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爭執未果,最終,卜玉鏡還是自行請願暫時回到西宮居住,繼續賣她的美人圖,隻不過這回,她可以隨意進出西宮別苑的門了。
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因禍得福?卜玉鏡心想。
這次不僅化消了她的牢獄之災,還反而還還了她半分自由,笛風與應孤鴻背後的心思卜玉鏡自然是不知道,這回明麵上,救她的還是三殿下,她自然心懷了幾分感激。
除此之外,這次她意外發現,這個傳聞中暴戾冷漠的皇上似乎也並沒有傳言中的那樣不近人情嘛,而且這兩次交易中,卜玉鏡覺得應孤鴻是個難得的幹脆大度的人。
不像孟清夜那樣為了顏麵而口是心非,也不像笛風那樣壓抑內心故作無情,更不像合景臉上帶笑,笑裏藏刀。
他需要錢,便與卜玉鏡大大方方做交易,不拘泥於條條框框,且說話算話。
他懷疑人,便也是明明白白寫在臉上和眼神裏,比起來路不明的卜玉鏡對他自己的威脅,他似乎更在意她對他所在意的人的威脅。
不然,她被關在西宮時每日鬧騰出這樣大動靜,他卻熟視無睹,而在得知她燙傷了合景之時,他才開始懷疑她的來曆與意圖,因此大發雷霆。
或許是至高無上的皇權賦予他這樣任意而為瀟灑的處事手法。
不管如何,在卜玉鏡看來,他感覺應孤鴻大概才是活的最有實感的人。
卜玉鏡坐在院中,麵前擺著一張笛風的畫像,盯著畫像在沉思之際,耳邊響起一個熟悉低沉的聲音。
“笛風確實生的俊美風流,不過你盯著他的畫像看得口水都快流出來了。”應孤鴻不知何時又悄無聲息站在卜玉鏡身後,見卜玉鏡盯著畫像一動不動,他在後麵歎道。
這回卜玉鏡隻是心中微微一驚,自從燙傷了合景之後,卜玉鏡每天都告誡自己,遇事一定要沉重淡定再淡定,千萬不要被嚇得一驚一乍。
所以她表情靜止了片刻,反應過來是應孤鴻站在她身後,她平靜地轉身,“原來是皇上。”
卜玉鏡沒有起身行禮,她隻是想再試驗試驗應孤鴻對她的態度是不是真的有所轉變還是她自己的錯覺。
這次事情後,她隱隱覺得應孤鴻對她的態度似乎親切了許多,這莫名的轉變,讓卜玉鏡心生疑惑。
應孤鴻竟然真的沒有擺起皇上架子來,而是眼神中帶著一抹柔和又慈愛的目光,在卜玉鏡對麵坐了下來,隨後拿過她手上的畫若有所思地問道:“你喜歡笛風?”
雖然卜玉鏡自己內心對他猜測了許多,覺得她不像是人們口中暴戾無道的君王,但此時麵對應孤鴻如此柔婉的態度,她還是有些不敢相信。
“現在,那些宮女都說他是八月城第一美男子,而且又是新科狀元郎,誰不喜歡呢?”卜玉鏡撐著腦袋,漫不經心地回道。
要說她對笛風的喜歡,也隻是單純垂涎他的美色,要說別的感情,似乎還真沒有。
人人都爭先追捧的人和東西,卜玉鏡是向來不願成為這追逐者中的一人的,越是大家都喜歡的,她卻偏偏不喜歡。
說到底,也隻是因為卜玉鏡覺得世上無完美的東西都是不屬於她的,即使追尋,也隻是鏡中花水中月,黃粱一夢一場空。
“如果你真的喜歡她,我可以幫你。”看著卜玉鏡,應孤鴻總覺得像見到故人般親切,眼中不自覺地流露出欣慰的神色。
“幫我?幫我什麽?您可別插手這種事情。”一看應孤鴻似乎是來真的,卜玉鏡語氣也認真了幾分,連連搖頭。
這個皇上是閑著沒事幹嗎?還喜歡學人家紅娘幫人牽線搭橋?
應孤鴻有些不解,“你不是喜歡他嗎?我看他對你也有幾分意思,既然這樣,還不如讓我成全你們兩人。”
“不不不,您錯了錯了,我不喜歡他,再說,我一直有個問題想問。”
“不妨直說。”
“為什麽突然對我態度這麽好,這樣讓我心裏略有些惶恐啊。”卜玉鏡終於忍不住道出了埋藏在心中的疑問。
應孤鴻聽後,輕輕歎了一聲,眼角流出笑意,“本來我是不想說的,以免勾起你的傷心事,但你既然開口問了,我若不說,倒是顯得我別有用心了。”
“?????”
