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晨


    朱樉從趙敏的床上起來。經過一晚的折騰,兩人又成了真正的模範夫妻。恩愛相繼,柔情相隨。


    “大王需有一個準備。”


    朱樉在趙敏的服侍下,一邊穿衣一邊點頭。


    昨晚的夫妻夜話,讓朱樉細細一想也有一定道理。


    胡惟庸畢竟是變法派的領軍人物,朱元璋殺他很可能是為堅定自己的決心。


    而對自己的口頭承諾,朱元璋還真不一定會遵守。上次,朱元璋也說了,是父子倆的談話聊天。


    曆史上關於胡惟庸案的記載多有矛盾,因此關於其是否確實謀反爭議很大。


    雖然南京傳來的消息,也是說胡惟庸有謀反之心。可朱樉在南京聽到朱元璋的口述,他肯定相信謀反是假,變法是真。


    作為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名至實歸的丞相。不管胡惟庸是奸是忠,是謀反也好,變法也罷。有一點不可否認,那就是他的做法的確改變了中華曆史。


    因為他是最後一個敢向皇帝權威挑戰的丞相。是他促使中華結束了丞相製度,加強了皇權的統治。


    “準備?怎麽準備?”


    朱樉反問。


    趙敏想了想,說道:“大王心裏怎麽想的,憑心去做就好。”


    “心裏想的!本王心裏想打到南京去當皇帝。”


    朱樉翻著白眼,沒好氣的說道。


    誰知,趙敏像是沒有聽懂這是朱樉的反話。反而是持支持態度。


    “大王完全可以。”


    穿戴完畢,朱樉走出房間。


    “本王當然知道可以,可很有可能隻是找死。”


    走出房間的朱樉,還能聽見趙敏的聲音從房間裏隱隱傳來。


    “有沒有勝算,也要試一試才知道。”


    朱樉笑著搖頭,向著王府前院走去。


    何必呢!


    再說現在大明是三線作戰,他朱樉真不會在這個時候發動內戰,便宜外人。


    現在的朱樉真的被胡惟庸一事所牽掛。


    因為大明在胡惟庸這裏,會在三岔路口做出選擇。


    朱元璋的做法,對於皇帝,對於老朱家來說肯定是最好的。


    可長期來看,大明集權於皇帝一身。是明顯弊大於利。


    反對,還是讚成?這讓朱樉一直拿不定主意。


    他明白,自己的話或許在朱元璋眼裏根本不起作用。


    被藐視,被朱元璋輕看。或許自己的反對,會讓朱元璋大吃一驚的。


    隻能走一步看三步了。洪武大帝這是給自己出難題。


    不管怎麽說,胡惟庸罪不至死,這是殺雞儆猴,還是敲山震虎。


    胡惟庸的背後,可是有著李善長等明朝元老。這一點朱樉可是清楚無比,隨著胡惟庸一案開始。李善長等人,也相聚說再見。


    一路走,一路想。


    朱樉認為自己還是應該發出自己的聲音。


    來到大明的初衷,不就是為了大明能走向和平幸福的康莊大道。為全世界的發展,做出指導性綱領。


    大明最後能滅亡,雖然是敗文人所賜。可根源不就是在朱元璋的手中?


    壓製文人,高度集權於皇帝。最後卻被文人敗壞江山,這是什麽?是宿命的安排!還是人在做天在看?


    朱樉越想越覺得自己應該挺身而出。


    “大王,求求大王救救我父親。”


    剛到王府前院所在的長史府,胡文聰不知從哪兒冒出來。跪在朱樉的麵前,緊緊抱著他的腿,那是淚如雨下。


    朱樉見到是胡文聰,震驚無比。


    “他怎麽會知道這麽快?”


    趙敏的消息來的快,朱樉早就在上次揚州回來時搞清楚了。


    而胡文聰難道也是用的信鴿傳遞消息?真是不能小看任何人。


    朝廷都還在以快馬快船,以八百裏,六百裏加急的時候。聰明人已經在使用天空通道了。


    “快起來文聰,發生了什麽事?”


    朱樉連忙扶起胡文聰,裝作一無所知的模樣。


    “大王,我父親休矣!”


    胡文聰並沒有起身,而是從懷裏摸出一封書信遞給朱樉。


    朱樉接過書信,繼續攙扶胡文聰。


    “你先起來。”


    胡文聰頭搖的厲害,再次拒絕朱樉的好意。執意跪地不起。


    “大王,胡文聰求大王一定救救我父親。”


    朱樉再次假裝歎氣,不得已先將手中的書信打開來看。


    “起來,本王保證給你做主。”


    朱樉說完,不在理會跪地的胡文聰。而是大步向著長史府走去。


    長史府,這是王府長史鄧艾負責的地方。也是秦王府的中心機構。


    從這裏發出的每一個命令,在西北都猶如聖旨。


    胡文聰聽到朱樉的話,立馬起身跟在身後。


    “鄧長史,你看看。本王決定兵發中原。”


    隨著朱樉冷漠的神情,以及說出的話。把鄧艾嚇的心驚肉跳。


    顧不得朱樉走到王座上坐下,鄧艾迅速打開手中的信件。一目數行快速掃過。


    “大王,萬萬不可。”


    鄧艾看來書信以為是什麽大事,結果卻是一封丞相胡惟庸的家信。


    如果說有什麽特別之處,就是胡惟庸在信中留有遺言。


    “如今我陝西兵力不足十萬,如何對抗朝廷數百萬大軍?”


    作為王府的長史,協助朱樉管理整個西北的鄧艾。


    自是十分了解朱樉的為人。朱樉是牽著不走打著倒退,屬於強驢的性格。因此鄧艾的勸誡很是動了一番腦筋。


    果然,朱樉聽到十萬兵力明顯被震驚了。


    “才十萬?”


    “不錯,大王,這還不能保證十萬大軍都會跟著大王造反。”


    不等朱樉反應的時間,鄧艾一口氣接著以事實說話。


    “造反?”


    “大王兵進中原與造反無異。”


    鄧艾又是斬釘截鐵的說道。


    朱樉大受刺激,鄧艾的造反一詞頓時讓他清醒。


    先不說以十萬兵力對抗朱元璋,他內心並不想造反。


    一旦出兵被定性為造反,那將永遠沒有回旋的餘地。不是他朱樉打到南京稱帝,就是被朱元璋打到遠走他鄉。


    “大王,我父親真的不是私心為自己,而是為了大明萬年計。請大王明鑒。”


    朱樉徘徊,讓跟來的胡文聰再次跪地哭訴。


    胡文聰倒不是希望朱樉能發兵攻打中原造反,而是希望朱樉能為他父親喊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大明之秦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轉身寶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轉身寶貝並收藏重生大明之秦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