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宣一番敲打以後,這些學生們也不敢再紮刺,鵪鶉一般沒了想法。


    於是在求知學院第一日,眾人安安分分地開始了上課。連如今風頭正盛的甲骨事件也沒人敢打聽了。


    不過學院裏步入了平靜的氛圍,求知學院外邊卻是動靜一點也不小。


    太子這邊在建元帝的示意下,把那些從明宣那裏得來的龍骨,以及在太子妃的產業,也就是同安堂那裏找到了一些漏網之魚,一起把這些甲骨上的文字拓印下來,給天下比較有名的,研究上古時代曆史的幾位大儒觀看。


    並言語中暗示玉真道人懷疑這是上古時代的文字,幾位大儒聽了半信半疑,看著這些拓印下來的字跡,仔細研究了一下,發現這些文字有些地方確實和上古時期的篆書等有一脈相承的跡象。


    這四位大儒,分別是王文敏,蕭翼承,趙文嘉,李大元。他們多少都對此有些研究。


    特別是王文敏,他出身山東仕宦之族,也是書香世家,家中幼年時因家庭熏陶,業師不是翰林便是進士,即使後來家道中落,但家族文化底蘊猶在。後來王文敏長大後考中了進士,但性子頗為恬淡,受不得官場拘束,便掛冠而去,安心在家中研究學問。


    不過王文敏自幼便喜歡金石古物,在這上麵下的功夫很深,大凡宋元佳槧、上古彝器、金石碑版等文物,他都喜收藏研究。


    他對太子的說辭最為信任,王文敏看著這些拓印下來的文字,有些激動的問道:“不知殿下可否允許老夫看一看這被拓印的原物?”


    王文敏這麽一說,太子當然不會拒絕,道:“可!”說著太子便讓貼身伺候的太監把甲骨拿來,映入幾人眼簾的便是那灰撲撲的甲骨。


    王文敏見了此物,大驚,道:“這不是龍骨嗎?”


    其他和王文敏一同研究此物的三人聞言詫異的對視了一眼,然後看向王文敏,其中一人趙文嘉與王文敏素有交情,詢問道:“龍骨是什麽?”


    王文敏解釋道:“前不久老夫得了瘧疾,前去藥堂看病時,那的老大夫給我開了藥方,其中一味藥材,便是龍骨。”


    太子聽到這也道:“這確實是龍骨,不過前不久太孫過生辰的時候,有個勳貴子弟聽說明宣喜愛一些不叫有特色的東西,那勳貴子弟去藥堂時,見這些龍骨上刻有這些符號,覺得比較稀有,便送給了明宣。”


    說到這太子看了看王文敏問道:“王公可能看得出,這龍骨上究竟是不是上古文字?”


    王文敏恍然大悟,繼而激動道:“老夫,老夫也撞了大運,前不久,老夫從同安堂裏抓來的藥中,那龍骨與這些很是相像。老夫也是看著那上麵的符號不像是新刻的,便決定研究一下,可惜等老夫再去買龍骨時,那家同安堂竟然沒有龍骨了!老夫也隻能研究那兩塊龍骨,不過也托了那同安堂,若是有同樣的龍骨,便要收來一些做研究,隻是這幾天也沒了消息,難道這些便是太子殿下從同安堂收來的?”


    王文敏看起來是個癡人,但也不是傻子,這種特殊的龍骨恰巧有多處能找到的可能性太小了。


    太子點了點頭,也覺得很巧合,說道:“同安堂是太子妃的產業,本宮便讓太子妃把所有龍骨都收了上來,免得被人糟蹋了!”


    聽到這王文敏一臉心疼的樣子,歎道:“可不是要糟蹋了?也不知是哪個不長眼的,這等不凡之物,竟用來磨粉入藥,也不知糟蹋了多少好東西!”


    這話一出,眾人都忍不住抽了抽嘴角。熟知王文敏性子的趙文嘉聽了恨不得堵住自家好友的嘴,要知道這龍骨想來也不是特別特殊的藥材,不知有多少病人用過,包括他王文敏,王文敏幾乎是把所有病人以及他自己都給罵了進去。


    太子也知道研究這些東西的大都是癡人,性子有些古怪,故而連忙打圓場,道:“王公放心,本宮已經命人全城收集這些龍骨,免得明珠蒙塵。”


    王文敏聽到這話稍稍也鬆了口氣,隻是仍然有些坐立難安,太子見了問道:“王公可還有什麽事要問?”


