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明宣讓人把涼茶的配方交給太子時,太子讓人試著做了一遍,端來嚐了嚐,然後歎道:“明宣這孩子,這麽忙還有孝心弄這種東西,真是苦了他了。就是別太累了才好。”
說這話時,身邊的太子妃忍不住翻了個白眼,她自認十分寵孩子了,可沒想到自己的夫君更甚,太子妃隻覺得明宣沒有長歪,都是她教得好。
不過對於這個涼茶,太子妃雖覺得有些粗糙,藥味重了些,但這是兒子的一片孝心,也美滋滋的享用著。
太子殿下心滿意足的讓人又倒了一杯涼茶,又道:“看來原先我太過狹隘了些,以前在南邊也喝過這種涼茶,不過那味道和喝藥差不多,也不知道明宣是怎麽改的,味道好喝了不少,聽太醫的話說,功效也差不離,嗯,看來明宣這些年實在受苦了,隻是稍稍改一改配方,味道就好上這麽多!以後讓太醫院的太醫也學學,想想辦法才行!”
太子妃這下忍不住了,說道:“殿下,這良藥苦口利於病,不好輕改的!”太子妃想法較為傳統,她可不覺得在這種傳承多年的藥方上改動,而且隻是為了味道是什麽好事,那未免太本末倒置了吧?
太子聽到這話,倒也沒反駁,隻是勸道:“明宣在這方麵是有分寸的,你看他隻是改了一個涼茶的方子,且那位張真人也說了,明宣其實已經不怎麽用喝藥了,你不用擔心明宣拿自己的藥下手就是了!”
太子妃聞言也隻能苦笑道:“您這麽說讓人聽了怕是要議論的,不過這個涼茶確實是好東西,妾身看過配方,裏邊幾味藥材都十分便宜,最貴的反倒是調味用的糖,平民百姓家用得起,明宣倒是真的做了一件好事。”
太子讚同的點了點頭,道:“聽明宣說,他想把這涼茶推廣出去,他倒是給我這個父王找了一件麻煩事。”
話雖這麽說,但看著太子臉麵上的自得可見,這位太子著實有些口不對心,
太子妃有些欲言又止,問道:“殿下是想如何推廣涼茶呢?”
太子見了太子妃神色有些好奇,說道:“這個,本宮倒也沒想到辦法,難不成太子妃有什麽想法?”
太子妃遲疑的點了點頭,問道:“太子可知惠民藥局?”
博聞廣識的太子聽了以後,立馬從腦海裏想了起來,遲疑道:“可是太祖皇後提議創辦的那個惠民藥局?如今惠民藥局不是劃撥到太醫院手下了嗎?”
太子妃點了點頭,沒有反駁太子說惠民藥局前朝便有,如今傳的說是太祖皇後提議創辦的藥局倒也不算錯,這雖有給太祖皇後臉上貼金之嫌,但身為祖宗後代,也不會把這種話說出來,隻道:“惠民藥局本是為平民百姓施醫問藥的地方,隻是近些年來,惠民藥局愈發不受重視,太醫院也當那個惠民藥局是擺設。這些年來,惠民藥局早已沒了當初太祖皇後設立時說的目的,如今倒是不妨把它重視起來。”
太子一點就透,問道:“你的意思是,把涼茶的推廣,放到惠民藥局那裏?”
太子妃隻反問道:“殿下是不是準備把此事交給玉真觀?”
太子有些明白了太子妃的想法,問道:“你是擔心明宣與玉真觀牽扯太深?”
太子妃搖了搖頭,又點頭說道:“殿下,不是臣妾不念舊情,臣妾也感激玉真觀在明宣的事情上出力不少,但那大多是叔祖做的,讓妾身對待玉真觀如同叔祖一般,恕臣妾做不到,臣妾不過是一個母親罷了,不是聖人。
尤其是前陣子在玉真觀那場鬧劇,妾身倒也不是怪罪明宣的那個好友,謝家小兒,隻是臣妾總忍不住懷疑,玉真觀是不是在其中動了手腳,畢竟這麽些年,道家因叔祖而興起,佛家在京城雖有人信奉,但十分謹小慎微,妾身實在不相信,玉真觀就這麽被人輕易算計了!”
