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爺真威風!”
幫徐欽穿好了麒麟賜服,並打理好了全套行頭之後,小丫頭竟難得地微微紅著小臉,由衷地發出了這樣的讚歎。
確實,徐欽本來底子不差,五官端正、劍眉星目,絕對算得上是個帥小夥。而正所謂人靠衣裝馬靠鞍,一身精美華貴的明黃色麒麟拽撒,纏玉帶、佩金刀,自然是不同於平日裏的懶散悠閑,更添了一種英武的氣質。
對於自己能吸引小姑娘這一點,徐大少也是不免有些自得,不過也並未過多地調戲小丫頭,畢竟今天是他去錦衣衛衙門報道的大日子,心裏難免有些緊張,況且雖不用像徐輝祖上早朝那麽早,但也是定了時辰的。
收拾好行頭,在幾個家將的護衛下,徐欽徑直策馬去了皇城錦衣衛衙門。
明朝應天府內城並非是像印象中大多數古代城池那般的方正格局,而是由於地形的限製,呈一個典型的不規則狀,大體上可以看做由三個方形結構拚湊而成,城內也大致可以由此分為三個部分。西北一片,即金川門入城至玄武湖南岸西延線和莫愁湖北岸東延線連線這一帶,由於有清涼山、雞籠山等城中山地,又兼靠近長江,地勢不平、要麽是山地,要麽是低窪潮濕,居住環境並不好,因此算是比較荒僻落後的區域,城中的中下層市民散居於此間,另外也有些職權和級別較小,卻又需要較大的占地麵積的朝廷機關也分布在這一片,比如國子監,以及戶部的寶鈔提舉司印刷廠之類的。
另一塊就是城中心及城南,從北門橋、蓮花橋以南,直至聚寶門,大中橋以西直至三山門、莫愁湖。這一片則是城中最為繁華的鬧市區,有三山街市坊、內秦淮河夜店等後世都非常著名的景點。當然了,還有能夠在這當中鬧中取靜,於風景最好的內秦淮河岸邊開府的大片頂級權貴府邸。像徐家能在這一段內秦淮河最核心的位置,占據最大的地皮,也是充分地彰顯了地位。
普通的文武官員,則大多居住於這一區域的東北側,太平橋至大中橋一帶,也就是整個城池的地理中心區域。倒不是說他們看上了這個中心,主要是這裏離另一個區域很近,這個區域就是皇宮和六部所在的皇城區域。
這一片城東區域乃是朱元璋擴建而成的新城區,甚至宮城所在的很大一部分麵積,都是填燕雀湖得來的。然而由於這一區域北麵有玄武湖,南麵又有秦淮河幹流,因此整個城東部分的南北長度被壓縮很多,同時很多地段被楊吳城濠和其他區域隔離開來,自然形成了獨立的皇城。
這一片北邊是一座叫做富貴山的小山,較為荒僻,雖圈進了皇城,但並未過多開發。再往南的中間最好位置自然是皇宮,隻不過宮城有部分地麵是填平了燕雀湖而成,故而後來發生了地麵沉降的問題。皇宮以南,從宮城南大門承天門到內城南門正陽門,既後世的南京光華門之間,除開最中間的禦道之外,則全是帝國中央政府各大機構的駐地衙門。
在承天門和正陽門之間的巨大禦道兩邊,五軍都督府加上太常寺,和宗人府及六部之中除了刑部之外的其他五部一一對應,然後其他各部再各自論資排輩占地建牙。而刑部則和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一起在皇城的西北角,以及內城的太平門,即靠近玄武湖的地段單獨安置,畢竟三法司和其附屬的,俗稱天牢的大監獄都需要不小的占地麵積,而且實在有些敗興,放在核心區域顯然有些不合適。
至於錦衣衛衙門,就位於五軍都督府以西,北接通政司、南靠欽天監,再往西則是府軍前衛的衙門和營房。
由於在行政級別上,錦衣衛和旗手衛都是上十二衛中的上兩衛,而旗手衛雖在洪武十八年從錦衣衛分割出去,但其堂官依然由錦衣衛堂官兼任,實際上就形成了一套班子,兩個衙門的格局。也因此錦衣衛和旗手衛的衙門實際上是合二為一的,單論占地麵積,甚至在皇城內的帝國中央機構中當屬第一。
當然了,與其在後世的赫赫威名不同,在這一片大佬滿地走、二品、三品多如狗的地盤上,錦衣衛衙門的級別並不高,畢竟對門的五軍都督府就全是正兒八經的一品衙門,還是帝國最高軍事機關,自然不是錦衣衛衙門這種三品衙門能比的。
不過所幸皇城作為新建的辦公專用區域,規劃清晰、道路規整,徐欽在自家護衛和領路的府軍前衛軍士的帶領下,很容易就從長安街轉到了這條北接長安右門,東邊是一排五軍都督府,俗稱右門街,或武府街的大街上。
在皇城所看到的風景和內外城的平民區自然是截然不同的景象。街麵寬闊卻森嚴有序,非但行人不多,且大多身著各色官服或是吏袍、甲胄行色匆匆,就算是交談,也都盡量小聲,各個衙門大門口守衛的軍士更是筆直挺立,森嚴感撲麵而來。
在這種環境下,如果做什麽奇怪的事情,自然是極為紮眼的。比如現在在這條大道上,一堆站得整整齊齊的大小官員就是如此。
雖然驚疑不解,但徐欽還是翻身下馬,硬著頭皮走了上去。因為這一群人所站的位置,正是錦衣衛衙門口。
“參見徐僉事!”
