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太孫說了,關於比賽的項目要集思廣益,張方愚等人也就把此事通知了大家,讓大家對此暢所欲言。


    很多人對此倒是興致勃勃,遊獵很多人都玩過,但這種競技性的比賽,要把大家比出一個高低來,勝負心極強的學子們紛紛暢所欲言。


    其中不少文臣子弟,哪怕先前因為文武有別的觀念,總覺得在學院這種讀書的地方,炫耀武力太有辱斯文了些。


    但有了一開始入學的下馬威訓練,哪怕再有意見,也沒人敢說什麽了,尤其學院裏這些文臣子弟們,出身大都很好,能有得登高位的文臣們,若是一身迂腐氣,那是根本不會有如今的地位的。


    更何況,所有把家中子弟送到這所學院讀書的人,難道是為了讓家中子弟一心學習的嗎?還不是有太孫這個招牌在!


    他們是想抱太孫大腿的,自然不值當在這種小事上違逆太孫的心意。


    而且這些學子們都是年輕人,年輕人嘛,愛熱鬧,也沒被那些權衡利弊的想法影響,所以在這一陣子學院風氣的熏陶下,對太孫忽如其來的各種新奇想法接受度還挺高的。


    而且在先前學院眾人訓練的時候,很多出身文人世家的學子們發現,他們比起勳貴出身的子弟們也沒差到哪去,甚至還有更勝一籌的趨勢,這讓他們信心滿滿,不懼和這些勳貴出身的人相比較了。


    學院裏的氣氛十分火熱,因著這件事,不少人在課間或者食堂宿舍都在談論這件事。


    “不錯誒,這次讓賈璉那個慫貨知道咱們文臣子弟也比他好的多!”這是一個曾被賈璉無情嘲笑過得文臣出身的學子。


    “這個倒也罷了,賈璉敢不敢上來比還不一定呢!你說太孫要征集比賽的方式,咱們投什麽比較好呢?投壺?馬球?還有其他方式沒有?”這個興致勃勃說話的男子,看著體格還算強壯。


    若說他出身書香世家,幾乎是沒人相信的,一看與入學前變了兩樣的學子,原先是個文弱的翩翩公子,可經過短短不到兩三個月的時間,就變成如今這樣虎背熊腰,讓他的家裏人都吃了一驚,甚至他還長高了一寸,這更是意外之喜。


    這個名叫周成蔭的學子,是入學以後的第三名,學業很有書香世家學霸的風範。如今已經成了太孫的崇拜者。


    要說起原因,其實很簡單,周成蔭他其實也是個翩翩公子類型的,但奈何身高在同齡人裏著實沒什麽競爭力。身體又弱經常生病,其實算是個病秧子,可是經過在學院這段求學時間以後,周成蔭以自己都不相信的事情證明,自己原來還能這麽健康,不僅長高了,身體壯實了不少,甚至還能繞著學院跑一圈都不怎麽喘氣,這件事在他家裏引起了軒然大波。


    沒辦法,周成蔭其實也不是長子,上頭還有一個嫡親哥哥,身體比周成蔭原先要差多了,他一家子都是典型的文弱君子,一家子的人吃的飯都不如周成蔭在學院的飯量。


    等周成蔭回去以後,周成蔭的改變讓其父吏部侍郎周星詒,還有其母徐氏驚喜不已,說實話就算文人不以身體強壯為美,但是常年體弱的人,哪能不希望身體健康呢,常年喝藥的滋味並不好受。


    甚至在周成蔭的大力推廣下,周府的所有主子們,都開始鍛煉了起來,如今看起來成效不錯。尤其是周成蔭的兄長,如今臉上竟也能看出幾分血色,最近一段時間,竟也沒有喝藥了,大夫來看的時候也說這麽保持下去,對身體有好處。


    周成蔭自然也高興,甚至周成蔭還腆著臉,特意請最近據說成了蘇太醫的入室弟子的同窗齊和澤吃了頓飯,求他和蘇太醫說,讓蘇太醫幫忙看一下自己兄長身體狀況。


    周成蔭這陣子在學院聽說了不少小道消息,有人說太孫如今這般健康,有一部分是蘇太醫的功勞,要不然太子和聖上為何讓蘇太醫常駐學院?甚至蘇太醫時前朝名臣之後,累世明宦,卻偏偏成了太醫,除了真的喜愛醫術,還能有別的原因嗎?


