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剛落,海氏抱著小鄭需出來了。
海氏低頭溫柔地對小鄭需說道:“阿需,給諸位長輩請安!”
奶娘在旁邊做了個拱手行禮的姿勢,鄭需見了,也跟著有模有樣地行了個禮。
“還沒見過這麽大的娃娃行禮呢!”
“小郎君可真聰明!”
“真是虎門無犬子啊!”
眾人一邊稱讚著,一邊把提前準備好的平安符之類的小禮物掛到鄭需的脖子上,手腕腳腕上。不一會兒,鄭需就被小禮物包圍了。似是不喜歡身上纏繞的東西,鄭需不停地用手撓拽。海氏跟大家致歉,然後讓奶娘把東西取了下來。
扶疏正跟著眾人看小鄭需憨態可掬的模樣,突然手裏被人塞了一個紙團。扶疏回頭一看,看見鄭闊正好挪在一旁,衝著自己笑。
扶疏打開一看,上麵寫著:湖邊見。
扶疏心中糾結,又一想,都來到這裏了,還有什麽好顧慮的?
再抬頭,正好看見鄭需在一堆書畫、硯筆、刀劍、算盤、秤尺、胭脂水粉等器具中,一把抓住一個木製劍,引得眾人撫掌稱讚。
扶疏環顧一圈,發現已不見鄭闊身影,於是從人群中悄悄退了出來,去往湖邊。
此時賓客都在正廳觀禮,府中除了形色匆匆的使女仆人,很少看見其他人。扶疏一路走到湖邊,正好看見鄭闊負手而立的挺拔英姿。耳邊又想起了白世音的話:
“他幾次為阿凝擋住災禍,說明他對阿凝還是有幾分真心的。他今天能說出這番話,可見也有幾分誠心。再說,鄭五郎文武雙全,如今又在禦前,雖說沒有繼承爵位,以後也是前途無量的人物。再說,他自小不在鄭夫人身邊長大,看得出來,鄭夫人對他很偏疼,愛屋及烏,自然也會多疼阿凝一些。也是因為自小被送去揚州,他也渴望家庭的溫馨氣氛,因此也必然是個能顧家、有擔當的好郎君。綜合考慮起來,鄭五郎倒也算個良人!”
剛好鄭闊回頭,看見了立於身後的扶疏。
“你來了。”鄭闊輕輕說道。
“嗯。”
鄭闊輕輕向扶疏招手:“來這裏的樹蔭下吧,別站在大太陽底下。”
扶疏往樹蔭底下挪了挪。麵上裝得雲淡風輕,心裏卻是小鹿亂撞。
鄭闊也有些緊張,緩緩吐出一口氣,說道:“我那天所言,皆發自肺腑,出自真心。我第一次見你,是貞順十年,在揚州廣陵學院清明踏青的賽詩會上。你點評別人的詩作,眉宇間有才華、有自信。我為你的風采傾倒,還想方設法去你家裏見你。”
扶疏驚訝地抬起頭:“不是阿爺邀請你來家裏的嗎?”
鄭闊笑著說道:“我不在學院裏大出風頭,怎麽可能得到刺史的另眼相看、熱情相邀?”
扶疏惱道:“沒想到你還是個心機郎君。”
鄭闊笑了笑,說道:“不費點心思,怎能引得你的注目?”
扶疏一下子紅了臉,說道:“那我們在長安再見,也是你設計好的?”
“這可不是我設計的。”鄭闊指指天,說道:“是月老設計的!”鄭闊說完,看見扶疏臉更紅了,接著說道:“那年端午競渡,我本想再出一次風頭,好和你搭上話,沒成想,被王蹊拿了第一名。事後我去找你,撞見你和他在彩棚後說話。我也是男人,哪能看不出王蹊對你的心意?”說完歎了一口氣,說道:“那時候也是真蠢,竟有了成全你們的想法。若是我那時候和王蹊爭上一爭,你便不會受這麽多委屈了。”說完,一臉疼惜地看著扶疏。
扶疏微微一笑,說道:“往事如風,都讓它過去吧!”
鄭闊欣慰地一笑:“你能如此想,再好不過了。”接著說道:“後來我要回長安,在白家遇見你。想著可能是此生最後一麵,想跟你袒露心扉,還沒等我開口,你便被白世音叫回去了。我以為會抱憾終身,誰知道老天竟給我如此大的驚喜,讓我在長安再遇見你!”
“可能這就是天意吧!”
