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隸弘農國,弘農城,王府。
梁宇麾下一名軍侯帶著勝利的消息飛奔進王府,跪在堂前,說道:“王上,本次出戰張大人連敗董軍曹性、高順兩員大將,俘虜敵方軍士六百一十二人。”
彼時,劉辯正與荀攸、華歆和皇甫賢在府中閑談,談笑自若,妙趣橫生。
劉辯對來人說道:“好好好,昨夜辛苦了一夜,今日又衝殺一場,你也辛苦了,下去休息吧。”他讓人拿錢幣賞賜來人,便令來人下去休息了。
高順、曹性何許人,他自然知道,乃呂布麾下八健將之二。
高順,字伯平,五原何陰縣人,為人清白,治軍嚴謹,實乃不可多得的大將。
曹性,字修明,河內林慮縣人,善射,頗有武勇,亦是一員猛將。
他有意招攬兩人,卻未露出任何神色。
待來人走後,劉辯起身對荀攸拱手道:“公達先生妙計,不戰而屈人之兵。”
荀攸趕忙起身,拜道:“王上,謬讚了,多虧子魚善仿筆跡,崇武親臨敵寨,眾將不辭勞苦,才得此大勝。”
昨夜,依荀攸之計,博楊城共做了四件事。
其一,董橫親畫弘農布防圖一份,送與西涼軍,令其攻城。
此乃誘敵之計。
其二,伍孚前日擒得一探子,其為郭汜麾下軍士。華歆模仿探子筆跡,修書一封,言有人欲趁主將出征之機行刺董卓。弘農王聯絡南陽太守袁術、京兆尹蓋勳,與圍諸將於此。
此乃退敵之計。
其三,梁宇連夜率越騎裹蹄出南門,再撤布由西門返回,如此四次。
其四,秦遠率本部兵馬一千人、城門校尉部兵馬一千六百人連夜出南門,清晨時由南返回,多立旌旗。
三、四乃疑兵之計。
荀攸計謀一出,西涼軍果然撤退。他們不知,彼時弘農城隻有五百守軍,一攻即破。
弘農軍能生擒高順、曹性兩將還要得以與敵方內部的嫌隙。
若郭汜命大軍一齊撤退,而未因個人恩怨派郝萌殿後,高順便不會引兵接應,何來被擒一事。
隻是為退敵的無意之言,居然真的說中了行刺之事,引得呂布及時趕到,阻了曹操與王允的大事。或許,天意如此。
當然,眾人對此並不知曉。
又過了兩個時辰,伍孚、張遼、梁宇和秦遠四將帶著高順、曹性來到府上。
劉辯見曹性、高順兩人,一個膂力驚人神射手,一個颯爽英姿先鋒將,果然是兩員不可多得的人才。
但他並未立即理會兩人,而是來到伍孚身邊,親自為其卸去盔甲,查看肩膀的傷勢,詢問來由,關心備至。
他請伍孚落座,又命人去請醫官到府上為伍孚處理傷口。
然後,他又見高順、曹性兩人身上亦有傷,命人帶他們先去處理傷口,再做定奪。況且,伍孚為高順所傷,若此時提出招攬,定然有些不妥。
張遼請求親自帶兩人去,他欣然應允,又命張遼賜予飯食,好生招待。
不一會兒,蘇定重新安排好城門處的守衛,亦來到府上。他擔心敵人攻城,一直守在城門上,小心觀察。
如今眾將得勝歸來,他也長舒一口氣。
他進到堂內,見得荀攸,對他拱手道:“先生妙計,某不該懷疑先生。”
荀攸擺擺手,笑著說道:“將軍恪盡職守,端是一員忠臣良將。”
劉辯為眾將賜座,對他們進行表彰。
然後他又看向伍孚,對他說道:“今日大勝敵軍,論功行賞之事還要勞煩將軍。”
此時,醫官已為伍孚處理好傷口,伍孚看著劉辯,欲言又止,然後說道:“王上,那高順實乃一員良將,切莫因為末將之傷,而失了人才。”
華歆聞言,對伍孚讚道:“伍中尉果真是棟梁之才,子魚佩服。”
荀攸、皇甫賢亦在旁邊幫襯。
劉辯握著伍孚的手說道:“將軍如此大義,寡人甚是感動。”
不一會兒,張遼帶高順與曹性處理好傷情,返回王府。
