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些保暖之後的念頭也隻是一閃而逝,徐欽心裏很清楚,自己如果真的不想浪費這個億萬分之一的天賜機遇,做個混吃等死的鹹魚,那現在眼前最重要的事,還是在朝堂之上。
自從國家誕生之後,人類社會便形成了極為嚴密的組織結構,政府暴力機關得到了人類社會中的主宰權,嗯,馬先生對這個基礎認知的總結可以說是很精妙了。總而言之一句話,要想搞大事,就絕對繞不開政府,尤其是在明王朝這樣一個高度集權的封建帝國。
何況自己天然就位於這個權力漩渦的中心,即使想要抽身離開,難度恐怕也不下於懟上去。既然橫豎都是個活法,那就自然是豎著比較好了。腳踏實地便腳踏實地唄,激流之中隻能勇進,那唯有一路向前。
現下,他考慮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跟朱棣進一步的拉近關係,直至形成鐵杆同盟。而且最好還是秘密同盟最好了,不要過早將這種關係暴露在外人眼中,否則萬一爭奪儲位之事不成,外寬內忌的朱允炆一旦仍舊上台,徐家可就要倒大黴。更重要的是考慮朱元璋的想法,自古想做這從龍之臣,最邁不過的坎就是前任皇帝的態度,尤其是在這位以提刀麻溜著稱的皇帝麵前,跳得太高可不是一件好事。
與此同時,中山王府對麵的原吳王府,燕王殿下也正在皺著眉頭苦思冥想。他現在的狀況和徐欽頗有些類似,雖然表麵上看著風光,可自打朱允炆被火速立為皇太孫之後,他所麵對的局麵,也絕對是很尷尬的。名不正言不順,以至於他麾下真正能做大事的謀臣不多,滿打滿算也就一個姚廣孝,剩下的就隻有徐妃這個老婆和大兒子朱高熾也都算是有兩把刷子。可徐妃畢竟是婦道人家,縱然天資不錯,可在大局謀斷上不算頂尖,而嫡長子高熾,怎麽說也還是個未長成的半大孩子,所以最多加起來算一個。
現在他手頭也就這一個草台班子似的智囊團,現在還一個都不在身邊。
朱棣無奈地抬頭看了一眼張玉和朱能。這兩個人衝鋒陷陣不錯,帶兵打仗也都還有一手,不過要說到和朝中的這些老油條們玩花活,尤其是還要和龍庭上那位父皇纏鬥,以及和東宮那群最直接的對手唱對台戲,怕是一個回合都夠嗆。
多年軍旅生涯,他深知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的道理,打江山還是得靠人才。可朝堂上的那些人,會因為自己今天幫他們向蔣瓛出了一口惡氣就來投靠?開玩笑!那些王八蛋現在都是些畏頭畏尾的驚弓之鳥,更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老油條,有誰會在現在這種局麵下站自己的隊?
至於其他的,對了!怎麽就一葉障目了呢?可以借助的力量,不僅有現在在朝堂上的人啊!朱棣腦中靈光一閃,怎麽把這近在眼前的最佳人選給忘了?
