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知信遣人給楊太後送的消息,令她昨夜睡得極不安穩,一闔眼全是兩個字——關南。
去年契丹曾派出生辰使(專門祝賀皇帝、太後、皇後生日的外交官)入宮拜見章獻賀壽,彼時楊知信多與在皇城外營商的遼人有所勾連,而章獻病重已呈危相,大有撒手之勢。在這之前,她就多次向人透露,希望讓楊淑妃做皇太後。
隻有身在高位,方能全心全意替她照料皇帝,照料大宋。她對外的說法是在父母眼裏,孩子總還是在自己膝下聽話的幼童。何況,這孩子還一直以為自己是從她肚子裏出來的呢。
契丹人顯然探聽到了風聲,此次便借賀壽之機,輾轉告訴楊太後:“昔太祖南伐,即為關南。今雖修兄弟之好,然國之舊基不在,舉朝難平,無不盼思複土壤。”也正是那時,久居深宮,一直以為兩國之間相安無事的楊太後才曉得,原來這三十年,對方從未曾放棄奪取十縣的念頭。
楊知信亦密信她,講解說耶律宗真剛剛即位,且同趙楨一樣,政權掌握在他的生母,遼皇太妃蕭耨斤的手裏。差別在於,宗真已經十八歲,他要鞏固自己的地位,不會任由母妃專權。而他的舉措之一,便要拿在他們眼中被中原“竊取”的關南“失地”下手。
自古“賊心賊行難磨滅”,楊太後並不感到詫異,何況自後周世宗奪取關南十縣回中原,至今已經八九十年,期間征戰數次也沒安穩下來,直至先帝不惜定下每年向北朝獻出三十萬歲幣的澶淵之盟,才勉強作罷。
其實真宗寧願背負罵名也不肯拱手相讓的地方,她即便真可以共商軍國事,又有多少得以插手的餘地呢?
但機會不能流失!
趙楨叫她小娘娘,對她比對大娘娘章獻還親,表麵的因由是她對皇帝多寵溺,章獻則處處困鎖所致。然骨子裏,那是一個男人皇權被分割後的恨。已做了十幾年的傀儡,終於將一個讓他永生永世背著孝親之道的人盼死了,他還肯換一個人來繼續牽線嗎?
她明白,這種情緒,她比誰都明白。
除非有什麽能令他甘願忍氣吞聲的東西,一層層的再將他壓製。即使那東西是與狐謀裘,也暫且答應吧,因為在她的考慮中,她還有後路——朝臣的反對。
本朝不殺文官,準許台諫風聞言事,對帝王不願做的舉措來說,可真是個好借口。
假設她肯割讓關南給契丹,台諫與兩府卻不斷杯葛,那她根本無法成事,更有了讓遼朝也不能太過緊逼的借口。
隻是她沒成想,對方竟然如此沉不住氣。
雙方的密函往來尚未成氣候,但自年初開始,北朝對這塊地的渴望越發迫切,甚至甘願假冒西平,在慶州招惹事端。她隱約察覺,定然有什麽人什麽事,在推動著耶律宗真打破宋遼三十年來的和平。
昨晚,隨章訪往來的人給她的信上寫明,契丹為了輔她掌權,願意在邊境製造更大的爭端。如今一小半的土地都在鬧饑荒,國庫與糧倉皆在寅吃卯糧,有人正盼著河北路救濟,楊太後不知道他們究竟打算製造多大的衝突,但她算瞧明白了,遼人巴不得西平人真摻上一腳。
“輔我掌權?”楊太後在心中冷笑,“自天聖六年趙元昊攻破甘州(甘肅張掖),到如今西涼(甘肅武威)、沙洲(敦煌)、瓜州(甘肅安西),但凡是對待契丹親善的地方,都被西平奪走。耶律宗真這小子,根本希望牽住趙元昊的鼻子往我大宋趕,他好來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她將信紙折好,在手裏攥著,問親信:“在遼國住了幾日?”
“天明到的白溝驛(保定白溝河,遼宋交界的使館,章頻的棺木在遼國首都中京以銀器裝點後運送到白溝),夜裏遼人接到新城縣(高碑店)住一晚而已,第二天就往回趕了。”
“見過誰?”
“北朝接伴副使吳克荷。”親信答,他等了一等,沒有等到下一問,於是繼續回道,“章訪大人與其沒有太多交談,推給身邊人向他問詢章頻大人的死因。吳克荷說是章大人自稱須有要務處置,不肯會麵,才致其卒於紫濛館而不察。此後吳副史問陛下與太後娘娘聖體安康,又問我朝近日可有雨雪、兩府大臣是否除改、馬駒滋繁與否...”
