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邈雖然隻帶了少量人馬逃至荊州,卻是受到了袁術的熱烈歡迎,讓張邈有些受寵若驚。
然而袁術身旁的另一位身材健碩的年輕人卻是對張邈頗為不屑,嘲諷道:“背主之人。”
這正說到張邈心中痛處,登時氣上心來,作勢要拔出刀砍向張邈,袁術見狀趕緊攔住張邈,對那年輕人言道:“伯符,休要胡言。”
原來這青年正是從揚州而來的孫策,早先孫策不聽劉表之言,殺黃祖,出走揚州,算是與袁術結了些善緣,再加上孫堅與袁術的關係,袁術對孫策以長輩而居,也是為了極力拉攏孫策。
孫策此次率兵來荊州,雖然心中並不理會袁術的這一套,卻也不想暫時撕破臉麵,故而在袁術說完後,佯裝抱歉地對張邈言道:“某失言矣,還望將軍不要往心裏去。”
張邈也曾聽得些孫策的傳聞,人言孫策之勇更甚於其父孫堅,如今更是占據揚州之地,麾下兵馬數十萬之眾。
張邈見方才要砍的人是孫策,心中已經有些怯了,見孫策如此言語,也就借坡下驢,言自己並未往心裏去,算是抹過了這一篇。
有了孫策與張邈相助,荊州的戰事又開始向著對袁術有利的一方偏轉,當然,主要是孫策麾下的揚州軍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雖然黃忠、文聘兩人皆是驍勇的將才,但孫策麾下韓當、黃忠、周泰、蔣欽、淩操等將也不遑多讓。
其中韓當、周泰兩人最為驍勇,每戰必然衝殺在前,殺敵最多。
孫策曾在長沙為官,深受百姓的歡迎,其至長沙時,多有開城投降者。孫策在長沙郡臨湘縣大破文聘,重新收複了長沙。
袁術派麾下大將橋蕤接手長沙,孫策麾下大將韓當、周泰二人頗為不滿,率軍堵住橋蕤不讓後者進城,孫策卻是不以為意,勸回兩將,將橋蕤請入城,並派使者向袁術道歉。
袁術見到使者後,對孫策的處理非常滿意,命人帶些禮品犒賞孫策,並對左右言道:“孫伯符與其父一般,為某所用也。”
張邈以“孫伯符可能懷有異心”勸諫袁術,袁術卻不以為意,安慰道:“孟卓多慮也,其對某麾下一將都如此客氣,又怎會有異心。”
張邈聞言不再言語,隻是在心中做著自己的打算。
後孫策率軍繼續進入南郡,與黃忠戰於當陽、夷陵、荊門山三處,才最終取得勝利,收複了南郡。
但袁術原本派去隨軍,待拿下南郡後掌控南郡的紀靈卻在當陽一戰被黃忠一槊刺死,孫策麾下大將淩操也在夷陵攻城時被黃忠一箭射中麵門,流血而亡。
可謂損失不小。
袁術後派之人未到,孫策便使韓當為南郡太守,鎮守南郡,自己又殺往桂陽郡。待袁術所派遣的將領李豐到夷陵接手南郡時,韓當卻是將其拒之門外,李豐氣急敗壞,在城外叫罵,韓當一騎殺出,與李豐鬥在一起,李豐打韓當不過,不得已而退走。
袁術聞訊派使者去見孫策,孫策卻言李豐守不住南郡,若黃忠去而複返,必然再被攻下,故而不同意將南郡讓於李豐。
而袁術麾下兩員強將紀靈、張勳兩人全部戰死,再無強將,故而對此無計可施。
袁術麾下從事閻象、袁渙勸諫袁術,言孫策異心已露,需立即發兵南郡,趁孫策與文聘、蔡中在江夏鏖戰之時,拿下南郡。
袁術卻依然不信孫策有異心,認為孫策依然如孫堅一般可以掌控,故而放任孫策。
閻象又言:“將軍,如此放任孫伯符,將來必招禍患,恐將軍命不久矣。”
袁術聞言大怒,命人將閻象拖出去杖責,直到閻象昏死過去。
後閻象醒來後隻是大哭,不再去袁術府上議事。
旁人問其緣何為此,閻象隻是言道:“留有用之身,為將軍收屍矣。”
袁術聞閻象此言,以其咒自己死去,要派人到閻象家中殺了後者,從事袁渙與長史楊弘死勸,言閻象跟隨袁術多年不曾犯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袁術才放過閻象。
但自此之後,卻是沒人再敢勸諫袁術,各自打起了心中的小算盤。
從事袁渙見勸諫袁術不成,便暗中與李豐、樂就、梁剛等將商議,言孫策此次雖然名義上是來助陣,暗地裏卻是準備吞下荊州,眾將深以為然,尤其是才被趕回來的李豐。
但李豐又言打不過韓當,問計於袁渙。
袁渙言道:“既然強攻不成,不如假裝犒賞軍士,詐開城門。”
樂就言道:“韓義公識得我等,如何會為我等開門?”