鄭闊看著扶疏的臉龐:“阿凝,我傾慕你已久,於我而言,萬物皆如塵土,唯你是我心頭之珠。從今以後,你的歡喜便是我的歡喜,你的悲痛便是我的悲痛。我願盡我所能,隻求你展眉開顏。”說完,鄭闊衝扶疏正正經經行了一禮,說道:“阿凝,我鄭闊今日對日月天地起誓,願娶你為婦,許你鳳冠霞帔,一世無憂,護你風霜刀劍,一世周全。願與你永結琴瑟之歡,上孝敬父母,下綿延子嗣,夫妻同心,相攜終老。”
雖然那天鄭闊在家裏已說過這番話,但如今再次聽到,扶疏心中仍是感動不已。她雖已嫁過一次,但還是頭一次有人給她攜手共度一生的承諾。想到此,她竟流出兩行激動的淚水來。
鄭闊一看扶疏哭了,急忙上前,伸手為扶疏擦去眼淚。扶疏驚慌,往後躲了兩步。
鄭闊自知失態,說道:“對不起,阿凝,我剛剛失禮了。你別哭,我有哪裏做得不好,你告訴你,但是你別哭,答應我,以後都不要輕易掉眼淚。我舍不得讓你哭。”
扶疏用帕子擦了擦眼淚,再抬頭已是一張笑臉,看著鄭闊真摯的眼睛,說道:“好,我以後不哭了。”
鄭闊好想上前,想一把將扶疏擁入懷中,最終還是忍住了。他壓抑著自己內心的激動,笑著說道:“回家以後,別胡思亂想了,剩下的事情都交給我。你就在家裏吃吃喝喝、睡覺念詩,多養點肉,你看你,都瘦了一大圈了。”
扶疏眼裏噙滿淚水,笑著點頭,說道:“好!”
“我們家裏人比較多,你若是不習慣大家族裏的生活,我就再好好努力,掙得功名,我們就搬出去住。在隻有我們倆的小家裏,沒有什麽規矩約束,你便可以日日逍遙自在。”
“好!”
“你喜歡讀詩,回頭我去宮裏問問,給你搜羅幾個孤本詩集。你要是有新作,我再幫你出詩集,隻要你喜歡。”
“好!”
海氏低頭溫柔地對小鄭需說道:“阿需,給諸位長輩請安!”
奶娘在旁邊做了個拱手行禮的姿勢,鄭需見了,也跟著有模有樣地行了個禮。
“還沒見過這麽大的娃娃行禮呢!”
“小郎君可真聰明!”
“真是虎門無犬子啊!”
眾人一邊稱讚著,一邊把提前準備好的平安符之類的小禮物掛到鄭需的脖子上,手腕腳腕上。不一會兒,鄭需就被小禮物包圍了。似是不喜歡身上纏繞的東西,鄭需不停地用手撓拽。海氏跟大家致歉,然後讓奶娘把東西取了下來。
扶疏正跟著眾人看小鄭需憨態可掬的模樣,突然手裏被人塞了一個紙團。扶疏回頭一看,看見鄭闊正好挪在一旁,衝著自己笑。
扶疏打開一看,上麵寫著:湖邊見。
扶疏心中糾結,又一想,都來到這裏了,還有什麽好顧慮的?
再抬頭,正好看見鄭需在一堆書畫、硯筆、刀劍、算盤、秤尺、胭脂水粉等器具中,一把抓住一個木製劍,引得眾人撫掌稱讚。
扶疏環顧一圈,發現已不見鄭闊身影,於是從人群中悄悄退了出來,去往湖邊。
此時賓客都在正廳觀禮,府中除了形色匆匆的使女仆人,很少看見其他人。扶疏一路走到湖邊,正好看見鄭闊負手而立的挺拔英姿。耳邊又想起了白世音的話:
“他幾次為阿凝擋住災禍,說明他對阿凝還是有幾分真心的。他今天能說出這番話,可見也有幾分誠心。再說,鄭五郎文武雙全,如今又在禦前,雖說沒有繼承爵位,以後也是前途無量的人物。再說,他自小不在鄭夫人身邊長大,看得出來,鄭夫人對他很偏疼,愛屋及烏,自然也會多疼阿凝一些。也是因為自小被送去揚州,他也渴望家庭的溫馨氣氛,因此也必然是個能顧家、有擔當的好郎君。綜合考慮起來,鄭五郎倒也算個良人!”
