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殿上,禦榻階下,宋癢在左,李迪張士遜在右,宋癢手指二人,高聲問“若明知國難當頭,你二人可還要阻攔”,兩相皆不知如何作答。趙禎身後陡然冒汗,他原以為無論如何李迪張士遜都不會應允,可此番沉默卻話給他知恐有變數。章獻臨朝十二年,已令他倍感局促,如今皇權歸還,又怎能分羹他人?縱是從小待他如親子的楊太後也不行!
宋癢見無人回他,改問張尚陽:“張太史,此次蝗災可與星象有關?”
張尚陽亦緘口不語。
“你方才如此坦蕩,為何又不肯說了?”
張尚陽道:“此事可議,未經太史局上下定奪,不可妄言。”
宋癢聽了,垂眼麵向趙禎,俯首作揖不做多言。
趙禎知他意思,眼中冒火,微微咬牙頷首,對張尚陽強做鎮定道:“說來聽聽亦無妨。”
張尚陽說需出殿一陣才能講,趙禎允了。他得令出來,見殿外夜色幾已褪盡,有赤陽升空,殘月半消,伸出左手在右手掌心默默比劃。
趙禎趁空當對三人道:“此刻不見有軍情告急,何不等禦史孫祖德從西平回來再議,且慶州增兵已是箭在弦上,如今更有王德用暫時駐陣,未必便需要向契丹借兵。”
李迪亦對宋癢說:“正是,自先帝與遼聖宗結盟,真定府那邊便不需擴軍,如今若西平起,我大宋良將自可遣去慶州一帶。”
宋癢回身麵向李迪:“有無良將可遣,須樞密使王鬷大人才可議論,將領安排似不歸中書門下管吧?”
趙禎聽了,正中下懷,馬上召王鬷入內,且命知製誥富弼上前,言其曾出使契丹,實因趙禎深知富弼為人絕不對遼國相讓,定會與宋癢抗辯。
等二人作揖站好,宋癢便複述張尚陽之論,他才說完,張士遜立馬接口道:“自結盟至今,我大宋近三十年,每歲歲貢十萬銀,二十萬絹,無人不恨,無人不恥,以西平為由加派精兵,實乃大宋之機。”
王鬷因趙禎派遣王德用一事尚有介懷,酸說:“論熟悉慶州用兵,當屬王德用,不如命他護送孫祖德一同回朝商討。”
宋癢斥道:“王大人身為樞密使,怎麽連邊線情形都不了解,若需王德用回朝,便由他任樞密使也可。”
王鬷臉紅相駁:“宋大人既然口口聲聲認定有太白從西而犯我大宋,那敢問宋大人,我朝與契丹結盟,北麵不需重兵,然從西平往西,仍有瓜,沙,肅三州被趙元昊緊盯,隨時有戰禍起而波及成都府。此地比西平更西,可是太白所在之地?吐蕃部族於青唐(西寧)建都,日日來宋討要封爵厚祿,稍有不慎便難安撫,如何不算太白所在之地?更有西南蠻夷與大理段氏爭執不斷,若大理段氏求宋相助,在我朝門外動起幹戈,會否為太白所在之地?”
見宋癢一時無法回話,王鬷得意追問:“宋大人連何處是太白所在之地都不知,談何借兵出兵遣兵用兵?”
話及此處,張尚陽從殿外入內,趙禎問他出去許久有何所得,張尚陽報曰:“陛下,適才天色尚暗,臣不能看個仔細。至方才殿外全無殘月,臣才確定。此刻南鬥已然消失,可太白仍高掛天上,此兆稱太白晝見。”
“如何解?”
“初解為主國變弱,弱國變強,旱,蝗,星因此而生。太白高掛,可主邊兵之事,是以兵禍從邊疆起。南鬥星被犯,號稱陰國憂,胡王死。”
趙禎暗暗深吸一口氣,道:“你的意思,胡王死乃指趙德明,確實是西平要造反的跡象了?”
張尚陽趕忙道:“如臣之前所言,尚未與太史局商議,不能定論。”
宋癢則打岔說:“縱不能定論,跡象已明,王大人,李大人,張大人,現在該作何說法?”
“不用他們有說法!”趙禎起身,盯緊宋癢,宋癢有些驚到,不自覺垂首聽話,“朕現在便可告訴你,慶州加兵已成定局,不必複議。”
忽聽一人喝道:“不可!”
眾人隨聲音望去,竟出自富弼之口,皆問如何不可。趙禎亦未曾想到,他傳富弼上前,是因其曾多次言說不能因結盟之事而鬆懈練兵,熟料此時他竟敢帶頭反對。
富弼道:“臣一向不以結盟為喜,可練兵非一朝一夕之事。若當真西平造反,不從契丹借兵,我大宋不敵則要如何?歲幣雖多,但不及操兵所需百一,結盟並非如此不堪之事。此時既可借兵,為何不用?”
趙禎瞠目結舌,氣了半晌才道:“你可知借兵必須有太後娘娘參與軍國大事後的手詔才行?”
