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辯依托宮牆與宮門據守皇宮數日,西涼軍卻是沒有太好的辦法。
幾番戰鬥下來,皇宮內的數量不減反增,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自願加入劉辯的隊伍,這其中有公卿家的護衛,有百姓,還有西涼軍中一些將士。
比如原牛輔麾下將領董承,竟然借著董卓命其進攻皇宮之時,率心腹將士反水,加入了守衛皇宮的隊伍。
這也得益於董承早先在弘農時被劉辯,而後劉協將其召入長安,親善有加,令董承產生了脫離董卓,投效到漢室的懷抱之中。
董承可謂是一個投機者,早不反水,晚不反水,偏偏等到劉焉派大軍出益州時反水,對時機、局勢的嗅覺倒是不錯。
另外董承還有意無意地對劉協提到他有一個姿色不錯的女兒,與劉協年紀相仿,隻稍微大了一些。
對於董承,劉辯不得不感歎其亦是一個狡猾的家夥,隻是董承的實力、才學與名氣皆不足以支持他的野心。
但董承在守衛皇宮這件事上盡心盡力,劉辯也沒有理由說些什麽,況且這本來也是劉協作為皇帝招攬的人,一切還都交與劉協自己定奪。
翌日一早,宮外傳來了一個好消息,益州軍已經穿過漢中,不日到達長安。
漢中太守張魯與劉焉有嫌隙,派四千精兵攔阻,卻被益州軍先鋒甘寧率軍輕易擊潰,故而不敢再行阻攔,隻是堅守城池看著甘寧離開。後張魯又再次進攻賈龍,複又為賈龍所敗,徹底放棄了打算。
益州軍會合劉範、劉誕兩人,一同往長安進發。
另一邊,弘農軍已經兵臨長安,所經過各縣,多有軍士加入隊伍,似乎壯大了一些,又與西涼軍鬥了兩陣,未分勝負。
西涼馬騰、韓遂兩人也有異動,屯兵隴縣,不知何意?
董卓早年入洛陽時,曾邀請馬騰、韓遂一起,然兩人並未像胡軫、楊定等人一般立即答應,故而劉辯認為其有可能是董卓許以利益而喚來的援軍。
但馬禮卻認為兩人此時心中並未下定主意,更多的是前來觀察局勢,否則便不會駐紮於隴縣便不再前進,待局勢明了之後,再選擇勢力大的一方,為自己謀求更大的利益。
而事實也的確如此,董卓此時正在太師府中大罵馬騰、韓遂兩人不守信用,居然停在了隴縣。
“可惡,某本想以馬、韓兩人擋住益州軍,而專心對陣弘農軍,如今倒是還要小心這兩人趁機反咬一口。”董卓憤恨地言道。
“二哥,要不我親自去一趟隴縣?”
自從董承等人投效劉協、劉辯兄弟一方後,董旻便停止了這種沒有意義的進攻,西涼軍想要攻進宮中挾持劉協、劉辯的計劃也因此而失敗。
現在,他們隻能暫時先擊潰城外的敵人,再考慮宮中的敵人。
仿佛從那一夜之後,一切都變了。
西涼軍一下子便喪失了對長安的絕對統治力,長安城中不隻是劉辯,還有其他人在敵對著西涼軍,先是城中的梯子無緣無故全部消失,再就是宮中守軍的數量越來越多。
似乎這長安城中,所有人都在與西涼軍為敵。
董卓有一種前所未有的無力感,明明長安城仍在他的手中,它卻有一種馬上就要丟掉的感覺,這種感覺來源於每一處,無論是他的敵人還是他身邊的人。
“二哥,還有一件事,將士之間彌漫著一種情緒,眾人有些厭倦了這裏的生活,想要回到涼州去。”董旻思考了一番,還是將軍中的一些事講給了董卓,語氣中透著些許無奈。而後他猶豫了片刻,言道:“不如我們先回涼州重整旗鼓。”
“叔穎,難道回到涼州就能安全嗎?小皇帝早晚會與你我算這一筆賬。另外,馬騰、韓遂可不一定願我回到涼州。”
董卓此時也有些無奈,讓他就此退去,他之前那得到的一切全部都將化為烏有,什麽太師之位,什麽郿侯,什麽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統統都會消失,他也將成為一個笑話,他心有不甘,不願退去。
其實,此時的馬騰、韓遂還對他造不成太大威脅,他從洛陽得來的財寶也足夠他東山再起,隻是,那不知將是何年何月?