一路上,張遼已與兩人講述劉辯出了洛陽的經曆,兩人對此嘖嘖稱奇,又因為劉辯並未為難兩人,對他心生好感。
待兩人回到王府,皆跪在堂內,態度稍微恭謙些。
劉辯見兩人與來時想比,變化如此之大,想必是張遼與他們講了些什麽。
他看向高順,對他說道:“伯平,寡人聽聞你每戰畢衝在前,驍勇善戰。如今你傷我王國中尉,而伍將軍卻說你是一員良將,勸寡人招攬你,汝可願為寡人效力。”
高順看了看坐在旁邊的伍孚,沉吟了片刻,說道:“某願意效忠王上,萬死不辭。”
然後劉辯又對曹性說道:“修明,本王聽聞當年丁刺史願表汝為射聲校尉,汝卻以‘寸功未立’而拒絕,端是一個豪傑,寡人有愛才之心,汝可願為寡人效力。”
曹性心中對劉辯知曉他的舊事感到震驚,他看向張遼,後者一副“我沒講過,我也不知道”的表情,他笑道:“人生難得遇知己,某願效忠王上。”
劉辯新收兩員戰將,心中大喜。
他任命張遼兼任鷹揚校尉、高順為陷陣校尉、曹性為神射校尉,各領兵一千,皆受伍孚管製。
三人心中大喜,各自拜謝,尤其是高順和曹性兩人。他們作為董卓麾下將領,劉辯竟然完全不計較,對兩人委以重任,讓他們心中感激。
劉辯自從有了董橫這名武藝高強的護衛之後,便想著將張遼解放出來。他可不想埋沒了張遼這個將才,在自己身邊做一個護衛實在太屈才了。
劉辯也曾問過董橫是否願意做一個統兵之將,這家夥倒好,直言他不善統兵,甘願做一個護衛。
其實劉辯知道董橫是擔心他風頭太盛,在董卓眼中太紮眼,會害了他的兩位兄長。
劉辯自然也樂得有這麽一位衛士長。
時值傍晚,劉辯命府中備好酒菜,留眾人用膳,犒賞眾臣。
荀攸聞言,笑著說道:“伯良將弘農城兩位最善做魚的廚娘介紹到王府,讓某隻有在王上這裏才能吃到了。”
荀攸一席話,引得眾人大笑。
梁宇麾下一名軍侯帶著勝利的消息飛奔進王府,跪在堂前,說道:“王上,本次出戰張大人連敗董軍曹性、高順兩員大將,俘虜敵方軍士六百一十二人。”
彼時,劉辯正與荀攸、華歆和皇甫賢在府中閑談,談笑自若,妙趣橫生。
劉辯對來人說道:“好好好,昨夜辛苦了一夜,今日又衝殺一場,你也辛苦了,下去休息吧。”他讓人拿錢幣賞賜來人,便令來人下去休息了。
高順、曹性何許人,他自然知道,乃呂布麾下八健將之二。
高順,字伯平,五原何陰縣人,為人清白,治軍嚴謹,實乃不可多得的大將。
曹性,字修明,河內林慮縣人,善射,頗有武勇,亦是一員猛將。
他有意招攬兩人,卻未露出任何神色。
待來人走後,劉辯起身對荀攸拱手道:“公達先生妙計,不戰而屈人之兵。”
荀攸趕忙起身,拜道:“王上,謬讚了,多虧子魚善仿筆跡,崇武親臨敵寨,眾將不辭勞苦,才得此大勝。”
昨夜,依荀攸之計,博楊城共做了四件事。
其一,董橫親畫弘農布防圖一份,送與西涼軍,令其攻城。
此乃誘敵之計。
其二,伍孚前日擒得一探子,其為郭汜麾下軍士。華歆模仿探子筆跡,修書一封,言有人欲趁主將出征之機行刺董卓。弘農王聯絡南陽太守袁術、京兆尹蓋勳,與圍諸將於此。
此乃退敵之計。
其三,梁宇連夜率越騎裹蹄出南門,再撤布由西門返回,如此四次。
其四,秦遠率本部兵馬一千人、城門校尉部兵馬一千六百人連夜出南門,清晨時由南返回,多立旌旗。
三、四乃疑兵之計。
荀攸計謀一出,西涼軍果然撤退。他們不知,彼時弘農城隻有五百守軍,一攻即破。
弘農軍能生擒高順、曹性兩將還要得以與敵方內部的嫌隙。
若郭汜命大軍一齊撤退,而未因個人恩怨派郝萌殿後,高順便不會引兵接應,何來被擒一事。