宋癢道:“陛下,今太白犯南鬥,且晝日可見,亂象已生。此時是該糾結娘娘能否參政,還是國運興衰?”
趙禎啞口,看向李迪,李迪低頭不語,再看向張士遜,張士遜默然長歎,王鬷富弼二人,更是搖頭無奈。趙禎雙腿發軟,坐回禦榻,心中急忙盤算如何應對。忽想到若呂夷簡在,他定能以絕女謁為由而反駁,可惜此時他已被自己貶去武勝,思緒至此,他方寸已亂,真如丟魂缺魄。
宋癢高喊:“陛下!”
趙禎猛然抬頭,知道勢至此地,無人可依,隻得顫聲道:“同平章事李迪,你回中書門下後擬一份詔書,許寶慶皇太後共參軍國大事,退朝!”
說完,不等周成奉宣布,已步入後殿。
夜裏,慈壽殿外有暗鴉蟲鳴之音。
錦瑟聽見,看向祖筠。祖筠對楊太後道:“娘娘,奴婢出去添炭火。”遂攜錦瑟出去。
楊太後又坐在窗前,此時風冷更甚九月,隻是她心中毫不知覺。
“我來恭賀你。”那曾經的沙啞聲音又自窗外響起。
楊太後想笑,卻不知為何笑不出來,隻緩緩道:“你放心,待中書門下詔令頒布,我第一要緊事,便是讓章獻那奴狗附葬永定陵,再替你平反。”
那聲音問:“你以章獻遺詔掌權,又如何能反將她處置?”
楊太後冷笑道:“這你便要祈求,趙禎這兒皇帝的臣子,與他能有多少離心離德之處了。”
“我倒是更好奇,朝野之中究竟哪些是你的人?”
楊太後沉聲道:“若有利可圖,各個皆是我的人,若無利可圖,誰知哪天便會將我棄之如敝屣。”
窗外無聲應和。
楊太後等了一陣,急道:“你走了?”
“還在此處。”
楊太後安心下來,淡淡問:“沒走緣何不說話?”
“不知如何作答,你如此明白人情涼薄,拚搏至此又是為何?”
楊太後笑說:“朝臣死活於我無益,皇權顛覆於我無益,天下興亡於我無益,我如此拚搏是為了什麽,難道你心中不明?”
外麵輕歎一聲,似有話要說又不知如何開口。楊太後不語等候,過了一陣,那聲音終於說:“如果我說,我早已放下了,你能變回原本模樣嗎?”
她一愣,琢磨一陣終開口:“難道你以為我全是為你?你放沒放下我知道,我心中所恨你竟真是不明,你走吧,我不願與你浪費口舌。”
她再未得到任何答複。
宋癢見無人回他,改問張尚陽:“張太史,此次蝗災可與星象有關?”
張尚陽亦緘口不語。
“你方才如此坦蕩,為何又不肯說了?”
張尚陽道:“此事可議,未經太史局上下定奪,不可妄言。”
宋癢聽了,垂眼麵向趙禎,俯首作揖不做多言。
趙禎知他意思,眼中冒火,微微咬牙頷首,對張尚陽強做鎮定道:“說來聽聽亦無妨。”
張尚陽說需出殿一陣才能講,趙禎允了。他得令出來,見殿外夜色幾已褪盡,有赤陽升空,殘月半消,伸出左手在右手掌心默默比劃。
趙禎趁空當對三人道:“此刻不見有軍情告急,何不等禦史孫祖德從西平回來再議,且慶州增兵已是箭在弦上,如今更有王德用暫時駐陣,未必便需要向契丹借兵。”
李迪亦對宋癢說:“正是,自先帝與遼聖宗結盟,真定府那邊便不需擴軍,如今若西平起,我大宋良將自可遣去慶州一帶。”
宋癢回身麵向李迪:“有無良將可遣,須樞密使王鬷大人才可議論,將領安排似不歸中書門下管吧?”
趙禎聽了,正中下懷,馬上召王鬷入內,且命知製誥富弼上前,言其曾出使契丹,實因趙禎深知富弼為人絕不對遼國相讓,定會與宋癢抗辯。
等二人作揖站好,宋癢便複述張尚陽之論,他才說完,張士遜立馬接口道:“自結盟至今,我大宋近三十年,每歲歲貢十萬銀,二十萬絹,無人不恨,無人不恥,以西平為由加派精兵,實乃大宋之機。”
王鬷因趙禎派遣王德用一事尚有介懷,酸說:“論熟悉慶州用兵,當屬王德用,不如命他護送孫祖德一同回朝商討。”
宋癢斥道:“王大人身為樞密使,怎麽連邊線情形都不了解,若需王德用回朝,便由他任樞密使也可。”
王鬷臉紅相駁:“宋大人既然口口聲聲認定有太白從西而犯我大宋,那敢問宋大人,我朝與契丹結盟,北麵不需重兵,然從西平往西,仍有瓜,沙,肅三州被趙元昊緊盯,隨時有戰禍起而波及成都府。此地比西平更西,可是太白所在之地?吐蕃部族於青唐(西寧)建都,日日來宋討要封爵厚祿,稍有不慎便難安撫,如何不算太白所在之地?更有西南蠻夷與大理段氏爭執不斷,若大理段氏求宋相助,在我朝門外動起幹戈,會否為太白所在之地?”