故而他才誇大了馬騰、韓遂兩人的能力。
董旻軍事上遠不如董卓,故而也聽不出董卓之意。
總之,董卓說什麽,他便聽什麽。
“咦,這兩日奉先何處去了?”董卓突然發現身邊沒有呂布身影,似乎已經消失有一陣子了。
“未見其人矣。”董旻也搖搖頭,表示並不清楚呂布的行蹤。
而呂布此時剛從王允府上出來,似乎心事重重,王允的那一句“以將軍的能力,屈居於太師麾下,做一左右護衛之人,實在可惜”讓他心中一些想法漸漸萌芽。
他回到府中,並未去見董卓,而是拉著董雲到無人處,將自己心中的猶豫講與董雲。董雲見呂布這是要問自己的意見,猶豫了片刻,言道:“將軍為太師義子,雖有小隙,卻無大嫌。然若為此,實為不妥。”
呂布聞言,便不再言語。
而不遠處的牆外,有一人正聽見兩人對話,心道:“既然如此,某便添一捆柴。”
又過了一日,益州軍亦到了長安城下,如此,針對董卓的大軍便悉數到齊。至於幽州的劉虞,劉辯根本就沒有報太大希望,幽州地處邊陲,道路遙遠,如今又被阻隔,劉和能安全到達幽州便算是一個好消息了。
弘農軍大營之中,劉範、劉誕兩人再次見到張遼,對於其護衛家屬到弘農避難表示了謝意,隨後便問起了長安城中的消息。
張遼言道:“如今長安城城門緊閉,難以派人入城打探消息,至今不知道我家王上的消息。”
一邊的荀攸讓益州軍眾將坐下,言道:“如今長安城這般作態,應是尚未捕獲王上,王上應仍守在宮中。劉州牧願派精兵強將前來,真是為國、為社稷的棟梁。”
荀攸自知對於劉焉的話多是胡謅,卻也是麵不改色,呼吸如常。
眾人寒暄一會兒,便一齊商議如何攻進長安城。
幾番戰鬥下來,皇宮內的數量不減反增,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自願加入劉辯的隊伍,這其中有公卿家的護衛,有百姓,還有西涼軍中一些將士。
比如原牛輔麾下將領董承,竟然借著董卓命其進攻皇宮之時,率心腹將士反水,加入了守衛皇宮的隊伍。
這也得益於董承早先在弘農時被劉辯,而後劉協將其召入長安,親善有加,令董承產生了脫離董卓,投效到漢室的懷抱之中。
董承可謂是一個投機者,早不反水,晚不反水,偏偏等到劉焉派大軍出益州時反水,對時機、局勢的嗅覺倒是不錯。
另外董承還有意無意地對劉協提到他有一個姿色不錯的女兒,與劉協年紀相仿,隻稍微大了一些。
對於董承,劉辯不得不感歎其亦是一個狡猾的家夥,隻是董承的實力、才學與名氣皆不足以支持他的野心。
但董承在守衛皇宮這件事上盡心盡力,劉辯也沒有理由說些什麽,況且這本來也是劉協作為皇帝招攬的人,一切還都交與劉協自己定奪。
翌日一早,宮外傳來了一個好消息,益州軍已經穿過漢中,不日到達長安。
漢中太守張魯與劉焉有嫌隙,派四千精兵攔阻,卻被益州軍先鋒甘寧率軍輕易擊潰,故而不敢再行阻攔,隻是堅守城池看著甘寧離開。後張魯又再次進攻賈龍,複又為賈龍所敗,徹底放棄了打算。
益州軍會合劉範、劉誕兩人,一同往長安進發。
另一邊,弘農軍已經兵臨長安,所經過各縣,多有軍士加入隊伍,似乎壯大了一些,又與西涼軍鬥了兩陣,未分勝負。
西涼馬騰、韓遂兩人也有異動,屯兵隴縣,不知何意?
