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誒,古往今來,霍去病封狼居胥,竇憲勒石燕然,好不容易打垮了匈奴;又出了柔然、鮮卑、突厥,李靖等人驅逐了突厥;卻又來了契丹、蒙古。不知這蒙古幾時休,更不知這下一個豺狼是哪個呀!”
朱棣說著說著,自然而然地把話題說到這個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老大難問題上來了。或許是隨意感歎,又或許真是日思夜想,他在北疆領兵多年,又接受過良好的皇家教育,發現這個問題,思考這個問題,也都是很順理成章的事。
說到這一點,幾個乳臭未幹的王爺,以及兩個文人駙馬自然都一時接不上話。既然是老大難問題,那自然是有老大難的原因,幾千年來都解決不了,自然有其深刻性。不過徐欽作為一個開掛人士,對此卻有一定的見解。
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的天然分界問題,簡單說來就是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線,森林植被和草原植被的分界線。
這條分界線仿佛就是老天劃下的一個結界屏障,將兩個文明分割開來。線的這頭,可以輕鬆開墾出沃野良田,用農作物支撐起一個發達先進的農業帝國;而線的那頭,卻大多隻能生長出低矮貧瘠的野草,樸素的牧民隻能用原始落後的生存技巧永遠掙紮在貧困線上,並時不時客串一把去鄰居家武裝借貸的行當。
不是說不可以越過這條線,隻是逾越天條的代價極為巨大,大到雙方都無法承受這種重量,於是在這幾千年裏,雙方都在墨跡和拉鋸。
同時,徐欽也很清楚,按照曆史的進程來看,蒙古帝國是草原遊牧文明的最高峰,但同時也是最後的絕唱,往後隨著火器的逐步發展,遊牧民族會變得越來越能歌善舞、熱情好客。
隻不過他現在沒法跟在場的人們說,未來有一種叫做機槍的火槍,可以像割麥子一樣收割騎兵的性命;未來的火炮一炮下去,一畝地上麵都不會留下活口;甚至還有能跑得比馬還快,卻不用吃草,甚至單憑厚實的裝甲就能視騎槍、馬刀、弓箭於無物的鐵坨坨。這些東西對於這個時代的人們而言,和神話故事也沒什麽區別。
不過徐欽倒是知道後人總結的中國古代對草原戰略的其他關鍵,隨便掰扯一些也沒什麽難度。
“其實對此,小子倒有一兩點淺見。”
“哦?”
一直安靜地做著聽眾的徐欽突然插嘴,非但是朱棣,幾個人的目光都自然而然地轉向了他。
“姑父所思所慮,確實是我漢家曆朝皆有的兩個死結。”
“其一是戰場上怎麽打的問題,草原各部逐水草而居,以氈房為家,以汗帳為城。在茫茫草原上,要想找到他們都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然後才是打不打得贏的問題,而耗費了巨量糧餉的大軍,在草原上晃蕩一圈,很可能根本沒找到目標,便因為糧草不濟而被迫班師,甚至多來幾次,反倒是我漢家王朝被拖垮了。對於這一點,其實說難不難,隻要放下臉麵,按當年霍冠軍的戰術,以精銳輕騎采取以戰養戰的法子,對其保持長期壓製,不求一戰盡全功,隻求拖垮、拖死本就貧瘠的大漠草原,其實並非難事。”
這一點其實並非有多強的創造性,正如徐欽所說,當年霍去病在漠北之戰中就已經采取了類似的以戰養戰戰術,隻不過他們執行得還不夠徹底。而且實際上在漢朝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這個戰術的可行性確實存在問題。
因為這個戰術的核心就是以小博大,以相對小規模的突襲和騷擾戰,憑借中原地區的強大經濟實力,硬生生拖垮拖死遊牧民族。但這個戰術的核心就是,派出去的這些小股精銳必須要有非常明顯的戰力優勢。
衛霍時代,漢軍全副鐵甲、鐵刀槍,還有強弓硬弩,才有一漢當五胡的底氣,才有霍去病五萬騎兵就橫掃匈奴的戰績。而往後,隨著遊牧民族也掌握一定的冶煉資源,武器裝備水平差距縮小,反而是擁有大量優質戰馬,弓馬嫻熟的遊牧民族在單體戰力上處於優勢地位,派出小股遊騎,基本上就跟送死沒太大的區別。