“信是誰給你的。”
“守夜時一館內婢女。”
楊太後問:“那楊(知信)大人對遼人怎麽個意思?”
“副指揮使沒看信,交代讓娘娘斟酌。”
楊太後略一沉吟,突然罵道:“狗心狗行啜狗尾的耶律狗賊!我早該知道,這一家辱弑主母,廢母為庶1,還有什麽不能做的?”而楊太後罵契丹人,實在少些立場,因又補充了句“夷狄之蠻,果然不存我華夏禮教”,切割她們之間的不同。
——————
信使嚇了一跳,忙跪下連連說“娘娘息怒,娘娘息怒”。
楊太後將信丟給他,沉了一口氣,說:“把信拿回去給楊大人,讓他也知道知道契丹的厲害,問問他,他這個上四軍的統領,聽了究竟坐不坐得穩!”接著把傷已多半痊愈的祖筠叫進屋,讓她送信使離開。
祖筠應承著退下,叮囑他幾句不許看信裏的東西,然後拿了些打賞給他。
待再回來合上門,便對楊太後勸說:“娘娘息怒,奴婢以前曾聽從河北路入宮的女史提過,即便兩朝訂了澶淵之盟,這些年那邊還經常有契丹的士兵埋伏生事,隻是本朝礙於兄弟情誼的麵子,又是大國,便壓下來不給人知道。北虜蠻橫無信慣了,娘娘千萬別跟他們置氣。”
楊太後搖搖頭,她哪裏是跟契丹置氣,她是跟自己,跟楊知信置氣呢。分明是他幫遼人遞信,他幫遼人拉線,他鼓動她利用遼人,可當真的著手,他又一直按兵不動。
想大宋八十萬禁軍(《水滸傳》稱林衝八十萬禁軍總教頭,其實光馬、步禁軍在仁宗慶曆年間已達八十二萬六千),真正能接近趙楨,負責皇帝行幸儀衛的,便是直隸楊知信手下的寬衣天武。倘或一日日下去,積不相能,終得為敵,那最有利的不就是有這些上四軍在手嗎?
1耶律宗真的生母蕭耨斤在1032年殺了遼聖宗皇後蕭菩薩哥的兩個兄弟,並派人刺殺蕭菩薩哥,最終蕭菩薩哥不堪淩辱自戕身亡;1034年,耶律宗真不喜蕭耨斤掌權加危懼皇權被奪,連夜將其押往慶州軟禁,並在第二天廢為庶。
去年契丹曾派出生辰使(專門祝賀皇帝、太後、皇後生日的外交官)入宮拜見章獻賀壽,彼時楊知信多與在皇城外營商的遼人有所勾連,而章獻病重已呈危相,大有撒手之勢。在這之前,她就多次向人透露,希望讓楊淑妃做皇太後。
隻有身在高位,方能全心全意替她照料皇帝,照料大宋。她對外的說法是在父母眼裏,孩子總還是在自己膝下聽話的幼童。何況,這孩子還一直以為自己是從她肚子裏出來的呢。
契丹人顯然探聽到了風聲,此次便借賀壽之機,輾轉告訴楊太後:“昔太祖南伐,即為關南。今雖修兄弟之好,然國之舊基不在,舉朝難平,無不盼思複土壤。”也正是那時,久居深宮,一直以為兩國之間相安無事的楊太後才曉得,原來這三十年,對方從未曾放棄奪取十縣的念頭。
楊知信亦密信她,講解說耶律宗真剛剛即位,且同趙楨一樣,政權掌握在他的生母,遼皇太妃蕭耨斤的手裏。差別在於,宗真已經十八歲,他要鞏固自己的地位,不會任由母妃專權。而他的舉措之一,便要拿在他們眼中被中原“竊取”的關南“失地”下手。
自古“賊心賊行難磨滅”,楊太後並不感到詫異,何況自後周世宗奪取關南十縣回中原,至今已經八九十年,期間征戰數次也沒安穩下來,直至先帝不惜定下每年向北朝獻出三十萬歲幣的澶淵之盟,才勉強作罷。
其實真宗寧願背負罵名也不肯拱手相讓的地方,她即便真可以共商軍國事,又有多少得以插手的餘地呢?
但機會不能流失!
趙楨叫她小娘娘,對她比對大娘娘章獻還親,表麵的因由是她對皇帝多寵溺,章獻則處處困鎖所致。然骨子裏,那是一個男人皇權被分割後的恨。已做了十幾年的傀儡,終於將一個讓他永生永世背著孝親之道的人盼死了,他還肯換一個人來繼續牽線嗎?
