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氏笑了笑,說道:“誰說不是呢!你且瞧著吧,明天這事就會在長安傳開了。”


    吳氏點點頭,說道:“如今就看萬年縣令怎麽判了!”


    史氏反問道:“大嫂糊塗了?今兒這事不管事實如何,萬年縣令隻有一種判法。我今兒個瞧著,鄭五說他已有意中人,鄭夫人貌似也知情。因此,不管今日鄭五有沒有非禮張三,萬年縣都會判鄭五清白!”


    吳氏繼續點頭:“妹妹說的有道理。”


    史氏歎了口氣,說道:“不知鄭五中意的是哪家娘子?可憐我的阿凝,若不是那場天災,會不會與鄭五有段美好的姻緣?”


    史氏的話提醒了吳氏,吳氏問道:“今天鄭五來找過阿凝,說有話要和阿凝單獨說。你說,鄭五為何在這個時候來找阿凝,他有什麽話要和阿凝說?”


    史氏本不以為意,經過吳氏這麽一分析,再前前後後把今天發生的事情在腦子裏大致捋了一遍,有一個推測浮上心頭。於是她沒有接吳氏的話,岔開了話題,說道:“大嫂你啊,別把事情想得太複雜。你那邊的屋子收拾好了沒?”


    “工匠那邊已經把牆砌好了。夏天日頭大,等再曬個兩三日,幹透一些,就可以搬過去了!”


    吳氏和史氏說了一會兒話,料想今天盧國公府那邊動靜這麽大,史氏想必也是累了,於是起身說道:“妹妹今日了累了,快歇會兒吧,我回去了!”


    史氏也沒有刻意挽留,等吳氏走後,史氏歪在貴妃榻上,把今天的事情又梳理了一遍。


    自來京城,她也很少出門交際,不過在除夕宮宴上和鄭夫人有個一麵之交,葡萄宴這種小範圍的宴請,本輪不到她頭上。這是疑點一。


    到了國公府,鄭五郎親在在門口迎接,又不是什麽親近的長輩,實在也沒有這個必要。這是疑點二。


    等她下了馬車,鄭五郎探頭探腦往馬車裏看,還一副失落的表情。請帖上寫的是她和阿凝的名字,阿凝今天沒來,他必是在找阿凝。這是疑點三。


    阿凝雖和自己一樣不太喜歡出門交際,但也不是抗拒。這次卻推說天氣太熱不想出門,阿凝肯定知道些什麽。這是疑點四。


    進門見了鄭夫人,鄭夫人也問起阿凝來。並非十分親近的情況下又特意問起一個小輩,這是疑點五。


    鄭五郎和張舒心說了幾句話,就來到家中,找阿娘有話要單獨跟她說,最後卻因為張舒心在國公府哭鬧,沒有說成。到底要說什麽話?這是疑點六。


    張舒心說張五郎非禮了她,要國公府負責,此事可大可小,但鄭夫人最終不惜撕破臉麵,作為一個掌管國公府多人的夫人,這很反常。這是疑點七。


    出門的時候鄭夫人又說改日登門拜訪,對其他夫人卻沒有說過,可見不是什麽客氣話,是她真的要來。她為何要登門拜訪,是有什麽事嗎?這是疑點八。


    綜合考慮下來,史氏推測出了一個結論:今日盧國公府的葡萄宴醉翁之意不在酒,八成是為了鄭五郎的親事。幾位夫人中,隻有三位有女兒,一個是張舒心,從後來的種種事情來看,鄭五郎和鄭夫人中意的不是她。一個是顧嘉年,鄭夫人態度不明,但肯定不是鄭五郎中意的。一個是托病未去的阿凝。鄭五郎中途來家,鄭夫人最後說要登門拜訪,有可能是為了鄭五的親事,也有可能為了海家郎君的事情。鄭五郎的親事,看盧國公府的意思,八成是阿凝的。


    隻是,經過上次的事情,阿凝的婚事不能再草率了,不但要問過阿凝自己的意思,自己和遠郎也要考慮周全些。


    想到此,史氏迫不及待地想等季開遠回來商議。又翻了幾個身,還是決定把阿凝叫過來,先問問她的意思。於是起身喚司棋:“你去看看阿凝起來了沒?若是起了,叫她過來一趟。”


    “喏!”


    扶疏進來的時候,瞧見阿娘正歪在貴妃榻上,眉頭緊鎖,心事重重的樣子。於是上前問道:“阿娘可有什麽煩心事?”


    史氏見女兒進來了,坐直了身子,讓扶疏也坐到貴妃榻上來,拉著扶疏的手問道:“阿凝,王家的事情也過去大半年了,阿娘瞧著,你也是放下了。阿娘叫你過來是想問問你,今後有什麽打算?”


    扶疏冷不防被阿娘問起這個,一時沒反應過來。但還是照實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之前是我衝動任性,吃了大虧。如今我也看開了,就像阿娘之前說的,與君同舟度,到岸各自歸。若是還有機會,一切但憑阿爺阿娘安排!”


    史氏摸摸女兒的頭,憐愛地說道:“好孩子,苦了你了!”又問道:“你覺得盧國公府的鄭闊如何?”


    扶疏一時竟不知如何回答。


    史氏繼續說道:“之前阿娘也與你提起過,在揚州時,你阿爺對他相當滿意,也是存了讓他做女婿的念頭。隻是後來一連串的事情,陰差陽錯錯過了。來長安之後,阿娘也看得出來,鄭五郎那孩子也是對你有意。今日阿娘去盧國公府赴宴,瞧著國公府的鄭夫人似是有意,隻是未來得及明說。因此阿娘想先來問問你的意思,到時候若鄭家真提出來,我和你阿爺心裏也有個底。”


    扶疏一時間腦子有些亂。蜜橘罵他說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便真的讓他母親來提此事了。隻是,他和她,終究是不可能的吧。


    扶疏想了想,對史氏說道:“阿娘,人常說,兩姓聯姻要講究門當戶對。和王家的事情,就是因為門不當、戶不對,才會被他們如此侮辱。再說,鄭五郎的容貌、家世、才學、品行,在長安城都是數一數二的,我也著實配不上他。長安城裏想嫁進國公府的小娘子們排隊能排到金光門外去、提親的媒婆怕是要踏破他們家的門檻,犯不著對我們家另眼相待。阿爺阿娘若是真想為我尋門好親事,不如看看那些家世普通些的郎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將軍家有二嫁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迷路丸子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迷路丸子君並收藏將軍家有二嫁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