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待張恭指揮麾下軍士殺入內院之時,弘農王府外又傳來一陣馬蹄聲,似又有一隊人馬來到,不知是何方人馬。
張恭留在府外的心腹進府稟報,言護羌校尉楊瓚引軍前來救駕。
張恭心中猶豫,今日該當如何?
他思忖著:“如今李利被俘,若不能殺進內院,李利必將我一並供出。屆時,我亦難以自保。不如我先拖住楊瓚,讓軍士將弘農王等人殺死,謊稱刺客所為即可。”
想畢,他指揮麾下軍士向內院掩殺,而帶一隊人出府見楊瓚。
而府外的楊瓚聽聞府內殺聲四起,又見張恭率一軍出府,問道:“張將軍,府內為何突起刀兵?”
張恭答道:“殺賊矣。”
楊瓚又問:“如今形勢如何?”
張恭又答:“賊人頑強。”
楊瓚欲率軍進府助戰,張恭攔阻道:“待我軍疲憊之時,將軍再去。”
楊瓚執意要去,張恭閃開一條通路,讓楊瓚過去。
而楊瓚正要過去時,卻有一人看到張恭將手放於腰間兵刃之上,一把拉住了楊瓚。
楊瓚見狀複又退回,問那人:“這是何意?”
那人將方才所見告知楊瓚,使後者驚出一身冷汗,急忙言道:“若非先生,某已身首異處。”
那人令楊瓚暗自準備,突然高喊:“王上,臣馬元儀引楊校尉前來救駕,府內情況如何?”
這人正是馬禮,馬禮今日出府替劉辯拜訪太傅馬日磾,為其送上一些禮品,回府時卻見到一些黑衣人入府。
他知府內有董橫、徐寧、來寧三人守護,能保一時無虞,故而趕緊趕到楊瓚府上,將此事報與楊瓚,才有了楊瓚這一路援兵。
相比於蔡邕差去報官的仆人被宣璠扣押,馬禮與楊瓚來的還算及時。
這也的虧馬禮身材魁梧,中氣十足,聲音異常洪亮,令府中交戰的劉辯等人聽到。
不一會兒,府內傳來來寧的喊聲:“楊將軍,刺客首領為李利,張恭命軍士攻內院,欲殺我家王上。望楊將軍殺賊救駕。”
馬禮問聲對楊瓚言道:“楊將軍,此人為王上貼身衛士。請大人救王上,某要趁城門尚未戒嚴時出城搬救兵,一切仰仗將軍了。”
楊瓚向馬禮點頭致意,然後拔出兵刃,指著張恭對身後將士言道:“眾將,隨我一起殺了這些賊人,救出弘農王。”
隨即,楊瓚率麾下將士向張恭衝去。
張恭見狀不妙,倉皇逃竄進弘農王府,雖然逃進了府中,大門卻是來不及關閉,被楊瓚率人衝了進來。
而馬禮則急忙向城門走去。
另一邊,蔡邕府中,由於府牆有些厚實,進展頗為不順利。
而當蔡琰聽到馬禮以及來寧的對話之後,知道有人來救駕,但仍然沒有停下手中的動作,並不打算放棄。
若救駕隊伍未能成功,這也算是一條路。
弘農王府內,劉辯、董橫、徐寧、來寧各引軍護住一邊,與數倍於己的敵人戰鬥,原本府內隻有兩百衛士,與刺客戰鬥時已經經折損一半,經過與張恭麾下的戰鬥之後又損失了三十餘人,已經所剩無幾。
劉辯手持一把步槊殺得興起,前刺、橫擺、上挑,一名西涼軍軍士便倒在門前,若不是荀攸告誡他不要涉險,否則他可能此時已經殺出了門外。
徐寧、董橫、來寧三將,一人使劍,靈動飄逸,一人用斧,大開大合,一人持刀,剛勁有力,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張恭一邊抵擋楊瓚,一邊命人從院牆跳進去,不要執著於院門。
於是,許多軍士爬上院牆,枉圖從院牆翻進去。
內院中雖有軍士守衛,並將枉圖從院牆上翻進來的西涼兵捅回去,但還是有漏網之魚翻了進來,殺向院內的家眷。