說白了,太子妃對那場鬧劇仍心有餘悸,太子妃雖是後宅婦人,但出身襄陽侯府這等勳貴之家,自然有自己的見識,熟讀史書的她知道,一旦宗教勢大的時候,總會出現問題。
曆史上道家有太平道張角造反,佛家有三武一宗滅佛之舉,即使如今道佛兩派粉飾太平,試圖以受害者的麵目示人,但太子妃不是常人,她不會被這種假象欺騙,作為如今已經是統治者的一員,太子妃深刻的明白,若非這些宗教已經嚴重影響了帝王的權力,那些曆史上的事情不會如此劇烈,道佛兩家如今被人忌憚還是因為其自作自受。
太子妃敏銳的覺得,自己的兒子最好在這種被帝王忌憚的佛道之爭上保持超然,不要因私情摻和其中。更甚者,太子妃甚至慶幸,玉真道人早早地飛天成仙,不然如今和玉真觀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之下,即使玉真道人是宗室出身,皇上與太子未嚐不會忌憚。就是明宣也會因此而受到影響。
太子聞言陷入了沉思,他不是粗心的性子,對此事也早有考慮,太子妃的心思他也明白,就是不想讓明宣陷入被動,甚至不惜枉顧昔日與玉真觀的情分。
對此太子其實有自己的考慮的,太子不是聖人,也有自己的私心,對於兒子他卻恨不得把世上一切最好的都給他。太子仍舊記得,叔祖玉真道人還在時,曾盛讚明宣是修道的好料子,若是能隨他修道,說不得有一日也能得道成仙。
雖說哪怕叔祖玉真道人飛升之際曾說仙凡兩別,不再有人能得道飛升,但萬一呢?所以因此太子並不想讓明宣和玉真觀的關係太過惡劣,太子並不相信叔祖在玉真觀毫無遺澤。
在太子看來,其實和早就得道飛升的太祖一樣,已經成仙的他們對待子孫後代未嚐有多看重,但對於天資很好的徒弟們倒是另眼相待,參照物便是曆代皇帝和太祖的聯係根本不如叔祖能時常向太祖求助。
這也是叔祖玉真道人在時深受帝王看重的最大原因。說實在的,哪怕是太子,徒顯謙自個也得承認,他們大周朝傳承至今,沒有太多的亂子,也是得益於太祖是個真正的仙人的緣故,不是那種前朝皇帝一般為了造勢,說他們的太祖出生時各種異象等等編造的東西。
所以一片愛子之心的太子,甚至抱著明宣可能成為下一個太祖的希望,當了開國皇帝多年,就是退位了以後,也能修道成仙,當然這種希望說出來隻會被人斥責為妄想,連明宣自個都沒這個想法,但是若是真有一線可能,徒顯謙不介意為明宣保留著,這最起碼是一種可能不是?
當然並不知道明宣還有這種修道資質的太子妃,是沒法理解太子非要讓明宣與玉真觀這等容易受人忌憚的宗教來往的,她這次提出來也隻是想試探一下太子的想法,看看太子是不是對玉真觀有別的什麽想頭。
太子想到這還是緩緩搖了搖頭,道:“玉真觀到底是叔祖遺澤,明宣不能在這事上麵有什麽把柄,既然太子妃你提了惠民藥局,便把此事交給惠民藥局吧,明宣是個懂事的,有惠民藥局的話,明宣不會放心讓玉真觀做此事的。”
......
確實如同太子所想的那般,明宣聽說朝廷還有這麽一個地方,十分驚訝,找來蘇建蘇太醫詢問道:“朝廷還有一個這般造福百姓的機構?”
蘇建聞言也是一愣,他雖是太醫,但隻專注與醫術,平日裏也有自己的愛好,對於升職並不熱衷,所以如今才進了太醫院沒多久的他,也隻是知道有這麽一個地方,但如今惠民藥局具體的情況還真不太了解。
但即使如此,蘇建也知道惠民藥局的情況並不好,便委婉說道:“我朝曆代皇上對惠民藥局其實也十分重視,尤其是在發生天災人禍之時,在當地的惠民藥局會負責施醫問藥,甚至預防災疫等,但這幾十年來,天下太平,並未聽說過某地有大災大疫,因此惠民藥局倒是沒有用武之地了?”