然而就當前的局勢來看,其他人或許還沒認識到火器的大發展代表了什麽,但徐欽知道,這將是農耕文明再次在科技上對遊牧文明形成代差的大好時機。甚至這一次的代差,比上一次骨箭皮甲對鐵甲強弩還要來得大,更幾乎是不可逆的,因為連定居點都沒有的遊牧文明,根本不具備任何發展工業的可能性。
對此其他幾人雖然聽得雲裏霧裏的,可是作為已經逐漸成熟的皇室頭號將帥,朱棣大致還是能聽明白他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派小股精銳去跟他們敞開了打遊擊,潛台詞就是要專挑軟的柿子捏,看誰耗得過誰。
見朱棣若有所思,然後又微微點頭,顯然是基本認可了這個辦法,然後徐欽才又接著往下說。
“至於其二,那就是草原貧瘠,始終不可大麵積耕種,漢軍雖勝卻不可據,正所謂野草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算打敗了這一茬,又總會有新一茬的冒出來。這一點小子認為,該有兩種方法齊頭並進:一是步步為營,逐步於塞外水草豐茂之處築城屯兵,逐漸分割其地,並以此為據點,展開互市。一手大棒,一手物資,聽話的大家和和氣氣做生意,甚至有災有難了,朝廷還可以適當給些支援;不聽話的,那就錘到死為止。二是瓦解分化,不僅僅是要瓦解瓦剌、韃靼等各部族,更是要瓦解各個小部族,以及普通牧人和草原貴族之間的聯係。普通牧人生活清苦,又需要中原的鹽鐵茶布等物資,更不知禮義廉恥,隻要我們稍稍在這上麵動一點腦筋,何愁其不能為我所用?”
這個思路,以前應該不是沒人想到過,但執行起來卻困難重重,最關鍵的問題是長期保持補給線的暢通。中原王朝國力強盛的時候,確實可以做到這一點,然而一旦稍有腐化墮落,這些延伸出去的類似殖民定居點的機構就會落入敵手,反而會增強其實力,百年之後為禍更甚。
不過徐欽卻不怕這一點,哪怕按照正常的曆史,十八世紀第一次工業革命就會開啟,遊牧民族便要在曆史舞台上開始扮演弱氣受的角色設定。而以中國的雄厚底蘊,如果有自己的妥善引導,等蒙古人徹底涼涼的時候,大概火車已經通到他們家門口了。相信在麵對裝甲列車這等怪物的時候,不管什麽遊牧民族,除了能歌善舞,想來也不會有別的出路了。
朱棣雖是未來的大帝,但受製於時代背景,自然沒有那麽長遠的戰略眼光,隻是覺得徐欽這個方案,聽起來確實有很高的可行性。其他幾個紙上談兵,甚至紙上都談不了的,就更是不明覺厲了。
“那該從何處著手?”
理論上是沒問題的,以朱棣的智商當然能很快想明白其中的道理。不過他很清楚這是一種長期戰略,沒個幾十年肯定搞不定,然而目前,他還是本能地希望了解一些更現實的東西。徐欽自然也明白他這一問的真實意思,那就是回到現實的著力點,怎麽才能盡快做出成績。
“該是兩處!其一為遼東!”
“遼東雖苦寒,可沃野千裏,也不似西北幹旱,若是經營好了,就是耕種一季,也足以供應十萬鐵騎軍需,再加上靠近草原,無論是戰馬馴養、購置,還是出兵道路,都極為方便,故此為第一要地,非但一定要掌握在咱們手裏,還得慢慢用水磨功夫,將此地的女真、蒙人變為我們切切實實的子民,保證令行禁止才行!其二是河套!此地據三山而控河水,定漠南而輔秦晉,接西域而連烏斯,可為耕種屯糧,牧馬養兵之天賜寶地,乃西疆天元之處。此地在手,非但平定漠南水到渠成,西域和烏斯藏也不過是囊中之物。而言棄者,當斬!更罪在千古!兩者俱有,一待有機則雙管齊出,漠北轉瞬則一切為三,又可就近分散供需,則事半功倍也!”
朱棣也是見慣了戰陣的,戰略水平也絕對不差,徐欽這樣一說,他要順著理解絕對不成問題,而且可以說是字字珠璣,句句切中要害。當中一些大膽的想法,也是有根可循,很難想象這是出自一個連這應天城都沒出過的王孫公子所為。
“看來你小子確實長進了!運籌帷幄,頗有些泰山大人當年的風采。要不是你爹就你一個兒子,本王還真想帶你回北平了。”
“姑父謬讚愧不敢當,侄兒願做賬下一小卒即可!”
“小公爺,做小卒可當不上冠軍侯呀!哈哈哈!”
