麽辦?”
程冬:“他在這裏我很放心!”
何煦笑了一下,很是隨意,輕聲道:“你也真是心大,好吧,不怕苦不怕累,我帶著你也可以,但是你得拜我為師!”說完又低頭邪魅壞笑著看著程冬。
程冬毫不猶豫地回應:“好,師父!”
正在得意的何煦聽到這聲“師父”後,冷不丁打了一個顫。
何煦走的那日,程棋終於知道哥哥也會離開,便抱著程冬的腿哭著不讓走,眾人好哄歹哄的,始終不奏效,最後許韜隻得對何煦無奈道:“要不,你都帶上?!我覺得你也挺喜歡小孩子的!”
何煦:“不!你覺得不對,我不喜歡!”
這十許韜妻子兩隻手牽著兒子緩緩走過,皺眉道:“阿棋離不開冬兒,都哭成這樣了,你也忍心!”說著看向一臉堅決的何煦。
何煦深呼一口氣,不敢直視她,解釋道:“我這不是怕阿棋跟著我們受苦麽!”
許韜妻子柔聲道:“又不是一直叫你帶在身側,你且先帶著,過段時日你再帶回來,這期間你和冬兒好好給阿棋說說,這孩子很懂事,明白他哥哥並不是拋下他不管,心也定然會靜下來的。”
後來何煦帶著他兄弟兩人在外闖蕩了一段時間,一年後返回許家,程棋也真的就留了下來。
程棋八歲那年,許韜決定將他送去鎮上的學堂去讀書,而那時候,程冬跟隨何煦已經在江湖中闖出了名氣,出於多方麵的考慮,程冬放棄了江湖上顯赫的功與名,回到均州做起了簡單的瓷器營生。
他要照顧弟弟讀書,弟弟讀書的一切費用,不能再讓許家出力了,即便在這之前他都會將得來的銀錢都會托人寄給弟弟,再讓弟弟親手交給許韜。
對著這件事情,許韜很是無奈,一開始他接受著,但是後來家裏生意日漸好轉,吃穿用度不用,就是再養五個程棋也綽綽有餘,但是他還是不停的給弟弟寄錢。
許韜給已經成為李榮的何煦寫信抱怨道:“冬兒總是寄錢給阿棋,其實大可不必,我們早已將阿棋看做自己的孩子。”
李榮在信中回應說:“隨他去寄,他隻是不想與人相欠太多。”
後來何煦與許韜徹底失去了聯係,何煦成為了李榮,留在了西夏,而許韜繼續在均州經營自己的瓷窯生意,日子平淡但充實。
程棋在許韜的教導下長大,隻是在學堂念了兩年書之後,他知道了真相,怎麽都不再去讀書了,他辭別了養父母,隻身一人去了汴京。
那時候許泓在應天書院讀書,程棋得閑會去找他,一起喝茶聊天。
程棋覺得許韜夫婦的養育之情,他這一生傾盡所有也還不完,那時候他唯一能做到的事情,就是照顧好在外求學的兩位義兄,許瀛還有許泓。
文清禾見狀,立即從樹上跳下,跟在了林淏後麵,她在心裏默默想,這個故事怕是比之前她聽到的所有故事都要長。
如今她的疑問就是,師父和程棋的故事和箏兒消失這件事情,之間的關聯到底有多少。
照師父之前所說,箏兒最後選擇去西夏興慶府是他沒有想到的,也就是說在這之前,很多事情如何發展結果如何師父都是知曉的。
這麽推測的話,當初箏兒與霍義行追凶追至少室山,在那裏遇到師父程冬,其實並非偶然。
既是這樣,很多事情其實很早就有預謀了,箏兒消失成為這個預謀中的一個天大的意外,連程冬也沒有想到。
“師父大概是無路可退了,才選擇這條路的!”文清禾低聲嘟噥道。
走在她前麵的程棋突然停了下來,回身輕聲道:“那也是兄長自己的選擇!”
其實他們走了沒幾步,隻是離那處小徑更近了一些,程棋說完話後,順勢靠在了身側的一棵樹旁,顫抖著手從懷裏取出一支已經禿了頭的毛筆,筆杆上下部的顏色深淺不一,看上去十分老舊。
他將毛筆橫放在自己的手掌中,就那樣托在手裏展示給大家看。
“這是我八歲那年進學堂時,兄長送給我的!”聲音有些哽咽,他的眼睛是濕的,眼眶通紅。
隨即扭頭看著近在咫尺的山中小徑,緩緩道:“當年我與兄長,就是在這裏分道揚鑣的。”說完似有若無的歎了一口氣。
眾人聽完一怔,大家總算知道為何程棋非要將他們帶到這裏來了,文清禾皺眉道:“也是巧了,怪不得風水先生說一定要將師父葬在這附近。”
程棋苦笑道:“那風水先生想必也是受兄長之托,就像越覺大師,來汴京也是受他所托。”
文清禾驚異道:“啊?越覺大師不是說是你寫信要他來汴京的麽?”