見宋癢一時無法回話,王鬷得意追問:“宋大人連何處是太白所在之地都不知,談何借兵出兵遣兵用兵?”
話及此處,張尚陽從殿外入內,趙禎問他出去許久有何所得,張尚陽報曰:“陛下,適才天色尚暗,臣不能看個仔細。至方才殿外全無殘月,臣才確定。此刻南鬥已然消失,可太白仍高掛天上,此兆稱太白晝見。”
“如何解?”
“初解為主國變弱,弱國變強,旱,蝗,星因此而生。太白高掛,可主邊兵之事,是以兵禍從邊疆起。南鬥星被犯,號稱陰國憂,胡王死。”
趙禎暗暗深吸一口氣,道:“你的意思,胡王死乃指趙德明,確實是西平要造反的跡象了?”
張尚陽趕忙道:“如臣之前所言,尚未與太史局商議,不能定論。”
宋癢則打岔說:“縱不能定論,跡象已明,王大人,李大人,張大人,現在該作何說法?”
“不用他們有說法!”趙禎起身,盯緊宋癢,宋癢有些驚到,不自覺垂首聽話,“朕現在便可告訴你,慶州加兵已成定局,不必複議。”
忽聽一人喝道:“不可!”
眾人隨聲音望去,竟出自富弼之口,皆問如何不可。趙禎亦未曾想到,他傳富弼上前,是因其曾多次言說不能因結盟之事而鬆懈練兵,熟料此時他竟敢帶頭反對。
富弼道:“臣一向不以結盟為喜,可練兵非一朝一夕之事。若當真西平造反,不從契丹借兵,我大宋不敵則要如何?歲幣雖多,但不及操兵所需百一,結盟並非如此不堪之事。此時既可借兵,為何不用?”
趙禎瞠目結舌,氣了半晌才道:“你可知借兵必須有太後娘娘參與軍國大事後的手詔才行?”
宋癢道:“陛下,今太白犯南鬥,且晝日可見,亂象已生。此時是該糾結娘娘能否參政,還是國運興衰?”
趙禎啞口,看向李迪,李迪低頭不語,再看向張士遜,張士遜默然長歎,王鬷富弼二人,更是搖頭無奈。趙禎雙腿發軟,坐回禦榻,心中急忙盤算如何應對。忽想到若呂夷簡在,他定能以絕女謁為由而反駁,可惜此時他已被自己貶去武勝,思緒至此,他方寸已亂,真如丟魂缺魄。
宋癢高喊:“陛下!”
趙禎猛然抬頭,知道勢至此地,無人可依,隻得顫聲道:“同平章事李迪,你回中書門下後擬一份詔書,許寶慶皇太後共參軍國大事,退朝!”
說完,不等周成奉宣布,已步入後殿。
夜裏,慈壽殿外有暗鴉蟲鳴之音。
錦瑟聽見,看向祖筠。祖筠對楊太後道:“娘娘,奴婢出去添炭火。”遂攜錦瑟出去。
楊太後又坐在窗前,此時風冷更甚九月,隻是她心中毫不知覺。
“我來恭賀你。”那曾經的沙啞聲音又自窗外響起。
楊太後想笑,卻不知為何笑不出來,隻緩緩道:“你放心,待中書門下詔令頒布,我第一要緊事,便是讓章獻那奴狗附葬永定陵,再替你平反。”
那聲音問:“你以章獻遺詔掌權,又如何能反將她處置?”
楊太後冷笑道:“這你便要祈求,趙禎這兒皇帝的臣子,與他能有多少離心離德之處了。”
“我倒是更好奇,朝野之中究竟哪些是你的人?”
楊太後沉聲道:“若有利可圖,各個皆是我的人,若無利可圖,誰知哪天便會將我棄之如敝屣。”
窗外無聲應和。
楊太後等了一陣,急道:“你走了?”
“還在此處。”
楊太後安心下來,淡淡問:“沒走緣何不說話?”
“不知如何作答,你如此明白人情涼薄,拚搏至此又是為何?”
楊太後笑說:“朝臣死活於我無益,皇權顛覆於我無益,天下興亡於我無益,我如此拚搏是為了什麽,難道你心中不明?”
外麵輕歎一聲,似有話要說又不知如何開口。楊太後不語等候,過了一陣,那聲音終於說:“如果我說,我早已放下了,你能變回原本模樣嗎?”
她一愣,琢磨一陣終開口:“難道你以為我全是為你?你放沒放下我知道,我心中所恨你竟真是不明,你走吧,我不願與你浪費口舌。”
她再未得到任何答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