經過徐欽和王寧的一來一去的插科打諢,這個話題也就淺嚐即止。不過徐欽的第一個目的也達到了,給在場的人,尤其是未來的大腿燕王殿下心中留下了一個初步的好印象。
實際上,徐欽根本不知道,他的這一番話引起了這些人心中多大的波瀾。現場大多數人都是認識這位“老實木訥”半天放不出半個屁的小公爺的,今天他這一番高談闊論,指點江山的模樣,實在是前後對比有些過於強烈了。
“小公爺倒是高才!然小女子倒有些疑問,不知當問不當問?”
本來徐欽目的已經達到,可誰知旁邊不知何處殺出來一個程咬金。他倒是很想順口就回個“不當問就別問”,可惜轉念一想,在場的都是皇家貴胄,而且聽著聲音,還是個女版的程咬金,這便更不好抬杠了。
“殿下請!呃…”徐欽這一轉頭,差點折了脖子。
這究竟是因為貴族基因夠好,還是因為環境優美,又或者是這六朝金粉之地確實風水霸道,以至於這令人驚豔的美人簡直層出不窮。眼前這不知是哪位公主,端的是明豔得晃眼。
不同於關雎的柔媚和自家那位姑姑的典型江南水鄉的婉約,好吧,至少是長相上的婉約。這位公主殿下雖也是十幾歲的及笄年華左右,可無論是神采奕奕的眼眸,還是高挺的鼻梁,亦或者略寬的嘴唇,都盡顯一種英姿颯爽的味道。尤其是稍顯鋒銳的劍眉,本應是不適宜出現在女子身上的,可搭配上這一副容顏,卻又更彰顯出一種獨特的韻味。
簡單來說,就是有點兒類似於後世的所謂的“高級臉”風格的美女。
可能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這種典型的後世所謂高級臉,並不是特別受追捧,但若以眼前這張臉的高級程度,放在二十一世紀,怕是光憑這一張臉就能隨隨便便紅遍大江南北。
而一身雪白的雲錦中襖及馬麵裙的裝扮,襖上隻綴著些許的玉色蘭紋,裙上也隻有淡淡的鳳紋底襴,簡直更添了一絲淩厲的仙氣。若是放在二十一世紀那個自由戀愛的時代,說不定徐欽還就迎難而上了,隻可惜人家是朱元璋的女兒,從理論上來算,還和他差著輩分。
想通了這一點,徐欽也就迅速佛了下來。
朱棣說著說著,自然而然地把話題說到這個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老大難問題上來了。或許是隨意感歎,又或許真是日思夜想,他在北疆領兵多年,又接受過良好的皇家教育,發現這個問題,思考這個問題,也都是很順理成章的事。
說到這一點,幾個乳臭未幹的王爺,以及兩個文人駙馬自然都一時接不上話。既然是老大難問題,那自然是有老大難的原因,幾千年來都解決不了,自然有其深刻性。不過徐欽作為一個開掛人士,對此卻有一定的見解。
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的天然分界問題,簡單說來就是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線,森林植被和草原植被的分界線。
這條分界線仿佛就是老天劃下的一個結界屏障,將兩個文明分割開來。線的這頭,可以輕鬆開墾出沃野良田,用農作物支撐起一個發達先進的農業帝國;而線的那頭,卻大多隻能生長出低矮貧瘠的野草,樸素的牧民隻能用原始落後的生存技巧永遠掙紮在貧困線上,並時不時客串一把去鄰居家武裝借貸的行當。
不是說不可以越過這條線,隻是逾越天條的代價極為巨大,大到雙方都無法承受這種重量,於是在這幾千年裏,雙方都在墨跡和拉鋸。
同時,徐欽也很清楚,按照曆史的進程來看,蒙古帝國是草原遊牧文明的最高峰,但同時也是最後的絕唱,往後隨著火器的逐步發展,遊牧民族會變得越來越能歌善舞、熱情好客。
隻不過他現在沒法跟在場的人們說,未來有一種叫做機槍的火槍,可以像割麥子一樣收割騎兵的性命;未來的火炮一炮下去,一畝地上麵都不會留下活口;甚至還有能跑得比馬還快,卻不用吃草,甚至單憑厚實的裝甲就能視騎槍、馬刀、弓箭於無物的鐵坨坨。這些東西對於這個時代的人們而言,和神話故事也沒什麽區別。
不過徐欽倒是知道後人總結的中國古代對草原戰略的其他關鍵,隨便掰扯一些也沒什麽難度。
“其實對此,小子倒有一兩點淺見。”
“哦?”