    這樣喜愛醫術的太醫,其本人的醫術也更為可信些吧!


    蘇太醫出乎意料的平易近人,周成蔭本人受寵若驚,要知道蘇太醫雖然隻是太醫,但在學院享受的是教學夫子的待遇,前不久太孫甚至讓蘇太醫專門開了一門辨識藥材植物的課程,要求所有人修習,說起來與周成蔭還有明麵上的師徒關係。


    所以周成蔭絲毫不敢怠慢,在休沐的時候,稟告了父母,請了蘇太醫上門給兄長看病。


    因為蘇太醫特殊的身份,周家一家人都留在府裏等蘇太醫上門,蘇太醫呢,到了以後也很盡心盡力,給周成蔭的大哥診了脈,開了方子。


    周家眾人久病成醫的原因,對醫術也有不小的研究,周父看了方子以後,心中也暗歎這位蘇太醫果然是名不虛傳,比起他們平常慣用的大夫開的藥方要精妙許多。


    之後對蘇太醫態度更是親近,恨不得和蘇太醫搞個八拜之交,當然這是誇張的話。不過在周父的刻意親近下,蘇太醫慢慢的也和周父周星詒有了來往。親近多了以後,蘇太醫在很多方麵也不諱言,尤其是在周家人身體的許多隱藏的毛病上,更是一一指出,還特意給周父開了一副養生的方子。


    蘇太醫的行為有了很好的效果,讓周家人的身體幾乎都有了質的改變,收獲了周家一大家子的好感。


    周家一家人對蘇太醫的態度十分殷勤,但周成蔭自己,卻明白蘇太醫對自己和家人的另眼相看很大一部分原因絕不是因為周家在朝堂上的地位。


    周成蔭在學院久了,也知道一些比較可信的小道消息,比如這位蘇太醫其實本性不慕名利,隻是個醫癡,對功名利祿並不看重,要說自己父親能有蘇太醫看中的地方,也不算謊話,但更重要的,周成蔭直覺蘇太醫之所以對自己一家人如此客氣,應當是太孫的原因。


    後來蘇太醫言語中的暗示讓周成蔭更確定了這個猜想,讓周成蔭對太孫愈發敬畏不已,心中感歎太孫的禦下手段。


    周成蔭後來和周父說起此事時,周父給兒子解釋其中的門道.


    “為父在朝堂之上隻是一小小的吏部侍郎,平日裏唯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聖上效力,哪裏有那個能耐德太孫看重?蘇太醫示好,並非看在我的身份上,隻是不想讓太孫平白被人怨恨惦記。還不如順水推舟,給你一個人情,讓為父也承了太孫人情,皆大歡喜不好嗎?


    至於蘇太醫那裏,論起禮來,他是朝廷太醫,又是名門出身,怎麽可能輕易為一個普通大臣之子看診,太子聖上知道了豈不怪罪?


    不過若是換做私底下,你用師生情誼請來了蘇太醫,倒也是好事,畢竟人之常情,說出去也不會有人說蘇太醫違抗聖旨,沒把太孫放在眼裏。要不然若是讓為父厚著臉皮請蘇太醫,既無禮,又得罪了太孫殿下。


    倒時反倒是兩難了!”


    周成蔭若有所思,道:“原來如此,所以爹才讓我去私底下請蘇太醫。隻是爹不擔心蘇太醫會拒絕嗎?”


    周父擺了擺手,道:“蘇太醫雖不慕名利,但也不是不通曉人情世故的,為父不擔心他不答應,蘇太醫作為太孫的人,就是為了太孫的名聲,也不會直接拒絕的!”


    說白了周父雖然沒有那個資格讓太孫重視,但是太孫或者太孫身邊的人,為了太孫的名聲,對他這個既是學院學子長輩,又是朝廷官員的周父自然不能輕易打發了。


    周成蔭既然為其兄的身體,已經求到蘇太醫那裏了,蘇太醫因著這兩層關係也不能輕易打發周父,還不如順水推舟,不然的話,若是拒絕了,周家一個遷怒,對蘇太醫不好,對太孫的名聲也不好。


    周成蔭恍然大悟,道:“爹的意思是,此事可能太孫都不知道?而是蘇太醫特意如此?”就為了讓太孫不為難?


