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家眾人呼啦啦跪倒一片,扶疏也乖巧地跪在父母身後,心中直打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三色為矞,鴻禧雲集。盧國公鄭廣之子鄭闊,節操素勵,文武雙全,才德起於翰林,武藝聞達軍營,年方十九,無有妻室。禦史大夫季開遠之長女,陳倉世家之後,行端儀雅,禮教克嫻,蓋季氏詩書傳家,執釵亦鍾靈毓秀有詠絮之才,今及芳年待字金閨。潭祉迎祥,二人良緣天作,今下旨賜婚。民本以國興關乎家旺,望汝二人同心同德,敬盡予國,勿負朕意。欽此!”
等力士宣讀完聖旨,一家人喜不自勝。畢竟聖人賜婚,那是天大的榮耀。
力士笑著說道:“季禦史,接旨吧!”
季開遠起身,接過聖旨。力士見扶疏跟在父母身後,舉止得體,端莊秀雅,心中不免暗暗讚歎幾分。於是對著扶疏說道:“恭喜季娘子!賀喜季娘子!這是鄭衛士今兒早上向官家求來的恩典!尋常人家待嫁的娘子,誰能有這份榮耀?”
扶疏行了個禮,說道:“臣女叩謝陛下恩寵!多謝力士!”
史氏笑著上前,把一份沉甸甸的荷包遞給力士,說道:“辛苦力士跑一趟了!請您喝杯喜酒!”
力士沒有推辭,把荷包揣進兜裏,向季開遠告辭,季開遠挽留,力士說道:“季禦史好意我心領了,咱家還要回宮向官家複命,公務在身,還望季禦史見諒!”
季開遠親自送了力士出門,史氏滿心歡喜地把聖旨拿在手裏看了又看,對扶疏說道:“阿凝,阿娘心裏這下是真放心了!”
扶疏淺淺笑著,幸福之感已經溢出了心窩。有了聖旨作為保障,日後若是鄭家做了什麽對不起她的事情,她大可以拿著聖旨去告禦狀。又突然在心裏鄙視自己,竟能生出這樣的想法。鄭闊是真心待自己的,他說不讓自己受半點委屈,就向聖人求了賜婚的聖旨。一來,自己心裏有了底氣,二來,王蹊有的,她也有了。王蹊沒給她的,他給了。
晚上,扶疏躺在床上,竟有些憧憬和鄭闊的婚禮。正想著,撲通一聲,扶疏一驚,大聲問道:“蜜橘,怎麽了?”
沒有聽見蜜橘的回答,月光下,一個黑影在紗帳上越來越大。扶疏內心十分緊張,在枕頭底下摸了摸,並沒有剪刀之類的東西,正想著如何自救,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了過來。
“阿凝,別怕,是我!”
是鄭闊!
扶疏一把拉開紗帳,看見一身黑色夜行衣的鄭闊正站在窗前,微笑著看著她。
“你怎麽進來的?蜜橘她們呢?”
鄭闊在窗前坐下,指了指開著的窗戶,說道:“我跳窗進來的。”又看著扶疏,伸手摸了摸她的頭,說道:“秋意漸濃,夜裏寒涼。睡覺還是關上窗戶的好,以免著涼。說完又說道:“額……不要關死,我以後會常來的!”
扶疏繼續問道:“那蜜橘她們呢?不是在門口守著的嗎?”
鄭闊笑了笑,說道:“我在走廊上喊了一聲抓賊啦!她就披衣出去了!”
扶疏笑道:“你的鬼點子,隻會用在我身上!”
“哪裏啊!”鄭闊說道:“今日用我的鬼點子,抓了一個刺客。依仗著這點功勞,才敢開口讓聖人賜婚啊!”又壓低了聲音,悄悄問道:“喜歡嗎?”
扶疏紅著臉,點點頭。
突然聽到外麵有說話聲。
蜜橘說道:“哪有什麽賊人!真是虛驚一場!你們也快回去睡吧,我也得去姑娘閨房裏守著了!”
桃紅說道:“姐姐先去,後半夜我來換你!”
鄭闊失望地說道:“這麽快,看來下次我得小小地放把火了!”說完有一臉壞笑地看著扶疏,說道:“下次給你幾個使女說一聲,我就不放火了!”
話剛說完,就聽見蜜橘開門的聲音。
扶疏向網麵喊道:“蜜橘,你去給我倒杯熱水來!”
蜜橘一邊往裏間的床邊走一邊問道:“姑娘怎麽醒了?”