程棋緩緩閉上眼,輕聲道:“都是我哥的安排,我不知道他這麽做到底是為了什麽。”
話說到這裏,文清禾將視線放在了程棋手裏的那支毛筆上。
“程棋先生,你和師父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麽?”
當年餓的隻剩半條命的程冬、程棋被正在竹林間鬥劍的何煦、許韜發現,之後兩兄弟便開啟了截然相反的生活。
對於較為年幼的程棋,許韜不忍棄之不顧,許韜抱著餓暈的他看了大夫,買了藥便帶著他兄弟兩人去了許家。
何煦也隨之前往許家。
在許宅那段時間,兄弟兩人得到了許家人溫柔的照顧,許韜和妻子經過認真的商討後,決定將程棋暫時收養,待以後他長大有了自理能力便放開。
做出這個決定,許韜當時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那時候許家的瓷窯業因為許韜父親經營不善,正處於一蹶不振之際,家中的一切日常用度已經很緊張了,自己的兩個孩子也正是費口糧的時候,平添一位嗷嗷待哺的小孩子,可謂雪上加霜。
但是許韜夫婦抗下所有的壓力,將程棋收養在側。
何煦是個靜不下來的人,在許宅待了一段時間後,便要出去闖蕩,程冬要一同前往。
何煦聽了程冬的要求後,甩了甩自己豔烈的紅衣衣擺,抱臂斜睨著這個十歲的孩子,壞笑道:“跟著我很累的,你不怕?”
程冬篤定地點點頭:“不怕!”那時候弟弟在許家,程冬很放心,累不累的程冬已經沒有感覺了,他最怕挨餓。
跟著何煦,他不可能挨餓。
此時許瀛、許泓還有程棋三人正在院子裏玩耍,何煦用下巴指了指他們,問:程冬:“你要是走了,你弟弟怎麽辦?”
程冬:“他在這裏我很放心!”
何煦笑了一下,很是隨意,輕聲道:“你也真是心大,好吧,不怕苦不怕累,我帶著你也可以,但是你得拜我為師!”說完又低頭邪魅壞笑著看著程冬。
程冬毫不猶豫地回應:“好,師父!”
正在得意的何煦聽到這聲“師父”後,冷不丁打了一個顫。
何煦走的那日,程棋終於知道哥哥也會離開,便抱著程冬的腿哭著不讓走,眾人好哄歹哄的,始終不奏效,最後許韜隻得對何煦無奈道:“要不,你都帶上?!我覺得你也挺喜歡小孩子的!”
何煦:“不!你覺得不對,我不喜歡!”
這十許韜妻子兩隻手牽著兒子緩緩走過,皺眉道:“阿棋離不開冬兒,都哭成這樣了,你也忍心!”說著看向一臉堅決的何煦。
何煦深呼一口氣,不敢直視她,解釋道:“我這不是怕阿棋跟著我們受苦麽!”
許韜妻子柔聲道:“又不是一直叫你帶在身側,你且先帶著,過段時日你再帶回來,這期間你和冬兒好好給阿棋說說,這孩子很懂事,明白他哥哥並不是拋下他不管,心也定然會靜下來的。”
後來何煦帶著他兄弟兩人在外闖蕩了一段時間,一年後返回許家,程棋也真的就留了下來。
程棋八歲那年,許韜決定將他送去鎮上的學堂去讀書,而那時候,程冬跟隨何煦已經在江湖中闖出了名氣,出於多方麵的考慮,程冬放棄了江湖上顯赫的功與名,回到均州做起了簡單的瓷器營生。
他要照顧弟弟讀書,弟弟讀書的一切費用,不能再讓許家出力了,即便在這之前他都會將得來的銀錢都會托人寄給弟弟,再讓弟弟親手交給許韜。
對著這件事情,許韜很是無奈,一開始他接受著,但是後來家裏生意日漸好轉,吃穿用度不用,就是再養五個程棋也綽綽有餘,但是他還是不停的給弟弟寄錢。
許韜給已經成為李榮的何煦寫信抱怨道:“冬兒總是寄錢給阿棋,其實大可不必,我們早已將阿棋看做自己的孩子。”
李榮在信中回應說:“隨他去寄,他隻是不想與人相欠太多。”
後來何煦與許韜徹底失去了聯係,何煦成為了李榮,留在了西夏,而許韜繼續在均州經營自己的瓷窯生意,日子平淡但充實。
程棋在許韜的教導下長大,隻是在學堂念了兩年書之後,他知道了真相,怎麽都不再去讀書了,他辭別了養父母,隻身一人去了汴京。
那時候許泓在應天書院讀書,程棋得閑會去找他,一起喝茶聊天。
程棋覺得許韜夫婦的養育之情,他這一生傾盡所有也還不完,那時候他唯一能做到的事情,就是照顧好在外求學的兩位義兄,許瀛還有許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