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侯猜的沒錯,這會兒太子與建元帝在明宣的事情上已經產生了不小的分歧。當然不是在婚事上,當初為了保險,太子的母後,也就是建元帝的繼後曾向玉真道人請教,問及關於明宣婚事的事情,玉真道人便給了幾個和明宣八字契合的八字,等明宣成親時,照著八字尋人。
等七王被立為太子以後,建元帝有心想給明宣找一門好親事時,太子便把自己母後昔日留的話給搬了出來,讓建元帝也有些顧忌。
接著建元帝與太子便開始按照玉真道人留下的八字開始尋人,把京城貴女,以及三品以上大員家的女兒的生辰八字都查了個遍,結果發現,如今已經沒落的勳貴安平侯府的大姑娘的生辰八字,竟是與明宣最為相合!
這讓建元帝和太子不由想起了當初那個差點指給太子的安平侯府的姑娘,是如今這找到的名為許熙文的姑娘的姑姑,建元帝有些懷疑道:“朕說當年那姑娘著實不太著調,你母後也竟沒生氣,還以為你母後真的多喜歡那姑娘呢!難道說,那會兒你母後不會知道今日發生的事情了吧?”
太子聞言哭笑不得,道:“父皇,那會兒明宣都還沒出生呢!母後哪裏會想到這點?”
建元帝卻神神道道地搖頭,“哪裏不會?你忘了你母後差點成了玉真道人的高徒了?”
太子聽建元帝這麽說,也不由有些懷疑,難道是真的?
也正是這些想法,即使後來又出現幾個勉強八字還不錯的姑娘,建元帝與太子都還在繼續關注著,這個安平侯府裏,名叫許熙文的姑娘。
當然如今在建元帝與太子心裏,明宣還小,親事倒是還可以再看看,此時兩人的分歧是有關明宣的教育培養問題。
這不是指明宣具體的學習課程,畢竟這些需要學的大家都一樣,宮中大儒眾多,對明宣的教育自然不會有很多瑕疵,太子自然不會挑刺。
徒顯謙不喜歡的是,建元帝總是試圖把那些心腹老臣帶到明宣身邊,就如當初對待廢太子一般,把很多心腹塞給廢太子,也是一片慈父之心,生怕廢太子在朝堂上被人欺負。
當初徒顯謙是羨慕廢太子受到的待遇的,可是這種待遇換到明宣身上,徒顯謙就十分不喜了!
並非是徒顯謙這個太子嫉妒兒子,而是徒顯謙心中對廢太子變成如今這般瘋魔很是擔心,生怕自己兒子步了後塵,當然廢太子變成如今這副模樣也有諸多因素影響,但是建元帝塞給廢太子的那些人起的絕不是什麽正麵影響。
隻看這次廢太子逼宮,那些人除了廢太子妃的祖父,如今已經告老還家,被建元帝放過一馬的內閣首輔外,其他有一個算一個,不是跟著廢太子逼宮,就是偷偷告狀,如賈敬那樣的,這般人品很讓徒顯謙懷疑。
而且徒顯謙如今成了太子,在朝堂上想要大幹一場的時候,忽然發現父皇喜歡的那些老臣們,個個倚老賣老,不一心為朝政考慮,在徒顯謙眼裏這些人就是絆腳石。
結果建元帝還想讓這些暮氣沉沉的老臣們接觸明宣,徒顯謙真的擔心明宣會被他們影響太過,隻是這話不能對著建元帝說,隻能暗自反對。
而建元帝對徒顯謙莫名其妙的不滿更是不滿,建元帝甚至懷疑,自己這個兒子是不是心胸狹窄到連明宣也容不下。
這天底下最尊貴的父子兩產生了分歧,夾在中間的明宣很快發現了不對,暗自苦惱該如何處理此事。
明宣這些日子也在為祖父父王之間緩和關係奔跑,很快,明宣就發現自己幾乎是做了無用功,甚至情況還愈演愈烈。
不過這段日子明宣也不是白跑的,總算是弄清楚了自家父王和祖父的真正分歧是什麽!說實話,明宣自己是有些傾向於父王的想法的。