明宣卻覺得不對,仔細詢問道:“雖我沒聽聞過這個機構,但從名字上看,惠民二字,不隻是如此吧?”
蘇建沒想到明宣一眼便看出了重點,隻能說道:“惠民藥局也會售賣成藥,有醫術精湛的大夫會診,但朝廷要求惠民藥局平價或半價出售藥材,所以漸漸地這惠民藥局,隻進不出,連太醫院對此也束手無策。”
明宣立刻體會出蘇建沒說的要點,其實這惠民藥局分明就是讓那群官員們撈不著好處,所以對此也十分懈怠,哪怕曆代帝王紛紛要求,但這種沒好處的機構,能保持開著都已經不錯了,更別說把這等專門為百姓設立的福利機構作大了。
明宣心中既憤怒於朝廷官員對此的無動於衷,更對這些官員的品行有些失望,便問道:“難道朝中無人看出,這惠民藥局對朝廷,對百姓有多大好處嗎?”
這話明宣說得,蘇建卻說不得,他不過是一小小的太醫,即使有祖宗遺澤在,得以被看重,他也不敢小視別人,一個不小心,他就要栽跟頭。
因此蘇建隻能模糊著說道:“太孫此言言重了,畢竟朝中大事眾多,在惠民藥局的事情上,難免有些懈怠。”
蘇建這麽一說,明宣也冷靜下來,他立刻意識到自己先前的情緒有些問題,畢竟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是古人早就說過的。他想要朝中每個人都是聖人,無疑是太過苛求了。
明宣開始思考,有沒有把惠民藥局做法的辦法,明宣先前這麽氣急,也是直覺覺得,惠民藥局事關重大。雖然這種直覺有些不靠譜,但明宣很清楚,這種情緒大多時候都會切中重點,明宣並不覺得自己會無緣無故的就為此事而發怒,肯定是事出有因,這惠民藥局有他目前還沒看到的好處。
想到這明宣把蘇建打發了下去,準備好筆墨,開始下筆,寫了個題目‘有關惠民藥局的分析’。然後開始一二三的分析起來。
首先第一點,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惠民藥局入不敷出,即使對百姓是好事,但是對財政緊張的朝廷來說,怕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所以最緊要的其實是解決這個問題。
但這裏有一個問題,惠民藥局作為朝廷開設的福利機構,不能像其他那些商人一樣謀利,那樣會大大損害朝廷的威信。
想到這明宣看向自己寫的那個涼茶的配方。
這個涼茶方子倒也可以作為惠民藥局的一個贏利點,不需要定價多高,隻要有一分利潤,可以持續下去,細水長流的情況下,隻要維持收支均衡便是好事。
還有,若是有類似這種可以成為日常需要的飲料或者食物,都可以讓惠民藥局製出成藥,大批量的分配到各州各縣,利薄多銷的情況下,也能勉強多出幾分收入。(這裏要記下,盡量讓太醫院搜尋各種可以用於平民百姓家的方子,改良已有的方子,促使藥局賣出更多成藥,惠及於民。)明宣在這裏特意做了標記。
第二點嗎,便是另外一個問題,監管問題,明宣不是學醫的,但他深諳人性,若是有人見其中有利可圖,故意製假藥,或者替換成不能用的藥材,那都是大問題,這可是藥局,能吃死人的。
就如同玉真觀那場鬧劇一樣,即使那是假的,為何周圍人對此深信不疑呢?即使玉真觀的名聲也讓他們不能不懷疑此事。因為這種事太常見了,吃藥不對症吃死人的,或者是有人故意換了不值錢的藥材替換,從中貪汙了多少錢,等等,這種情況幾乎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他們隻能吃個啞巴虧。
造假這種行為,古而有之,不必對此多詫異,但是百姓因此吃虧上當的並不少見。
但是朝廷設立的惠民藥局卻不能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這樣對朝廷的威信回事很大的打擊。
第三點,由誰才做這件事。這點明宣是最擔心的,他最怕的是做事的人不知輕重,畢竟惠民藥局說穿了對於那些立誌於做官的人來說真的是一個不怎麽樣的地方,這種事做了吃力不討好。
明宣想完這些以後,用簡練的語言慢慢書寫出來,然後拿起吹了吹,等墨幹了,把紙裝進信封內封好,交給了侍衛,道:“你把這封信交給父王。”
侍衛忙接過,然後稱了聲是,才退下離開。
說這話時,身邊的太子妃忍不住翻了個白眼,她自認十分寵孩子了,可沒想到自己的夫君更甚,太子妃隻覺得明宣沒有長歪,都是她教得好。
不過對於這個涼茶,太子妃雖覺得有些粗糙,藥味重了些,但這是兒子的一片孝心,也美滋滋的享用著。
太子殿下心滿意足的讓人又倒了一杯涼茶,又道:“看來原先我太過狹隘了些,以前在南邊也喝過這種涼茶,不過那味道和喝藥差不多,也不知道明宣是怎麽改的,味道好喝了不少,聽太醫的話說,功效也差不離,嗯,看來明宣這些年實在受苦了,隻是稍稍改一改配方,味道就好上這麽多!以後讓太醫院的太醫也學學,想想辦法才行!”
