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她看完自己即將要生活的這個地方之後就走回家了,這時候已經要做中午飯吃。
今天媽媽買來了一條魚,這條魚已經被處理好了。灶膛裏添入一些木花,上麵蓋上幹竹子和一些細小的木柴。用火柴點燃油柴之後就可以了,生火其實很簡單的。
這時候家裏的水都是從前麵說過的那個井邊挑的。所以媽媽和爸爸的肩膀上經常會痛。可是沒有辦法自己家離的遠。經常這樣用扁擔挑肩膀都是有著厚厚的繭子。
這看的她心疼不已。可是這時候還沒有普及自來水。想著自己也能挑點水就自己找實踐時間了。
想著想著就到了煮魚的時候了。熱油加鹽把魚煎一下。煎至兩麵微幹下入切好的薑蒜。之前熱油時放入桂葉爆香。下完薑蒜就用料酒或者自己家釀的紅酒。
等兩麵都浸透酒汁魚香也出來了。這時候加入適量紅辣椒幹。加水悶煮十分鍾左右就可以出鍋了。
下一道菜是雞拐,用開水焯過的雞拐冷水洗淨。熱油加八角爆香下雞拐,炒大約二十秒左右加鹽。下入薑蒜酒。
之後加入醬油一小碗清水蒙五分鍾左右出鍋。而後炒一盤自家的小青菜。一頓簡單的午飯就做好了。
自己的媽媽做的飯就是香,這一頓飯吃的腦滿腸肥的。自己吃的菜少。白飯吃的好幾碗。雖說能吃是福可是這也不能吃太多啊。
不過也還好自己家有責任田可以留下一些稻穀放在穀倉裏麵備著。
看著自己家女兒能吃自己也感到欣慰。因為這是認可自己做的飯菜好吃。
收拾了碗筷就立馬把碗給洗了。洗完之後就拿著菜種去找叔公請教了。
也是這時間正值秋天有的菜種可以在這個時候種。一小袋一小袋分明的菜種帶到自己的菜地去了。
剛好叔公也到了。他拆開小袋子看了看選出最好種的白菜給她上了一課。
先是教了她怎麽使用鋤頭。雙手握著鋤頭柄,瞄準目標地舉高用力一揮就把地上的泥土給挖起來了。按照這樣繼續挖出自己想要的地形之後撒上自己想要種的蔬菜種子即可。
最好種的是小白菜,因為小白菜四季都可以種可以收獲。所以林墨打算先種小白菜。
“這種小白菜的種子你看我撒在這塊用鋤頭挖好的土地上。之後還要按時澆水施肥。最重要就是定期除草。如果不除草菜就長不好還有很多蟲會生起來。現在你來試試。”
當她把菜種撒下去時就感覺自己在進行一項很偉大的事業似的。農民的確很偉大。因為有了農民才有城裏人吃的飯菜和住的房子。
這些東西要不是有農民工的建築和培養城市裏的人早就生活不下去了。
還有一個就是種子撒下去了,還要澆水。菜地邊上有一個水壺正好拿來澆水。
走到水池邊就用水壺手柄下的口子灌滿壺身。把水壺傾斜的倒下去會有一種下雨的感覺。這時的這些小種子們很是舒適。
在土地裏的小種子們因為長期的幹燥,這時候有了水份就在地底就拚命的把水分子吸入自己的身體裏。
等到一定的飽和度他們就會開始發芽了。這裏的澆水還有分時候。因為要循序漸進不能太急。不然種子就會被泡爛。導致出芽率低。
澆菜水的時間也有規則。早上是五六點澆水最佳。晚邊分季節。春秋兩季澆水最佳時間是下午四點到六點。夏季是晚邊六點到八點。冬季是下午三四點。
還有就是這個季節可以種的蓋菜。菜種可以不要那麽多。因為通常種一棵蓋菜長大了就可以吃一個冬天。成熟的蓋菜隻用剝葉子吃就好了。兩片葉片就可以煮一碗。
以前好吃蓋菜的人就會用蓋菜葉子弄很多不同種類的蓋菜美食,最簡單的就是蓋菜炒蝦米。清炒蓋菜。
還有就是冬寒菜。這個時候種下去等上一個月就可以吃了。雖然一個月時間這個菜都變成三十厘米高。但是卻是最好吃的時候了。
正巧這時候的山藥已經成熟了。新鮮的山藥弄成山藥沫,冬寒菜切碎。待水燒開加入切好的冬寒菜。隨後加入山藥沫加鹽。
這一道鮮香嫩滑的冬寒菜山藥羹就做好了。這道羹湯是冬天裏最好的一道菜品了。因為它既可以充饑又可以暖身。
再下來是秧蘿卜了。用鋤頭把地挖成一個小坑一個小坑。之後把蘿卜種撒下去。小坑裏不用太多的種子。不然到時候密密麻麻的不好看蘿卜也長不大。
等他們弄完這些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三點四十了。總共用了兩個小時來教會她怎樣使用鋤頭。還讓她自己澆了菜水。
地到這時已經幹了。又到最佳的澆水時間。她立馬就實踐了起來。澆著菜水心情好好的她唱起了歌兒。
“小種子,你快發芽
長大就變好看啦......”