明宣想到自己這段時日在祖父那裏見到的大臣們,結合以前聽到的傳聞,就難以對這些人產生好感。當然還有一部分是廢太子的原因。
先前因廢太子行事倉促,在逼宮之前知道消息的人並不多,可也不少了,因為廢太子手底下那些人算得上完全忠心耿耿的都不多,可之後呢?祖父得知廢太子逼宮以後,處置了廢太子,但卻沒有牽連太多人,除了實在牽連甚多的人外,其他的不過是不痛不癢的罰了俸祿,降了職。
明宣原先還以為自己祖父被蒙蔽了,可跟祖父接觸多了,明宣驟然明白了,自己祖父雖不算聖君,但也不是昏君,對那些大臣私底下的行為看的一清二白,隻是礙於某種想法才停了手。
也許在祖父眼裏,這些在廢太子一事中並不清白的大臣們還有利用價值,才會如此行事,隻是這種利用價值,明宣一直沒想清楚是什麽。
但那一日當置身於祖父與父王對朝政上的某項革新之事爭執時,明宣猛然察覺到了問題,祖父是認為父王已經侵犯了他的權力,所以才用那些有問題的大臣牽製父王。
而自己,就是陷入了父王祖父爭權的漩渦之中,父王不滿自己接觸祖父那些心腹大臣,因為這些大臣擋了父王的路。而祖父之所以這麽做,又是為了什麽呢?
明宣驟然感覺渾身發冷,祖父其實是在利用他牽製父王,可父王不願,那他這個夾在中間的人將來會不會成為一個犧牲品?而且就算此事過了,他將來是不是和父王也會變成父王與祖父之間這般針鋒相對的局麵,明宣不由十分迷茫。
明宣一下子陷入了牛角尖,不知該如何處理這般情況,心不在焉的翻著書。忽然之間,一種明悟浮上心頭,他不再是以往那個無憂無慮,一心玩樂的七王世子了,如今他是太子的兒子,眾人默認中的下一任太子,這種原本他不需考慮也幾乎不會遭遇到的困境,以後恐怕是他生活的常態了!
等七王被立為太子以後,建元帝有心想給明宣找一門好親事時,太子便把自己母後昔日留的話給搬了出來,讓建元帝也有些顧忌。
接著建元帝與太子便開始按照玉真道人留下的八字開始尋人,把京城貴女,以及三品以上大員家的女兒的生辰八字都查了個遍,結果發現,如今已經沒落的勳貴安平侯府的大姑娘的生辰八字,竟是與明宣最為相合!
這讓建元帝和太子不由想起了當初那個差點指給太子的安平侯府的姑娘,是如今這找到的名為許熙文的姑娘的姑姑,建元帝有些懷疑道:“朕說當年那姑娘著實不太著調,你母後也竟沒生氣,還以為你母後真的多喜歡那姑娘呢!難道說,那會兒你母後不會知道今日發生的事情了吧?”
太子聞言哭笑不得,道:“父皇,那會兒明宣都還沒出生呢!母後哪裏會想到這點?”
建元帝卻神神道道地搖頭,“哪裏不會?你忘了你母後差點成了玉真道人的高徒了?”
太子聽建元帝這麽說,也不由有些懷疑,難道是真的?
也正是這些想法,即使後來又出現幾個勉強八字還不錯的姑娘,建元帝與太子都還在繼續關注著,這個安平侯府裏,名叫許熙文的姑娘。
當然如今在建元帝與太子心裏,明宣還小,親事倒是還可以再看看,此時兩人的分歧是有關明宣的教育培養問題。
這不是指明宣具體的學習課程,畢竟這些需要學的大家都一樣,宮中大儒眾多,對明宣的教育自然不會有很多瑕疵,太子自然不會挑刺。
徒顯謙不喜歡的是,建元帝總是試圖把那些心腹老臣帶到明宣身邊,就如當初對待廢太子一般,把很多心腹塞給廢太子,也是一片慈父之心,生怕廢太子在朝堂上被人欺負。
當初徒顯謙是羨慕廢太子受到的待遇的,可是這種待遇換到明宣身上,徒顯謙就十分不喜了!