卜玉鏡聽完這話滿臉問號。
應孤鴻坐直了身體,臉色漸漸凝重了起來,開始道:“你的父親是卜論衡對不對?曾經那個名噪一時的占卜名士。”
卜玉鏡一聽,心下一驚,隨後遲疑地點了點頭,又立馬搖搖頭。
她忽然想起自己曾經猜測她與眼前這個人或許有仇呢,隻是她無法斷定也不想為從前的事情煩憂便當作青煙一抹隨它去了,如今,卻被對方發現了自己的身份,那......
卜玉鏡不敢再想,再想去,可不是什麽好的結局。
看到卜玉鏡這警惕矛盾的反應,應孤鴻似是看穿了卜玉鏡的心思,接著道:“你不用擔心,如果你早些說你的父親是卜論衡,我怎會讓你受這些委屈。”
卜玉鏡詫然,“你認識我父親?”
應孤鴻提起往事語氣沉重地仿佛天塌地陷般,“何止是認識。”
說著他又起身,負著雙手,望著晚霞如血的天空,接著道:“他是我的恩人,若是沒有他,也就沒有如今的我。”
十五年前,他的父親康親王因得罪了皇上,君王一怒,一夜之間,康親王府上上下下三百餘口人全被下獄,因即將秋祭,不宜見血,於是皇上賜三尺白綾,保他們全屍。
朝廷上下無人敢出聲求情。
原本年僅十二歲的應孤鴻也在劫難逃,隻因當時頗受皇上重視的卜論衡占了一卦,說康親王是皇上手足,他的獨子乃可正天道,保國運,這才保了他一命。
隻是就算這樣,皇上依然不放心,於是卜論衡提議將他貶謫至遠離京城的湘水之濱的地方,因是皇族的緣故,便封了他一個隱湘侯的名分,並下令非皇上親自傳召,終生不能入京城。
隱湘隱湘,便是警告他老實安分地隱於湘水之濱,不要妄圖有複仇之心。
他心如死灰,又恨又怒卻也無可奈何,一夜間,他喪失了一切,千裏前塵,從此隻能一人獨行。
他被流放至封屬地時,也隻有卜論衡違抗了聖意為他送別。
卜論衡為他送別之時,懷中抱著一個不足兩歲的男孩打扮的嬰兒,嬰兒稚嫩的手拉住應孤鴻衝他一笑時時,他忍了多日的酸楚一下子從眼角傾瀉而出。
原本已是生無可戀的人在那一刻突然又活了過來。
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因禍得福?卜玉鏡心想。
這次不僅化消了她的牢獄之災,還反而還還了她半分自由,笛風與應孤鴻背後的心思卜玉鏡自然是不知道,這回明麵上,救她的還是三殿下,她自然心懷了幾分感激。
除此之外,這次她意外發現,這個傳聞中暴戾冷漠的皇上似乎也並沒有傳言中的那樣不近人情嘛,而且這兩次交易中,卜玉鏡覺得應孤鴻是個難得的幹脆大度的人。
不像孟清夜那樣為了顏麵而口是心非,也不像笛風那樣壓抑內心故作無情,更不像合景臉上帶笑,笑裏藏刀。
他需要錢,便與卜玉鏡大大方方做交易,不拘泥於條條框框,且說話算話。
他懷疑人,便也是明明白白寫在臉上和眼神裏,比起來路不明的卜玉鏡對他自己的威脅,他似乎更在意她對他所在意的人的威脅。
不然,她被關在西宮時每日鬧騰出這樣大動靜,他卻熟視無睹,而在得知她燙傷了合景之時,他才開始懷疑她的來曆與意圖,因此大發雷霆。
或許是至高無上的皇權賦予他這樣任意而為瀟灑的處事手法。
不管如何,在卜玉鏡看來,他感覺應孤鴻大概才是活的最有實感的人。
卜玉鏡坐在院中,麵前擺著一張笛風的畫像,盯著畫像在沉思之際,耳邊響起一個熟悉低沉的聲音。
“笛風確實生的俊美風流,不過你盯著他的畫像看得口水都快流出來了。”應孤鴻不知何時又悄無聲息站在卜玉鏡身後,見卜玉鏡盯著畫像一動不動,他在後麵歎道。
這回卜玉鏡隻是心中微微一驚,自從燙傷了合景之後,卜玉鏡每天都告誡自己,遇事一定要沉重淡定再淡定,千萬不要被嚇得一驚一乍。
所以她表情靜止了片刻,反應過來是應孤鴻站在她身後,她平靜地轉身,“原來是皇上。”
卜玉鏡沒有起身行禮,她隻是想再試驗試驗應孤鴻對她的態度是不是真的有所轉變還是她自己的錯覺。
這次事情後,她隱隱覺得應孤鴻對她的態度似乎親切了許多,這莫名的轉變,讓卜玉鏡心生疑惑。
應孤鴻竟然真的沒有擺起皇上架子來,而是眼神中帶著一抹柔和又慈愛的目光,在卜玉鏡對麵坐了下來,隨後拿過她手上的畫若有所思地問道:“你喜歡笛風?”