扶疏說道:“你別進來,快去給我倒熱水吧!”
聽見蜜橘出去關上門的聲音,扶疏趕緊推鄭闊,說道:“你快走吧!一會兒蜜橘該回來了!”
鄭闊起身,在扶疏額頭印下一吻,說道:“你安心睡吧,我走了!”
說完,走出裏間,跳窗出去了。
扶疏下床,去窗邊看著鄭闊正好翻牆出了院子,嘴角的笑容又深了幾分。恰好蜜橘倒了熱水進來,看見扶疏站在窗邊,說道:“姑娘快來喝水吧!”又走上前,順手把窗戶關上,說道:“夜深了,還是關上窗戶吧!”
扶疏點點頭,呡了一口熱水,問道:“剛剛發生了何事?外麵為何如此喧嘩?”
蜜橘說道:“我聽人說抓賊人,就披衣出去了!結果哪有什麽賊人,不知誰大半夜地和人開這種玩笑!”
扶疏想到鄭闊說是他喊的,笑了。
“姑娘笑什麽?”蜜橘不解地問道。
“你這個傻丫頭!”扶疏說道:“有人喊抓賊,你就往出跑,那麽多看家護院,要你一個姑娘家去抓賊?你出去了,誰來保護我?”
蜜橘低著頭,說道:“姑娘,我錯了!”
扶疏看蜜橘還披著衣服,替她拉了拉衣服,說道:“快去睡吧!”
雖說有了聖旨賜婚,盧國公府還是挑了八月初六這個好日子,找了在長安頗有名氣的官媒楊大娘正式提親納采。
扶疏作為主角,不好露麵。院子裏的小使女們紛紛跑到前院去觀禮,把前院最新的情況傳回到扶疏這裏。
桃紅是第一個跑回來的。人還未到,聲音先到。喊著:“姑娘姑娘,鄭家提了兩隻大雁來!”
花蕊問道:“活的還是木頭雕的?”
桃紅氣喘籲籲地說道:“活的活的!聽說是鄭五郎親自狩來的!”
前來觀禮的史雅文此刻也向扶疏道喜。扶疏身邊的幾個大使女更是喜不自勝。當年王家納采之時,抓了隻鵝過來湊數,說時間緊迫,這年頭大雁又不好找。哪裏想得到,姑娘再嫁,還能得夫家如此重視。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三色為矞,鴻禧雲集。盧國公鄭廣之子鄭闊,節操素勵,文武雙全,才德起於翰林,武藝聞達軍營,年方十九,無有妻室。禦史大夫季開遠之長女,陳倉世家之後,行端儀雅,禮教克嫻,蓋季氏詩書傳家,執釵亦鍾靈毓秀有詠絮之才,今及芳年待字金閨。潭祉迎祥,二人良緣天作,今下旨賜婚。民本以國興關乎家旺,望汝二人同心同德,敬盡予國,勿負朕意。欽此!”
等力士宣讀完聖旨,一家人喜不自勝。畢竟聖人賜婚,那是天大的榮耀。
力士笑著說道:“季禦史,接旨吧!”
季開遠起身,接過聖旨。力士見扶疏跟在父母身後,舉止得體,端莊秀雅,心中不免暗暗讚歎幾分。於是對著扶疏說道:“恭喜季娘子!賀喜季娘子!這是鄭衛士今兒早上向官家求來的恩典!尋常人家待嫁的娘子,誰能有這份榮耀?”
扶疏行了個禮,說道:“臣女叩謝陛下恩寵!多謝力士!”
史氏笑著上前,把一份沉甸甸的荷包遞給力士,說道:“辛苦力士跑一趟了!請您喝杯喜酒!”
力士沒有推辭,把荷包揣進兜裏,向季開遠告辭,季開遠挽留,力士說道:“季禦史好意我心領了,咱家還要回宮向官家複命,公務在身,還望季禦史見諒!”
季開遠親自送了力士出門,史氏滿心歡喜地把聖旨拿在手裏看了又看,對扶疏說道:“阿凝,阿娘心裏這下是真放心了!”
扶疏淺淺笑著,幸福之感已經溢出了心窩。有了聖旨作為保障,日後若是鄭家做了什麽對不起她的事情,她大可以拿著聖旨去告禦狀。又突然在心裏鄙視自己,竟能生出這樣的想法。鄭闊是真心待自己的,他說不讓自己受半點委屈,就向聖人求了賜婚的聖旨。一來,自己心裏有了底氣,二來,王蹊有的,她也有了。王蹊沒給她的,他給了。
晚上,扶疏躺在床上,竟有些憧憬和鄭闊的婚禮。正想著,撲通一聲,扶疏一驚,大聲問道:“蜜橘,怎麽了?”