袁渙笑了笑,言道:“將軍不成,某去其還能懷疑不成?”
於是,袁渙自己帶了些禮品先行,趕往夷陵,樂就率一小隊人馬隨行。而李豐、梁剛兩人則率大隊人馬,趁夜行軍,跟在袁渙身後。
待到得夷陵城後,韓當果然沒有懷疑,迎袁渙入城。結果樂就率眾占領城門,李豐、梁剛率眾趕來,殺進城中,韓當準備不足,倉促應戰,敗走華容。
孫策聞訊率軍由江夏殺回,與韓當合兵一處,再次進攻夷陵,袁渙等人一麵率軍抵擋,一麵差人回宛縣請援。
袁術收到消息後大怒,但張邈、楊弘兩人勸其事已至此,不如派兵支援,袁術卻又猶豫不決,言:“若真如此,便是與孫伯符決裂矣。”
張邈勸道:“公路,此乃危急存亡之時,不可猶疑。”
袁術這才同意派張邈領兵支援袁渙,然而張邈未到,夷陵城卻被攻破,這期間也有張邈故意減慢行軍的緣故。
孫策攻破夷陵城後,將李豐、袁渙兩人抓獲,問道:“某為袁公路攻城略地,汝卻襲擊某後方,豈非忘恩負義小人之舉。”
袁渙啐了一口,罵道:“汝借相助之名,卻行強占荊州之舉。孰乃小人,天下皆知矣。”
“汝不知天下弱肉強食之理乎?”孫策見袁渙識破了自己的想法,不再掩飾。
袁渙卻是不屑地言道:“某隻知忠義之理矣。”
孫策聞言不悅,命人將袁渙、李豐二人帶了出去,將其殺死,與樂就、梁剛兩人屍首放在一起。
隨後,孫策留韓當守南郡,率軍殺向宛城。
宛城一部分兵馬被袁渙等人帶走,戰死在夷陵,還有一部分被張邈帶走支援袁渙。此時城中隻有不足兩千人。
袁紹見孫策率軍來此,仍然天真地想要安撫孫策,孫策佯裝與袁術商量,詐開城門,率軍入城將袁術抓住。
孫策提著袁術罵道:“袁公路,某父因汝而死,今日某殺汝,乃為父親報仇矣。”
言罷孫策一刀將袁術砍翻,殺死在宛城中,袁術家小也未能幸免,袁術麾下長史楊弘大罵孫策,亦死於宛城,懾於孫策之威,無人敢為袁術收屍。
一日後,一個身著白色素袍的中年文士來到街上,為袁術收屍,此人正是前袁術麾下從事閻象。
孫策派人抓住閻象,問其為何冒自己之威,為袁術收屍,閻象悲戚地言道:“將軍殺某主,乃是為亡父,此為子之道。某為主收屍,使其免受獸鳥之害,此為臣之道。將軍既行為子之道,何故阻某為臣之道也?”