一直安靜地做著聽眾的徐欽突然插嘴,非但是朱棣,幾個人的目光都自然而然地轉向了他。
“姑父所思所慮,確實是我漢家曆朝皆有的兩個死結。”
“其一是戰場上怎麽打的問題,草原各部逐水草而居,以氈房為家,以汗帳為城。在茫茫草原上,要想找到他們都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然後才是打不打得贏的問題,而耗費了巨量糧餉的大軍,在草原上晃蕩一圈,很可能根本沒找到目標,便因為糧草不濟而被迫班師,甚至多來幾次,反倒是我漢家王朝被拖垮了。對於這一點,其實說難不難,隻要放下臉麵,按當年霍冠軍的戰術,以精銳輕騎采取以戰養戰的法子,對其保持長期壓製,不求一戰盡全功,隻求拖垮、拖死本就貧瘠的大漠草原,其實並非難事。”
這一點其實並非有多強的創造性,正如徐欽所說,當年霍去病在漠北之戰中就已經采取了類似的以戰養戰戰術,隻不過他們執行得還不夠徹底。而且實際上在漢朝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這個戰術的可行性確實存在問題。
因為這個戰術的核心就是以小博大,以相對小規模的突襲和騷擾戰,憑借中原地區的強大經濟實力,硬生生拖垮拖死遊牧民族。但這個戰術的核心就是,派出去的這些小股精銳必須要有非常明顯的戰力優勢。
衛霍時代,漢軍全副鐵甲、鐵刀槍,還有強弓硬弩,才有一漢當五胡的底氣,才有霍去病五萬騎兵就橫掃匈奴的戰績。而往後,隨著遊牧民族也掌握一定的冶煉資源,武器裝備水平差距縮小,反而是擁有大量優質戰馬,弓馬嫻熟的遊牧民族在單體戰力上處於優勢地位,派出小股遊騎,基本上就跟送死沒太大的區別。
然而就當前的局勢來看,其他人或許還沒認識到火器的大發展代表了什麽,但徐欽知道,這將是農耕文明再次在科技上對遊牧文明形成代差的大好時機。甚至這一次的代差,比上一次骨箭皮甲對鐵甲強弩還要來得大,更幾乎是不可逆的,因為連定居點都沒有的遊牧文明,根本不具備任何發展工業的可能性。
對此其他幾人雖然聽得雲裏霧裏的,可是作為已經逐漸成熟的皇室頭號將帥,朱棣大致還是能聽明白他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派小股精銳去跟他們敞開了打遊擊,潛台詞就是要專挑軟的柿子捏,看誰耗得過誰。
見朱棣若有所思,然後又微微點頭,顯然是基本認可了這個辦法,然後徐欽才又接著往下說。
“至於其二,那就是草原貧瘠,始終不可大麵積耕種,漢軍雖勝卻不可據,正所謂野草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算打敗了這一茬,又總會有新一茬的冒出來。這一點小子認為,該有兩種方法齊頭並進:一是步步為營,逐步於塞外水草豐茂之處築城屯兵,逐漸分割其地,並以此為據點,展開互市。一手大棒,一手物資,聽話的大家和和氣氣做生意,甚至有災有難了,朝廷還可以適當給些支援;不聽話的,那就錘到死為止。二是瓦解分化,不僅僅是要瓦解瓦剌、韃靼等各部族,更是要瓦解各個小部族,以及普通牧人和草原貴族之間的聯係。普通牧人生活清苦,又需要中原的鹽鐵茶布等物資,更不知禮義廉恥,隻要我們稍稍在這上麵動一點腦筋,何愁其不能為我所用?”
這個思路,以前應該不是沒人想到過,但執行起來卻困難重重,最關鍵的問題是長期保持補給線的暢通。中原王朝國力強盛的時候,確實可以做到這一點,然而一旦稍有腐化墮落,這些延伸出去的類似殖民定居點的機構就會落入敵手,反而會增強其實力,百年之後為禍更甚。
不過徐欽卻不怕這一點,哪怕按照正常的曆史,十八世紀第一次工業革命就會開啟,遊牧民族便要在曆史舞台上開始扮演弱氣受的角色設定。而以中國的雄厚底蘊,如果有自己的妥善引導,等蒙古人徹底涼涼的時候,大概火車已經通到他們家門口了。相信在麵對裝甲列車這等怪物的時候,不管什麽遊牧民族,除了能歌善舞,想來也不會有別的出路了。
朱棣雖是未來的大帝,但受製於時代背景,自然沒有那麽長遠的戰略眼光,隻是覺得徐欽這個方案,聽起來確實有很高的可行性。其他幾個紙上談兵,甚至紙上都談不了的,就更是不明覺厲了。
“那該從何處著手?”