雖然卜玉鏡自己內心對他猜測了許多,覺得她不像是人們口中暴戾無道的君王,但此時麵對應孤鴻如此柔婉的態度,她還是有些不敢相信。
“現在,那些宮女都說他是八月城第一美男子,而且又是新科狀元郎,誰不喜歡呢?”卜玉鏡撐著腦袋,漫不經心地回道。
要說她對笛風的喜歡,也隻是單純垂涎他的美色,要說別的感情,似乎還真沒有。
人人都爭先追捧的人和東西,卜玉鏡是向來不願成為這追逐者中的一人的,越是大家都喜歡的,她卻偏偏不喜歡。
說到底,也隻是因為卜玉鏡覺得世上無完美的東西都是不屬於她的,即使追尋,也隻是鏡中花水中月,黃粱一夢一場空。
“如果你真的喜歡她,我可以幫你。”看著卜玉鏡,應孤鴻總覺得像見到故人般親切,眼中不自覺地流露出欣慰的神色。
“幫我?幫我什麽?您可別插手這種事情。”一看應孤鴻似乎是來真的,卜玉鏡語氣也認真了幾分,連連搖頭。
這個皇上是閑著沒事幹嗎?還喜歡學人家紅娘幫人牽線搭橋?
應孤鴻有些不解,“你不是喜歡他嗎?我看他對你也有幾分意思,既然這樣,還不如讓我成全你們兩人。”
“不不不,您錯了錯了,我不喜歡他,再說,我一直有個問題想問。”
“不妨直說。”
“為什麽突然對我態度這麽好,這樣讓我心裏略有些惶恐啊。”卜玉鏡終於忍不住道出了埋藏在心中的疑問。
應孤鴻聽後,輕輕歎了一聲,眼角流出笑意,“本來我是不想說的,以免勾起你的傷心事,但你既然開口問了,我若不說,倒是顯得我別有用心了。”
“?????”
卜玉鏡聽完這話滿臉問號。
應孤鴻坐直了身體,臉色漸漸凝重了起來,開始道:“你的父親是卜論衡對不對?曾經那個名噪一時的占卜名士。”
卜玉鏡一聽,心下一驚,隨後遲疑地點了點頭,又立馬搖搖頭。
她忽然想起自己曾經猜測她與眼前這個人或許有仇呢,隻是她無法斷定也不想為從前的事情煩憂便當作青煙一抹隨它去了,如今,卻被對方發現了自己的身份,那......
卜玉鏡不敢再想,再想去,可不是什麽好的結局。
看到卜玉鏡這警惕矛盾的反應,應孤鴻似是看穿了卜玉鏡的心思,接著道:“你不用擔心,如果你早些說你的父親是卜論衡,我怎會讓你受這些委屈。”
卜玉鏡詫然,“你認識我父親?”
應孤鴻提起往事語氣沉重地仿佛天塌地陷般,“何止是認識。”
說著他又起身,負著雙手,望著晚霞如血的天空,接著道:“他是我的恩人,若是沒有他,也就沒有如今的我。”
十五年前,他的父親康親王因得罪了皇上,君王一怒,一夜之間,康親王府上上下下三百餘口人全被下獄,因即將秋祭,不宜見血,於是皇上賜三尺白綾,保他們全屍。
朝廷上下無人敢出聲求情。
原本年僅十二歲的應孤鴻也在劫難逃,隻因當時頗受皇上重視的卜論衡占了一卦,說康親王是皇上手足,他的獨子乃可正天道,保國運,這才保了他一命。
隻是就算這樣,皇上依然不放心,於是卜論衡提議將他貶謫至遠離京城的湘水之濱的地方,因是皇族的緣故,便封了他一個隱湘侯的名分,並下令非皇上親自傳召,終生不能入京城。
隱湘隱湘,便是警告他老實安分地隱於湘水之濱,不要妄圖有複仇之心。
他心如死灰,又恨又怒卻也無可奈何,一夜間,他喪失了一切,千裏前塵,從此隻能一人獨行。
他被流放至封屬地時,也隻有卜論衡違抗了聖意為他送別。
卜論衡為他送別之時,懷中抱著一個不足兩歲的男孩打扮的嬰兒,嬰兒稚嫩的手拉住應孤鴻衝他一笑時時,他忍了多日的酸楚一下子從眼角傾瀉而出。
原本已是生無可戀的人在那一刻突然又活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