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畫師們筆下的自在觀音各不相同,隻是這兩軸俱是出自黃氏父子之手,一脈相傳下來,形神上便有七八分相近。
楊太後的眼睛在兩幅之間跳了跳,最終將指頭輕輕點在黃荃勾勒的佛衣上,微微頷首道:“皆稱黃居寀畫的怪石山水超過乃父,但依老身所見這觀音卻是做父親的更勝一籌。”
錦瑟聞言斜斜瞅了瞅,全然看不出哪個更好些,硬要分辯,不過是在衣服上用彩濃淡略帶差別罷了。
祖筠上前一步問:“娘娘準備將哪幅送到姒徽殿?”
楊太後抬起身,示意錦瑟將桌上的畫卷好,從新展開一幅《水月觀音》。“既然皇後嚷嚷著趕工了一個佛堂,不過幾軸觀音像,一並給她做屏障的花樣也無妨。”楊太後垂下眼,往畫上掃了一掃,問錦瑟,“這張可是出自黃要叔筆下?”
“正是。”
接著待祖筠打開一幅《觀音菩薩像》,又問:“這是黃居寀的?”
“娘娘慧眼如炬,奴婢方才在左藏庫辨認好久都記不牢全。”
“盯太久了反而眼花,其實父子倆畫的佛衣大不相同。”楊太後伸出手指,輕輕點著黃荃畫作的衣袖說,“你瞧這裏,這個勾勒的衣痕,細處尖似毫,粗處韌如柳,顯然心手相應;另一個雖極盡曲折戰顫,紋路瘦硬流利,想是學南唐偽主(李煜)的門道,富貴有餘,卻不大適合觀音了。”
“謝娘娘賜教。”錦瑟笑道,“可惜奴婢沒娘娘的本事,到頭還得死記硬背。”
“你這丫頭,多知道點沒壞處——成啦,不看了。”楊太後背過身往回走,“到底隻是工於花鳥山石的人,名氣雖大,可一到觀音上,再看也不過如此,你收起來候著吧。祖筠過來。”
祖筠跟進去,湊到太後跟前攙扶。
楊太後走了幾步,悠悠的說:“我瞧你進屋就神色恍惚,為的什麽啊。”
“娘娘,從前殿那邊來傳話的人回稟,說朝上正吵著要複設提點刑獄呢,奴婢擔心官家此舉是衝著娘娘而來。”祖筠答道。
楊太後點點頭,坐到榻上,看見腳旁的炭盆,沒著急理她的消息,先氣說:“一遍遍讓你們別往屋裏添恁多碳,忒燥人了,怎麽還加?”
“娘娘恕罪,都是奴婢不好。”祖筠趕緊將窗子支起一個縫,解釋道,“娘娘養護的雖周到,可奴婢們難免怕冬風亂鑽一通,誰也兜不住,寒邪入體就麻煩了。”
“這跟火爐裏烤著一樣,沒病倒叫你們捂出病來。”
“奴婢知錯。”
祖筠賠了罪,趕上冷氣兒從外頭吹了點進屋,楊太後也便不大生氣。“今次不計較,以後不許再擅自做主。”她隨手摘下一串佛珠在手裏把玩著道,“說說吧,前朝怎麽個意思,平白無故要重設提點刑獄,誰的主意?”
“王曙王大人的主意,好像為對付河北路的富賈遏糴。”
“對付富賈也值當用提刑官?”楊太後疑道,“他橫是嫌樞密院操的心還不夠多...中書門下說什麽?”
“隻有昭文相公(宰相兼昭文館大學士)覺得不妥,奴婢不曉得他們如何決議的。”
“嗯...”
楊太後沉吟一聲,合上眼,提刑官能起什麽作用,她還真搞不清楚。盡管章獻處理軍國事時曾留她在身旁,但止於說教,太詳細的內容終究不會讓她了解。
她忽地想起以前章獻在世,曾質問過呂夷簡一句話:“宰相亦預宮中事邪(宰相連後宮的事也想插手嗎)?”
