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元殿上,眾朝臣參拜聖人畢,聖人見平常王韶明所站的位置如今空著,便問道:“王丞相今日沒來上朝嗎?”
吏部主事張和玉出列答道:“啟稟陛下,王丞相今日身體欠佳,告病一日。”
實際上則是外麵緋言緋語,王韶明便謊稱身體欠佳,在家中躲風頭。自從與崔氏鬧僵之後,王韶明躲在屋中誰也不見,因此風向已變,他卻毫不知情。
聖人沒有答話,張和玉又站回到隊伍中。
聖人如往常一樣向蔡渤使了個眼色,蔡渤向台下的大臣們唱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一個年輕的禦史站了出來,手持笏板,躬身說道:“啟稟陛下,微臣有事啟奏!”
聖人抬了抬手,說道:“準!”
“啟稟陛下,今日長安城中風言風語,言說王丞相私生活不檢點,惹出一些是非,還牽連到了已為王家婦的福寧公主殿下!微臣以為,王丞相身為百官之首,品行如此,有傷風化,實乃德不配位,此乃其一。事涉福寧公主殿下,有傷天家顏麵,此乃其二。事發之後又殺人滅口,視人命如草芥,此乃其三。事後又誣陷已身陷囹圄的季禦史,栽贓陷害,此乃其四。此事在長安已鬧得沸沸揚揚、家喻戶曉、影響惡劣。綜上,微臣認為陛下應當嚴查,給百官和百姓一個交待!”
聖人聽了這位年輕禦史的話,眼皮突突地跳,真是怕什麽來什麽。伸手揉了揉太陽穴,問道:“你叫什麽名字?”
“微臣姓唐,名平雲,今年十月入職禦史台。”唐平雲答完聖人的話,繼續說道:“懇請陛下嚴查此事,給百官和百姓一個交待。”
“唐禦史此言差矣!”唐平雲話音剛落,就聽見有人反駁自己。定睛一看,原來是當日彈劾季開遠的禦史武輝。隻聽武輝說道:“我們身為風憲官,最終要的是明察秋毫,上達天聽,最忌諱的是偏聽偏信。古人說,偏聽則暗,兼聽則明。”說完向著聖人拱手行了一禮,說道:“唐禦史方才所奏之事,微臣聽到了另一個版本!”
聖人最怕這些耿介的禦史,逮著別人一絲錯處就要死磕到底,動不動還在大殿之上以頭觸柱要死諫,真是讓人頭疼不已。適才看這唐平雲的架勢,大有不達目的不罷休之勢,還好武輝出來解了圍。因此,聖人揮了揮手,對武輝說道:“說來聽聽!”
武輝手持笏板,行了一禮,說道:“啟奏陛下,臣聽聞,方才唐禦史所言種種,皆是已在禦史台大牢裏的季開遠為了報複王丞相,而行的誹謗之事。事實不過是家中小事,王夫人欲給駙馬的一位小妾名分,福寧公主殿下吃醋不肯,便與王夫人發生了爭執。隨後,殿下便帶著駙馬回了公主府。而這位小妾,眼見因自己使得家中雞飛狗跳、天翻地覆,羞愧難當,便自縊了。”
唐禦史一聽,頓時火冒三丈,質問道:“既然武禦史說是季家陷害,那麽請問,王家的那場火是怎麽燒起來的?”
武輝支支吾吾答不上來。
唐平雲陳勝追擊,繼續問道:“公主為天下女子表率,又怎會為了一個小妾失了容人之量?季禦史身陷囹圄,家中隻剩下受不住打擊臥病在床的妻子和年幼的一雙兒女,又如何操縱輿論,陷害當朝宰執?”
武輝還是支支吾吾答不上來。
唐平雲繼續說道:“更何況,公主第一時間便進宮麵聖,想必事實真相如何聖人心中早已知曉,聖人也必定會做出裁奪!”