隻是為退敵的無意之言,居然真的說中了行刺之事,引得呂布及時趕到,阻了曹操與王允的大事。或許,天意如此。
當然,眾人對此並不知曉。
又過了兩個時辰,伍孚、張遼、梁宇和秦遠四將帶著高順、曹性來到府上。
劉辯見曹性、高順兩人,一個膂力驚人神射手,一個颯爽英姿先鋒將,果然是兩員不可多得的人才。
但他並未立即理會兩人,而是來到伍孚身邊,親自為其卸去盔甲,查看肩膀的傷勢,詢問來由,關心備至。
他請伍孚落座,又命人去請醫官到府上為伍孚處理傷口。
然後,他又見高順、曹性兩人身上亦有傷,命人帶他們先去處理傷口,再做定奪。況且,伍孚為高順所傷,若此時提出招攬,定然有些不妥。
張遼請求親自帶兩人去,他欣然應允,又命張遼賜予飯食,好生招待。
不一會兒,蘇定重新安排好城門處的守衛,亦來到府上。他擔心敵人攻城,一直守在城門上,小心觀察。
如今眾將得勝歸來,他也長舒一口氣。
他進到堂內,見得荀攸,對他拱手道:“先生妙計,某不該懷疑先生。”
荀攸擺擺手,笑著說道:“將軍恪盡職守,端是一員忠臣良將。”
劉辯為眾將賜座,對他們進行表彰。
然後他又看向伍孚,對他說道:“今日大勝敵軍,論功行賞之事還要勞煩將軍。”
此時,醫官已為伍孚處理好傷口,伍孚看著劉辯,欲言又止,然後說道:“王上,那高順實乃一員良將,切莫因為末將之傷,而失了人才。”
華歆聞言,對伍孚讚道:“伍中尉果真是棟梁之才,子魚佩服。”
荀攸、皇甫賢亦在旁邊幫襯。
劉辯握著伍孚的手說道:“將軍如此大義,寡人甚是感動。”
不一會兒,張遼帶高順與曹性處理好傷情,返回王府。
一路上,張遼已與兩人講述劉辯出了洛陽的經曆,兩人對此嘖嘖稱奇,又因為劉辯並未為難兩人,對他心生好感。
待兩人回到王府,皆跪在堂內,態度稍微恭謙些。
劉辯見兩人與來時想比,變化如此之大,想必是張遼與他們講了些什麽。
他看向高順,對他說道:“伯平,寡人聽聞你每戰畢衝在前,驍勇善戰。如今你傷我王國中尉,而伍將軍卻說你是一員良將,勸寡人招攬你,汝可願為寡人效力。”
高順看了看坐在旁邊的伍孚,沉吟了片刻,說道:“某願意效忠王上,萬死不辭。”
然後劉辯又對曹性說道:“修明,本王聽聞當年丁刺史願表汝為射聲校尉,汝卻以‘寸功未立’而拒絕,端是一個豪傑,寡人有愛才之心,汝可願為寡人效力。”
曹性心中對劉辯知曉他的舊事感到震驚,他看向張遼,後者一副“我沒講過,我也不知道”的表情,他笑道:“人生難得遇知己,某願效忠王上。”
劉辯新收兩員戰將,心中大喜。
他任命張遼兼任鷹揚校尉、高順為陷陣校尉、曹性為神射校尉,各領兵一千,皆受伍孚管製。
三人心中大喜,各自拜謝,尤其是高順和曹性兩人。他們作為董卓麾下將領,劉辯竟然完全不計較,對兩人委以重任,讓他們心中感激。
劉辯自從有了董橫這名武藝高強的護衛之後,便想著將張遼解放出來。他可不想埋沒了張遼這個將才,在自己身邊做一個護衛實在太屈才了。
劉辯也曾問過董橫是否願意做一個統兵之將,這家夥倒好,直言他不善統兵,甘願做一個護衛。
其實劉辯知道董橫是擔心他風頭太盛,在董卓眼中太紮眼,會害了他的兩位兄長。
劉辯自然也樂得有這麽一位衛士長。
時值傍晚,劉辯命府中備好酒菜,留眾人用膳,犒賞眾臣。
荀攸聞言,笑著說道:“伯良將弘農城兩位最善做魚的廚娘介紹到王府,讓某隻有在王上這裏才能吃到了。”
荀攸一席話,引得眾人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