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辯一行人在南皮城一待就是七日,直到渤海郡西側河間國的河間王劉陔差人到渤海郡來請,劉辯才率眾辭別曹操,準備離了渤海郡,往河間國而去。
其實,渤海郡的事情早已在曹操帶麹義來後的第二日便已經結束。曹操詳細匯報了渤海郡的情況,劉辯則依照離開洛陽前的商議封賞,鑒於曹操此前黃巾之亂、討伐董卓、進軍袁紹等事的功績,持節任命曹操為揚武將軍、陽信侯、渤海太守,算是對於曹操的表彰。。
至於許攸口中的程昱、麹義雲雲,劉辯沒有再加以理會,畢竟曹操已經帶著麹義來負荊請罪,且這些事根本沒有發生,無從辨別真假。
但是,防人之心不可無,劉辯一直沒有離開南皮,也是擔心馬日磾所料成真,畢竟曹操麾下這一幫將領可不是他人可比。
原本劉辯已經差人聯絡冀州刺史韓馥,沒想到卻是河間王這位宗親先來到渤海。
說起河間王劉陔,在眾多的諸侯王之中算是與劉辯、劉協比較親近的一支。眾人同時可以追溯到章帝六子、河間孝王劉開,劉開的兒子解瀆亭侯劉淑為先帝劉宏祖父,所以說,劉辯與劉陔還是比較親近的。
所以,對於劉陔的邀請,劉辯不但沒有拒絕,反而非常開心,一來,他也想見一見這位河間王,二來,他也可以安全地離開渤海,河間臨近渤海,而他這位河間王叔父就在臨近渤海的成平縣等著劉辯,即使曹操有心,應該也不會選擇再動手。
曹操似乎從劉辯等人這幾日的態度中察覺到了什麽,一直護送眾人到了河間國,才依依不舍地率軍離開,言渤海貧瘠,並未招待好眾人。
劉辯、馬日磾、趙岐三人自然是感謝曹操招待一番,並囑咐曹操不要辜負了劉協的一番苦心,劉協對於曹操還是非常重視的,多次在朝中提起曹操。
曹操不住應聲,言一定會兒勤政愛民,立即著手根除渤海郡內的匪盜與黃巾餘黨,給渤海的百姓提供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
另外,曹操還拿出一份竹簡,請劉辯回到朝廷後呈遞給劉協,算是他這個新任揚武將軍對劉協表忠心的一個舉動。
劉辯對此並不感到意外,因為他已經在隊伍中單獨置了一輛馬車,專門裝這些各州郡官員欲呈給劉協的竹簡,不過曹操這個相對於其他人倒是小上一些,想畢應該是言簡意賅,不顯做作。
這一路上,還有一些官員想要給劉辯等人送上一些禮品,除了一些食物外,其他皆被劉辯拒絕了,馬日磾、趙岐兩人也是清流之士,自然也如劉辯一般。
而曹操除了竹簡以外再無他物,讓劉辯非常滿意。
隨後,劉辯辭別曹操,率眾往西而去,那裏遠遠地人頭攢動,應該就是河間王劉陔的隊伍。
隻是,劉辯今日未見荀彧,未能與之告別,倒是一件憾事。
待劉辯等人走遠後,曹操也率人返回南皮,行了數裏,突然一眾黑衣騎兵從路旁的樹林中鑽了出來,嚇了眾人一跳。典韋拿著雙戟護衛在曹操馬前,打喊著讓眾將士拿出兵刃戒備。
而典韋身後的曹操卻淡然一笑,言道:“無礙,非敵也。”
正當典韋對曹操的話一頭霧水時,那一眾黑衣騎兵讓出了一條路,從中走出一個高大將領,正是曹操麾下大將夏侯惇。
典韋見到夏侯惇,知道夏侯惇是曹操親近將領,且兩人之間有親,便收回雙戟,言道:“某差一點就殺將過去。”這並不是玩笑話,典韋忠勇,方才若是黑衣騎兵有半點異動,典韋便殺過去了。即使是夏侯惇,在麵對典韋的時候也不敢說能夠打贏後者,畢竟後者是一個打起來完全不要命的主。
無與倫比的力氣,毫無畏懼的精神,拚命三郎的打法,不管是誰,即便是贏,也都要脫一層皮。