那是趙禎親娘李宸妃剛歿,尚未下葬,章獻不欲對外張揚,打算草草殮葬了事。可他非要挑早朝奏事的時機,當著眾多大臣的麵,隔著趙禎的寶座,問垂簾的她後宮是否死了一個妃子。這等行徑分明是存心找麻煩,直讓多年來費力隱瞞趙禎身世的章獻麵子上掛不住,氣的她丟下這句話,就拉著趙禎走了。
事後他自然百般解釋,說自己的意思並非忤逆太後,而是為劉氏宗族考慮。畢竟待章獻百年歸天,趙禎遲早會知道自己的親娘是誰,今朝若不以皇後之禮下葬李宸妃,明晚難保趙禎不會拿她的家人出氣。
事關宗族,不由得章獻不信,隻得答應厚葬李氏。亦是因這一層,趙禎去到洪福殿看李宸妃的棺木時,她的屍身才會保存的如此完好。
如今回頭看呂夷簡的做法,替章獻保全了劉氏一族,還在趙禎麵前留下了印象,來日提起,小皇帝定會記掛著他的好處;於大宋來說,天子能尋回親娘,也算是個喜事。其中的圓滑通變,可不是某些冥頑不靈的舊臣能學會的。
楊太後睜開眼,不禁冷笑一聲,心說:“什麽都要插一腳,圖謀的哪兒是幹預後宮,分明盼著朝廷一切決斷都離不了你,讓你的宰相之位坐的安如磐石。”
念及此處,她胸口的煩悶稍稍紓解了一點——如果呂夷簡願坐的安穩,他必不會坐視趙禎攬權。於是她深吸一口氣,搖搖頭道:“這老東西真要和樞密院對著幹,樞密院也沒法子,咱們惟有先觀望觀望他們各自打的什麽算盤。隻是複設提刑司...提刑司...為的什麽呢?”
太後剛撥了幾下佛珠,思緒便被錦瑟打斷:“娘娘,沈太妃已入宮。”
但她沒搭話,看上去還是在為什麽事恍神。
“娘娘...”祖筠悄聲提醒了一句。
“聽見了。”楊太後不耐煩的說,“那些畫都準備好了,到時候拿過去不就得了。”
瞧她有點煩躁,錦瑟馬上唱了個諾退下。
姒徽殿前。
因為沈太妃多次申明希望節儉,趙禎遂隻安排了一個素藤織花做麵的簷子1,把她從宣德樓東偏門接入宮。
這簷子從外頭看十分樸素,棕色方頂的四個角僅僅以祥獸裝飾,頂梁和舁(yu)杠(就當是抬轎子的杆)塗的玄漆,通體瞧下來最鮮豔的地方不過是上麵緋色的門簾與窗簾。但裏頭藤椅,踏子,軟屏,紅羅裀褥,百花織簇的夾幔一樣不少,沈氏坐的還算舒服。
打進了東偏門,一路到姒徽殿,這一路她連簾子都未曾掀起。
她離開這個地方二十多年,走的時候不滿二十歲,待回來,已經四十歲了;走的是後還是眾臣心中可做皇後的沈充媛,待回來,已經是沈太妃了。她會害怕,害怕看到的一切都不再是曾經的模樣,這會提醒她,那陪伴在青燈古佛旁的日子,是她平白流失的生命。
1車輿的一種,用肩抬,顯得稍稍有點簡陋,不過不同級別的人坐的簷子裝飾物上還是有區別。
楊太後的眼睛在兩幅之間跳了跳,最終將指頭輕輕點在黃荃勾勒的佛衣上,微微頷首道:“皆稱黃居寀畫的怪石山水超過乃父,但依老身所見這觀音卻是做父親的更勝一籌。”
錦瑟聞言斜斜瞅了瞅,全然看不出哪個更好些,硬要分辯,不過是在衣服上用彩濃淡略帶差別罷了。
祖筠上前一步問:“娘娘準備將哪幅送到姒徽殿?”
楊太後抬起身,示意錦瑟將桌上的畫卷好,從新展開一幅《水月觀音》。“既然皇後嚷嚷著趕工了一個佛堂,不過幾軸觀音像,一並給她做屏障的花樣也無妨。”楊太後垂下眼,往畫上掃了一掃,問錦瑟,“這張可是出自黃要叔筆下?”
“正是。”
接著待祖筠打開一幅《觀音菩薩像》,又問:“這是黃居寀的?”
“娘娘慧眼如炬,奴婢方才在左藏庫辨認好久都記不牢全。”
“盯太久了反而眼花,其實父子倆畫的佛衣大不相同。”楊太後伸出手指,輕輕點著黃荃畫作的衣袖說,“你瞧這裏,這個勾勒的衣痕,細處尖似毫,粗處韌如柳,顯然心手相應;另一個雖極盡曲折戰顫,紋路瘦硬流利,想是學南唐偽主(李煜)的門道,富貴有餘,卻不大適合觀音了。”
“謝娘娘賜教。”錦瑟笑道,“可惜奴婢沒娘娘的本事,到頭還得死記硬背。”
“你這丫頭,多知道點沒壞處——成啦,不看了。”楊太後背過身往回走,“到底隻是工於花鳥山石的人,名氣雖大,可一到觀音上,再看也不過如此,你收起來候著吧。祖筠過來。”
祖筠跟進去,湊到太後跟前攙扶。
楊太後走了幾步,悠悠的說:“我瞧你進屋就神色恍惚,為的什麽啊。”
“娘娘,從前殿那邊來傳話的人回稟,說朝上正吵著要複設提點刑獄呢,奴婢擔心官家此舉是衝著娘娘而來。”祖筠答道。
楊太後點點頭,坐到榻上,看見腳旁的炭盆,沒著急理她的消息,先氣說:“一遍遍讓你們別往屋裏添恁多碳,忒燥人了,怎麽還加?”
