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萬曆把自己的書冊拿了過來,遞給了何子安看:“你翻翻看,這可是張先生親自給朕編的。”


    何子安見上麵寫著《帝鑒圖說》四字,就微微一笑,然後遵照小萬曆的旨意翻閱了幾下,見上麵既有詳細的曆史故事講解也有栩栩如生的彩繪圖像,一時不得不驚歎大明彩印技術竟已如此高超,同時也暗歎張居正對小萬曆的教育是真的上心,但何子安更感歎的是這對師生到最後竟走到了那種地步。


    “朕這上麵有圖畫,可你這上麵沒有,全是字。”


    小萬曆說了一句。


    “陛下是皇上,陛下的書冊自然要豐富些。”


    何子安說了一句。


    “何子安,今天早上的事,真是幸虧有你,朕已經給母後說了,要好好獎賞你。”


    這時候,小萬曆回到了自己的寶座上,雙手撐在龍案上,對何子安說道。


    “多謝陛下!”


    何子安回了一句。


    “你說為什麽會有人刺殺朕呢,朕想不明白,你說會不會是高拱,朕聽馮保說,高拱在這之前就說過朕十歲天子不能治理天下”。


    小萬曆明顯還是對早上那件事耿耿於懷,畢竟作為一個少年皇帝,突然知道有人要殺他,他還是有些害怕的。


    “我也不知道,不過陛下不必煩憂,沒人會再謀殺陛下的。”


    何子安見小萬曆如此對早上的王大臣案耿耿於懷,倒也有些擔心這位小皇帝會因此留下心理陰影,從此對朝堂缺乏安全感,一旦缺乏安全感,猜忌心就會加重,一個猜忌心太重的皇帝對他自己和整個天下的臣民都不是好事,如眼前這小皇帝未來的孫子朱由檢。


    何子安不得不承認這也是朝堂上一些野心家搞陰謀的後果。


    所以,何子安勸了一句,以寬慰小萬曆的心。


    “這是怎麽說?”


    小萬曆問了一句。


    “因為,此事與其說是謀殺,不如說是一場陰謀”。


    何子安回了一句。


    “為什麽呀?”


    小萬曆問了一句。


    “因為陛下剛剛登基,心地純良,既無劣政,也無暴行,天下人擁戴陛下,根本沒誰想殺陛下,而讓天下大亂起來;


    而且,如果真有人要進宮刺殺陛下,而要假扮成內宦的話,應該先刮了胡子,應該在陛下必經的路上埋伏起來,突然暴起殺死陛下,但那刺客假扮宦官卻不刮胡子,隻是埋著頭,也不手持兵器,卻藏在衣服裏,而且在很遠的地方就朝陛下衝來,這擺明了不是要刺殺陛下而是要引起陛下的主意。”


    何子安回道。


    “陰謀?那你知道是誰搞的這陰謀,居然敢在朕這裏刷陰謀,是不是高拱?”


    小萬曆問了一句。


    “我不知道”。


    何子安回了一句。


    “那這陰謀和朕有關係嗎?”


    小萬曆繼續問道。


    “沒有關係,也有關係”,何子安回道。


    “這是怎麽說?”萬曆問。


    “因為向來搞這種事無非就是為了爭權,陛下是大明的皇上,天下所有的權力都在陛下你的手裏,沒人可以和陛下爭,所以這事其實和陛下沒關係,陛下最多是被利用了而已;但他們爭的權力來自於陛下,所以又和陛下有關係。”


    何子安回道。


    “朕不明白”,小萬曆搖頭。


    “陛下會明白的,不過陛下現在不明白也沒有關係,陛下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讀書學習,不然陛下長大後會吃虧的。”


    何子安聳了聳肩,回了一句。


    然後。


    何子安也沒再多話,隻認認真真地看起謝老先生給自己的書冊來。


    小萬曆見此何子安開始看書了,他也沒再多說什麽,也自己學習起來。


    ……


    一處京城宅邸內,一名身著猩紅官袍常服的官員正坐在自家花圃裏品茗。


    而一名身著青色官袍的年輕官員則正站在他的麵前,躬身侍立:“部堂,宮裏麵傳來消息,我們安排的人已經被押解去了東廠。”


    這名官員嘴角微微上揚,露出得意之色:“那麽,現在這人應該叫做王大臣了,東廠那邊現在審問出結果了嗎?”


