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一事太子應該知道,河西現在也在老二手裏。蒙古人如此大方,將堪比大明一半的領土交給老二。你認為他們為了什麽?”


    在朱標冷靜了一番心境後,朱元璋心平氣和的對朱標詢問。


    “為了什麽?”


    關於這兩件事,朱標專程研究過。蒙古人會好心送領土給朱樉?這顯然是不可能。


    這應該是帖木兒家族的謀劃,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曾經也和朱元璋有過類似的交集。


    真正的原因,朱標還真不好猜測。他不是沒有想過,蒙古人在利用二弟朱樉在大明製造內亂。


    可從西安來的情報顯示,趙敏雖然得人心。但是,與朱樉相比。就什麽也不是。


    被朱標最為欣賞的,也是朱樉非常得民心這一點。


    反正有朱樉在,西北就亂不起來。


    至於蒙古人,或者趙敏想要謀害朱樉。朱標直接否定。


    最有可能的,還是二弟朱樉會不會生出其他心思來。


    雖然朱標堅信,朱樉不會做出造反割據之事。可他,真的找不到到底是什麽原因,才能讓蒙古人能如此大方對待朱樉。


    “兒臣不知。”


    朱標實事求是,講出自己內心一直存在的疑惑。


    朱元璋笑了笑。朱標看不明白,是因為他將目光全部放在了朱樉身上。


    朱標關注朱樉,是怕朱樉犯原則上的錯誤。


    作為大哥,他一直盯著朱樉。就是想在朱樉有苗頭的時候,提醒他。


    嗬嗬!


    “蒙古人打得好算盤。”


    朱元璋冷笑,對朱標說道。


    “蒙古人能將河西與吐蕃廣闊的土地交給老二,是想讓我大明深陷其中。”


    “太子,你現在看看。我大明已經在吐蕃投入了多少兵力?”


    朱標想也不想,脫口道:“三十萬。”


    “不錯,三十萬。可這還隻是目前的情況。後續需要多少將士駐守,還是一個未知數。”


    “兒臣明白了。”


    朱元璋這樣一說。朱標立馬就明白蒙古人的險惡用心。


    河西與吐蕃地廣是不錯,可都是貧瘠之地居多。


    大明得到這些土地,不僅不會有所收益。反而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來扶持這兩個地區。


    畢竟窮字,是這兩個地區的代名詞。


    當然,也可以像蒙古人統治時期一樣。高壓統治,刮地三尺。


    可是,以老朱家對百姓仁慈的治國方針。不僅朱元璋和朱標自己不會采用這種方式。想必漢人,都不會行如此殘忍之事。


    漢人,雖然文盲居多。可禮教道德,是每一個漢人都必須學習的重要文化。


    說漢人是文盲,隻是說不識字。


    禮智仁義信,是漢人做人的根本。是漢人視其他民族為野蠻人的區別。


    “明白就好。雖然吐蕃與河西這兩個地區會加重我大明的負擔。可我大明為了江山穩固必須拿下。蒙古人不給老二,朕也會以武力得到。”


    朱元璋認為,吐蕃和河西雖然土地貧瘠。可是這兩個地區與草原一樣,都是對大明最大威脅的地區。


    畢竟吐蕃曾經強大過,曾經也是數個王朝的心腹大患。


    吐蕃人羨慕中原繁華,一旦統一起來的吐蕃。總是會對中原虎視眈眈。


    不趁現在蒙古無力統治,吐蕃一盤散沙時拿下。吐蕃如果統一,將來會不會也成為大明的心腹大患,朱元璋可不敢保證。


    拿下吐蕃,大明西麵的威脅就解除。反而還能成為鞏固中原的屏障。這樣,大明隻需全力攻打草原。或是防守草原便能高枕無憂。


    朱元璋將自己對吐蕃的作用,說與朱標聽。


    “父皇,兒臣替我大明百姓感謝父皇。”


    “快起來,你這是做什麽?”


    朱標要對朱元璋跪拜,朱元璋連忙拉起他。


    “太子,作為帝王。必須要高瞻遠矚。而你替百姓謝朕是萬萬不可。朕雖是帝王,可也是普通人。朕雖為百姓,可也為我朱家王朝。”


    朱元璋說的坦蕩,他是有私心的。其目的就是鞏固江山社稷。


    曆數中華五千年之王朝。沒有一個王朝能千秋萬代。


    可他朱元璋,卻想做到前人所不能做到的事。


    這是一個帝王的雄心。打下一個地域廣闊的大明,將兒子,孫子們實權,實地分封下去。即使大明亂了。但是,爛也爛在自己家裏。


    都是實權分封,朱元璋就不信。朱家的天下,會落在外姓人手裏。


    “兒臣明白了。”


    朱標對朱元璋的妄自菲薄是不認可的。


    他與朱元璋相處的時間很長,他是即馬皇後最了解朱元璋的人。


    雖然如朱元璋所說,他有私心。他不是聖人。可作為帝王的朱元璋,能將百姓放在自己之上。就這一點,中原帝王多有不及。


    勤儉節約,不是朱元璋做給別人看的。


    帝王,帝後節約的美德,節約下來的開支。全部用在了百姓身上。真正做到了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試問,天下可有帝王如此!


    沒有。


    唯有被稱作布衣天子的朱元璋保持著初心。他沒有忘本,他知道自己隻是一個農民的兒子。


    作為農民的兒子,為農民做任何事。都不在需要去計較,不在需要徘徊考慮。


    正是受到朱元璋的影響和教育,朱標這一代人。他的兄弟姐妹們,都繼承了朱元璋夫婦善待百姓的態度。


    無論是囂張跋扈的秦王,還是以殘暴著稱的晉王。他們針對的,都不是普通百姓。


    相反,在秦王和晉王封地的普通百姓。幸福指數是整個大明最高的。說他們與百姓秋毫無犯,並不為過。


    “明白就好,如果以太子的辦法應付蒙古人。會讓老二在西北左右為難。”


    朱元璋也相信朱樉會出兵應對南下的蒙古人。


    問題是,現在的吐蕃與河西還沒有徹底接手。還沒有穩固根基。


    朱樉一旦翻臉,蒙古人必然要全力報複朱樉。


    泥菩薩還有三分火氣,何況是與朱樉稱兄道弟的蒙古人。


    蒙古人對朱樉是送馬,送羊,送牛。甚至連多餘的土地,也交給朱樉打理。


    翻臉意味著背叛。多背叛者,毫無疑問,蒙古人一定會放棄北平,要朱樉的命。


    因此朱元璋才打算,把朱樉與北平戰事隔離開,不讓他參與。讓朱樉自己搗鼓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反正,最終受益的還是大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大明之秦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轉身寶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轉身寶貝並收藏重生大明之秦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