看自家王爺緊鎖的眉頭鬆弛下來,兩個“傻大兵”也鬆了一口,進而隨著自家王爺的微笑,也陪著發出了殺豬般的笑聲,場麵一時極為詭異…
……
小紅山,位於應天府外城,玄武湖東北,鍾山西北。嚴格來說這實際上是一支鍾山的支脈。此處山峰並不算高,占地麵積也算不廣,然而山勢險峻,很多地方人力難及,再加上被玄武湖、長江、鍾山夾在中間,交通不甚便利。因此即使是屬於應天外城範圍之內,可也是極為荒僻的地區,然而有時候這鬧中取靜,也並非一無是處。
大明立鼎朝綱,定都南京之後,然開國皇帝朱元璋起身於布衣,深知百姓疾苦,更有昔日蒙元貴族圈地放牧的教訓曆曆在目,因此有明一代,帝國皇室從未正式興建過皇室獵場。
好在這小紅山一帶較為僻而不偏,繁盛的草木自然又孕育了許多的野生動物,再加上小山和玄武湖之間有一片較為平坦的空地,因此在這個年代,基本上就等同於一個自然的公共獵場,皇室成員、達官顯貴,乃至於附近的專業獵戶們都時不時地光顧此地。
朱棣長年居於北平,又時不時領兵作戰,這騎射行獵自然是其極為習慣和喜愛的活動。因此在京的王府上沒待幾天,燕王殿下便閑得有些發慌,跑小紅山行獵來了。
也不知消息怎麽泄露出去的,他這一往外跑,平日裏被朱元璋管得老老實實的皇子公主也跟出來一大堆。韓王、沈王、安王自然是一窩蜂的跟來,甚至幾個未出閣的公主也跟了出來。
於是除了燕王的隨身護衛之外,錦衣衛又派出了大票的人馬,保護著這群金貴的天之驕子。近千人的規模的隊伍,即使沒有旌旗招展和金玉儀仗,但也可謂是浩浩蕩蕩,隔著老遠便透出一股洶洶的氣勢,順帶也自然起到了清場的效果。
徐欽眼看著有兩撥不知道是哪個小官,或者某個富戶家的小隊伍,以及好幾個穿著破爛的獵戶,慌不擇路地避開這群不用看就不好惹的隊伍。不由得在心裏默默吐槽:這種陣仗,估計就算是有老虎,都被嚇跑了,還狩個毛的獵啊!
皇子公主們據說是得到消息後,死皮賴臉硬要跟上來散心的。是真是假不好說,不過徐大少卻是被朱棣派人專程請過來的。而且來請他的還是後世大名鼎鼎的榮國公、河間王張玉,當然,現在張玉不過是個“小小的”燕山左護衛指揮僉事,算是個中層軍官。
要說張玉以及其後的張家,也算是有明一代的武勳世家中赫赫有名的超級巨頭,甚至也應該是整個大明朝武勳世家之中,唯一可以與徐家勉強相提並論的翹楚。張玉死於靖難,而號稱靖難第一功,追封榮國公;而後其子張輔子承父業,定安南、征漠北,憑自己的蓋世功勳封英國公。隻可惜後來在土木堡,七十五歲高齡的功勳宿將,帝國柱石,竟被一個荒唐的少年天子和一個愚蠢的權奸,或者還有其他陰謀家所累,害得死於亂軍之中,實在是可悲可歎。
對於未來的大事一清二楚的徐欽一見張玉親自前來拜訪,自是對這位未來大佬禮遇有加,畢竟張玉是朱棣麾下鐵杆馬仔,如果不死,不管有沒有靖難這件事,都是未來妥妥的朝堂大佬。然而他這一舉動,搞得張玉好不誠惶誠恐。畢竟現在張玉還隻是個衛所的指揮僉事,正四品武官,就算是還沒有形成“文官見麵自動大三級”的官場潛規則,在地方上也算得上一號人物,可對這帝國武勳第一世家,魏國公繼承人來說,確實就隻能算是個芝麻綠豆。被徐欽大大的禮遇,使其突然就對這位小公爺充滿了好感。
當然,雖然邀請的口信很簡單,可徐欽也敏銳地察覺到了朱棣的用意。
說白了,無論是出於什麽角度的考量,朱棣派手下的鐵杆馬仔親自來請他參加這一次的秋獵活動,自然都對他釋放出了非常積極的信號。對於徐小公爺而言,這也是個很好的機會。
他一個小公爺,又是燕王的親侄子,混在一群年紀差不多的皇子公主當中,也不算突兀。而且同行之人彼此都算熟悉,這個年紀也沒什麽太大的皇室偶像包袱,再加上那位安王殿下時不時就抓緊機會向徐欽旁敲側擊一番他的那位未來王妃的情況,他的皇兄、皇姐們再時不時調侃他兩句,這一路上也都非常融洽歡樂。
不多時,一行人便到了預定的獵場,護衛們連忙搭建起了一個簡單的營地,一部分人開始準備圍獵,另一部分人則開始在湖邊搞起了郊遊派對。