聖人心想,這番話說得真是嚴絲合縫,既堵住了為王韶明說請的嘴,也堵住了自己的嘴,就算自己有心偏袒王家也無可奈何了。當日福寧哭哭啼啼進宮有目共睹,更是有好些宮人聽見了她的話,風言風語在公眾都已經傳開了。紙裏包不住火,這事怕是兜不住了。可是皇後正在病中,此時若是處置了王韶明,被皇後得知,病情加重該當如何?三十多載夫妻,相濡以沫至今,此時處置王韶明,確實很傷夫妻感情。更何況,處置了王韶明,就相當於砍掉了太子的羽翼,身為儲君,還不如阿華這個親王的勢大,這絕對不是什麽江山穩固的好事情。
唐平雲見聖人半天都沒有說話,遂向上位行了一禮,說道:“微臣在其位謀其職。既然在監察禦史的位子上,就要行使檢查禦史的職責,上諫天下,下監百官。王丞相身為百官之首,做出此種違背倫常、殺人奪命之事,按理不該為百官表率,按律該受到嚴懲。”說著跪了下來:“懇請陛下嚴查此事,給百官和百姓一個交待!”
聖人心中無奈地歎了口氣,掃了一眼階下諸位官員,問道:“眾愛卿以為如何?”
聖人這一問,階下眾人心思各異。永王一黨的人見了這種扳倒王丞相的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自然得跟著參一本。一些中立派的官員,也覺得若是此時屬實,王韶明德行有虧,按理確實應該嚴懲。一些中立派的官員卻覺得,此事風言風語太多,不知何為真何為假,再說中宮東宮尚在,扳不倒王韶明反會找來記恨報複,不宜出頭。太子一黨的人自然不會跟著參王韶明一本,不過有些人的心思卻活絡起來。前任戶部尚書謝行舟被貶之後,方文彬便接任戶部尚書。走到這個位置,與丞相僅有一步之遙。方文彬暗暗想著,若是王韶明倒台了,他會不會更上一層樓?
“臣附議!”
“臣附議!”
方文彬也出列,手持笏板奏道:“臣附議!”
永王見狀,也出列說道:“兒臣附議!”
聖人擺了擺手:“茲事體大,容朕再考慮考慮!退朝!”
方文彬見聖人要走,大聲喊道:“陛下今天若不懲戒王丞相,微臣便辭去這監察禦史之職!”說完,便摘下官帽,放在地上。
聖人最討厭禦史死諫,此時已麵露不虞之色。但是今日若不同意,史書上必要記上一筆“乾綱獨斷,不聽勸諫”,他的皇位本就得來頗受眾人質疑,也經不起史書上再記一筆過錯。聖人瞪了一眼,說道:“王韶明既已告病,便安心在家靜養半年。丞相的日常政務暫時交由戶部尚書方文彬處理!”說完,便拂袖出了含元殿。
吏部主事張和玉出列答道:“啟稟陛下,王丞相今日身體欠佳,告病一日。”
實際上則是外麵緋言緋語,王韶明便謊稱身體欠佳,在家中躲風頭。自從與崔氏鬧僵之後,王韶明躲在屋中誰也不見,因此風向已變,他卻毫不知情。
聖人沒有答話,張和玉又站回到隊伍中。
聖人如往常一樣向蔡渤使了個眼色,蔡渤向台下的大臣們唱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一個年輕的禦史站了出來,手持笏板,躬身說道:“啟稟陛下,微臣有事啟奏!”
聖人抬了抬手,說道:“準!”
“啟稟陛下,今日長安城中風言風語,言說王丞相私生活不檢點,惹出一些是非,還牽連到了已為王家婦的福寧公主殿下!微臣以為,王丞相身為百官之首,品行如此,有傷風化,實乃德不配位,此乃其一。事涉福寧公主殿下,有傷天家顏麵,此乃其二。事發之後又殺人滅口,視人命如草芥,此乃其三。事後又誣陷已身陷囹圄的季禦史,栽贓陷害,此乃其四。此事在長安已鬧得沸沸揚揚、家喻戶曉、影響惡劣。綜上,微臣認為陛下應當嚴查,給百官和百姓一個交待!”
聖人聽了這位年輕禦史的話,眼皮突突地跳,真是怕什麽來什麽。伸手揉了揉太陽穴,問道:“你叫什麽名字?”
“微臣姓唐,名平雲,今年十月入職禦史台。”唐平雲答完聖人的話,繼續說道:“懇請陛下嚴查此事,給百官和百姓一個交待。”
“唐禦史此言差矣!”唐平雲話音剛落,就聽見有人反駁自己。定睛一看,原來是當日彈劾季開遠的禦史武輝。隻聽武輝說道:“我們身為風憲官,最終要的是明察秋毫,上達天聽,最忌諱的是偏聽偏信。古人說,偏聽則暗,兼聽則明。”說完向著聖人拱手行了一禮,說道:“唐禦史方才所奏之事,微臣聽到了另一個版本!”