    “我們的眼線說,初審結果已經出來,馮保現在估計已經知道了王大臣是戚繼光手下逃兵,要不然,馮保也不會在這以後去東廠直接要挾王大臣誣陷高拱。”


    這名年輕官員回了一句。


    “本官就猜到會是這樣,他馮保肯定不會針對張居正,會誣陷高拱,隻是不知道這是他馮保一個人的主意還是他和張居正兩個人的主意。”


    這著猩紅官袍的高級官員說了一句。


    “部堂說的是,現在關鍵就是要搞清楚張居正會不會聯合馮保構陷高拱,隻要張居正也有此意,那這事要是敗露出去,他張居正和嚴分宜也沒什麽分別,即便是皇帝器重他,天下的文官們大多也不會再跟隨他,看他是否還好意思待在京城。”


    這名年輕官員說道。


    “如果他張居正真和馮保構陷高拱成功,他張居正就算留在京城,也不過隻是馮保的附庸,馮保一介閹宦,專起政來總比有門生故吏的張居正專起政來要好對付些,何況這張居正乃道貌岸然之輩,朝臣們現在大都以為他寬和,但本官可清楚他,雖是清流,暗中卻與武夫戚繼光等交往,還和與粗鄙武夫無異的譚綸私交甚篤,此人若不除,將來實乃天下之害!”


    這名高級官員說道。


    “部堂說的是,這張居正早已支持譚綸讓戚繼光在薊遼改軍政,欲整訓北兵,弄得北邊很多文武官員很不滿,而那譚綸竟還建議讓戚繼光一介武夫總理薊遼兵馬,節製北兵諸總兵,素來此職隻是文臣擔任,這譚綸此舉無疑是重武輕文,圖謀不軌!但張居正卻仗著自己掌控內閣,又有馮保支持,竟票擬批紅!”


    這年輕官員回道。


    “這張居正想做王安石,我們決不能讓他得逞!否則天下會大亂不可!”


    這高級官員不由得捏緊了拳頭。


    “這次他張居正要麽因誣陷高拱被大多數文官拋棄,要麽被馮保壓製,無論如何,他必輸無疑,以下官看,還是部堂高明,用一石二鳥之計,就讓馮保和張居正陷入如此境地,部堂一旦入閣後就能直接做首輔,到時候天下必然大治。”


    這年輕官員笑了起來。


    “現在說這個還早”,這高級官員笑著擺了擺手。


    “對了,下官有一事需要向部堂稟報,今日六科廊收錄奏本副本時發現張居正竟向皇帝舉薦了一名叫何子安的孩童為陛下的伴讀,任為天子伴讀,理由是此孩童天資聰穎,品性端正。”


    這名年輕官員又說道。


    這名高級官員聽後神色凝重起來:“這張居正是要做什麽,怎的突然為天子找一伴讀,皇帝已由他親自教了,他何故又弄一小孩來。”


    “或許是這小孩真的有厲害之處,猶如當年的李東陽小小年紀就見英宗一樣。”


    這名年輕官員回道。


    “天下厲害的神童多了去了,他張居正何故要選此人,這絕對是有緣由的,他張居正可不是一個輕易撒網的人。”


    這名高級官員很是警惕地說了一句,喃喃自語道:“他這樣做到底是幹什麽?”


    過了一會兒,這高級官員冷冷笑了起來:“本官就說,他張居正就不是那麽簡單的人物,他這是試探我們整個文官集團對此的反應呢,好為他下一步的改革做鋪墊,他果真是要做王安石!”


    “部堂這麽說,好像也有道理,既然如此,我們該如何應對?”


    這名年輕官員忙問道。


    “有意思,我們用王大臣這人試探他張居正的手段,他張居正卻以何子安這個神童來試探我們文官集團的反應,真是有意思!”


    這名高級官員說後,就道:“還能怎麽應對,讓他張居正知道知道我們文官集團不是輕易可以壓製的,從來是士大夫與天子共治天下,不是他張居正一人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請部堂明示”。


    這名年輕官員說道。


    “言官中有誰比較剛直敢言而不畏強權者,想辦法讓他參劾張居正一本,直接言這何子安是妖童,他張居正既然說他是神童,我們便要汙蔑其為妖童,置這何子安於死地!讓張居正打消與我們作對的心思!”


    這名高級官員吩咐道。


    “這個下官去辦,廣西道試禦史傅應楨素來崇拜海瑞,是個敢批龍鱗的。”


    這年輕官員回道。


    “如能說服他參劾張居正要求皇帝處死何子安最好,這樣也不會牽連到我們身上,對了,馮保和張居正欲陷害高拱的事散播出去了沒有?”


    這名高級官員又問道。


    “已經散播出去了”,這名年輕官員回道。


    “如此就好,雒遵,外人皆知你為高拱門生,實不知你已投靠本官,但也因此才便於你我行事,切記不可與外人提起你我關係,你待會再從暗門出去,本官得先回部裏找吏部尚書楊博說說此事,隻有楊博才能試探出他張居正現在的心思!”


    這名高級官員說後就起身離開。


    而這名年輕官員也拱手道:“下官明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好首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夕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夕秋月並收藏明朝好首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