就本性而言徐欽很想去參加那個休閑派對,畢竟這邊全是小姐姐和小妹妹,而且對於親自上場打打殺殺,他是真沒多大興趣,打打殺殺的聽著很熱血,但實際又累又惡心。但他心中也猜到了這次所謂的秋獵最主要的話題是什麽,因此也隻好跟著朱棣和幾位小王爺一起騎在駿馬上麵,等著護衛們準備獵場。
等親眼見識了,徐欽才明白,古代貴族們玩的圍獵,跟他想象中的打獵差距有多大,隻能說是貧窮限製了想象力。
簡單來說,他們這場所謂的圍獵,其實更像是射擊比賽。在圈定了範圍,選好了一個山坳處的製高點之後,一群護衛帶著帶著鑼鼓等各色聲音洪亮的樂器,排成人牆把圈定範圍內的野物都往這個山坳攆,然後早就嚴陣以待的“獵手”們,則好整以暇地騎馬立於位置最好的小山頭上,居高臨下,肆意選擇其中看得上眼的,再悠閑地進行精準點射。
朱棣自不必說,其弓馬嫻熟程度毋庸置疑,又是靜止射擊,雖是移動靶但基本上也是箭無虛發,而且盡撿大塊頭的,甚至連續兩箭下去,將一頭半大的野豬給直接釘在了地上。三位小王爺的年紀不大,卻也有不錯的箭術造詣,雖然因為年幼的緣故,開不得硬弓,隻能挑一些小個頭的獵物,卻也都頗有斬獲。
唯獨徐欽,頗感寂寞和尷尬,他哪會什麽箭術啊?就連騎馬都是前幾天在家偷偷練了練,這才敢堂而皇之地騎著慢慢趕路,最多是可以嚐試一下小跑。以至於他麻著膽子,像模像樣地放了幾箭,在命中了一隻花花綠綠的野稚之後,說什麽也不肯再射了。
因為他自己很清楚,當時自己明明瞄準的是一隻灰穀隆冬的野兔,結果這一箭下去起碼偏了有五米,而這隻倒黴的野稚突然從草叢裏麵飛出來,硬生生接住了他這一箭。
這讓徐大少不由得狠狠地抹了一把冷汗,這種箭術,丟臉事小,萬一傷了旁邊輔助圍獵的護衛那就大條了。
自從國家誕生之後,人類社會便形成了極為嚴密的組織結構,政府暴力機關得到了人類社會中的主宰權,嗯,馬先生對這個基礎認知的總結可以說是很精妙了。總而言之一句話,要想搞大事,就絕對繞不開政府,尤其是在明王朝這樣一個高度集權的封建帝國。
何況自己天然就位於這個權力漩渦的中心,即使想要抽身離開,難度恐怕也不下於懟上去。既然橫豎都是個活法,那就自然是豎著比較好了。腳踏實地便腳踏實地唄,激流之中隻能勇進,那唯有一路向前。
現下,他考慮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跟朱棣進一步的拉近關係,直至形成鐵杆同盟。而且最好還是秘密同盟最好了,不要過早將這種關係暴露在外人眼中,否則萬一爭奪儲位之事不成,外寬內忌的朱允炆一旦仍舊上台,徐家可就要倒大黴。更重要的是考慮朱元璋的想法,自古想做這從龍之臣,最邁不過的坎就是前任皇帝的態度,尤其是在這位以提刀麻溜著稱的皇帝麵前,跳得太高可不是一件好事。
與此同時,中山王府對麵的原吳王府,燕王殿下也正在皺著眉頭苦思冥想。他現在的狀況和徐欽頗有些類似,雖然表麵上看著風光,可自打朱允炆被火速立為皇太孫之後,他所麵對的局麵,也絕對是很尷尬的。名不正言不順,以至於他麾下真正能做大事的謀臣不多,滿打滿算也就一個姚廣孝,剩下的就隻有徐妃這個老婆和大兒子朱高熾也都算是有兩把刷子。可徐妃畢竟是婦道人家,縱然天資不錯,可在大局謀斷上不算頂尖,而嫡長子高熾,怎麽說也還是個未長成的半大孩子,所以最多加起來算一個。
現在他手頭也就這一個草台班子似的智囊團,現在還一個都不在身邊。
朱棣無奈地抬頭看了一眼張玉和朱能。這兩個人衝鋒陷陣不錯,帶兵打仗也都還有一手,不過要說到和朝中的這些老油條們玩花活,尤其是還要和龍庭上那位父皇纏鬥,以及和東宮那群最直接的對手唱對台戲,怕是一個回合都夠嗆。
多年軍旅生涯,他深知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的道理,打江山還是得靠人才。可朝堂上的那些人,會因為自己今天幫他們向蔣瓛出了一口惡氣就來投靠?開玩笑!那些王八蛋現在都是些畏頭畏尾的驚弓之鳥,更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老油條,有誰會在現在這種局麵下站自己的隊?