孫策聞言心中感慨不已,遂不再阻攔閻象,使袁術能夠入土為安。
數日後,張邈派人傳信表示願意歸附孫策,黃忠言張邈麾下頗有兵馬,不如暫時收之。如今孫策殺袁術,難以掌控袁術舊部,正好可以使張邈安撫。
孫策卻是厭惡張邈反複,不顧黃忠勸阻,使黃忠留守宛城,率周泰、蔣欽攻打張邈。
而張邈此時駐紮在華容,周遭地勢險要,道路兩旁山勢險要,正適合依山而做一些部署。他見孫策來攻,便在兩側山上做了埋伏。
孫策引兵趕到,見兩側山勢險要,想起韓當講起孫堅死前的情景,勸諫孫策小心有埋伏,孫策卻是言道:“張孟卓必然不會為此,否則也不會敗走荊州。”遂引兵向前。
結果,張邈兩側山上伏兵盡出,而孫策軍不能上,前後又被堵住,完全暴露在敵軍的攻擊之下。
而張邈麾下盡皆袁術舊將,對孫策殺了袁術一家老小憤懣不已,戰意正濃,對孫策軍毫不留情。
孫策在混戰中被兩箭分別射中肩膀與腰間,周泰、蔣欽二人死戰,護送孫策殺出重圍,退回夷陵城。
這一戰,孫策軍幾乎損失了八成人馬。
更讓眾人揪心的是,孫策身上兩箭雖然並不深,卻是喂了毒。回到夷陵時,毒已入髓,無藥可醫。
不出兩日,孫策便毒發身亡,臨終前言不該不聽黃忠、周泰之言,中了張邈的埋伏,托付韓當、周泰等人輔佐其弟孫權,若大事不可為,可以傳國玉璽為禮,投效弘農王。
眾人含淚應允,最終帶著孫堅的遺體離開荊州,趕回揚州,向吳夫人報喪。
一代本應掀起一番風雨的青年才俊,就這樣死於荊州,使這亂世少了一些動人的故事。
劉辯收到消息後,如是感慨道。
然而袁術身旁的另一位身材健碩的年輕人卻是對張邈頗為不屑,嘲諷道:“背主之人。”
這正說到張邈心中痛處,登時氣上心來,作勢要拔出刀砍向張邈,袁術見狀趕緊攔住張邈,對那年輕人言道:“伯符,休要胡言。”
原來這青年正是從揚州而來的孫策,早先孫策不聽劉表之言,殺黃祖,出走揚州,算是與袁術結了些善緣,再加上孫堅與袁術的關係,袁術對孫策以長輩而居,也是為了極力拉攏孫策。
孫策此次率兵來荊州,雖然心中並不理會袁術的這一套,卻也不想暫時撕破臉麵,故而在袁術說完後,佯裝抱歉地對張邈言道:“某失言矣,還望將軍不要往心裏去。”
張邈也曾聽得些孫策的傳聞,人言孫策之勇更甚於其父孫堅,如今更是占據揚州之地,麾下兵馬數十萬之眾。
張邈見方才要砍的人是孫策,心中已經有些怯了,見孫策如此言語,也就借坡下驢,言自己並未往心裏去,算是抹過了這一篇。
有了孫策與張邈相助,荊州的戰事又開始向著對袁術有利的一方偏轉,當然,主要是孫策麾下的揚州軍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雖然黃忠、文聘兩人皆是驍勇的將才,但孫策麾下韓當、黃忠、周泰、蔣欽、淩操等將也不遑多讓。