突然,屋門被人打開,劉和、劉誕兩人提著兵刃衝了出來,接上衝進來的西涼軍士,殺了起來。
另一邊,楊瓚見情勢刻不容緩,又差一軍侯引一路人馬繞到王府後門對西涼軍發起進攻,希望兩邊同時進攻,可以打開一側通路,營救劉辯。
而劉辯見劉和、劉誕兩人殺出,知道今日三人聚於弘農王府一事有了走漏消息的風險。他搖了搖頭,既然事已至此,隻能見招拆招了。
為今之計,還是先活下來再說。
眾人浴血奮戰,隻為了守住內院這僅剩的希望。
隨著時間的推移,內院中的弘農軍越來越少,外院中張恭麾下的西涼軍也越來越少,就看哪一邊先支撐不住。
這時,內院中突然傳來一聲呼喝:“那日在敗退長安路上,寡人親眼所見,張恭踹了王方將軍一腳,致其墜馬,身死他鄉,爾等竟還為如此險惡之人賣命,可憐。”
此言正是來自於劉辯。
其實劉辯那日看得並不真切,隻是看到張恭與王方兩騎交錯的一瞬間,王方便墜於馬下,如今張恭麾下多是王方舊時人馬,他出此言也隻不是想要在張恭與其麾下將士之間引起騷亂,算是離間計。
沒想到歪打正著,張恭確實做了這件事。
他仍然佯裝鎮定,解釋道:“此是弘農王的離間計,他們已經山窮水盡,王將軍死於弘農軍之手,眾將士隨本將一起殺進去,結果了弘農王,為王將軍報仇。”
言罷,他身先士卒,欲率軍殺進內院。
然而,他身後確實傳來一陣破風聲,同時一人喝道:“某那日亦看到了,某殺了你這個賊人,為王將軍報仇。”
張恭躲閃不及,被砍中肩頭,倉皇退到一邊,言道:“某不是故意為之,隻……”
他還沒有說完,卻見方才砍他之人竟然是楊瓚,他頓時發現上當,然而想要收住口已經來不及,還是不打自招了。
此時,他身邊的西涼軍士頓時分成了兩夥,一夥為王方舊部,一夥為張恭、張謹兄弟舊部,兩夥人竟然自相打了起來。
劉辯、楊瓚等人倒是樂得看熱鬧,待兩夥人大戰了一會兒,最終王方舊部報仇未遂,讓張恭取得了勝利。
劉辯則對楊瓚喊道:“楊將軍,切勿放虎歸山。”
半個時辰後,徐寧一劍揮出,張恭的身形緩緩倒下,標誌著這場刺殺以失敗而告終。
張恭麾下八百軍士,李利麾下近兩百黑衣刺客,再加上一百五十餘名弘農軍與楊瓚麾下近三百名軍士,皆倒在弘農王府內。
一時間,血流成河。
“轟……”一聲巨響,弘農王府與蔡府之間的牆也被鑿開,蔡琰被眼前的景象嚇得花容失色。
張恭留在府外的心腹進府稟報,言護羌校尉楊瓚引軍前來救駕。
張恭心中猶豫,今日該當如何?
他思忖著:“如今李利被俘,若不能殺進內院,李利必將我一並供出。屆時,我亦難以自保。不如我先拖住楊瓚,讓軍士將弘農王等人殺死,謊稱刺客所為即可。”
想畢,他指揮麾下軍士向內院掩殺,而帶一隊人出府見楊瓚。
而府外的楊瓚聽聞府內殺聲四起,又見張恭率一軍出府,問道:“張將軍,府內為何突起刀兵?”
張恭答道:“殺賊矣。”
楊瓚又問:“如今形勢如何?”
張恭又答:“賊人頑強。”
楊瓚欲率軍進府助戰,張恭攔阻道:“待我軍疲憊之時,將軍再去。”
楊瓚執意要去,張恭閃開一條通路,讓楊瓚過去。
而楊瓚正要過去時,卻有一人看到張恭將手放於腰間兵刃之上,一把拉住了楊瓚。
楊瓚見狀複又退回,問那人:“這是何意?”
那人將方才所見告知楊瓚,使後者驚出一身冷汗,急忙言道:“若非先生,某已身首異處。”
那人令楊瓚暗自準備,突然高喊:“王上,臣馬元儀引楊校尉前來救駕,府內情況如何?”