並非是徒顯謙這個太子嫉妒兒子,而是徒顯謙心中對廢太子變成如今這般瘋魔很是擔心,生怕自己兒子步了後塵,當然廢太子變成如今這副模樣也有諸多因素影響,但是建元帝塞給廢太子的那些人起的絕不是什麽正麵影響。
隻看這次廢太子逼宮,那些人除了廢太子妃的祖父,如今已經告老還家,被建元帝放過一馬的內閣首輔外,其他有一個算一個,不是跟著廢太子逼宮,就是偷偷告狀,如賈敬那樣的,這般人品很讓徒顯謙懷疑。
而且徒顯謙如今成了太子,在朝堂上想要大幹一場的時候,忽然發現父皇喜歡的那些老臣們,個個倚老賣老,不一心為朝政考慮,在徒顯謙眼裏這些人就是絆腳石。
結果建元帝還想讓這些暮氣沉沉的老臣們接觸明宣,徒顯謙真的擔心明宣會被他們影響太過,隻是這話不能對著建元帝說,隻能暗自反對。
而建元帝對徒顯謙莫名其妙的不滿更是不滿,建元帝甚至懷疑,自己這個兒子是不是心胸狹窄到連明宣也容不下。
這天底下最尊貴的父子兩產生了分歧,夾在中間的明宣很快發現了不對,暗自苦惱該如何處理此事。
明宣這些日子也在為祖父父王之間緩和關係奔跑,很快,明宣就發現自己幾乎是做了無用功,甚至情況還愈演愈烈。
不過這段日子明宣也不是白跑的,總算是弄清楚了自家父王和祖父的真正分歧是什麽!說實話,明宣自己是有些傾向於父王的想法的。
明宣想到自己這段時日在祖父那裏見到的大臣們,結合以前聽到的傳聞,就難以對這些人產生好感。當然還有一部分是廢太子的原因。
先前因廢太子行事倉促,在逼宮之前知道消息的人並不多,可也不少了,因為廢太子手底下那些人算得上完全忠心耿耿的都不多,可之後呢?祖父得知廢太子逼宮以後,處置了廢太子,但卻沒有牽連太多人,除了實在牽連甚多的人外,其他的不過是不痛不癢的罰了俸祿,降了職。
明宣原先還以為自己祖父被蒙蔽了,可跟祖父接觸多了,明宣驟然明白了,自己祖父雖不算聖君,但也不是昏君,對那些大臣私底下的行為看的一清二白,隻是礙於某種想法才停了手。
也許在祖父眼裏,這些在廢太子一事中並不清白的大臣們還有利用價值,才會如此行事,隻是這種利用價值,明宣一直沒想清楚是什麽。
但那一日當置身於祖父與父王對朝政上的某項革新之事爭執時,明宣猛然察覺到了問題,祖父是認為父王已經侵犯了他的權力,所以才用那些有問題的大臣牽製父王。
而自己,就是陷入了父王祖父爭權的漩渦之中,父王不滿自己接觸祖父那些心腹大臣,因為這些大臣擋了父王的路。而祖父之所以這麽做,又是為了什麽呢?
明宣驟然感覺渾身發冷,祖父其實是在利用他牽製父王,可父王不願,那他這個夾在中間的人將來會不會成為一個犧牲品?而且就算此事過了,他將來是不是和父王也會變成父王與祖父之間這般針鋒相對的局麵,明宣不由十分迷茫。
明宣一下子陷入了牛角尖,不知該如何處理這般情況,心不在焉的翻著書。忽然之間,一種明悟浮上心頭,他不再是以往那個無憂無慮,一心玩樂的七王世子了,如今他是太子的兒子,眾人默認中的下一任太子,這種原本他不需考慮也幾乎不會遭遇到的困境,以後恐怕是他生活的常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