“娘娘恕罪,都是奴婢不好。”祖筠趕緊將窗子支起一個縫,解釋道,“娘娘養護的雖周到,可奴婢們難免怕冬風亂鑽一通,誰也兜不住,寒邪入體就麻煩了。”
“這跟火爐裏烤著一樣,沒病倒叫你們捂出病來。”
“奴婢知錯。”
祖筠賠了罪,趕上冷氣兒從外頭吹了點進屋,楊太後也便不大生氣。“今次不計較,以後不許再擅自做主。”她隨手摘下一串佛珠在手裏把玩著道,“說說吧,前朝怎麽個意思,平白無故要重設提點刑獄,誰的主意?”
“王曙王大人的主意,好像為對付河北路的富賈遏糴。”
“對付富賈也值當用提刑官?”楊太後疑道,“他橫是嫌樞密院操的心還不夠多...中書門下說什麽?”
“隻有昭文相公(宰相兼昭文館大學士)覺得不妥,奴婢不曉得他們如何決議的。”
“嗯...”
楊太後沉吟一聲,合上眼,提刑官能起什麽作用,她還真搞不清楚。盡管章獻處理軍國事時曾留她在身旁,但止於說教,太詳細的內容終究不會讓她了解。
她忽地想起以前章獻在世,曾質問過呂夷簡一句話:“宰相亦預宮中事邪(宰相連後宮的事也想插手嗎)?”
那是趙禎親娘李宸妃剛歿,尚未下葬,章獻不欲對外張揚,打算草草殮葬了事。可他非要挑早朝奏事的時機,當著眾多大臣的麵,隔著趙禎的寶座,問垂簾的她後宮是否死了一個妃子。這等行徑分明是存心找麻煩,直讓多年來費力隱瞞趙禎身世的章獻麵子上掛不住,氣的她丟下這句話,就拉著趙禎走了。
事後他自然百般解釋,說自己的意思並非忤逆太後,而是為劉氏宗族考慮。畢竟待章獻百年歸天,趙禎遲早會知道自己的親娘是誰,今朝若不以皇後之禮下葬李宸妃,明晚難保趙禎不會拿她的家人出氣。
事關宗族,不由得章獻不信,隻得答應厚葬李氏。亦是因這一層,趙禎去到洪福殿看李宸妃的棺木時,她的屍身才會保存的如此完好。
如今回頭看呂夷簡的做法,替章獻保全了劉氏一族,還在趙禎麵前留下了印象,來日提起,小皇帝定會記掛著他的好處;於大宋來說,天子能尋回親娘,也算是個喜事。其中的圓滑通變,可不是某些冥頑不靈的舊臣能學會的。
楊太後睜開眼,不禁冷笑一聲,心說:“什麽都要插一腳,圖謀的哪兒是幹預後宮,分明盼著朝廷一切決斷都離不了你,讓你的宰相之位坐的安如磐石。”
念及此處,她胸口的煩悶稍稍紓解了一點——如果呂夷簡願坐的安穩,他必不會坐視趙禎攬權。於是她深吸一口氣,搖搖頭道:“這老東西真要和樞密院對著幹,樞密院也沒法子,咱們惟有先觀望觀望他們各自打的什麽算盤。隻是複設提刑司...提刑司...為的什麽呢?”
太後剛撥了幾下佛珠,思緒便被錦瑟打斷:“娘娘,沈太妃已入宮。”
但她沒搭話,看上去還是在為什麽事恍神。
“娘娘...”祖筠悄聲提醒了一句。
“聽見了。”楊太後不耐煩的說,“那些畫都準備好了,到時候拿過去不就得了。”
瞧她有點煩躁,錦瑟馬上唱了個諾退下。
姒徽殿前。
因為沈太妃多次申明希望節儉,趙禎遂隻安排了一個素藤織花做麵的簷子1,把她從宣德樓東偏門接入宮。
這簷子從外頭看十分樸素,棕色方頂的四個角僅僅以祥獸裝飾,頂梁和舁(yu)杠(就當是抬轎子的杆)塗的玄漆,通體瞧下來最鮮豔的地方不過是上麵緋色的門簾與窗簾。但裏頭藤椅,踏子,軟屏,紅羅裀褥,百花織簇的夾幔一樣不少,沈氏坐的還算舒服。
打進了東偏門,一路到姒徽殿,這一路她連簾子都未曾掀起。
她離開這個地方二十多年,走的時候不滿二十歲,待回來,已經四十歲了;走的是後還是眾臣心中可做皇後的沈充媛,待回來,已經是沈太妃了。她會害怕,害怕看到的一切都不再是曾經的模樣,這會提醒她,那陪伴在青燈古佛旁的日子,是她平白流失的生命。
1車輿的一種,用肩抬,顯得稍稍有點簡陋,不過不同級別的人坐的簷子裝飾物上還是有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