等徐欽慢慢靠過去大概還有一兩丈遠的時候,這群人中的大多數就直愣愣地跪倒參拜,竟是專程在此等候他的。
“嗬嗬嗬,徐大人總算是來了。下官等早就聽聞大人將於錦衣衛任職,可謂日思夜盼,今日知道大人要來,下官攜諸位同僚自發在此等候多時,可算把大人盼來了!”
站在前麵領隊的三個虎豹補緋袍常服官員沒有行跪拜大禮,這也是理所當然的,觀其服色補紋,人家的官職至少與自己相等,甚至是比自己更高一級的從三品同知。不過他們雖沒有行大禮,卻也是非常熱情地迎了上來,尤其是當先的微胖之人,明顯是諸人之首,按照徐欽事先了解到的錦衣衛高層構成,此人多半就是那個姓陸的指揮同知,卻一口一個大人、下官,滿嘴馬屁,絲毫不以為恥,可見其也定然是久經官場之輩。
“諸位快快請起!諸位同僚此等熱情,欽不勝惶恐!何德何能如此勞動諸位?!這又如何使得?!”徐欽內心其實也算是個老油條,自然是表現得“誠惶誠恐”,卻又絲毫不見慌亂。
“使得使得,大人乃是陛下欽點,更是名門之後、將門虎子,我等實在是久仰大名、如雷貫耳,下官與諸位同僚皆心悅誠服,大人不必介懷。”
“還未請教?”
“在下陸謙,添為錦衣衛指揮同知。這位是羅無傷,羅僉事;這位是趙銘,趙僉事。”
“原來是陸大人、羅大人、趙大人,徐欽初來乍到,多有不明之處,還望諸位多多指教才是。本該徐欽登門拜訪才是,這,這怎麽擔當得起?”
“無妨,無妨。徐大人年少有為,前途不可限量,我等佩服之至,請!”
“陸大人請!諸位請!”
徐欽雖然表麵看起來隻是個十幾歲的愣頭青紈絝子弟,可實際上也心理年齡差不多已經三十,也經曆了六七年的職場生涯,加之情商極高,應對起來倒也還輕鬆。二人虛頭巴腦地相互客套一番,從中也各自有所得。
徐大少是直接大致摸清了錦衣衛中上層的底。迎在門口的,至少也是百戶級以上的錦衣衛軍官,大致望過去,一片整整三四十人,這幾乎已經是日常衙門內的全部中上層人員了。而且個個臉上都流露出一種諂媚,充分說明了自己這個空降而來的年輕領導,在單位裏還是非常受歡迎的。看這架勢,恐怕是錦衣衛上上下下都或多或少明白了自己這次空降背後代表的含義。
另外,和幾個堂官、鎮撫、千戶等主要官員,都一次性地搭上了話,勉強也算是互相認識了。
而對於錦衣衛眾人,徐欽所表現出來的謙和老道,在讓他們暗暗吃驚的同時,也稍稍放心了些。這種態度釋放出來的信號,應該是屬於:還能商量,對他們而言那就是天大的好消息。
簡單和幾個千戶級以上官員認識之後,陸同知馬上引領徐欽邁步進入了這個在中國曆史上都算是大名鼎鼎的超級特殊勤務機關的大門。
抬腿邁過兩旁鎮著帶翼猛虎石雕的威武大門,也意味著他正式開始了他在帝國的權力生涯。
進衙門的第一件事,自然是拜見衙門的扛把子,錦衣衛當下的首領,蔣瓛。
“下官徐欽,參見都指揮使大人!”
蔣瓛此時因功加了都指揮使銜,故而徐欽在拜見時,口稱都指揮使。
“免禮!徐僉事初次執事,本該由本官這個正堂官安排,不過錦衣衛事務繁忙,就請陸同知代本官為徐僉事介紹介紹衙門的情況,以及差事的安排了。還望徐僉事莫要介懷。”
蔣瓛身為錦衣衛都指揮使,正二品的大員,雖沒有像陸謙這位同知一樣不要臉,可也是明顯在衙門正堂特意等候。見麵時,其臉色雖稍稍有些差,不過倒是也極為客氣,甚至徐欽都還沒參拜下去,就被他扶住了。而且這話說得也是極為客氣,調來個副職的副職,必須由一把手帶著熟悉環境的話,自然隻是客套,徐欽也不會當真,隻是將其理解為蔣瓛釋放善意的信號。
徐欽抬頭細看,隻見蔣瓛身形很高,不過略顯瘦削,一身緋色獅袍在身卻也英武,又長著一張標準的國字臉,看不出有多粗獷狠厲。想來也是了,殺人如麻、心狠手辣者未必都要在自己臉上寫上凶戾。
“多謝都指揮使大人!大人請忙,下官就告退了!”
