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山一戰,最終由陽儀在趙雲、韓康與劉和的內外夾擊之下戰敗而收場,趙雲、韓康兩人率四百人救援,卻殺敵千餘,可謂一場大勝。


    但聯係起劉和麾下損失的近三千軍士,這場大勝也著實提升不起太多的士氣。


    陽儀倒是足夠機警,當機立斷,在全軍覆沒之前退回了遼隊城。


    待劉辯率領餘下軍士趕到戰場時,劉和、趙雲、韓康等人已經快要打掃完戰場。


    劉和、劉辯兩人相見,劉和臉上的表情顯得尤為尷尬,他之所以帶兵往下遊來,也是因為前兩陣公孫瓚表現十分搶眼,他卻寸功未力,憋著勁想要比公孫瓚先一步渡過遼水,立一大功,為父親劉虞爭一些氣。


    沒想到卻是被遼隊的陽儀埋伏個正著,遼水東岸也已經被公孫康帶人駐守,寸步難行。


    若不是劉辯麾下趙雲、韓康兩將來得及時,他今日怕是要交代在這裏了。


    劉辯見劉和有些尷尬的表情,簡單地安慰了幾句這位大兄,然後便召集眾將,開始商討後續事宜。


    因為眾人已經攻打到敵人的地盤上,敵人可不會等著讓眾人休息與調整。


    如今遼隊縣的形勢是,陽儀退守遼隊城,遼水對岸有公孫康率軍駐守,眾人此來並未攜帶攻城器械,也錯過了最佳渡河時機。


    “王上,臣以為遼隊城乃是燃眉之急,倘若我軍率先應對公孫康,必然會受到陽儀的攻擊。我軍雖未攜帶攻城器械,然遼東居民世為漢民,王上執陛下之意而來,遼東之地定然會有豪傑揭竿而起,助王上而敵公孫升濟矣。”


    馬禮主張先拿下遼水西岸的遼隊城,再圖遼水對岸的襄平。


    劉辯讚同馬禮的觀點,這陽儀鎮守的遼隊城若不拿下,對眾人始終都是一個威脅,雖然劉辯並不擔心陽儀能對眾人造成實質性的傷害,卻也煩其率軍像牛皮糖一樣黏上眾人。


    所以,這遼隊城一定要拿下。


    至於馬禮所說有豪傑群起相助,那似乎太看運氣。公孫度畢竟在遼東經營了兩年之久,劉辯並不對此抱有希望。


    事實上,還真有一位當世豪傑正在遼隊城中。此人名叫太史慈,字子義,東萊郡黃縣人,早年曾為郡中小吏,因青州刺史焦和與東萊太守楊眾有隙,兩人各執一詞,是非曲直不能分,皆起草奏章差人送去洛陽,青州刺史焦和的奏章要快一些,先到洛陽者,自然占據優勢。


    時太史慈二十一歲,被楊眾選為使者,太史慈星夜兼程,早焦和使者一步到達公車門外,藏刀於衣中,將焦和的奏章騙來毀壞,哄騙焦和使者一同逃走,自己卻又半夜折回,將楊眾的奏章遞上。


    待焦和知曉後,此事因為楊眾奏章早到,已有定論,不複再查。


    焦和因為此事被責罰,心中記恨太史慈,太史慈不敢待在郡中,為免於禍患,逃到遼東避難,如今正居於遼隊縣中。


    此時,陽儀正在太史慈居所門外,準備拜見太史慈。


    陽儀早先經曆一場敗仗,見識了趙雲、韓康兩人的戰鬥力,尤其是趙雲在己陣中左衝右突,所過之處無人可當,自覺麾下沒有人是兩人的對手。


    於是,陽儀想到了居於城中的太史慈。


    陽儀曾見過太史慈出手,雖然是對付地痞流氓,卻也能窺得一二,故而陽儀想請太史慈助陣,對付趙雲、韓康兩人,甚至是後續的劉辯、公孫瓚等人。


    此次漢軍出其不意殺到遼東,著實讓遼東眾人措手不及,即使到現在,還有一部分軍士從安市、汶兩縣陸續趕來。


    陽儀接到的命令就是守衛遼隊城,不要讓漢軍從遼水下遊渡河,原本陽儀並不覺得這是一件有多麽困難的事,如今他卻是有些頭痛。


    不過自從太史慈避居於此之後,陽儀曾多次以公孫度的名義征辟太史慈,後者卻是數次以各種借口婉拒,似乎根本沒有仕於公孫度的意思。若不是陽儀對於太史慈非常敬重,這太史慈也早就遭了公孫度的毒手。


    這一次,陽儀也是沒有任何把握。


    想著,陽儀便推開了太史慈家中的院門。


    “今日某路過於此,心中惦念,便過來瞧一瞧,子義兄別來無恙。”陽儀在尚未進入院中時便已經對院中喊道,裝作一副真的隻是路過的樣子。


    太史慈正在家中擺弄新製的木椅,聽見門開的聲音,而後又未見陽儀,卻聞其聲,知道是陽儀又來招攬他了。這陽儀其實對他還不錯,隻是太史慈有些不喜歡公孫度的為人。


    這一次,太史慈早聞陽儀出兵去對戰攻來的漢軍,如今這麽快就回來,恐怕是吃了敗仗,請他出山的。


    太史慈起身招呼陽儀進屋,陽儀卻是擺擺手,對太史慈言道:“子義兄,不瞞你說,這一次,為兄非以公孫大人名義而來,汝可要幫幫兄長。”


    然後,陽儀便將圍困劉和卻遇趙雲、韓康兩人的經曆講與太史慈,表達了想要請太史慈出山對付趙雲、韓康兩人。


    太史慈聞言,心中聽陽儀講起兩人武藝已經有些蠢蠢欲動,但他還是對陽儀勸道:“兄長,若遼隊百姓知天子之師前來,必競相前迎。遼東雖處東北一隅,深處渤海之外,然某亦聽聞弘農王賢名。


    如今弘農王持天子之意,率王者之師,將士一心,公孫升濟必不能敵也。遼東之地,受公孫升濟壓迫者眾多,皆翹首以盼,民心所向,公孫升濟亦不能長久。


    聞兄之言,某或可與一人匹敵,然弘農王麾下將領定不止此二人,兄長不如獻城而降,保全性命,效命漢室。”


    太史慈之言倒也真摯,隻是陽儀身為公孫度心腹,深受其恩,如今又守遼隊要地,怎可輕易言降。


    故陽儀言道:“某受恩日久,如若陣前投降,豈不讓天下人恥笑?”


    於是,陽儀不再勸說太史慈,將帶來的一些酒菜放在太史慈麵前,便轉身告辭。


    “兄長且慢。”


    陽儀身後,太史慈拿起酒壇大口飲了一口,然後叫住陽儀,起身回到屋中,再出來時,太史慈的手上已經多了一把長戟與一副強弓,這是他的慣用兵刃。


    太史慈手上兵刃,配上一身青色鎧甲,再加上他七尺七寸的魁梧身材,綴以精神的須髯,活脫脫一員驍勇的虎將。


    “且隨兄長去看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興漢從一杯毒酒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納蘭幽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納蘭幽月並收藏興漢從一杯毒酒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