至於其他的,對了!怎麽就一葉障目了呢?可以借助的力量,不僅有現在在朝堂上的人啊!朱棣腦中靈光一閃,怎麽把這近在眼前的最佳人選給忘了?
看自家王爺緊鎖的眉頭鬆弛下來,兩個“傻大兵”也鬆了一口,進而隨著自家王爺的微笑,也陪著發出了殺豬般的笑聲,場麵一時極為詭異…
……
小紅山,位於應天府外城,玄武湖東北,鍾山西北。嚴格來說這實際上是一支鍾山的支脈。此處山峰並不算高,占地麵積也算不廣,然而山勢險峻,很多地方人力難及,再加上被玄武湖、長江、鍾山夾在中間,交通不甚便利。因此即使是屬於應天外城範圍之內,可也是極為荒僻的地區,然而有時候這鬧中取靜,也並非一無是處。
大明立鼎朝綱,定都南京之後,然開國皇帝朱元璋起身於布衣,深知百姓疾苦,更有昔日蒙元貴族圈地放牧的教訓曆曆在目,因此有明一代,帝國皇室從未正式興建過皇室獵場。
好在這小紅山一帶較為僻而不偏,繁盛的草木自然又孕育了許多的野生動物,再加上小山和玄武湖之間有一片較為平坦的空地,因此在這個年代,基本上就等同於一個自然的公共獵場,皇室成員、達官顯貴,乃至於附近的專業獵戶們都時不時地光顧此地。
朱棣長年居於北平,又時不時領兵作戰,這騎射行獵自然是其極為習慣和喜愛的活動。因此在京的王府上沒待幾天,燕王殿下便閑得有些發慌,跑小紅山行獵來了。
也不知消息怎麽泄露出去的,他這一往外跑,平日裏被朱元璋管得老老實實的皇子公主也跟出來一大堆。韓王、沈王、安王自然是一窩蜂的跟來,甚至幾個未出閣的公主也跟了出來。
於是除了燕王的隨身護衛之外,錦衣衛又派出了大票的人馬,保護著這群金貴的天之驕子。近千人的規模的隊伍,即使沒有旌旗招展和金玉儀仗,但也可謂是浩浩蕩蕩,隔著老遠便透出一股洶洶的氣勢,順帶也自然起到了清場的效果。
徐欽眼看著有兩撥不知道是哪個小官,或者某個富戶家的小隊伍,以及好幾個穿著破爛的獵戶,慌不擇路地避開這群不用看就不好惹的隊伍。不由得在心裏默默吐槽:這種陣仗,估計就算是有老虎,都被嚇跑了,還狩個毛的獵啊!
