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有修改,但是作者後台被鎖了,我這兩天申請解鎖)
眼見呂夷簡已快到身旁,趙元儼知道不能再說下去,最終瞥著他,再牙縫裏虛聲擠出一句話丟給韓億:“麻柳吩咐你們做事前,隻怕沒顧及過你們安身立命的事後,這麽悉數遵從何嚐不是自己也沒給自己留後路,老夫隻盼你是個明白人!”接著轉過身,略微堆出一點點笑意,迎著呂夷簡走過去。
韓億稍慢他一步,他在從後麵觀望趙元儼的背影,揣摩著他最後一句話的意思。他原以為趙元儼與楊太後是一條船上的,可現在看來也不盡然和諧,或許間中早就有一條裂痕出現了。顯然這道裂痕出現的原因,是這兩個人打從一開始就各有目的,隻是他不論對誰都都不夠熟稔。
“這是舟入江心槳難棄啊!”韓億暗自嗟歎,他儼然不曉得究竟該以誰為主,隻得硬著頭皮向前邁出一步,隨元儼同呂夷簡招呼。
明月依舊掛在幾人的頭頂,它蒼黃而平靜,不帶一絲情感,始終保持在原位,全然沒有落下去的意思。東邊的太陽不知道何時才能升起,逐漸消散的黑暗中,地上模糊的人影越來越多,越發繚亂。最終這些影子還是在第一縷曙光中匯集成了一長排,堆疊有序,就像東角樓的宮牆一般嚴密不透風,壓的人喘不過氣。
韓億置身於這入朝的隊伍中間,他個子並不算高,又因上了年紀而有些駝背,此刻抬起頭看去,向前有人遮擋,向後亦有人遮擋。他已經算不出這一排有多少人,算不出自己是站在第幾個。
忽聽手持牙牌的閤門使問了一聲:“人齊未?”
當頭的那個人答道:“人齊!”
他平緩的呼出一口氣,準備向著宮內前行。
而殿堂之上,趙禎顯然對見到趙元儼並不感到開心。
盡管他臉上始終掛著一抹笑,不易叫人看出來他的心思,可在叫趙元儼的名號時,他停頓了一下,似乎是拿捏不好該如何稱呼他。任誰都瞧出來這是生了隔閡,惟獨元儼自己依舊鎮定如往昔,大有前事已過的跡象。
可惜韓億沒有盯著別人的工夫,才聽完眾臣的報備,果然蔡齊就向趙禎道出他擅自調用官粟一事。趙禎收斂了笑容,眼睛在一眾官員中搜尋,徐徐點名:“韓億在否?”
因有元儼的提醒,他此刻倒也不太慌張,隻重整了姿態,出列恭謹答:“臣在。”
“蔡齊說得可是真的?”趙禎身子往後靠了靠,緊盯著他問。
韓億叉手道:“陛下,未能預見應天府傷主之事是臣失職,臣有罪。”接著便不再多說一句。
趙禎稍等了片刻,看是等不出什麽回音兒,疑說:“你不辯解嗎?”
韓億依舊垂首答曰:“臣擅動常平倉官粟,已坐法刑律,縱有天大的緣由,也甘願受罰。”
趙禎冷笑道:“你這麽說,那便就是有天大的緣由在了。”他攥緊了衣袖的一角,揚起下巴傲視著他,威嚴的說:“姑且先把這緣由講出來罷,放心,重責少不了你的。”
韓億在腦中編纂著托詞,用眼角看著一旁的趙元儼,尋思他不是要來救自己嗎,此時不出聲更待何時?
但見他始終沒有動作,趙禎又還在等著,他隻好盡快的找出一套話來:“陛下,臣雖未料到應天府民盜之禍,但益州的情形實在太過嚴峻,京東東路至今發生的是冬旱,可益州以前潮熱,是以今朝滋生的乃是旱疫1。兩者之間,自有其輕重,臣權衡再三,不得不出此下策。”
“真是荒謬!”趙禎氣極反笑,“益州的常平倉,是天禧四年朕尚為太子,在資善堂由章獻娘娘陪伴聽政時親自增設的!縱然益州的常平倉空了,還有梓州,利州,夔州,再不濟還有湖北湖南二路臨近,哪就輪到應天府了!”