    王文敏期期艾艾地問道:“不知,不知殿下可否告訴老夫,這龍骨是何處出土的?”


    話音剛落,其他研究這些的三人也齊刷刷的看向太子,顯然對這個問題也很關心,太子見了也沒保密的意思,直說道:“據太子妃所說,同安堂的掌櫃是從彰德府收來的龍骨。”


    說來這個彰德府的稱謂,更讓太子覺得明宣應當沒有造假,所謂安陽縣,是秦朝時始置,後來改稱相州,鄴縣,彰德府等,安陽縣這個稱謂,不是研究這個的怕是根本不清楚。連太子妃那裏,也隻是說的彰德府,而非所謂安陽縣,他們根本不知道這個古稱。


    而王文敏等人卻是恍然大悟,王文敏忽然說道:“老夫記得,彰德府那,自宋朝起,經常出土一些青銅器,難道說,那裏還有不少埋在地下的古物?”


    一旁一直沒有吭聲的李大元忽然說道:“我手裏頭,有一個據說從彰德府出土的青銅器,上麵有些銘文,和曆代發現青銅器上的金文不完全一樣,而且樣式粗糙,我原以為是後人偽造的,那些銘文也不小心弄錯了。但如今看到了這些,倒是有這龍骨上的文字幾分意思。”


    李大元神色凝重,其實他看得出來那青銅器上的文字和曆代發現的金文並不完全相同,但也一脈相承,原先他也考慮過是不是在金文以前,也有一種文字,隻是他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猜想,如今真的出現了一種文字,李大元的心情可想而知。


    說到這蕭翼承也恍然,道:“就是你前陣子給我看的那個?”蕭翼承也見過那個青銅器,又見李大元神色不太對,便勸道:“大元兄不必如此,當時咱們眼拙錯過了,如今托了太子殿下的福,重新研究這些,也不差了。”


    太子也安慰道:“正是如此,還要勞煩李公研究這些龍骨呢!”


    李大元也不是容易泄氣的人,看向太子說道:“是老夫要謝過太子殿下才對,若非殿下,老夫還固執己見,差點錯過了這等盛事!”


    李大元想到自己一來是對太子派來的人不置一詞的態度,便有些不自在,他一開始聽太子派來的人說,很可能有一種更古老的文字,便覺得太子大言不慚,隻是礙於權勢,才跟著幾位好友前來。但是態度上有些清高,如今發現了自己也有問題,不由十分羞愧。


    太子也從手下那裏知道李大元的態度確實有些惡劣,但並沒有被冒犯的想法,不過這位李公,能改變態度也是一件好事,免得一開始就對此有所偏見,對整理這種文字不屑一顧,拖了後腿。


    原先態度有些搖擺不定的蕭翼承和趙文嘉兩人,他們雖是翰林出身,但是也對朝中有些齷齪十分了解,故而一開始還沒有向王文敏一般太子說什麽就信什麽。不過他們兩人也不像李大元這個不太通曉人情世故的隱士一樣不知分寸。


    故而他們兩人商量好了要和稀泥。隻是沒想到情況直轉急下,其他兩人,包括最為固執的李大元,好像都相信了太子的說辭,他們如今入朝為官,自然不能再擺架子,也道:“臣等定當盡心竭力!”


    太子見幾人態度都還算不錯,便道:“彰德府那邊,本宮已經請了聖旨,讓附近駐軍前往保護,免得有賊人心生貪婪,破壞偷盜古物。


    幾位若是方便的話,可否去那邊一趟,最好多帶些懂這些的人,本宮也會派人跟著諸位,保護諸位安全。本宮也擔心這等古物會被尋常人給挖壞了。”


    四人一聽這話,個個都對此毫無反感,對於他們這種專研的學者,有未知的東西足夠吸引,他們既然能研究這些冷門的知識,就不是那種為升官進爵而費盡心思的人,更能耐得住寂寞。


    ......