其中韓當、周泰兩人最為驍勇,每戰必然衝殺在前,殺敵最多。
孫策曾在長沙為官,深受百姓的歡迎,其至長沙時,多有開城投降者。孫策在長沙郡臨湘縣大破文聘,重新收複了長沙。
袁術派麾下大將橋蕤接手長沙,孫策麾下大將韓當、周泰二人頗為不滿,率軍堵住橋蕤不讓後者進城,孫策卻是不以為意,勸回兩將,將橋蕤請入城,並派使者向袁術道歉。
袁術見到使者後,對孫策的處理非常滿意,命人帶些禮品犒賞孫策,並對左右言道:“孫伯符與其父一般,為某所用也。”
張邈以“孫伯符可能懷有異心”勸諫袁術,袁術卻不以為意,安慰道:“孟卓多慮也,其對某麾下一將都如此客氣,又怎會有異心。”
張邈聞言不再言語,隻是在心中做著自己的打算。
後孫策率軍繼續進入南郡,與黃忠戰於當陽、夷陵、荊門山三處,才最終取得勝利,收複了南郡。
但袁術原本派去隨軍,待拿下南郡後掌控南郡的紀靈卻在當陽一戰被黃忠一槊刺死,孫策麾下大將淩操也在夷陵攻城時被黃忠一箭射中麵門,流血而亡。
可謂損失不小。
袁術後派之人未到,孫策便使韓當為南郡太守,鎮守南郡,自己又殺往桂陽郡。待袁術所派遣的將領李豐到夷陵接手南郡時,韓當卻是將其拒之門外,李豐氣急敗壞,在城外叫罵,韓當一騎殺出,與李豐鬥在一起,李豐打韓當不過,不得已而退走。
袁術聞訊派使者去見孫策,孫策卻言李豐守不住南郡,若黃忠去而複返,必然再被攻下,故而不同意將南郡讓於李豐。
而袁術麾下兩員強將紀靈、張勳兩人全部戰死,再無強將,故而對此無計可施。
袁術麾下從事閻象、袁渙勸諫袁術,言孫策異心已露,需立即發兵南郡,趁孫策與文聘、蔡中在江夏鏖戰之時,拿下南郡。
袁術卻依然不信孫策有異心,認為孫策依然如孫堅一般可以掌控,故而放任孫策。
閻象又言:“將軍,如此放任孫伯符,將來必招禍患,恐將軍命不久矣。”
袁術聞言大怒,命人將閻象拖出去杖責,直到閻象昏死過去。
後閻象醒來後隻是大哭,不再去袁術府上議事。
旁人問其緣何為此,閻象隻是言道:“留有用之身,為將軍收屍矣。”
袁術聞閻象此言,以其咒自己死去,要派人到閻象家中殺了後者,從事袁渙與長史楊弘死勸,言閻象跟隨袁術多年不曾犯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袁術才放過閻象。
但自此之後,卻是沒人再敢勸諫袁術,各自打起了心中的小算盤。
從事袁渙見勸諫袁術不成,便暗中與李豐、樂就、梁剛等將商議,言孫策此次雖然名義上是來助陣,暗地裏卻是準備吞下荊州,眾將深以為然,尤其是才被趕回來的李豐。
但李豐又言打不過韓當,問計於袁渙。
袁渙言道:“既然強攻不成,不如假裝犒賞軍士,詐開城門。”
樂就言道:“韓義公識得我等,如何會為我等開門?”
袁渙笑了笑,言道:“將軍不成,某去其還能懷疑不成?”