理論上是沒問題的,以朱棣的智商當然能很快想明白其中的道理。不過他很清楚這是一種長期戰略,沒個幾十年肯定搞不定,然而目前,他還是本能地希望了解一些更現實的東西。徐欽自然也明白他這一問的真實意思,那就是回到現實的著力點,怎麽才能盡快做出成績。
“該是兩處!其一為遼東!”
“遼東雖苦寒,可沃野千裏,也不似西北幹旱,若是經營好了,就是耕種一季,也足以供應十萬鐵騎軍需,再加上靠近草原,無論是戰馬馴養、購置,還是出兵道路,都極為方便,故此為第一要地,非但一定要掌握在咱們手裏,還得慢慢用水磨功夫,將此地的女真、蒙人變為我們切切實實的子民,保證令行禁止才行!其二是河套!此地據三山而控河水,定漠南而輔秦晉,接西域而連烏斯,可為耕種屯糧,牧馬養兵之天賜寶地,乃西疆天元之處。此地在手,非但平定漠南水到渠成,西域和烏斯藏也不過是囊中之物。而言棄者,當斬!更罪在千古!兩者俱有,一待有機則雙管齊出,漠北轉瞬則一切為三,又可就近分散供需,則事半功倍也!”
朱棣也是見慣了戰陣的,戰略水平也絕對不差,徐欽這樣一說,他要順著理解絕對不成問題,而且可以說是字字珠璣,句句切中要害。當中一些大膽的想法,也是有根可循,很難想象這是出自一個連這應天城都沒出過的王孫公子所為。
“看來你小子確實長進了!運籌帷幄,頗有些泰山大人當年的風采。要不是你爹就你一個兒子,本王還真想帶你回北平了。”
“姑父謬讚愧不敢當,侄兒願做賬下一小卒即可!”
“小公爺,做小卒可當不上冠軍侯呀!哈哈哈!”
經過徐欽和王寧的一來一去的插科打諢,這個話題也就淺嚐即止。不過徐欽的第一個目的也達到了,給在場的人,尤其是未來的大腿燕王殿下心中留下了一個初步的好印象。
實際上,徐欽根本不知道,他的這一番話引起了這些人心中多大的波瀾。現場大多數人都是認識這位“老實木訥”半天放不出半個屁的小公爺的,今天他這一番高談闊論,指點江山的模樣,實在是前後對比有些過於強烈了。
“小公爺倒是高才!然小女子倒有些疑問,不知當問不當問?”
本來徐欽目的已經達到,可誰知旁邊不知何處殺出來一個程咬金。他倒是很想順口就回個“不當問就別問”,可惜轉念一想,在場的都是皇家貴胄,而且聽著聲音,還是個女版的程咬金,這便更不好抬杠了。
“殿下請!呃…”徐欽這一轉頭,差點折了脖子。
這究竟是因為貴族基因夠好,還是因為環境優美,又或者是這六朝金粉之地確實風水霸道,以至於這令人驚豔的美人簡直層出不窮。眼前這不知是哪位公主,端的是明豔得晃眼。
不同於關雎的柔媚和自家那位姑姑的典型江南水鄉的婉約,好吧,至少是長相上的婉約。這位公主殿下雖也是十幾歲的及笄年華左右,可無論是神采奕奕的眼眸,還是高挺的鼻梁,亦或者略寬的嘴唇,都盡顯一種英姿颯爽的味道。尤其是稍顯鋒銳的劍眉,本應是不適宜出現在女子身上的,可搭配上這一副容顏,卻又更彰顯出一種獨特的韻味。
簡單來說,就是有點兒類似於後世的所謂的“高級臉”風格的美女。
可能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這種典型的後世所謂高級臉,並不是特別受追捧,但若以眼前這張臉的高級程度,放在二十一世紀,怕是光憑這一張臉就能隨隨便便紅遍大江南北。
而一身雪白的雲錦中襖及馬麵裙的裝扮,襖上隻綴著些許的玉色蘭紋,裙上也隻有淡淡的鳳紋底襴,簡直更添了一絲淩厲的仙氣。若是放在二十一世紀那個自由戀愛的時代,說不定徐欽還就迎難而上了,隻可惜人家是朱元璋的女兒,從理論上來算,還和他差著輩分。
想通了這一點,徐欽也就迅速佛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