    和這幾位在這方麵十分權威的大儒們溝通好,太子又前去大明宮稟報這些事情。建元帝聽了太子說,此事有了眉目,心中也鬆了口氣,他雖然不懷疑明宣在騙他,但是為了以防萬一,權威人士沒有質疑才是好事。


    然後叮囑太子道:“這等大事,須得有足夠的人手前去見證,等明日早朝時,挑選朝中重臣,作為欽差,帶領各位大儒前去彰德府,莫要出什麽岔子。”


    太子忙道:“父皇放心,兒臣記得了,不如父皇派一隊禁衛軍陪同前往,且兒臣覺得還是等彰德府那裏再調查一番,才是穩妥的辦法,雖說有消息稱那樣的龍骨在彰德府並不少見,但還是先確認一番,不要鬧出什麽笑話。”


    建元帝點了點頭,道:“你這是老成謀國之言,這等事,短時間內也不容易做成,你也不要心急,慢慢辦此事便是了!”


    ......


    甲骨文再鬧的沸沸揚揚的,但終究還是離人們的生活太遠,畢竟就算真的是一種文字,也是上古時的文字了,除了作為朝廷文教大興的證明以及少數專業人士對此十分關注外,還有那些懷疑這種文字與仙人有關係的腦洞大開的人,其他的都已經把注意力挪到了其他事情之上、


    如今京中最熱門的新聞便是太子妃興辦女子學院的事情。


    即使沒有明說,大多數人也都清楚,這是另類的選秀,還是為太孫創辦的選秀。除了少部分人衝著太孫來的以外,其他也有認為若是一起和未來的太孫妃去女子學院,被太子妃教導,對將來女子嫁人有莫大好處。


    故而大多數閨秀不約而同地都報了名。因為事先太子妃並未說年齡的問題,所以其中報名的人裏,年齡最小的是林海之女,五歲的林黛玉外,還有年齡最大的到了十七歲,幾乎都已經是嫁人的年紀。


    而且據太子妃知道的,那幾位年齡最大的幾位閨秀,實際上都已經定了親,至於為何還要來女子學院,隻能說她這個太子妃,未來的皇後還是有不少吸引力的。


    至於為何太子妃會知道這些,還是因為這些閨秀的長輩們通過各種途徑送來示好的,以這個舉動表明支持的意思。他們這些人未必是需要被太子妃教養看過的名頭,但是為了不讓太子妃心生不滿,必要的行動還是要有的。


    作為被討好的太子妃,她心中也是哭笑不得,她在見過明宣辦的學院以後,再加上出身襄陽侯府,勳貴出身,父輩又經過科舉入仕,作為這一輩的嫡女,太子妃是被精心教養過的,以前因為嫁給皇家,不得不收斂自己的本性,相夫教子。


    但是到了現在,太子妃心中也有了自己的追求,尤其是太子不反對的情況下。


    故而太子妃也有心培養一些優秀的學生的想法的。


    不過對於這種明擺著在學院待不了幾天的閨秀們,太子妃也沒有拒絕的意思。


    而其他人,不管年齡大小,太子妃其實也看不出好壞來,且太子妃也明白,女子學院不同於明宣那種學院,報女子學院的人都是大家閨秀,他們的名聲十分重要,若是一開始肆意評判,怕是要得罪一大批人。


    而且太子妃的目的也不是為了把這些閨秀們分出個高低來,索性也取消了考核。


    至於入學的標準還是設立了,隻要家世清白,繳納足夠的束脩便可入學就讀。這個束脩並不算多,但也不少,太子妃可不想讓自己的學院入不敷出,好歹能維持女子學院的運行。


    學院裏按照年齡分級,教導一些女子必備的技能。太子妃還參考了明宣選修必修課的分類,還特意找了一些才華橫溢,或者精通琴棋書畫等的女夫子教導諸位女學生。這個是選修的課程。


    甚至太子妃為了不被人詬病,特意把太子幾個庶女拘到身旁,等學院開學時,讓幾個庶女在學院讀書,此事太子妃特意請示了太子,得到允許之後,才這麽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之一代聖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阿極要變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阿極要變白並收藏紅樓之一代聖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