夏侯惇隻是對典韋點了點頭,並未言語,便來到曹操麵前,拱手言道:“某見公跟在弘農王身邊隨行,便未出手。”
一旁的典韋聽到夏侯惇的話後,知道夏侯惇說得是什麽事,便令左右到四周遠些的地方警戒,免得兩人的對話被有心人聽到。
曹操並未責怪夏侯惇,而是一騎向前,開始慢慢往南皮的方向前進,一邊走,一邊言道:“今日有河間王人馬隨行,且弘農王似有所察覺,不宜行動,故某陪同至此,便是恐汝動手。想必許攸之言,弘農王並未相信。”
夏侯惇還想再說些什麽,卻被曹操止住,隨後曹操歎了一口氣,言道:“事已至此,一切順其自然吧。某非袁本初也。”
典韋聽兩人講完,扯開嗓子命散開的眾人再次集結,眾人慢慢跟在曹操身後往南皮城行進。
另一邊,劉辯也終於見到了這位河間王劉陔。
他隻見眼前這位向他打招呼的河間王似乎比他並沒有大上多少,馬日磾明明跟他講過劉陔坐在河間王的寶座上已經有十年之久,可劉陔卻隻有二十出頭的模樣,即使下吧上的胡須有些長,卻也完全不顯老,完全不似劉辯最初的設想。
劉辯本以為是叔父級的人物,沒想到卻是一個同一輩分的人物。
這樣倒是讓劉辯心情放鬆了一些。
雖然如今劉辯貴為大將軍,坐擁五郡之地,地位顯赫,然而他還是對著眼前這個比他矮上一些,身材略有些臃腫的河間王拱了拱手,問候道:“大兄今日來此等候,讓某榮幸之至。”
劉陔見劉辯主動行禮,趕緊扶住劉辯的手,言道:“不可不可,折煞某也。早聞大將軍賢名,今日一見,已是滿足。”
言罷,劉陔便拉著劉辯的手,上了他自己馬車,命麾下將領往樂成縣而去。河間國的治所在樂成,劉陔想要好好招待一番劉辯,自然是要到樂成去。
劉辯看著劉陔的馬車雖然華麗,卻是沒有越過禮數的地方,倒是讓劉辯對於這位兄長的好感多了一分。
於是,兩人慢慢打開了話匣子。
其實,渤海郡的事情早已在曹操帶麹義來後的第二日便已經結束。曹操詳細匯報了渤海郡的情況,劉辯則依照離開洛陽前的商議封賞,鑒於曹操此前黃巾之亂、討伐董卓、進軍袁紹等事的功績,持節任命曹操為揚武將軍、陽信侯、渤海太守,算是對於曹操的表彰。。
至於許攸口中的程昱、麹義雲雲,劉辯沒有再加以理會,畢竟曹操已經帶著麹義來負荊請罪,且這些事根本沒有發生,無從辨別真假。
但是,防人之心不可無,劉辯一直沒有離開南皮,也是擔心馬日磾所料成真,畢竟曹操麾下這一幫將領可不是他人可比。
原本劉辯已經差人聯絡冀州刺史韓馥,沒想到卻是河間王這位宗親先來到渤海。
說起河間王劉陔,在眾多的諸侯王之中算是與劉辯、劉協比較親近的一支。眾人同時可以追溯到章帝六子、河間孝王劉開,劉開的兒子解瀆亭侯劉淑為先帝劉宏祖父,所以說,劉辯與劉陔還是比較親近的。
所以,對於劉陔的邀請,劉辯不但沒有拒絕,反而非常開心,一來,他也想見一見這位河間王,二來,他也可以安全地離開渤海,河間臨近渤海,而他這位河間王叔父就在臨近渤海的成平縣等著劉辯,即使曹操有心,應該也不會選擇再動手。
曹操似乎從劉辯等人這幾日的態度中察覺到了什麽,一直護送眾人到了河間國,才依依不舍地率軍離開,言渤海貧瘠,並未招待好眾人。
劉辯、馬日磾、趙岐三人自然是感謝曹操招待一番,並囑咐曹操不要辜負了劉協的一番苦心,劉協對於曹操還是非常重視的,多次在朝中提起曹操。
曹操不住應聲,言一定會兒勤政愛民,立即著手根除渤海郡內的匪盜與黃巾餘黨,給渤海的百姓提供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