    周父搖了搖頭道:“這個為父倒是不知,不過為父隻是告訴你,咱們家承了人情,對太孫而言不過順手施下的,並不是挾恩報複。可這不代表咱們周家把此事當做理所當然。


    以後你在學院裏,對太孫莫要不敬,還有,以後太孫做什麽決定,你不需要過問,隻需順著太孫的意思便可,做下屬的便該有下屬的樣子,勸諫一二也就罷了,可過猶不及,你又沒有那個聰明才智,不需到太孫麵前丟臉就是了。”


    這話裏話外的意思,周父把周成蔭嫌棄了個徹底,讓周成蔭有些心塞,但他是個聽人言的,知道父親不會害他。故而也應了父親的要求。


    周父見兒子並無排斥之意,心中欣慰的同時,陡然也升起一股野望。他們周家世代書香世家,對所謂從龍之功並無渴望。但是站到一定地位時,這些事不是他想不管就不用管的。


    而且為人臣子,誰又沒有一展抱負的想法呢?若是能讓兒子輔佐新君做成一番大事,他就是到了九泉之下,也隻會欣慰。


    且不說周父的小心思,周成蔭自那以後,在學院變成了一個太孫的‘無腦吹’,這讓學院不少人諷刺他阿諛奉承,但周成蔭倒是不在意,反而仍淡定以對,除了可惜自己沒能入得太孫的眼外,倒也自在。


    當然周成蔭也是私底下打聽了,知道太孫樂於培養的學生也有一些肯定是學業上精進的學子們,故而周成蔭私下一直十分努力。


    不過這次競技比賽,周成蔭卻是來了興趣,認為這是他能得太孫青眼的一個捷徑,雖說他之前文文弱弱的,但這段時間的鍛煉,讓周成蔭喜歡上了運動,甚至還樂於學習更多鍛煉身體的運動。


    而這次競技比賽周成蔭預估著,其中有不少項目他能參與,雖然不是他最擅長的學習類的東西,但時間長了,在一些運動的項目裏,周成蔭自認有了很大進步,就是在皇莊訓練期間,他和同窗們比較,也是處於中上遊的水平。


    與周成蔭抱著同樣想法的人並不在少數。尤其是太孫下令讓眾人集思廣益,選擇比賽的項目,有很多自認在某一方麵水平不差的學子們,紛紛找自己拿手的項目羅列出來,上報了上去,希望自己想到的項目能入了太孫的眼。


    等張方愚等人收集了眾人的意向以後,大致將其分為了幾類,呈給了明宣。


    一類是跑步類的項目,這個是最多的,也許是因為皇莊訓練時,跑步的訓練最多的緣故,那些原本沒有鍛煉基礎的學子們,跑步是少數他們修煉出來的技能,其中分長跑和短跑,不過長跑居多。


    還有一類是考驗眼力的項目,比如射箭,投壺類的,前者有不少人推薦,但後者,因著投壺多是女兒家玩的,故而些投壺的項目的人很是少見,對方大略是碰碰運氣。


    還有最後的一類,便是團體性項目,比如馬球,還有蹴鞠。隻是打馬球的話,是要會騎馬的,學院裏真正有一定水準的馬術技能的人很少,更別說比較凶殘的打馬球了。


    據明宣所知道的,軍中馬球遊戲比較盛行,但因打馬球而傷殘的並不在少數,哪怕為了安全,明宣也隻能把這個項目給去掉。


    至於蹴鞠,其實這個項目在此事按理來說是歸類為表演項目比較合適的,因為此時的蹴鞠,競技性並不強,隻是幾個人踢來踢去的,沒有特定的規則,更甚者有人像是前宋高俅高太尉一般,把蹴鞠踢出了各種繁複的花樣,很有觀賞性。


    明宣懷疑之所以有人把蹴鞠提出來,估計是聽說自己要對外開放比賽過程,讓人觀賞,才弄出的蹴鞠。


    不然的話,以此時的風氣,蹴鞠幾乎有淪為閨閣女兒的玩具的趨勢,一幫血氣方剛的學子們,怕是覺得蹴鞠有些上不得台麵的。


    不過明宣心中卻有了一些想法,關於蹴鞠的一種新的玩法,不過這就是後話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之一代聖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阿極要變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阿極要變白並收藏紅樓之一代聖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