這自然是最大的疑點之一,但韓億仍舊想到了應答之法:“陛下,實在成都府與別處不同,蜀中地勢多變,民眾龐雜。一旦遇旱,疫氣流竄,隨時便能擴散為大災。此次遇旱又與以往不同,秋蝗冬旱接連突發,地方轄所準備不足,以至應對有誤,司農寺將常平倉的糧食都提早出糶(賣出糧食)了,才會令現在糧儲不足。”
此話當真是將罪責歸咎到了趙禎身上,司農寺將餘糧拿去開倉賑災的請示,正是十月二十二的常朝上,趙禎當眾同意的,他避也避不開。更何況,他總不能去指責司農寺不該放糧。
韓億說了這話,不敢抬頭去看他的表情,他趕忙替趙禎找台階下:“司農寺此舉並無過錯,誰都沒料到旱情會延宕至今,但也多虧了陛下批允,才能令饑民撐到今時今日。臣眼見如今有餘裕的常平倉,隻有應天府尚有一處,這才不得已而為之。”
他好容易將話圓了回來,侍立原地半天,卻等不到趙禎出聲。又自覺駝背的身子現在因為垂首顯得更矮,便一點點的去挺直脊梁,令自己看起來有個愛民忠君的模樣。
這時蔡齊有些忍不住,在旁道:“陛下,臣有話想問韓大人。”趙禎準許後,他高聲質問:“敢問韓大人,你說應天府應對有餘,那民盜是如何而來?”
韓億側眼看著蔡齊,心說這人真是糾纏不休。“同為旱情,益州死者無數,當地轉運使為控住疫疾,不得不令人四處挖坑掩埋屍體。益州四處皆有患者,百姓眼下各自閉門不出,明知在家中或許獨自餓死,也不敢出去一趟染病回來害死爺娘妻小。”他看了蔡齊一眼,從容繼續,“而應天府生出民盜,縱是憾事,可本朝一向對因饑傷主者從輕發落,當不至再饑荒上增添人命。正如在下方才所言,事有輕重緩急,不得不為。”
蔡齊又道:“好一個不得不為,韓大人,在下另有一問。”
“請講。”韓億實在不敢表露出對他的厭煩。
蔡齊卻毫不遮掩他的氣憤,臉漲得通紅,語氣亦頗為不敬:“韓大人說不至再增人命,言辭間居然對此事如此放任,可知應天府的官粟運到成都府需要幾日,再從別處運糧到應天府又需幾日,韓大人能不能擔保這幾日應天府不會再有民盜傷主的事?應天府為東京陪都,其風化民教,難道不該是天下蒼生的典範?”
蔡齊方說完,不想另一邊趙元儼突然發話:“應天府已有對策,難道蔡大人不知?”
此言一出,就連韓億都是一驚。
1明道二年的這場旱疫原本是發生在梓州(如今綿陽附近)境內的,不過梓州到益州並不遠,都在成都府的範疇內,而且韓億又是知益州的,所以此處就直接說是益州了。
眼見呂夷簡已快到身旁,趙元儼知道不能再說下去,最終瞥著他,再牙縫裏虛聲擠出一句話丟給韓億:“麻柳吩咐你們做事前,隻怕沒顧及過你們安身立命的事後,這麽悉數遵從何嚐不是自己也沒給自己留後路,老夫隻盼你是個明白人!”接著轉過身,略微堆出一點點笑意,迎著呂夷簡走過去。
韓億稍慢他一步,他在從後麵觀望趙元儼的背影,揣摩著他最後一句話的意思。他原以為趙元儼與楊太後是一條船上的,可現在看來也不盡然和諧,或許間中早就有一條裂痕出現了。顯然這道裂痕出現的原因,是這兩個人打從一開始就各有目的,隻是他不論對誰都都不夠熟稔。
“這是舟入江心槳難棄啊!”韓億暗自嗟歎,他儼然不曉得究竟該以誰為主,隻得硬著頭皮向前邁出一步,隨元儼同呂夷簡招呼。
明月依舊掛在幾人的頭頂,它蒼黃而平靜,不帶一絲情感,始終保持在原位,全然沒有落下去的意思。東邊的太陽不知道何時才能升起,逐漸消散的黑暗中,地上模糊的人影越來越多,越發繚亂。最終這些影子還是在第一縷曙光中匯集成了一長排,堆疊有序,就像東角樓的宮牆一般嚴密不透風,壓的人喘不過氣。
韓億置身於這入朝的隊伍中間,他個子並不算高,又因上了年紀而有些駝背,此刻抬起頭看去,向前有人遮擋,向後亦有人遮擋。他已經算不出這一排有多少人,算不出自己是站在第幾個。
忽聽手持牙牌的閤門使問了一聲:“人齊未?”
當頭的那個人答道:“人齊!”
他平緩的呼出一口氣,準備向著宮內前行。
而殿堂之上,趙禎顯然對見到趙元儼並不感到開心。
盡管他臉上始終掛著一抹笑,不易叫人看出來他的心思,可在叫趙元儼的名號時,他停頓了一下,似乎是拿捏不好該如何稱呼他。任誰都瞧出來這是生了隔閡,惟獨元儼自己依舊鎮定如往昔,大有前事已過的跡象。
可惜韓億沒有盯著別人的工夫,才聽完眾臣的報備,果然蔡齊就向趙禎道出他擅自調用官粟一事。趙禎收斂了笑容,眼睛在一眾官員中搜尋,徐徐點名:“韓億在否?”