沒有聽見蜜橘的回答,月光下,一個黑影在紗帳上越來越大。扶疏內心十分緊張,在枕頭底下摸了摸,並沒有剪刀之類的東西,正想著如何自救,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了過來。
“阿凝,別怕,是我!”
是鄭闊!
扶疏一把拉開紗帳,看見一身黑色夜行衣的鄭闊正站在窗前,微笑著看著她。
“你怎麽進來的?蜜橘她們呢?”
鄭闊在窗前坐下,指了指開著的窗戶,說道:“我跳窗進來的。”又看著扶疏,伸手摸了摸她的頭,說道:“秋意漸濃,夜裏寒涼。睡覺還是關上窗戶的好,以免著涼。說完又說道:“額……不要關死,我以後會常來的!”
扶疏繼續問道:“那蜜橘她們呢?不是在門口守著的嗎?”
鄭闊笑了笑,說道:“我在走廊上喊了一聲抓賊啦!她就披衣出去了!”
扶疏笑道:“你的鬼點子,隻會用在我身上!”
“哪裏啊!”鄭闊說道:“今日用我的鬼點子,抓了一個刺客。依仗著這點功勞,才敢開口讓聖人賜婚啊!”又壓低了聲音,悄悄問道:“喜歡嗎?”
扶疏紅著臉,點點頭。
突然聽到外麵有說話聲。
蜜橘說道:“哪有什麽賊人!真是虛驚一場!你們也快回去睡吧,我也得去姑娘閨房裏守著了!”
桃紅說道:“姐姐先去,後半夜我來換你!”
鄭闊失望地說道:“這麽快,看來下次我得小小地放把火了!”說完有一臉壞笑地看著扶疏,說道:“下次給你幾個使女說一聲,我就不放火了!”
話剛說完,就聽見蜜橘開門的聲音。
扶疏向網麵喊道:“蜜橘,你去給我倒杯熱水來!”
蜜橘一邊往裏間的床邊走一邊問道:“姑娘怎麽醒了?”
扶疏說道:“你別進來,快去給我倒熱水吧!”
聽見蜜橘出去關上門的聲音,扶疏趕緊推鄭闊,說道:“你快走吧!一會兒蜜橘該回來了!”
鄭闊起身,在扶疏額頭印下一吻,說道:“你安心睡吧,我走了!”
說完,走出裏間,跳窗出去了。
扶疏下床,去窗邊看著鄭闊正好翻牆出了院子,嘴角的笑容又深了幾分。恰好蜜橘倒了熱水進來,看見扶疏站在窗邊,說道:“姑娘快來喝水吧!”又走上前,順手把窗戶關上,說道:“夜深了,還是關上窗戶吧!”
扶疏點點頭,呡了一口熱水,問道:“剛剛發生了何事?外麵為何如此喧嘩?”
蜜橘說道:“我聽人說抓賊人,就披衣出去了!結果哪有什麽賊人,不知誰大半夜地和人開這種玩笑!”
扶疏想到鄭闊說是他喊的,笑了。
“姑娘笑什麽?”蜜橘不解地問道。
“你這個傻丫頭!”扶疏說道:“有人喊抓賊,你就往出跑,那麽多看家護院,要你一個姑娘家去抓賊?你出去了,誰來保護我?”
蜜橘低著頭,說道:“姑娘,我錯了!”
扶疏看蜜橘還披著衣服,替她拉了拉衣服,說道:“快去睡吧!”
雖說有了聖旨賜婚,盧國公府還是挑了八月初六這個好日子,找了在長安頗有名氣的官媒楊大娘正式提親納采。
扶疏作為主角,不好露麵。院子裏的小使女們紛紛跑到前院去觀禮,把前院最新的情況傳回到扶疏這裏。
桃紅是第一個跑回來的。人還未到,聲音先到。喊著:“姑娘姑娘,鄭家提了兩隻大雁來!”
花蕊問道:“活的還是木頭雕的?”
桃紅氣喘籲籲地說道:“活的活的!聽說是鄭五郎親自狩來的!”
前來觀禮的史雅文此刻也向扶疏道喜。扶疏身邊的幾個大使女更是喜不自勝。當年王家納采之時,抓了隻鵝過來湊數,說時間緊迫,這年頭大雁又不好找。哪裏想得到,姑娘再嫁,還能得夫家如此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