這人正是馬禮,馬禮今日出府替劉辯拜訪太傅馬日磾,為其送上一些禮品,回府時卻見到一些黑衣人入府。
他知府內有董橫、徐寧、來寧三人守護,能保一時無虞,故而趕緊趕到楊瓚府上,將此事報與楊瓚,才有了楊瓚這一路援兵。
相比於蔡邕差去報官的仆人被宣璠扣押,馬禮與楊瓚來的還算及時。
這也的虧馬禮身材魁梧,中氣十足,聲音異常洪亮,令府中交戰的劉辯等人聽到。
不一會兒,府內傳來來寧的喊聲:“楊將軍,刺客首領為李利,張恭命軍士攻內院,欲殺我家王上。望楊將軍殺賊救駕。”
馬禮問聲對楊瓚言道:“楊將軍,此人為王上貼身衛士。請大人救王上,某要趁城門尚未戒嚴時出城搬救兵,一切仰仗將軍了。”
楊瓚向馬禮點頭致意,然後拔出兵刃,指著張恭對身後將士言道:“眾將,隨我一起殺了這些賊人,救出弘農王。”
隨即,楊瓚率麾下將士向張恭衝去。
張恭見狀不妙,倉皇逃竄進弘農王府,雖然逃進了府中,大門卻是來不及關閉,被楊瓚率人衝了進來。
而馬禮則急忙向城門走去。
另一邊,蔡邕府中,由於府牆有些厚實,進展頗為不順利。
而當蔡琰聽到馬禮以及來寧的對話之後,知道有人來救駕,但仍然沒有停下手中的動作,並不打算放棄。
若救駕隊伍未能成功,這也算是一條路。
弘農王府內,劉辯、董橫、徐寧、來寧各引軍護住一邊,與數倍於己的敵人戰鬥,原本府內隻有兩百衛士,與刺客戰鬥時已經經折損一半,經過與張恭麾下的戰鬥之後又損失了三十餘人,已經所剩無幾。
劉辯手持一把步槊殺得興起,前刺、橫擺、上挑,一名西涼軍軍士便倒在門前,若不是荀攸告誡他不要涉險,否則他可能此時已經殺出了門外。
徐寧、董橫、來寧三將,一人使劍,靈動飄逸,一人用斧,大開大合,一人持刀,剛勁有力,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張恭一邊抵擋楊瓚,一邊命人從院牆跳進去,不要執著於院門。
於是,許多軍士爬上院牆,枉圖從院牆翻進去。
內院中雖有軍士守衛,並將枉圖從院牆上翻進來的西涼兵捅回去,但還是有漏網之魚翻了進來,殺向院內的家眷。
突然,屋門被人打開,劉和、劉誕兩人提著兵刃衝了出來,接上衝進來的西涼軍士,殺了起來。
另一邊,楊瓚見情勢刻不容緩,又差一軍侯引一路人馬繞到王府後門對西涼軍發起進攻,希望兩邊同時進攻,可以打開一側通路,營救劉辯。
而劉辯見劉和、劉誕兩人殺出,知道今日三人聚於弘農王府一事有了走漏消息的風險。他搖了搖頭,既然事已至此,隻能見招拆招了。
為今之計,還是先活下來再說。
眾人浴血奮戰,隻為了守住內院這僅剩的希望。
隨著時間的推移,內院中的弘農軍越來越少,外院中張恭麾下的西涼軍也越來越少,就看哪一邊先支撐不住。
這時,內院中突然傳來一聲呼喝:“那日在敗退長安路上,寡人親眼所見,張恭踹了王方將軍一腳,致其墜馬,身死他鄉,爾等竟還為如此險惡之人賣命,可憐。”
此言正是來自於劉辯。
其實劉辯那日看得並不真切,隻是看到張恭與王方兩騎交錯的一瞬間,王方便墜於馬下,如今張恭麾下多是王方舊時人馬,他出此言也隻不是想要在張恭與其麾下將士之間引起騷亂,算是離間計。
沒想到歪打正著,張恭確實做了這件事。
他仍然佯裝鎮定,解釋道:“此是弘農王的離間計,他們已經山窮水盡,王將軍死於弘農軍之手,眾將士隨本將一起殺進去,結果了弘農王,為王將軍報仇。”
言罷,他身先士卒,欲率軍殺進內院。
然而,他身後確實傳來一陣破風聲,同時一人喝道:“某那日亦看到了,某殺了你這個賊人,為王將軍報仇。”
張恭躲閃不及,被砍中肩頭,倉皇退到一邊,言道:“某不是故意為之,隻……”
他還沒有說完,卻見方才砍他之人竟然是楊瓚,他頓時發現上當,然而想要收住口已經來不及,還是不打自招了。
此時,他身邊的西涼軍士頓時分成了兩夥,一夥為王方舊部,一夥為張恭、張謹兄弟舊部,兩夥人竟然自相打了起來。
劉辯、楊瓚等人倒是樂得看熱鬧,待兩夥人大戰了一會兒,最終王方舊部報仇未遂,讓張恭取得了勝利。
劉辯則對楊瓚喊道:“楊將軍,切勿放虎歸山。”
半個時辰後,徐寧一劍揮出,張恭的身形緩緩倒下,標誌著這場刺殺以失敗而告終。
張恭麾下八百軍士,李利麾下近兩百黑衣刺客,再加上一百五十餘名弘農軍與楊瓚麾下近三百名軍士,皆倒在弘農王府內。
一時間,血流成河。
“轟……”一聲巨響,弘農王府與蔡府之間的牆也被鑿開,蔡琰被眼前的景象嚇得花容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