因有元儼的提醒,他此刻倒也不太慌張,隻重整了姿態,出列恭謹答:“臣在。”
“蔡齊說得可是真的?”趙禎身子往後靠了靠,緊盯著他問。
韓億叉手道:“陛下,未能預見應天府傷主之事是臣失職,臣有罪。”接著便不再多說一句。
趙禎稍等了片刻,看是等不出什麽回音兒,疑說:“你不辯解嗎?”
韓億依舊垂首答曰:“臣擅動常平倉官粟,已坐法刑律,縱有天大的緣由,也甘願受罰。”
趙禎冷笑道:“你這麽說,那便就是有天大的緣由在了。”他攥緊了衣袖的一角,揚起下巴傲視著他,威嚴的說:“姑且先把這緣由講出來罷,放心,重責少不了你的。”
韓億在腦中編纂著托詞,用眼角看著一旁的趙元儼,尋思他不是要來救自己嗎,此時不出聲更待何時?
但見他始終沒有動作,趙禎又還在等著,他隻好盡快的找出一套話來:“陛下,臣雖未料到應天府民盜之禍,但益州的情形實在太過嚴峻,京東東路至今發生的是冬旱,可益州以前潮熱,是以今朝滋生的乃是旱疫1。兩者之間,自有其輕重,臣權衡再三,不得不出此下策。”
“真是荒謬!”趙禎氣極反笑,“益州的常平倉,是天禧四年朕尚為太子,在資善堂由章獻娘娘陪伴聽政時親自增設的!縱然益州的常平倉空了,還有梓州,利州,夔州,再不濟還有湖北湖南二路臨近,哪就輪到應天府了!”
這自然是最大的疑點之一,但韓億仍舊想到了應答之法:“陛下,實在成都府與別處不同,蜀中地勢多變,民眾龐雜。一旦遇旱,疫氣流竄,隨時便能擴散為大災。此次遇旱又與以往不同,秋蝗冬旱接連突發,地方轄所準備不足,以至應對有誤,司農寺將常平倉的糧食都提早出糶(賣出糧食)了,才會令現在糧儲不足。”
此話當真是將罪責歸咎到了趙禎身上,司農寺將餘糧拿去開倉賑災的請示,正是十月二十二的常朝上,趙禎當眾同意的,他避也避不開。更何況,他總不能去指責司農寺不該放糧。
韓億說了這話,不敢抬頭去看他的表情,他趕忙替趙禎找台階下:“司農寺此舉並無過錯,誰都沒料到旱情會延宕至今,但也多虧了陛下批允,才能令饑民撐到今時今日。臣眼見如今有餘裕的常平倉,隻有應天府尚有一處,這才不得已而為之。”
他好容易將話圓了回來,侍立原地半天,卻等不到趙禎出聲。又自覺駝背的身子現在因為垂首顯得更矮,便一點點的去挺直脊梁,令自己看起來有個愛民忠君的模樣。
這時蔡齊有些忍不住,在旁道:“陛下,臣有話想問韓大人。”趙禎準許後,他高聲質問:“敢問韓大人,你說應天府應對有餘,那民盜是如何而來?”
韓億側眼看著蔡齊,心說這人真是糾纏不休。“同為旱情,益州死者無數,當地轉運使為控住疫疾,不得不令人四處挖坑掩埋屍體。益州四處皆有患者,百姓眼下各自閉門不出,明知在家中或許獨自餓死,也不敢出去一趟染病回來害死爺娘妻小。”他看了蔡齊一眼,從容繼續,“而應天府生出民盜,縱是憾事,可本朝一向對因饑傷主者從輕發落,當不至再饑荒上增添人命。正如在下方才所言,事有輕重緩急,不得不為。”
蔡齊又道:“好一個不得不為,韓大人,在下另有一問。”
“請講。”韓億實在不敢表露出對他的厭煩。
蔡齊卻毫不遮掩他的氣憤,臉漲得通紅,語氣亦頗為不敬:“韓大人說不至再增人命,言辭間居然對此事如此放任,可知應天府的官粟運到成都府需要幾日,再從別處運糧到應天府又需幾日,韓大人能不能擔保這幾日應天府不會再有民盜傷主的事?應天府為東京陪都,其風化民教,難道不該是天下蒼生的典範?”
蔡齊方說完,不想另一邊趙元儼突然發話:“應天府已有對策,難道蔡大人不知?”
此言一出,就連韓億都是一驚。
1明道二年的這場旱疫原本是發生在梓州(如今綿陽附近)境內的,不過梓州到益州並不遠,都在成都府的範疇內,而且韓億又是知益州的,所以此處就直接說是益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