太子妃這下忍不住了,說道:“殿下,這良藥苦口利於病,不好輕改的!”太子妃想法較為傳統,她可不覺得在這種傳承多年的藥方上改動,而且隻是為了味道是什麽好事,那未免太本末倒置了吧?
太子聽到這話,倒也沒反駁,隻是勸道:“明宣在這方麵是有分寸的,你看他隻是改了一個涼茶的方子,且那位張真人也說了,明宣其實已經不怎麽用喝藥了,你不用擔心明宣拿自己的藥下手就是了!”
太子妃聞言也隻能苦笑道:“您這麽說讓人聽了怕是要議論的,不過這個涼茶確實是好東西,妾身看過配方,裏邊幾味藥材都十分便宜,最貴的反倒是調味用的糖,平民百姓家用得起,明宣倒是真的做了一件好事。”
太子讚同的點了點頭,道:“聽明宣說,他想把這涼茶推廣出去,他倒是給我這個父王找了一件麻煩事。”
話雖這麽說,但看著太子臉麵上的自得可見,這位太子著實有些口不對心,
太子妃有些欲言又止,問道:“殿下是想如何推廣涼茶呢?”
太子見了太子妃神色有些好奇,說道:“這個,本宮倒也沒想到辦法,難不成太子妃有什麽想法?”
太子妃遲疑的點了點頭,問道:“太子可知惠民藥局?”
博聞廣識的太子聽了以後,立馬從腦海裏想了起來,遲疑道:“可是太祖皇後提議創辦的那個惠民藥局?如今惠民藥局不是劃撥到太醫院手下了嗎?”
太子妃點了點頭,沒有反駁太子說惠民藥局前朝便有,如今傳的說是太祖皇後提議創辦的藥局倒也不算錯,這雖有給太祖皇後臉上貼金之嫌,但身為祖宗後代,也不會把這種話說出來,隻道:“惠民藥局本是為平民百姓施醫問藥的地方,隻是近些年來,惠民藥局愈發不受重視,太醫院也當那個惠民藥局是擺設。這些年來,惠民藥局早已沒了當初太祖皇後設立時說的目的,如今倒是不妨把它重視起來。”
太子一點就透,問道:“你的意思是,把涼茶的推廣,放到惠民藥局那裏?”
太子妃隻反問道:“殿下是不是準備把此事交給玉真觀?”
太子有些明白了太子妃的想法,問道:“你是擔心明宣與玉真觀牽扯太深?”
太子妃搖了搖頭,又點頭說道:“殿下,不是臣妾不念舊情,臣妾也感激玉真觀在明宣的事情上出力不少,但那大多是叔祖做的,讓妾身對待玉真觀如同叔祖一般,恕臣妾做不到,臣妾不過是一個母親罷了,不是聖人。
尤其是前陣子在玉真觀那場鬧劇,妾身倒也不是怪罪明宣的那個好友,謝家小兒,隻是臣妾總忍不住懷疑,玉真觀是不是在其中動了手腳,畢竟這麽些年,道家因叔祖而興起,佛家在京城雖有人信奉,但十分謹小慎微,妾身實在不相信,玉真觀就這麽被人輕易算計了!”