董卓早年入洛陽時,曾邀請馬騰、韓遂一起,然兩人並未像胡軫、楊定等人一般立即答應,故而劉辯認為其有可能是董卓許以利益而喚來的援軍。
但馬禮卻認為兩人此時心中並未下定主意,更多的是前來觀察局勢,否則便不會駐紮於隴縣便不再前進,待局勢明了之後,再選擇勢力大的一方,為自己謀求更大的利益。
而事實也的確如此,董卓此時正在太師府中大罵馬騰、韓遂兩人不守信用,居然停在了隴縣。
“可惡,某本想以馬、韓兩人擋住益州軍,而專心對陣弘農軍,如今倒是還要小心這兩人趁機反咬一口。”董卓憤恨地言道。
“二哥,要不我親自去一趟隴縣?”
自從董承等人投效劉協、劉辯兄弟一方後,董旻便停止了這種沒有意義的進攻,西涼軍想要攻進宮中挾持劉協、劉辯的計劃也因此而失敗。
現在,他們隻能暫時先擊潰城外的敵人,再考慮宮中的敵人。
仿佛從那一夜之後,一切都變了。
西涼軍一下子便喪失了對長安的絕對統治力,長安城中不隻是劉辯,還有其他人在敵對著西涼軍,先是城中的梯子無緣無故全部消失,再就是宮中守軍的數量越來越多。
似乎這長安城中,所有人都在與西涼軍為敵。
董卓有一種前所未有的無力感,明明長安城仍在他的手中,它卻有一種馬上就要丟掉的感覺,這種感覺來源於每一處,無論是他的敵人還是他身邊的人。
“二哥,還有一件事,將士之間彌漫著一種情緒,眾人有些厭倦了這裏的生活,想要回到涼州去。”董旻思考了一番,還是將軍中的一些事講給了董卓,語氣中透著些許無奈。而後他猶豫了片刻,言道:“不如我們先回涼州重整旗鼓。”
“叔穎,難道回到涼州就能安全嗎?小皇帝早晚會與你我算這一筆賬。另外,馬騰、韓遂可不一定願我回到涼州。”
董卓此時也有些無奈,讓他就此退去,他之前那得到的一切全部都將化為烏有,什麽太師之位,什麽郿侯,什麽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統統都會消失,他也將成為一個笑話,他心有不甘,不願退去。
其實,此時的馬騰、韓遂還對他造不成太大威脅,他從洛陽得來的財寶也足夠他東山再起,隻是,那不知將是何年何月?
故而他才誇大了馬騰、韓遂兩人的能力。
董旻軍事上遠不如董卓,故而也聽不出董卓之意。
總之,董卓說什麽,他便聽什麽。
“咦,這兩日奉先何處去了?”董卓突然發現身邊沒有呂布身影,似乎已經消失有一陣子了。
“未見其人矣。”董旻也搖搖頭,表示並不清楚呂布的行蹤。
而呂布此時剛從王允府上出來,似乎心事重重,王允的那一句“以將軍的能力,屈居於太師麾下,做一左右護衛之人,實在可惜”讓他心中一些想法漸漸萌芽。
他回到府中,並未去見董卓,而是拉著董雲到無人處,將自己心中的猶豫講與董雲。董雲見呂布這是要問自己的意見,猶豫了片刻,言道:“將軍為太師義子,雖有小隙,卻無大嫌。然若為此,實為不妥。”
呂布聞言,便不再言語。
而不遠處的牆外,有一人正聽見兩人對話,心道:“既然如此,某便添一捆柴。”
又過了一日,益州軍亦到了長安城下,如此,針對董卓的大軍便悉數到齊。至於幽州的劉虞,劉辯根本就沒有報太大希望,幽州地處邊陲,道路遙遠,如今又被阻隔,劉和能安全到達幽州便算是一個好消息了。
弘農軍大營之中,劉範、劉誕兩人再次見到張遼,對於其護衛家屬到弘農避難表示了謝意,隨後便問起了長安城中的消息。
張遼言道:“如今長安城城門緊閉,難以派人入城打探消息,至今不知道我家王上的消息。”
一邊的荀攸讓益州軍眾將坐下,言道:“如今長安城這般作態,應是尚未捕獲王上,王上應仍守在宮中。劉州牧願派精兵強將前來,真是為國、為社稷的棟梁。”
荀攸自知對於劉焉的話多是胡謅,卻也是麵不改色,呼吸如常。
眾人寒暄一會兒,便一齊商議如何攻進長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