另外,曹操還拿出一份竹簡,請劉辯回到朝廷後呈遞給劉協,算是他這個新任揚武將軍對劉協表忠心的一個舉動。
劉辯對此並不感到意外,因為他已經在隊伍中單獨置了一輛馬車,專門裝這些各州郡官員欲呈給劉協的竹簡,不過曹操這個相對於其他人倒是小上一些,想畢應該是言簡意賅,不顯做作。
這一路上,還有一些官員想要給劉辯等人送上一些禮品,除了一些食物外,其他皆被劉辯拒絕了,馬日磾、趙岐兩人也是清流之士,自然也如劉辯一般。
而曹操除了竹簡以外再無他物,讓劉辯非常滿意。
隨後,劉辯辭別曹操,率眾往西而去,那裏遠遠地人頭攢動,應該就是河間王劉陔的隊伍。
隻是,劉辯今日未見荀彧,未能與之告別,倒是一件憾事。
待劉辯等人走遠後,曹操也率人返回南皮,行了數裏,突然一眾黑衣騎兵從路旁的樹林中鑽了出來,嚇了眾人一跳。典韋拿著雙戟護衛在曹操馬前,打喊著讓眾將士拿出兵刃戒備。
而典韋身後的曹操卻淡然一笑,言道:“無礙,非敵也。”
正當典韋對曹操的話一頭霧水時,那一眾黑衣騎兵讓出了一條路,從中走出一個高大將領,正是曹操麾下大將夏侯惇。
典韋見到夏侯惇,知道夏侯惇是曹操親近將領,且兩人之間有親,便收回雙戟,言道:“某差一點就殺將過去。”這並不是玩笑話,典韋忠勇,方才若是黑衣騎兵有半點異動,典韋便殺過去了。即使是夏侯惇,在麵對典韋的時候也不敢說能夠打贏後者,畢竟後者是一個打起來完全不要命的主。
無與倫比的力氣,毫無畏懼的精神,拚命三郎的打法,不管是誰,即便是贏,也都要脫一層皮。
夏侯惇隻是對典韋點了點頭,並未言語,便來到曹操麵前,拱手言道:“某見公跟在弘農王身邊隨行,便未出手。”
一旁的典韋聽到夏侯惇的話後,知道夏侯惇說得是什麽事,便令左右到四周遠些的地方警戒,免得兩人的對話被有心人聽到。
曹操並未責怪夏侯惇,而是一騎向前,開始慢慢往南皮的方向前進,一邊走,一邊言道:“今日有河間王人馬隨行,且弘農王似有所察覺,不宜行動,故某陪同至此,便是恐汝動手。想必許攸之言,弘農王並未相信。”
夏侯惇還想再說些什麽,卻被曹操止住,隨後曹操歎了一口氣,言道:“事已至此,一切順其自然吧。某非袁本初也。”
典韋聽兩人講完,扯開嗓子命散開的眾人再次集結,眾人慢慢跟在曹操身後往南皮城行進。
另一邊,劉辯也終於見到了這位河間王劉陔。
他隻見眼前這位向他打招呼的河間王似乎比他並沒有大上多少,馬日磾明明跟他講過劉陔坐在河間王的寶座上已經有十年之久,可劉陔卻隻有二十出頭的模樣,即使下吧上的胡須有些長,卻也完全不顯老,完全不似劉辯最初的設想。
劉辯本以為是叔父級的人物,沒想到卻是一個同一輩分的人物。
這樣倒是讓劉辯心情放鬆了一些。
雖然如今劉辯貴為大將軍,坐擁五郡之地,地位顯赫,然而他還是對著眼前這個比他矮上一些,身材略有些臃腫的河間王拱了拱手,問候道:“大兄今日來此等候,讓某榮幸之至。”
劉陔見劉辯主動行禮,趕緊扶住劉辯的手,言道:“不可不可,折煞某也。早聞大將軍賢名,今日一見,已是滿足。”
言罷,劉陔便拉著劉辯的手,上了他自己馬車,命麾下將領往樂成縣而去。河間國的治所在樂成,劉陔想要好好招待一番劉辯,自然是要到樂成去。
劉辯看著劉陔的馬車雖然華麗,卻是沒有越過禮數的地方,倒是讓劉辯對於這位兄長的好感多了一分。
於是,兩人慢慢打開了話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