自編的歌曲總是自己感覺悅耳。澆完菜水就自己回家了。這時候淘米蒸飯。再把自己中午吃的菜都熱一遍。洗洗手就等著自己的父母回家了。
站在屋外廚房的那麵牆邊,看著自己這一世的家。心裏有種歸屬感。
因為這是她穿過來的第四天了。自己一直是個行動派。就是不知道原主是不是行動派。
進屋細細的打量著家裏。廚房進門就有一個石磨。石磨過去就是水缸和水桶。廚房牆上掛著長短寬度材質各不一樣的扁擔。這些扁擔上有的有鐵鉤有的則是光棍。
有鐵鉤的應該是用來擔水的。廚房靠窗的地方是一個土灶。兩邊都可以燒火。土灶一邊是大鍋,一邊是燒水的小鍋。連接處還有一個燒開水的小鍋和煙囪。
大鍋正對麵是一牆的木柴。灶膛邊上有一些木匠剩下來的木花。幾塊小小的油柴靜靜躺在那。一邊還有竹子和小樹枝。還有一袋是從刺杉上掉落的枯枝。這也是被用於起火的材料。
土灶的對麵有一個洗臉的盆架。圓形的盆架分為兩層。上麵是用來放洗臉盆的。下麵是用來放洗腳盆。
盆架被放置在頂梁柱前。頂梁柱上還有一個用塑料做成的牙刷架,牙刷架是比較全麵的。帶有一個小鏡子。還有放置牙膏和頭梳的地方。
架子邊上有兩個不知道幹什麽用的正方形凹槽。看完這些感歎前人的智慧。
------題外話------
農家就是這樣。別嫌棄我寫的不好。
今天媽媽買來了一條魚,這條魚已經被處理好了。灶膛裏添入一些木花,上麵蓋上幹竹子和一些細小的木柴。用火柴點燃油柴之後就可以了,生火其實很簡單的。
這時候家裏的水都是從前麵說過的那個井邊挑的。所以媽媽和爸爸的肩膀上經常會痛。可是沒有辦法自己家離的遠。經常這樣用扁擔挑肩膀都是有著厚厚的繭子。
這看的她心疼不已。可是這時候還沒有普及自來水。想著自己也能挑點水就自己找實踐時間了。
想著想著就到了煮魚的時候了。熱油加鹽把魚煎一下。煎至兩麵微幹下入切好的薑蒜。之前熱油時放入桂葉爆香。下完薑蒜就用料酒或者自己家釀的紅酒。
等兩麵都浸透酒汁魚香也出來了。這時候加入適量紅辣椒幹。加水悶煮十分鍾左右就可以出鍋了。
下一道菜是雞拐,用開水焯過的雞拐冷水洗淨。熱油加八角爆香下雞拐,炒大約二十秒左右加鹽。下入薑蒜酒。
之後加入醬油一小碗清水蒙五分鍾左右出鍋。而後炒一盤自家的小青菜。一頓簡單的午飯就做好了。
自己的媽媽做的飯就是香,這一頓飯吃的腦滿腸肥的。自己吃的菜少。白飯吃的好幾碗。雖說能吃是福可是這也不能吃太多啊。
不過也還好自己家有責任田可以留下一些稻穀放在穀倉裏麵備著。
看著自己家女兒能吃自己也感到欣慰。因為這是認可自己做的飯菜好吃。
收拾了碗筷就立馬把碗給洗了。洗完之後就拿著菜種去找叔公請教了。
也是這時間正值秋天有的菜種可以在這個時候種。一小袋一小袋分明的菜種帶到自己的菜地去了。
剛好叔公也到了。他拆開小袋子看了看選出最好種的白菜給她上了一課。
先是教了她怎麽使用鋤頭。雙手握著鋤頭柄,瞄準目標地舉高用力一揮就把地上的泥土給挖起來了。按照這樣繼續挖出自己想要的地形之後撒上自己想要種的蔬菜種子即可。
最好種的是小白菜,因為小白菜四季都可以種可以收獲。所以林墨打算先種小白菜。
“這種小白菜的種子你看我撒在這塊用鋤頭挖好的土地上。之後還要按時澆水施肥。最重要就是定期除草。如果不除草菜就長不好還有很多蟲會生起來。現在你來試試。”
當她把菜種撒下去時就感覺自己在進行一項很偉大的事業似的。農民的確很偉大。因為有了農民才有城裏人吃的飯菜和住的房子。
