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出函穀關的朱樉不知道,西安大本營在趙敏的帶領下。正向著自己決定的反方向做出回應。


    “王爺,前麵不遠就是洛陽了。”


    張強見官道上人口密集起來,便向朱樉介紹道。


    隨著西北與蒙古的交易持續,西安到洛陽這段路途人流量也在大增。


    好在洛陽處在朱樉的封地內,要不然以大明朝的戶籍製度。這段道路上,根本見不了多少人。


    洛陽,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也是中原的中心。


    這裏如今還成為了神木貿易最大的轉運中心。


    “神木貿易還在繼續?”


    朱樉看著越離洛陽越近,人們運送在路上的貨物越多。


    這話張強回答不了,他也不知道神木的具體情況。


    張強看向巴雅爾。


    巴雅爾對朱樉回道:“王爺,郡主說神木的貿易不用停。可作為雙方長期的貿易闕場。”


    如今神木的貿易量,雖然沒有剛開始時那樣大。但是量也不小。


    隻看洛陽這段路途的貨物,朱樉就能肯定。


    看來經過十年休養,大明的南方已經恢複了富有。


    這些貨物的方向是送往神木的。而洛陽附近的鄉鎮,都成為了小型的貨物聚居地。


    朱樉又問道:“為什麽從函穀關出來,沒有見到如此多的人運送。”


    這個問題張強和巴雅爾都知道,唯有自認為曆史不錯的朱樉迷糊。


    “王爺,他們走水路。”


    “水路?”


    朱樉恍然大悟,一拍自己的腦門,顯得十分懊惱。


    “是的,水路不僅速度快,運輸量大,成本也比陸運低很多。”


    “明白了。”


    朱樉怎麽能不明白!水運到了後世,依然是貿易的主流運輸選擇。


    放慢馬步,朱樉繼續前進。


    然而一千騎兵的陣容,讓這段路上的人們震驚。


    特別是見到有蒙古騎兵時,還出現過短暫的恐慌。


    但是當騎兵走近,見著騎兵隊伍中,數十支迎風飄揚,寫著一個大大秦字的旗幟。又讓人們心安。


    五顏六色的秦字大旗,代表著他們是西北的保護者。生活在朱樉封地的百姓都知道,與大明日月旗不同,這個旗幟是隸屬於秦王朱樉特有的標誌。


    “拜見秦王千歲。”


    鎮定下來的百姓,立馬在各自站立的位置上跪地行禮。


    朱樉騎在馬上,看著四周密密麻麻跪了一地的百姓。他們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弱。


    看著他們氣色不錯,證明他們能吃飽飯。朱樉心情是大好。


    這說明自己穿越來的年代,不是亂世人命不如狗的時代。


    “都起來。”


    朱樉的話,很管用。


    陝西的百姓都知道,朱樉曾經下令,在他封地內的百姓行禮後,必須挺起胸膛抬起頭。


    朱樉下馬,他走到百姓中間噓寒問暖。


    平易近人,愛民如子的朱樉,再次印證了自己的形象。


    “你們這是要將東西運往洛陽?”


    朱樉來到一個老人身邊詢問。


    老人推著一個全木製獨輪小推車,這東西朱樉見過。他應該還有一個比較牛氣的名字,木牛流馬。


    木牛流馬,是諸葛亮因為蜀中道路艱難而設計的。


    如果知道,並使用過的人都明白。


    小小的一個推車,無論山地,平地皆可行走。


    而且可載重幾百斤,隻需要一個人操作就可以。


    “回王爺,正是。”


    老漢是將自己家的存糧,趁著現在行情好,價格高的時候。賣掉一部分換取鹽布等東西。


    聽了老漢的話,朱樉擔心起來。


    “老人家,不怕家裏糧食不夠?”


    老漢笑了笑,他估計朱樉是一點農事都不懂。


    “王爺,今年會是一個豐收年。在有一個月時間,便可收獲糧食。”


    “如此甚好。”


    朱樉聽到糧食豐收,想到的卻是戰爭應該越來越近了。


    南京的朱元璋,糧草充足後,便會按照曆史進程。明年將會大舉北進。


    不在停留,朱樉向著洛陽而去。


    在進洛陽之時,朱樉才想起自己似乎忘記帶錢了。


    “巴雅爾,我們是不是沒有帶上黃金?”


    巴雅爾搖頭:“王爺,我們帶了。”


    朱樉也搖頭,他說的可不是隨身攜帶的金銀。而是庫房裏趙敏給他的一萬金。


    巴雅爾聽後,對朱樉道:“王爺,郡主已經安排人,將黃金通過水路運往南京了。”


    “朝南京運去了?”


    朱樉那裏知道,庫房裏的黃金根本就沒有動。但是,等他到了南京以後,依然會得到一萬金。


    趙敏讓巴雅爾跟著朱樉,除了保護他,也是因為巴雅爾知道黃金的存放處。


    運南京去了,自己這一路上花什麽?他可不願意,自己這一千人進京,還要靠著沿路乞討。


    將自己的想法說給巴雅爾聽。


    巴雅爾卻不明白,朱樉為什麽會有這樣的想法。


    以朱樉的身份,他在大明出行,隻需帶張嘴就行。沿路縣城自然會準備好糧草。


    “算了,等進了洛陽。先在洛陽府庫中支取一些。”


    朱樉來到洛陽縣城,洛陽縣令已經帶著三班衙役在此等候多時。


    朱樉有些煩,他隻是想悄悄的去南京。如果各地官員都這樣大張旗鼓迎接自己,不知道的人,還以為自己是囂張跋扈之人。是自己強製要求官員如此。


    想到這裏,朱樉連洛陽縣城都不想進了。


    “你帶著衙役來此迎接本王,洛陽的治安又由誰來負責。”


    朱樉把縣令拿來當出氣筒。他覺得自己很壓抑,不發泄不行。


    縣令很委屈,衙役他隻帶來一半人數。而且縣城中還駐紮著兩個千戶所,誰敢在洛陽鬧事?


    當然,他不敢頂撞朱樉。隻能默默承受朱樉的數落。


    “洛陽府庫有錢嗎?”


    朱樉來了一個大反轉,開口便提起錢來。


    縣令連忙點頭,洛陽雖說破敗。但是隨著天下安定後,又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已經再次有了東都的影子。


    特別是神木的交易開始後,商業也迅速冒尖。


    百姓不在局限一裏之地,商人們便開始大量聘用運輸所需要的人力。


    像朱樉之前能在城外見到數量眾多的百姓,也是因為現在是農閑時節。


    除了開荒,百姓們也能通過商業的繁華,掙點錢補貼家用。


    商業繁華,那麽商稅自然也是滾滾而來。


    西北的商人,知道朱樉重視商業的同時,也注重商稅。


    他們可不敢行偷稅之舉。


    為什麽?


    除了有專員嚴查商稅以外,最主要的還是因為商人的社會地位。


    如今的西北,可以說是商人的天堂。他們的地位與百姓一樣。不會再受到官府歧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大明之秦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轉身寶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轉身寶貝並收藏重生大明之秦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