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外


    朱樉已經來到了七大衛所的最後一衛,西安前衛。


    經過前麵六個衛所的現狀,朱樉對大明朝的精銳邊軍有了一個徹底認識。


    或許朱元璋自己都不清楚。西安衛軍在朱樉看來,當真可用“老弱病殘”這四個字來形容。


    其實是因為朱樉不懂的緣故,古代軍隊大都屬於“老弱病殘。”


    以軍人的年齡說來,大的有四五十歲,小的十七八歲。除非是一些在曆史上叫的出名號的軍隊,才會控製年齡階段。挑選年輕力壯之輩。


    就像朱元璋給他挑選的兩萬親兵一樣。


    而在冷兵器時代,年齡的優勢是十分明顯的。最主要的一點,便是耐力。


    朱樉檢閱了西安前衛以後,頓時對自己的未來失去了信心。


    但是,從都同知李信的口中得知。這西安七衛,是陝西三十三衛中戰鬥力最強的軍隊。還曾數次擊敗過蒙古鐵騎。


    到底是這些老弱病殘真有實力,還是蒙古鐵騎退化厲害。朱樉認為必然是後者。


    或許,是因為元朝統治的這一百年時間,他們已經被中原的花花世界磨光了菱角。


    “裁軍,必須要裁軍。讓這些大叔們回鄉娶妻生子去吧!”


    都指揮使司裏,朱樉大發脾氣。


    對於李信的解釋,根本不聽。


    “什麽?他們戰場經念豐富,是找都找不來的百戰老兵。”


    “不不不,他們作為一線戰兵已經不合適了。擇優留下一些作為教官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李信見朱樉鐵了心要裁軍,便問道:“王爺,打算如何裁軍?裁掉多少人?這些人又該如何安排?”


    不外李信這樣問,以朱樉對他說的要求。保留20到30歲這個年齡階段的士兵,那麽整個陝西都指揮使司都留不下幾個人來。


    “李將軍,你是武將。你告訴本王,如果是你帶兵出征,你會是選兵多還是選擇精兵?”


    李信明白朱樉的話,他說道:“王爺,所有武將當然都會選擇精兵。可是兵再精,沒有一定數量。如之奈何。”


    朱樉點頭,他也知道這樣的事情是急不來的。再說他剛剛鼓勵農耕,青壯年這時候還在拚命耕地。


    在怎麽說,朱樉都要等上一兩年時間。讓這些勞動力為農業打下基礎後才會行動。


    在朱樉看來,土地裏永遠刨不出大量財富。要想富,不是修路,而是搶劫。唯有搶劫一途短時間來錢最快。


    就像北方草原蠻子一樣。沒錢沒糧了,就南下。這個方法是最簡單快速的。


    搶誰?


    當然是絲綢之路沿岸的國家了。像西域之地,中亞之地的國家。他們的財富,絕不是草創的大明可以比擬的。


    而且,朱樉要做的事情涉及到了軍隊後。他自己也知道必須慎之又慎。因為裁軍,一個不好就會整出兵變來。


    西安衛所的士兵,多是由年齡在三十歲以上的士兵組成。


    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士兵,已經有了十年,甚至十幾年的從軍生涯。全部都是老兵油子。


    朱樉不否認他們這些老兵的戰鬥力。但是自己未來的要走的路,這些年齡偏大的士兵已經跟不上了。


    朱樉自己地處西北,海洋貿易不敢想了。而且大海的財富也不是短時間能夠賺取的。


    以明朝從元朝手中接過的爛攤子,對海洋是一片茫然。


    對於大海中的金山銀山,朱樉唯有望洋興歎。


    不說有沒有足夠的造船工匠。就是探索發現也是需要大量時間的。那裏是想象中那麽美好。


    再說,朱樉是想重現漢武唐皇時期的巔峰。而且,去李白的出生地,碎葉城等等中原故土溜達溜達是朱樉的心願之一。


    “李將軍,裁軍一事本王就交給你來辦。”


    李信還要勸誡,畢竟這件事情非同小可。陝西現在的威脅還沒有消除。朱樉這是又要開荒,又要裁軍。真以為敵對勢力都是傻子?萬一人家趁你病要你命怎麽辦?


    “王爺……”


    朱樉打斷道:“本王知道李將軍要說什麽,本王不是要求李將軍馬上辦理此事。先做出一個計劃來,畢竟涉及到了十萬以上的軍士。”


    李信點頭,看來朱樉不是思想家。隻憑想象辦事的人。


    朱樉繼續說道:“我提幾點要求,李將軍務必要按照我的要求去做計劃。”


    朱樉說完看著李信。他要等李信點頭,才會繼續。


    李信此人和之前的王克功一樣。都是朱元璋的同鄉兼心腹。


    當然,如果不是。朱元璋不會將二十萬大軍的軍權交給他們的。


    因為關陝駐軍的戰鬥力,在現階段的大明算是強軍。


    內心裏,朱樉不願用朱元璋的人。但是,誰讓他現在是無人可用。


    他的很多內心想法,是不敢再這些人中表現出來的。一個不好,就會傳到朱元璋耳中。


    朱樉不是傻子,相反還有些小聰明。目前他所做的事情,他絕對相信沒有真正惹惱朱元璋。是在朱元璋可以接受,並承受的心裏範圍。


    還有一點,朱樉不得不承認。朱元璋還是非常有識人之明的。


    至少在關陝地區,無論是朱元璋派來的文武官員。都將這個邊境重鎮治理的井井有條。


    像自己麵前這個李信。這個李信的官職是陝西都指揮使司同知。屬於從二品武將。但他不像離開的王克功,是純粹的武將。


    這人是秀才參軍,其知識遠比他帶兵出征更優秀。


    朱元璋將他放在王克功身邊,正是為了彌補王克功的不足。


    像王克功雖然打仗厲害,但是鬥大的字不識一籮筐。整個後勤,全部是李信在操持。


    無論古今。打仗打得就是後勤。後勤一團糟,那就注定了結局。


    自己將裁軍的計劃交給他來做,不光是他對整個都指揮使司非常熟悉。而是因為朱樉覺得李信這人,不迂腐,懂得變通。


    特別是對自己幹的幾件事情,完全就是兩耳不聞窗外事。


    居朱樉安排監視的親兵匯報。李信沒有對南京發出一道奏折,在朱樉看來,李信這才是真正識時務之俊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大明之秦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轉身寶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轉身寶貝並收藏重生大明之秦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