她明白,這種情緒,她比誰都明白。
除非有什麽能令他甘願忍氣吞聲的東西,一層層的再將他壓製。即使那東西是與狐謀裘,也暫且答應吧,因為在她的考慮中,她還有後路——朝臣的反對。
本朝不殺文官,準許台諫風聞言事,對帝王不願做的舉措來說,可真是個好借口。
假設她肯割讓關南給契丹,台諫與兩府卻不斷杯葛,那她根本無法成事,更有了讓遼朝也不能太過緊逼的借口。
隻是她沒成想,對方竟然如此沉不住氣。
雙方的密函往來尚未成氣候,但自年初開始,北朝對這塊地的渴望越發迫切,甚至甘願假冒西平,在慶州招惹事端。她隱約察覺,定然有什麽人什麽事,在推動著耶律宗真打破宋遼三十年來的和平。
昨晚,隨章訪往來的人給她的信上寫明,契丹為了輔她掌權,願意在邊境製造更大的爭端。如今一小半的土地都在鬧饑荒,國庫與糧倉皆在寅吃卯糧,有人正盼著河北路救濟,楊太後不知道他們究竟打算製造多大的衝突,但她算瞧明白了,遼人巴不得西平人真摻上一腳。
“輔我掌權?”楊太後在心中冷笑,“自天聖六年趙元昊攻破甘州(甘肅張掖),到如今西涼(甘肅武威)、沙洲(敦煌)、瓜州(甘肅安西),但凡是對待契丹親善的地方,都被西平奪走。耶律宗真這小子,根本希望牽住趙元昊的鼻子往我大宋趕,他好來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她將信紙折好,在手裏攥著,問親信:“在遼國住了幾日?”
“天明到的白溝驛(保定白溝河,遼宋交界的使館,章頻的棺木在遼國首都中京以銀器裝點後運送到白溝),夜裏遼人接到新城縣(高碑店)住一晚而已,第二天就往回趕了。”
“見過誰?”
“北朝接伴副使吳克荷。”親信答,他等了一等,沒有等到下一問,於是繼續回道,“章訪大人與其沒有太多交談,推給身邊人向他問詢章頻大人的死因。吳克荷說是章大人自稱須有要務處置,不肯會麵,才致其卒於紫濛館而不察。此後吳副史問陛下與太後娘娘聖體安康,又問我朝近日可有雨雪、兩府大臣是否除改、馬駒滋繁與否...”
“信是誰給你的。”
“守夜時一館內婢女。”
楊太後問:“那楊(知信)大人對遼人怎麽個意思?”
“副指揮使沒看信,交代讓娘娘斟酌。”
楊太後略一沉吟,突然罵道:“狗心狗行啜狗尾的耶律狗賊!我早該知道,這一家辱弑主母,廢母為庶1,還有什麽不能做的?”而楊太後罵契丹人,實在少些立場,因又補充了句“夷狄之蠻,果然不存我華夏禮教”,切割她們之間的不同。
——————
信使嚇了一跳,忙跪下連連說“娘娘息怒,娘娘息怒”。
楊太後將信丟給他,沉了一口氣,說:“把信拿回去給楊大人,讓他也知道知道契丹的厲害,問問他,他這個上四軍的統領,聽了究竟坐不坐得穩!”接著把傷已多半痊愈的祖筠叫進屋,讓她送信使離開。
祖筠應承著退下,叮囑他幾句不許看信裏的東西,然後拿了些打賞給他。
待再回來合上門,便對楊太後勸說:“娘娘息怒,奴婢以前曾聽從河北路入宮的女史提過,即便兩朝訂了澶淵之盟,這些年那邊還經常有契丹的士兵埋伏生事,隻是本朝礙於兄弟情誼的麵子,又是大國,便壓下來不給人知道。北虜蠻橫無信慣了,娘娘千萬別跟他們置氣。”
楊太後搖搖頭,她哪裏是跟契丹置氣,她是跟自己,跟楊知信置氣呢。分明是他幫遼人遞信,他幫遼人拉線,他鼓動她利用遼人,可當真的著手,他又一直按兵不動。
想大宋八十萬禁軍(《水滸傳》稱林衝八十萬禁軍總教頭,其實光馬、步禁軍在仁宗慶曆年間已達八十二萬六千),真正能接近趙楨,負責皇帝行幸儀衛的,便是直隸楊知信手下的寬衣天武。倘或一日日下去,積不相能,終得為敵,那最有利的不就是有這些上四軍在手嗎?
1耶律宗真的生母蕭耨斤在1032年殺了遼聖宗皇後蕭菩薩哥的兩個兄弟,並派人刺殺蕭菩薩哥,最終蕭菩薩哥不堪淩辱自戕身亡;1034年,耶律宗真不喜蕭耨斤掌權加危懼皇權被奪,連夜將其押往慶州軟禁,並在第二天廢為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