這些東西要不是有農民工的建築和培養城市裏的人早就生活不下去了。
還有一個就是種子撒下去了,還要澆水。菜地邊上有一個水壺正好拿來澆水。
走到水池邊就用水壺手柄下的口子灌滿壺身。把水壺傾斜的倒下去會有一種下雨的感覺。這時的這些小種子們很是舒適。
在土地裏的小種子們因為長期的幹燥,這時候有了水份就在地底就拚命的把水分子吸入自己的身體裏。
等到一定的飽和度他們就會開始發芽了。這裏的澆水還有分時候。因為要循序漸進不能太急。不然種子就會被泡爛。導致出芽率低。
澆菜水的時間也有規則。早上是五六點澆水最佳。晚邊分季節。春秋兩季澆水最佳時間是下午四點到六點。夏季是晚邊六點到八點。冬季是下午三四點。
還有就是這個季節可以種的蓋菜。菜種可以不要那麽多。因為通常種一棵蓋菜長大了就可以吃一個冬天。成熟的蓋菜隻用剝葉子吃就好了。兩片葉片就可以煮一碗。
以前好吃蓋菜的人就會用蓋菜葉子弄很多不同種類的蓋菜美食,最簡單的就是蓋菜炒蝦米。清炒蓋菜。
還有就是冬寒菜。這個時候種下去等上一個月就可以吃了。雖然一個月時間這個菜都變成三十厘米高。但是卻是最好吃的時候了。
正巧這時候的山藥已經成熟了。新鮮的山藥弄成山藥沫,冬寒菜切碎。待水燒開加入切好的冬寒菜。隨後加入山藥沫加鹽。
這一道鮮香嫩滑的冬寒菜山藥羹就做好了。這道羹湯是冬天裏最好的一道菜品了。因為它既可以充饑又可以暖身。
再下來是秧蘿卜了。用鋤頭把地挖成一個小坑一個小坑。之後把蘿卜種撒下去。小坑裏不用太多的種子。不然到時候密密麻麻的不好看蘿卜也長不大。
等他們弄完這些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三點四十了。總共用了兩個小時來教會她怎樣使用鋤頭。還讓她自己澆了菜水。
地到這時已經幹了。又到最佳的澆水時間。她立馬就實踐了起來。澆著菜水心情好好的她唱起了歌兒。
“小種子,你快發芽
長大就變好看啦......”
自編的歌曲總是自己感覺悅耳。澆完菜水就自己回家了。這時候淘米蒸飯。再把自己中午吃的菜都熱一遍。洗洗手就等著自己的父母回家了。
站在屋外廚房的那麵牆邊,看著自己這一世的家。心裏有種歸屬感。
因為這是她穿過來的第四天了。自己一直是個行動派。就是不知道原主是不是行動派。
進屋細細的打量著家裏。廚房進門就有一個石磨。石磨過去就是水缸和水桶。廚房牆上掛著長短寬度材質各不一樣的扁擔。這些扁擔上有的有鐵鉤有的則是光棍。
有鐵鉤的應該是用來擔水的。廚房靠窗的地方是一個土灶。兩邊都可以燒火。土灶一邊是大鍋,一邊是燒水的小鍋。連接處還有一個燒開水的小鍋和煙囪。
大鍋正對麵是一牆的木柴。灶膛邊上有一些木匠剩下來的木花。幾塊小小的油柴靜靜躺在那。一邊還有竹子和小樹枝。還有一袋是從刺杉上掉落的枯枝。這也是被用於起火的材料。
土灶的對麵有一個洗臉的盆架。圓形的盆架分為兩層。上麵是用來放洗臉盆的。下麵是用來放洗腳盆。
盆架被放置在頂梁柱前。頂梁柱上還有一個用塑料做成的牙刷架,牙刷架是比較全麵的。帶有一個小鏡子。還有放置牙膏和頭梳的地方。
架子邊上有兩個不知道幹什麽用的正方形凹槽。看完這些感歎前人的智慧。
------題外話------
農家就是這樣。別嫌棄我寫的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