剛好鄭闊回頭,看見了立於身後的扶疏。
“你來了。”鄭闊輕輕說道。
“嗯。”
鄭闊輕輕向扶疏招手:“來這裏的樹蔭下吧,別站在大太陽底下。”
扶疏往樹蔭底下挪了挪。麵上裝得雲淡風輕,心裏卻是小鹿亂撞。
鄭闊也有些緊張,緩緩吐出一口氣,說道:“我那天所言,皆發自肺腑,出自真心。我第一次見你,是貞順十年,在揚州廣陵學院清明踏青的賽詩會上。你點評別人的詩作,眉宇間有才華、有自信。我為你的風采傾倒,還想方設法去你家裏見你。”
扶疏驚訝地抬起頭:“不是阿爺邀請你來家裏的嗎?”
鄭闊笑著說道:“我不在學院裏大出風頭,怎麽可能得到刺史的另眼相看、熱情相邀?”
扶疏惱道:“沒想到你還是個心機郎君。”
鄭闊笑了笑,說道:“不費點心思,怎能引得你的注目?”
扶疏一下子紅了臉,說道:“那我們在長安再見,也是你設計好的?”
“這可不是我設計的。”鄭闊指指天,說道:“是月老設計的!”鄭闊說完,看見扶疏臉更紅了,接著說道:“那年端午競渡,我本想再出一次風頭,好和你搭上話,沒成想,被王蹊拿了第一名。事後我去找你,撞見你和他在彩棚後說話。我也是男人,哪能看不出王蹊對你的心意?”說完歎了一口氣,說道:“那時候也是真蠢,竟有了成全你們的想法。若是我那時候和王蹊爭上一爭,你便不會受這麽多委屈了。”說完,一臉疼惜地看著扶疏。
扶疏微微一笑,說道:“往事如風,都讓它過去吧!”
鄭闊欣慰地一笑:“你能如此想,再好不過了。”接著說道:“後來我要回長安,在白家遇見你。想著可能是此生最後一麵,想跟你袒露心扉,還沒等我開口,你便被白世音叫回去了。我以為會抱憾終身,誰知道老天竟給我如此大的驚喜,讓我在長安再遇見你!”
“可能這就是天意吧!”
鄭闊看著扶疏的臉龐:“阿凝,我傾慕你已久,於我而言,萬物皆如塵土,唯你是我心頭之珠。從今以後,你的歡喜便是我的歡喜,你的悲痛便是我的悲痛。我願盡我所能,隻求你展眉開顏。”說完,鄭闊衝扶疏正正經經行了一禮,說道:“阿凝,我鄭闊今日對日月天地起誓,願娶你為婦,許你鳳冠霞帔,一世無憂,護你風霜刀劍,一世周全。願與你永結琴瑟之歡,上孝敬父母,下綿延子嗣,夫妻同心,相攜終老。”
雖然那天鄭闊在家裏已說過這番話,但如今再次聽到,扶疏心中仍是感動不已。她雖已嫁過一次,但還是頭一次有人給她攜手共度一生的承諾。想到此,她竟流出兩行激動的淚水來。
鄭闊一看扶疏哭了,急忙上前,伸手為扶疏擦去眼淚。扶疏驚慌,往後躲了兩步。
鄭闊自知失態,說道:“對不起,阿凝,我剛剛失禮了。你別哭,我有哪裏做得不好,你告訴你,但是你別哭,答應我,以後都不要輕易掉眼淚。我舍不得讓你哭。”
扶疏用帕子擦了擦眼淚,再抬頭已是一張笑臉,看著鄭闊真摯的眼睛,說道:“好,我以後不哭了。”
鄭闊好想上前,想一把將扶疏擁入懷中,最終還是忍住了。他壓抑著自己內心的激動,笑著說道:“回家以後,別胡思亂想了,剩下的事情都交給我。你就在家裏吃吃喝喝、睡覺念詩,多養點肉,你看你,都瘦了一大圈了。”
扶疏眼裏噙滿淚水,笑著點頭,說道:“好!”
“我們家裏人比較多,你若是不習慣大家族裏的生活,我就再好好努力,掙得功名,我們就搬出去住。在隻有我們倆的小家裏,沒有什麽規矩約束,你便可以日日逍遙自在。”
“好!”
“你喜歡讀詩,回頭我去宮裏問問,給你搜羅幾個孤本詩集。你要是有新作,我再幫你出詩集,隻要你喜歡。”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