聖人最怕這些耿介的禦史,逮著別人一絲錯處就要死磕到底,動不動還在大殿之上以頭觸柱要死諫,真是讓人頭疼不已。適才看這唐平雲的架勢,大有不達目的不罷休之勢,還好武輝出來解了圍。因此,聖人揮了揮手,對武輝說道:“說來聽聽!”
武輝手持笏板,行了一禮,說道:“啟奏陛下,臣聽聞,方才唐禦史所言種種,皆是已在禦史台大牢裏的季開遠為了報複王丞相,而行的誹謗之事。事實不過是家中小事,王夫人欲給駙馬的一位小妾名分,福寧公主殿下吃醋不肯,便與王夫人發生了爭執。隨後,殿下便帶著駙馬回了公主府。而這位小妾,眼見因自己使得家中雞飛狗跳、天翻地覆,羞愧難當,便自縊了。”
唐禦史一聽,頓時火冒三丈,質問道:“既然武禦史說是季家陷害,那麽請問,王家的那場火是怎麽燒起來的?”
武輝支支吾吾答不上來。
唐平雲陳勝追擊,繼續問道:“公主為天下女子表率,又怎會為了一個小妾失了容人之量?季禦史身陷囹圄,家中隻剩下受不住打擊臥病在床的妻子和年幼的一雙兒女,又如何操縱輿論,陷害當朝宰執?”
武輝還是支支吾吾答不上來。
唐平雲繼續說道:“更何況,公主第一時間便進宮麵聖,想必事實真相如何聖人心中早已知曉,聖人也必定會做出裁奪!”
聖人心想,這番話說得真是嚴絲合縫,既堵住了為王韶明說請的嘴,也堵住了自己的嘴,就算自己有心偏袒王家也無可奈何了。當日福寧哭哭啼啼進宮有目共睹,更是有好些宮人聽見了她的話,風言風語在公眾都已經傳開了。紙裏包不住火,這事怕是兜不住了。可是皇後正在病中,此時若是處置了王韶明,被皇後得知,病情加重該當如何?三十多載夫妻,相濡以沫至今,此時處置王韶明,確實很傷夫妻感情。更何況,處置了王韶明,就相當於砍掉了太子的羽翼,身為儲君,還不如阿華這個親王的勢大,這絕對不是什麽江山穩固的好事情。
唐平雲見聖人半天都沒有說話,遂向上位行了一禮,說道:“微臣在其位謀其職。既然在監察禦史的位子上,就要行使檢查禦史的職責,上諫天下,下監百官。王丞相身為百官之首,做出此種違背倫常、殺人奪命之事,按理不該為百官表率,按律該受到嚴懲。”說著跪了下來:“懇請陛下嚴查此事,給百官和百姓一個交待!”
聖人心中無奈地歎了口氣,掃了一眼階下諸位官員,問道:“眾愛卿以為如何?”
聖人這一問,階下眾人心思各異。永王一黨的人見了這種扳倒王丞相的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自然得跟著參一本。一些中立派的官員,也覺得若是此時屬實,王韶明德行有虧,按理確實應該嚴懲。一些中立派的官員卻覺得,此事風言風語太多,不知何為真何為假,再說中宮東宮尚在,扳不倒王韶明反會找來記恨報複,不宜出頭。太子一黨的人自然不會跟著參王韶明一本,不過有些人的心思卻活絡起來。前任戶部尚書謝行舟被貶之後,方文彬便接任戶部尚書。走到這個位置,與丞相僅有一步之遙。方文彬暗暗想著,若是王韶明倒台了,他會不會更上一層樓?
“臣附議!”
“臣附議!”
方文彬也出列,手持笏板奏道:“臣附議!”
永王見狀,也出列說道:“兒臣附議!”
聖人擺了擺手:“茲事體大,容朕再考慮考慮!退朝!”
方文彬見聖人要走,大聲喊道:“陛下今天若不懲戒王丞相,微臣便辭去這監察禦史之職!”說完,便摘下官帽,放在地上。
聖人最討厭禦史死諫,此時已麵露不虞之色。但是今日若不同意,史書上必要記上一筆“乾綱獨斷,不聽勸諫”,他的皇位本就得來頗受眾人質疑,也經不起史書上再記一筆過錯。聖人瞪了一眼,說道:“王韶明既已告病,便安心在家靜養半年。丞相的日常政務暫時交由戶部尚書方文彬處理!”說完,便拂袖出了含元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