說白了,太子妃對那場鬧劇仍心有餘悸,太子妃雖是後宅婦人,但出身襄陽侯府這等勳貴之家,自然有自己的見識,熟讀史書的她知道,一旦宗教勢大的時候,總會出現問題。
曆史上道家有太平道張角造反,佛家有三武一宗滅佛之舉,即使如今道佛兩派粉飾太平,試圖以受害者的麵目示人,但太子妃不是常人,她不會被這種假象欺騙,作為如今已經是統治者的一員,太子妃深刻的明白,若非這些宗教已經嚴重影響了帝王的權力,那些曆史上的事情不會如此劇烈,道佛兩家如今被人忌憚還是因為其自作自受。
太子妃敏銳的覺得,自己的兒子最好在這種被帝王忌憚的佛道之爭上保持超然,不要因私情摻和其中。更甚者,太子妃甚至慶幸,玉真道人早早地飛天成仙,不然如今和玉真觀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之下,即使玉真道人是宗室出身,皇上與太子未嚐不會忌憚。就是明宣也會因此而受到影響。
太子聞言陷入了沉思,他不是粗心的性子,對此事也早有考慮,太子妃的心思他也明白,就是不想讓明宣陷入被動,甚至不惜枉顧昔日與玉真觀的情分。
對此太子其實有自己的考慮的,太子不是聖人,也有自己的私心,對於兒子他卻恨不得把世上一切最好的都給他。太子仍舊記得,叔祖玉真道人還在時,曾盛讚明宣是修道的好料子,若是能隨他修道,說不得有一日也能得道成仙。
雖說哪怕叔祖玉真道人飛升之際曾說仙凡兩別,不再有人能得道飛升,但萬一呢?所以因此太子並不想讓明宣和玉真觀的關係太過惡劣,太子並不相信叔祖在玉真觀毫無遺澤。
在太子看來,其實和早就得道飛升的太祖一樣,已經成仙的他們對待子孫後代未嚐有多看重,但對於天資很好的徒弟們倒是另眼相待,參照物便是曆代皇帝和太祖的聯係根本不如叔祖能時常向太祖求助。
這也是叔祖玉真道人在時深受帝王看重的最大原因。說實在的,哪怕是太子,徒顯謙自個也得承認,他們大周朝傳承至今,沒有太多的亂子,也是得益於太祖是個真正的仙人的緣故,不是那種前朝皇帝一般為了造勢,說他們的太祖出生時各種異象等等編造的東西。
所以一片愛子之心的太子,甚至抱著明宣可能成為下一個太祖的希望,當了開國皇帝多年,就是退位了以後,也能修道成仙,當然這種希望說出來隻會被人斥責為妄想,連明宣自個都沒這個想法,但是若是真有一線可能,徒顯謙不介意為明宣保留著,這最起碼是一種可能不是?
當然並不知道明宣還有這種修道資質的太子妃,是沒法理解太子非要讓明宣與玉真觀這等容易受人忌憚的宗教來往的,她這次提出來也隻是想試探一下太子的想法,看看太子是不是對玉真觀有別的什麽想頭。
太子想到這還是緩緩搖了搖頭,道:“玉真觀到底是叔祖遺澤,明宣不能在這事上麵有什麽把柄,既然太子妃你提了惠民藥局,便把此事交給惠民藥局吧,明宣是個懂事的,有惠民藥局的話,明宣不會放心讓玉真觀做此事的。”
......
確實如同太子所想的那般,明宣聽說朝廷還有這麽一個地方,十分驚訝,找來蘇建蘇太醫詢問道:“朝廷還有一個這般造福百姓的機構?”
蘇建聞言也是一愣,他雖是太醫,但隻專注與醫術,平日裏也有自己的愛好,對於升職並不熱衷,所以如今才進了太醫院沒多久的他,也隻是知道有這麽一個地方,但如今惠民藥局具體的情況還真不太了解。
但即使如此,蘇建也知道惠民藥局的情況並不好,便委婉說道:“我朝曆代皇上對惠民藥局其實也十分重視,尤其是在發生天災人禍之時,在當地的惠民藥局會負責施醫問藥,甚至預防災疫等,但這幾十年來,天下太平,並未聽說過某地有大災大疫,因此惠民藥局倒是沒有用武之地了?”
明宣卻覺得不對,仔細詢問道:“雖我沒聽聞過這個機構,但從名字上看,惠民二字,不隻是如此吧?”