皇子公主們據說是得到消息後,死皮賴臉硬要跟上來散心的。是真是假不好說,不過徐大少卻是被朱棣派人專程請過來的。而且來請他的還是後世大名鼎鼎的榮國公、河間王張玉,當然,現在張玉不過是個“小小的”燕山左護衛指揮僉事,算是個中層軍官。
要說張玉以及其後的張家,也算是有明一代的武勳世家中赫赫有名的超級巨頭,甚至也應該是整個大明朝武勳世家之中,唯一可以與徐家勉強相提並論的翹楚。張玉死於靖難,而號稱靖難第一功,追封榮國公;而後其子張輔子承父業,定安南、征漠北,憑自己的蓋世功勳封英國公。隻可惜後來在土木堡,七十五歲高齡的功勳宿將,帝國柱石,竟被一個荒唐的少年天子和一個愚蠢的權奸,或者還有其他陰謀家所累,害得死於亂軍之中,實在是可悲可歎。
對於未來的大事一清二楚的徐欽一見張玉親自前來拜訪,自是對這位未來大佬禮遇有加,畢竟張玉是朱棣麾下鐵杆馬仔,如果不死,不管有沒有靖難這件事,都是未來妥妥的朝堂大佬。然而他這一舉動,搞得張玉好不誠惶誠恐。畢竟現在張玉還隻是個衛所的指揮僉事,正四品武官,就算是還沒有形成“文官見麵自動大三級”的官場潛規則,在地方上也算得上一號人物,可對這帝國武勳第一世家,魏國公繼承人來說,確實就隻能算是個芝麻綠豆。被徐欽大大的禮遇,使其突然就對這位小公爺充滿了好感。
當然,雖然邀請的口信很簡單,可徐欽也敏銳地察覺到了朱棣的用意。
說白了,無論是出於什麽角度的考量,朱棣派手下的鐵杆馬仔親自來請他參加這一次的秋獵活動,自然都對他釋放出了非常積極的信號。對於徐小公爺而言,這也是個很好的機會。
他一個小公爺,又是燕王的親侄子,混在一群年紀差不多的皇子公主當中,也不算突兀。而且同行之人彼此都算熟悉,這個年紀也沒什麽太大的皇室偶像包袱,再加上那位安王殿下時不時就抓緊機會向徐欽旁敲側擊一番他的那位未來王妃的情況,他的皇兄、皇姐們再時不時調侃他兩句,這一路上也都非常融洽歡樂。
不多時,一行人便到了預定的獵場,護衛們連忙搭建起了一個簡單的營地,一部分人開始準備圍獵,另一部分人則開始在湖邊搞起了郊遊派對。
就本性而言徐欽很想去參加那個休閑派對,畢竟這邊全是小姐姐和小妹妹,而且對於親自上場打打殺殺,他是真沒多大興趣,打打殺殺的聽著很熱血,但實際又累又惡心。但他心中也猜到了這次所謂的秋獵最主要的話題是什麽,因此也隻好跟著朱棣和幾位小王爺一起騎在駿馬上麵,等著護衛們準備獵場。
等親眼見識了,徐欽才明白,古代貴族們玩的圍獵,跟他想象中的打獵差距有多大,隻能說是貧窮限製了想象力。
簡單來說,他們這場所謂的圍獵,其實更像是射擊比賽。在圈定了範圍,選好了一個山坳處的製高點之後,一群護衛帶著帶著鑼鼓等各色聲音洪亮的樂器,排成人牆把圈定範圍內的野物都往這個山坳攆,然後早就嚴陣以待的“獵手”們,則好整以暇地騎馬立於位置最好的小山頭上,居高臨下,肆意選擇其中看得上眼的,再悠閑地進行精準點射。
朱棣自不必說,其弓馬嫻熟程度毋庸置疑,又是靜止射擊,雖是移動靶但基本上也是箭無虛發,而且盡撿大塊頭的,甚至連續兩箭下去,將一頭半大的野豬給直接釘在了地上。三位小王爺的年紀不大,卻也有不錯的箭術造詣,雖然因為年幼的緣故,開不得硬弓,隻能挑一些小個頭的獵物,卻也都頗有斬獲。
唯獨徐欽,頗感寂寞和尷尬,他哪會什麽箭術啊?就連騎馬都是前幾天在家偷偷練了練,這才敢堂而皇之地騎著慢慢趕路,最多是可以嚐試一下小跑。以至於他麻著膽子,像模像樣地放了幾箭,在命中了一隻花花綠綠的野稚之後,說什麽也不肯再射了。
因為他自己很清楚,當時自己明明瞄準的是一隻灰穀隆冬的野兔,結果這一箭下去起碼偏了有五米,而這隻倒黴的野稚突然從草叢裏麵飛出來,硬生生接住了他這一箭。
這讓徐大少不由得狠狠地抹了一把冷汗,這種箭術,丟臉事小,萬一傷了旁邊輔助圍獵的護衛那就大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