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宮正殿宣室。


    “今日見兄長無恙,寡人心安矣。”劉協今日一到殿上,便見到劉辯在,似乎身體無恙,心中喜悅。


    “謝陛下關心,臣無礙,隻是過於疲乏,期間又無人告知,故而一覺睡了兩日,未能前來,望陛下恕罪。”劉辯躬身見禮,言自己並無大礙,目光亦時不時地看著王允。


    劉協正仔細琢磨劉辯的話,覺得有些不對,王允卻突然起身,打斷了他的思路,言道:“陛下,此次誅滅賊人,弘農王保衛皇宮,功不可沒,如何有罪,老臣為弘農王請賞。”


    此前幾位功臣都已經進行了賞賜,楊瓚為衛尉,負責宮中以及宮門的守衛,為九卿之一。劉誕為漢中太守,乃是一方要員。呂布為奮武將軍,領京兆尹,假節,儀同三司,進封溫侯,他親自殺了董卓,封賞不小。董承為北軍中侯,監管北軍五校,其女兒亦被送入宮中。另外,連曾經將刀放在劉協脖頸上的李肅也終於成了左中郎將,不是雜牌無前綴的中郎將。其他眾人亦有封賞。


    倒是王允不禁辭謝了所有封賞,還將董卓活著時為他請的溫侯讓給了呂布,但劉協仍讓他錄尚書事,總朝政。


    另外還有一人,便是在此次戰事中一直有些猶豫的段煨,他雖然在董卓死後救投降了朝廷,但是由於其並未像董承一般護衛宮城,隻被授予藍田令一職。


    朝堂之上,劉協聽王允提起封賞一事,立即來了性質,隻是劉辯已是弘農王,不知道還能加封一些什麽。


    於是,劉協問道:“不知王公有何見解?”


    王允想了片刻,言道:“弘農王勞苦功高,可為大將軍。”


    劉辯聞言,辭道:“陛下,臣已有封地,享陛下恩澤,大將軍一職,臣受之有愧。現今董卓已死,天下無大戰事,為大將軍,有些不妥。”


    鑒於王允提出的封賞,劉辯本著有坑的原則,表示了拒絕,他可擔心一旦成了大將軍之後,被派去各地平叛,他可不想還沒到二十歲就戰死沙場,尤其在這個形勢下。


    其實,王允還真就這麽想的,不管是西涼的馬騰、韓遂,還是董卓餘黨,至少董卓餘黨李傕、郭汜這些曾經在各地劫掠的西涼軍將士,他可不想放過這些人。


    正好可以借劉辯之手消滅董卓餘黨,還能削弱劉辯的實力。


    於是,他繼續言道;“弘農王何言無戰事?董卓餘黨盤踞於京兆、河內兩地,尚需將領前往剿滅。”


    果然,老狐狸還是露出了馬腳。


    劉辯並未理會王允,他不想與王允糾纏下去,對劉協言道;“陛下,臣以為董卓餘黨,並非皆是大奸大惡之徒,其中有些人亦是受董卓蠱惑、威懾,如段忠明在華陰時,發展農商,與百姓秋毫無範。臣以為,陛下可施恩威招降其間尚人心未泯之人,其若殺不願降者,亦算有功。若陛下仍不信任其,將其安排到距涼州偏遠之地為一縣令,其遠離聲望之地,又能有何作為?


    如此,可免刀戈。”


    王允卻對這種做法不是很認同,言道;“陛下,李傕、郭汜等人雖奉董卓之命行事,然其亦犯下滔天之罪,不可不懲,況昨日已退回牛輔請降之信,郿縣董卓族人亦被殺害,其怎可誠心投降,王命不可反複,望陛下不要招攬董卓餘黨。”


    靠。


    原來都已經把請的信退回去了。


    那還誰說什麽呀。


    劉辯稍微有些無奈,揉了揉臉,讓自己清醒一些,他本來想隻是懲罰李傕、郭汜兩人,現在他也無可奈何了。


    劉協聽完劉辯的話,本來有些動搖,然後王允的那一句“王命不可反複”讓他還是打定了主意,繼續按照王允的想法進行。


    其實這件事百官中不乏有和劉辯意見一致之人,但王允此時已經不是特別在乎其他人的觀點,頗有一些倨傲,言語也不似之前那般柔和。


    於是,這件事便這樣定了下來。


    劉辯突然發現今日的朝會被他帶偏了。


    原本是討論給他封賞之事,結果卻成了議事。


    劉協擔心王允與劉辯傷了和氣,言道:“今日商議為兄長賞賜之事,如何又討論到舊事之上?兄長,不論想要何賞賜,寡人一定滿足。”


    劉協如此,到也是十分爽快。


    劉辯一時也沒有想好要些什麽賞賜,他突然想起了今日入宮的目的,言道:“王上,某願不要賞賜,望陛下開恩,放了蔡大人。”


    “可是蔡中郎將?”劉協問道。


    “正是,蔡大人學問淵博,見多識廣,亦是忠孝之人,且李利、張恭行刺臣時,蔡大人率府中護衛相救,其護衛皆殞命於臣府上。如此之人,定不是奸惡之人。臣以為蔡大人罪不至死,願以功換蔡大人一命。


    望陛下準許。”劉辯將早已想好的話說出來,十分真摯。


    這時,馬日磾也起身言道:“陛下,伯喈曠世奇才,又對本朝故事知之甚詳,可留其著史。”


    “寡人準……”


    劉協正準備同意,王允卻道:“陛下不可,董卓乃為禍社稷之國賊,蔡伯喈不聲討國賊,卻因一絲提攜之恩惠,為之痛惜。難道董卓不該死乎?如此行為,不可令他人效仿,當嚴懲不貸。


    先武帝不殺司馬遷,其謗言傳至後世,現國勢不穩,切不可留蔡伯喈書謗陛下之言,連我等亦一起為後世所惡。”


    王允言辭懇切,讓人動容,他一切皆是為了社稷,隻是已經有些失了仁慈。


    “司徒大人,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人為鑒,可明得失,以古為鑒,可知興替。國勢不穩,我等便齊心協力讓其穩。我等身為臣子,當盡心竭力輔佐陛下,而不是未盡其力卻思身後事,況陛下仁德,漢室可興。


    蔡大人乃人才,且未變節,感懷提攜之恩,人之常情。應留其有用之身。


    至於身後事,則由後人評說。


    司徒大人?”劉辯對於王允之言,自然不敢苟同。


    他突然發現自己今天似乎一直都在與王允作對,心中亦是非常無奈,他亦不希望王允晚節不保。


    然而,王允卻仍是倔強地言道:“陛下,臣仍然認為,蔡伯喈當嚴懲,以儆效尤。”


    王允,亦有他自己的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興漢從一杯毒酒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納蘭幽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納蘭幽月並收藏興漢從一杯毒酒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