蘇建沒想到明宣一眼便看出了重點,隻能說道:“惠民藥局也會售賣成藥,有醫術精湛的大夫會診,但朝廷要求惠民藥局平價或半價出售藥材,所以漸漸地這惠民藥局,隻進不出,連太醫院對此也束手無策。”
明宣立刻體會出蘇建沒說的要點,其實這惠民藥局分明就是讓那群官員們撈不著好處,所以對此也十分懈怠,哪怕曆代帝王紛紛要求,但這種沒好處的機構,能保持開著都已經不錯了,更別說把這等專門為百姓設立的福利機構作大了。
明宣心中既憤怒於朝廷官員對此的無動於衷,更對這些官員的品行有些失望,便問道:“難道朝中無人看出,這惠民藥局對朝廷,對百姓有多大好處嗎?”
這話明宣說得,蘇建卻說不得,他不過是一小小的太醫,即使有祖宗遺澤在,得以被看重,他也不敢小視別人,一個不小心,他就要栽跟頭。
因此蘇建隻能模糊著說道:“太孫此言言重了,畢竟朝中大事眾多,在惠民藥局的事情上,難免有些懈怠。”
蘇建這麽一說,明宣也冷靜下來,他立刻意識到自己先前的情緒有些問題,畢竟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是古人早就說過的。他想要朝中每個人都是聖人,無疑是太過苛求了。
明宣開始思考,有沒有把惠民藥局做法的辦法,明宣先前這麽氣急,也是直覺覺得,惠民藥局事關重大。雖然這種直覺有些不靠譜,但明宣很清楚,這種情緒大多時候都會切中重點,明宣並不覺得自己會無緣無故的就為此事而發怒,肯定是事出有因,這惠民藥局有他目前還沒看到的好處。
想到這明宣把蘇建打發了下去,準備好筆墨,開始下筆,寫了個題目‘有關惠民藥局的分析’。然後開始一二三的分析起來。
首先第一點,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惠民藥局入不敷出,即使對百姓是好事,但是對財政緊張的朝廷來說,怕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所以最緊要的其實是解決這個問題。
但這裏有一個問題,惠民藥局作為朝廷開設的福利機構,不能像其他那些商人一樣謀利,那樣會大大損害朝廷的威信。
想到這明宣看向自己寫的那個涼茶的配方。
這個涼茶方子倒也可以作為惠民藥局的一個贏利點,不需要定價多高,隻要有一分利潤,可以持續下去,細水長流的情況下,隻要維持收支均衡便是好事。
還有,若是有類似這種可以成為日常需要的飲料或者食物,都可以讓惠民藥局製出成藥,大批量的分配到各州各縣,利薄多銷的情況下,也能勉強多出幾分收入。(這裏要記下,盡量讓太醫院搜尋各種可以用於平民百姓家的方子,改良已有的方子,促使藥局賣出更多成藥,惠及於民。)明宣在這裏特意做了標記。
第二點嗎,便是另外一個問題,監管問題,明宣不是學醫的,但他深諳人性,若是有人見其中有利可圖,故意製假藥,或者替換成不能用的藥材,那都是大問題,這可是藥局,能吃死人的。
就如同玉真觀那場鬧劇一樣,即使那是假的,為何周圍人對此深信不疑呢?即使玉真觀的名聲也讓他們不能不懷疑此事。因為這種事太常見了,吃藥不對症吃死人的,或者是有人故意換了不值錢的藥材替換,從中貪汙了多少錢,等等,這種情況幾乎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他們隻能吃個啞巴虧。
造假這種行為,古而有之,不必對此多詫異,但是百姓因此吃虧上當的並不少見。
但是朝廷設立的惠民藥局卻不能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這樣對朝廷的威信回事很大的打擊。
第三點,由誰才做這件事。這點明宣是最擔心的,他最怕的是做事的人不知輕重,畢竟惠民藥局說穿了對於那些立誌於做官的人來說真的是一個不怎麽樣的地方,這種事做了吃力不討好。
明宣想完這些以後,用簡練的語言慢慢書寫出來,然後拿起吹了吹,等墨幹了,把紙裝進信封內封好,交給了侍衛,道:“你把這封信交給父王。”
侍衛忙接過,然後稱了聲是,才退下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