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秦王府


    趙敏正在翻看,朱樉自函穀關發來的加急信件。


    看明白朱樉的意思後,趙敏將信件折起來收好。


    “去通知李將軍來王府一趟。”


    趙敏吩咐侍女去請李信。李信如今可是陝西真正的第二把手。比之前的權利大的多。


    王克功在的時候,李信基本沒有兵權。在朱樉接手陝西都指揮使司後,李信的實權被朱樉提高。如潼關和函穀關的指揮使就是被李信提拔並任命的。


    “讓鄧長史也來我這裏。”


    侍女立馬出去傳達命令,趙敏則是在想著如何麵對開始軟弱的朱樉。


    在趙敏看來,朱樉這是害怕了。


    要不然也不會心急火燎的傳信回來,換兵?什麽意思?


    無非就是主動放棄陝西現在的兵權。


    趙敏比朱樉清醒。他們能有陝西現在的局麵,更多的應該是運氣成分。


    或許連朱元璋也想不到,他視為心腹大臣的陝西文武一把手,二把手,王明和李信會倒向朱樉。


    王妃,李將軍與鄧長使求見,


    兩人來的很快,除了實際距離,也是因為趙敏的身份,


    在朱樉離開前,就已經對他們交代過,除非趙敏有叛國的行為發生,否則他們必須無條件執行趙敏的命令。


    “請他們到正廳。”


    趙敏畢竟不是漢族女子,不會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更加不會在乎拋頭露麵。


    再說她的出生背景及家族背景也決定了她和其他女子不同。趙敏的培養應該如同漢族公主一般。但是她又有著草原兒女的好爽。


    “拜見王妃。”


    等候在正廳鄧艾和李信,見到趙敏前來便跪拜行禮。


    “請起。”


    趙敏不會像朱樉一樣,連基本的禮儀都不要了。等兩人行過她該受的王妃大禮後,才讓兩人起身。


    “請兩位大人來,是有幾件要事需要和你們商量。”


    “王妃請講。”


    趙敏點頭,先是看著李信問道。


    “李將軍,如今西北能用之兵有多少?”


    李信有些不確定的回道。


    “應該不足十萬。”


    朝廷在陝西的駐軍是三十三個衛所,近二十萬戰兵,李信回答卻不到十萬,是因為他知道趙敏問的是忠於朱樉的軍隊。


    趙敏聽後非常滿意。除開朱樉自己招募的五萬親軍,朝廷二十萬軍隊中,有四分之一效忠朱樉已經很不錯了。她知道,這其中李信應該出了不少力。


    軍人,特別是邊軍中的將領。他們的職責除了守衛邊疆,便是想立功受勳封妻蔭子。而能給他們實現夢想的,絕不是朱樉。隻有朝廷,隻有皇帝能辦到。


    像李信這樣的人,對朱樉來說是可遇不可求。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如今的大明,軍人的地位與文人基本持平。甚至還略微高出,因為草原的威脅還在,朝廷還需要他們拋頭顱灑熱血。朱元璋還在集聚實力準備帶領他們北伐。


    這就造成現在的大明武將,特別是有點功勳的武將自傲。


    他們對朝廷,對朱元璋的忠心。不是朱樉那套仿秦國二十級軍功,及有些空談的承諾可以輕易改變的。


    “王爺招募的五萬親軍都是忠於王爺嗎?”


    趙敏繼續問道。


    李信點頭,這五萬人馬朱樉可是花了大力氣。


    無論思想教育,還是物質生活,朱樉基本將手中的資源大都用在了他們身上。


    “這五萬親軍王爺是怎麽打算的,是騎兵,還是步兵。”


    趙敏繼續追問。


    李信想到朱樉當初在臨時軍營裏的無奈。


    中原缺馬,西北缺馬。


    然而我們的隔壁就是河西,那裏是天然的馬場。可是本王隻能望而興歎。


    “王爺說過,有多少戰馬就練多少騎兵。”


    隻有西北有多少戰馬,趙敏也知道個大概。


    “李將軍,從明天開始,五萬親兵全部按照騎兵訓練。”


    “遵命。”


    李信領命,他不會問為什麽。


    因為他知道,既然趙敏如此安排,那麽就能夠為五萬親兵配備足夠的戰馬。趙敏的力量,李信聽朱樉簡單提過。特別是朱樉讓他做好接收五千大食種馬的事情。


    趙敏連千裏馬這樣的戰馬都能大規模弄來,不用說普通的戰馬了。


    自家這個王妃,李信可不敢因為她年輕而小視。在李信看來,朱樉的所作所為,估計都是出自趙敏之手。


    “李將軍,由蒙古人來訓練騎兵你不會反對吧!”


    李信一愣,蒙古人訓練?


    蒙古人會為大明訓練騎兵?


    李信搖頭,這不現實。


    可是這話是從趙敏口中說出,又讓李信覺得可行。


    如果能有蒙古人幫助訓練,當真是求之不得。


    要知道,蒙古人的騎兵是不可否認的世界第一。


    不要以為蒙古騎兵,可不是一窩蜂嘶喊著長生天衝鋒。


    他們有著一套非常成熟的戰爭指揮體係。也是靠著這套係統,他們才能如推土機一般橫掃歐亞大陸。


    知道人家厲害,可是自己卻學不來。硬件不行,軟件也跟不上。


    如今的大明,雖然也有不少投降的蒙古人在各地任職,但是懂騎兵訓練及戰陣的蒙古將領,如趙敏的二哥脫因帖木兒,你千萬別指望他們會將自己的本事教給漢人。


    教會徒弟餓死師傅,草原人深知這個道理。


    而且,蒙古的將領也不是人人懂練兵的。


    這是時代原因造成的。


    在全世界文盲多如牛毛的情況下,像蒙古人,能接受軍事學習的人,全部都是貴族。


    趙敏見李信不反對,又開口道:


    “王爺在函穀關說胡話,已經將五個衛所撤回西安,本王妃要求你不但不能撤兵,反而還要繼續向函穀關增兵,能辦到嗎?”


    朱樉在函穀關撤兵了?


    這個消息還沒有傳到李信這裏。不過這話出自趙敏應該不會有錯。


    “王妃打算增兵多少?”


    李信短時間就做出決定。他不反對趙敏向函穀關增兵,連一旁靜聽他們對話的長史鄧艾也一樣。


    至於為什麽?


    那是他們都認為,不退反進,會讓朱樉更有主動權。


    會讓朱元璋忌憚,一旦囚禁朱樉,那麽西北絕對會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大明之秦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轉身寶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轉身寶貝並收藏重生大明之秦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