於是,袁渙自己帶了些禮品先行,趕往夷陵,樂就率一小隊人馬隨行。而李豐、梁剛兩人則率大隊人馬,趁夜行軍,跟在袁渙身後。
待到得夷陵城後,韓當果然沒有懷疑,迎袁渙入城。結果樂就率眾占領城門,李豐、梁剛率眾趕來,殺進城中,韓當準備不足,倉促應戰,敗走華容。
孫策聞訊率軍由江夏殺回,與韓當合兵一處,再次進攻夷陵,袁渙等人一麵率軍抵擋,一麵差人回宛縣請援。
袁術收到消息後大怒,但張邈、楊弘兩人勸其事已至此,不如派兵支援,袁術卻又猶豫不決,言:“若真如此,便是與孫伯符決裂矣。”
張邈勸道:“公路,此乃危急存亡之時,不可猶疑。”
袁術這才同意派張邈領兵支援袁渙,然而張邈未到,夷陵城卻被攻破,這期間也有張邈故意減慢行軍的緣故。
孫策攻破夷陵城後,將李豐、袁渙兩人抓獲,問道:“某為袁公路攻城略地,汝卻襲擊某後方,豈非忘恩負義小人之舉。”
袁渙啐了一口,罵道:“汝借相助之名,卻行強占荊州之舉。孰乃小人,天下皆知矣。”
“汝不知天下弱肉強食之理乎?”孫策見袁渙識破了自己的想法,不再掩飾。
袁渙卻是不屑地言道:“某隻知忠義之理矣。”
孫策聞言不悅,命人將袁渙、李豐二人帶了出去,將其殺死,與樂就、梁剛兩人屍首放在一起。
隨後,孫策留韓當守南郡,率軍殺向宛城。
宛城一部分兵馬被袁渙等人帶走,戰死在夷陵,還有一部分被張邈帶走支援袁渙。此時城中隻有不足兩千人。
袁紹見孫策率軍來此,仍然天真地想要安撫孫策,孫策佯裝與袁術商量,詐開城門,率軍入城將袁術抓住。
孫策提著袁術罵道:“袁公路,某父因汝而死,今日某殺汝,乃為父親報仇矣。”
言罷孫策一刀將袁術砍翻,殺死在宛城中,袁術家小也未能幸免,袁術麾下長史楊弘大罵孫策,亦死於宛城,懾於孫策之威,無人敢為袁術收屍。
一日後,一個身著白色素袍的中年文士來到街上,為袁術收屍,此人正是前袁術麾下從事閻象。
孫策派人抓住閻象,問其為何冒自己之威,為袁術收屍,閻象悲戚地言道:“將軍殺某主,乃是為亡父,此為子之道。某為主收屍,使其免受獸鳥之害,此為臣之道。將軍既行為子之道,何故阻某為臣之道也?”
孫策聞言心中感慨不已,遂不再阻攔閻象,使袁術能夠入土為安。
數日後,張邈派人傳信表示願意歸附孫策,黃忠言張邈麾下頗有兵馬,不如暫時收之。如今孫策殺袁術,難以掌控袁術舊部,正好可以使張邈安撫。
孫策卻是厭惡張邈反複,不顧黃忠勸阻,使黃忠留守宛城,率周泰、蔣欽攻打張邈。
而張邈此時駐紮在華容,周遭地勢險要,道路兩旁山勢險要,正適合依山而做一些部署。他見孫策來攻,便在兩側山上做了埋伏。
孫策引兵趕到,見兩側山勢險要,想起韓當講起孫堅死前的情景,勸諫孫策小心有埋伏,孫策卻是言道:“張孟卓必然不會為此,否則也不會敗走荊州。”遂引兵向前。
結果,張邈兩側山上伏兵盡出,而孫策軍不能上,前後又被堵住,完全暴露在敵軍的攻擊之下。
而張邈麾下盡皆袁術舊將,對孫策殺了袁術一家老小憤懣不已,戰意正濃,對孫策軍毫不留情。
孫策在混戰中被兩箭分別射中肩膀與腰間,周泰、蔣欽二人死戰,護送孫策殺出重圍,退回夷陵城。
這一戰,孫策軍幾乎損失了八成人馬。
更讓眾人揪心的是,孫策身上兩箭雖然並不深,卻是喂了毒。回到夷陵時,毒已入髓,無藥可醫。
不出兩日,孫策便毒發身亡,臨終前言不該不聽黃忠、周泰之言,中了張邈的埋伏,托付韓當、周泰等人輔佐其弟孫權,若大事不可為,可以傳國玉璽為禮,投效弘農王。
眾人含淚應允,最終帶著孫堅的遺體離開荊州,趕回揚州,向吳夫人報喪。
一代本應掀起一番風雨的青年才俊,就這樣死於荊州,使這亂世少了一些動人的故事。
劉辯收到消息後,如是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