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什麽刀?這麽重。”


    朱樉將手中的長刃短柄大刀橫在自己麵前,對一旁的百戶問道。


    因為這把刀,或者說這裏的刀。與朱樉見過衛所官兵使用的刀不同。


    衛所官兵基本使用的都是長柄製式武器,這種短柄隻有百戶以上的軍官才會佩戴。


    將領,還有朱樉自己佩戴的就是劍了。


    佩戴短兵器,也可以看做是身份的象征。


    “回王爺,這是鬼頭刀。是為官府的三班衙役們製造。”


    “官府?”


    朱樉疑惑:“官府不是下屬有匠人嗎?”


    聽到朱樉的問話,百戶沒有一絲猶豫。馬上回答道:“匠戶也歸我們軍匠千戶所管。”


    百戶清楚,他們這是違背了朝廷製度的。


    按理,軍隊的匠人和民間的匠人是分開管理。


    但是,麵對朱樉的問話,百戶不敢有任何隱瞞。他怕自己隱瞞的後果,會讓自己的腦袋搬家。


    既然朱樉來到匠戶所,那麽肯定就會關注,會詢問其他人。


    朱樉點頭:“雖然不合規矩,但是這樣方便管理。”


    朱樉看向兩邊的匠人,這些人中有老有小。都是一身汙垢。


    朱樉知道,這不是他們不愛幹淨。而是他們的工作所決定的。


    “你們中間,有人懂火銃嗎?”


    朱樉說完,沒有一個人回答他。不免有些興趣啞然。


    百戶一見朱樉的表情,立刻開口:“王爺問話,懂火銃,能造火銃的人都回答一聲。”


    顯然,百戶的話比朱樉管用。


    陸陸續續便有好幾人開口。


    朱樉朝他們招手:“都過來。”


    朱樉數了數,還不少,有十五個人。除了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大都是四五十歲,甚至更大年紀的。


    “都不要緊張。”


    朱樉見這些人在自己麵前發抖,便笑著開口安慰一番。


    朱樉說完,見他們好了一些。便把手中的圖紙展開。


    “你們都看看,能看懂嗎?”


    朱樉的圖紙,他自認為畫的很像那麽一回事。很詳細,他還在各種配件上有標注用途。


    槍支的原理他是清楚的,畢竟玩具槍玩壞了不少。


    原理其實很簡單,扳機,彈簧,扣動扳機釋放彈簧,彈簧推動撞針撞擊子彈,子彈內部發生爆炸,形成推力。子彈便通過在槍管內旋轉,最後射出。


    但是具體怎麽造,能不能造出來他就不知道了。


    “都走近一些,本王又不吃人。”


    朱樉見他們隔著老遠,伸長脖子張望。又開口調笑一番。


    果然,效果很好。這些人向前走了兩步,但與朱樉也保持有三步的距離。


    朱樉不在多說,而是把圖紙展開,繼續問道:“能看清嗎?”


    “能。”


    十五人異口同聲。


    “能看懂嗎?”


    “能。”


    再次異口同聲。


    朱樉很高興。自己的成果被認可是一件很愉悅的事情。


    朱樉不在追問後麵的問題,而是問他們。


    “本王這次來的目的,就是想讓你們造出圖紙上的事物來。”


    然後,朱樉又指了指兩邊的其他人。


    “相信你們的膽子,要比其他人大一些。他們中間或許也有人懂。本王告訴你們,你們都不用怕。”


    朱樉說到這裏,突然提高分貝。


    “隻要你們能將這東西造出來,本王不僅承諾你們全部歸入軍戶。再加上一條,允許匠人及匠人之後參加文試與武試。”


    整個車間沉默。


    朱樉最後的這一條,對他們的殺傷力是巨大的。


    參加文試和武試,就意味著做官。做官肯定就意味著脫籍。


    脫籍啊!


    幾代人,百年都難以實現的願望。能夢想成真嗎?


    答案是肯定的。


    隻要能造出朱樉手中的火銃。


    “等會兒,你們千戶會來找懂火銃的人。”


    “本王希望你們中間,不僅懂火銃,隻要是懂火器的人都能前來。”


    朱樉深呼吸,調整情緒。煽情的說道。


    “你們都是匠人,都想改變目前的生活。所以,你們更加應該團結起來。你哪怕隻懂一點,也可以為大家出力。團結就是力量。”


    朱樉走了,去了旁邊辦公所在。


    今日來匠戶所,讓他感覺自己的收獲,可能會超乎想象。


    曆史上,明朝的火器就非常厲害。走在當代社會的前列。


    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明朝的火器發展,過於注重防禦。


    或許是朱家人,認為國家足夠大,其他地區都是不毛之地的原因。


    現在的火銃和大炮還很原始。畢竟朱元璋下令研究並製造才七八年時間。


    除了南京的匠戶有專項研究基金,其他地區都是靠地方自己研究。


    好在陝西是重點邊防,有來自南京的技術支持。這才讓陝西的工匠不至於像中原省份的工匠,連火器是什麽都不懂。


    朱樉走後,車間裏又隻剩下了工匠。


    他們上前圍住這十五人,討論著朱樉剛剛說的話。


    而原本監督,管理他們的工頭。也沒有嗬斥,大罵他們。讓他們盡情的發泄心中的激動。


    因為匠戶所的工頭們覺得,自己或許還需要靠著這些工匠水漲船高。


    “老五,你說王爺的話是真的嗎?”


    被稱為老五的人,有五十歲年紀。在這個年代已經屬於老人,屬於長壽了。


    老人,在這個時代還是被非常尊重的。哪怕是工頭,官員都會相對客氣一些。


    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叫他老五的人,叫楊二娃。比他年長或者同齡人,稱他二娃。後輩匠人們都稱他為二爺。因為他的歲數還比老五還大兩歲。


    老五笑著回道:“二爺不是心裏清楚嗎?還明知故問。”


    楊二娃一聽,也樂的咧開嘴。


    朱樉的信譽,在陝西這一片是高的嚇人的。


    不僅是朱樉的宣傳工作做的好。他的實際行動也和說的一樣。


    有句話說的好,付出總有回報。


    如今,關陝地區的人。最想聽到的話,就是朱樉的承諾。


    “通知大家,這次都必須把各自的看家本領拿出來。就像王爺說的,不僅為了自己,為了家人。也為了大夥能早日過上好日子。”


    “好。”


    車間裏的匠人們真是熱血沸騰。他們更本不敢想象,改變命運的事情,會掌握在自己手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大明之秦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轉身寶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轉身寶貝並收藏重生大明之秦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