“嗯,今日事忙,何況你還要去司禮監和儀禮司,待來日你正式當值了,咱們錦衣衛同仁再為徐僉事接風。”
“多謝都指揮使大人!”
這一番簡單的對話很快就結束了。
蔣瓛的憂慮很容易可以看出來,他的臉色和厚重的眼袋,明顯就是嚴重睡眠不足的表現,恐怕他比誰都清楚自己的危險處境。而對於徐欽這個空降的凶兵,他也是在盡量表達自己的善意,看來是仍抱有一線希望,暫時不用太擔心出現極端情況。
不過退一步說,要是蔣瓛真亂來,事情反而簡單了,在這個環境下,真要造朱元璋的反,是不可能的,他要有異動,直接拿下、抄家滅族,就萬事大吉。隻是看起來,蔣瓛並非是那般愚蠢。
而徐欽的淡然平和,也算是給他的希望上麵又加上了一些砝碼。他現在隻想快快結束了藍玉這件事,千萬不能留下任何手尾,這樣一來自己就會更安全。
而徐欽則是在簡單的拜會之後,由陸同知帶著,大致將錦衣衛衙門逛了一遍,算是熟悉地盤,同時也簡略地講了講各部分的分工職責。尤其是旗手衛和主要的禦前儀衛大漢將軍這兩部分聖旨指派給徐欽的任務,肯定是要盡快移交給他的。
“僉事大人,這旗手衛雖在洪武十八年就自成一衛,但卻一直沒有徹底從錦衣衛中分割出去,當時雖砌了這院牆,但後來聖上下旨由咱們錦衣衛的堂官兼任旗手衛堂官之後,就又在在院牆上開了這麽一道門。曆來也是我們錦衣衛堂官在處理旗手衛的事情,一般也就是讓一兩個堂官主要兼著這邊的差事。”
“其實這旗手衛主要就是負責聖上的旌旗儀仗,若有什麽大典,或者其他什麽事務,則按規製出動相應的儀仗即可。平日裏主要是常朝,每日早朝之前,從衛裏派兩位千戶,領五百旗校,為朝會站班,再有便是聖上於宮中日常行走時的基本儀仗護衛。這些事務,其實衛裏的幾個千戶官自然會安排妥當,徐大人執掌,也大多就是敲定,或者小小地改動一些輪班次序;又或者這些儀仗器物需要添置了,也是要大人您簽字畫押,然後才能從工部領取;然後就是人員的補充裁撤,亦全憑徐僉事做主。這幾個旗手衛千戶也都是老人了,最少也已經在旗手衛幹了三五年,有什麽不清楚的問他們就是。另外大人如果還有什麽疑難,也盡可以找下官。”
“陸同知客氣了!日後還請多多指教才是!”
二人這一路下來,也算是極為熟絡了。尤其是這位陸同知,不但絲毫沒有上官的架子,反而更像是一個屬下一樣,不厭其煩地跟徐欽講解。
徐欽當然也明白他為何會這樣,不過現在一切的形勢都還不明朗,他也本著不拒絕、不許諾的態度,表麵上親善和睦地打著太極糊弄。
幫徐欽穿好了麒麟賜服,並打理好了全套行頭之後,小丫頭竟難得地微微紅著小臉,由衷地發出了這樣的讚歎。
確實,徐欽本來底子不差,五官端正、劍眉星目,絕對算得上是個帥小夥。而正所謂人靠衣裝馬靠鞍,一身精美華貴的明黃色麒麟拽撒,纏玉帶、佩金刀,自然是不同於平日裏的懶散悠閑,更添了一種英武的氣質。
對於自己能吸引小姑娘這一點,徐大少也是不免有些自得,不過也並未過多地調戲小丫頭,畢竟今天是他去錦衣衛衙門報道的大日子,心裏難免有些緊張,況且雖不用像徐輝祖上早朝那麽早,但也是定了時辰的。
收拾好行頭,在幾個家將的護衛下,徐欽徑直策馬去了皇城錦衣衛衙門。
明朝應天府內城並非是像印象中大多數古代城池那般的方正格局,而是由於地形的限製,呈一個典型的不規則狀,大體上可以看做由三個方形結構拚湊而成,城內也大致可以由此分為三個部分。西北一片,即金川門入城至玄武湖南岸西延線和莫愁湖北岸東延線連線這一帶,由於有清涼山、雞籠山等城中山地,又兼靠近長江,地勢不平、要麽是山地,要麽是低窪潮濕,居住環境並不好,因此算是比較荒僻落後的區域,城中的中下層市民散居於此間,另外也有些職權和級別較小,卻又需要較大的占地麵積的朝廷機關也分布在這一片,比如國子監,以及戶部的寶鈔提舉司印刷廠之類的。
另一塊就是城中心及城南,從北門橋、蓮花橋以南,直至聚寶門,大中橋以西直至三山門、莫愁湖。這一片則是城中最為繁華的鬧市區,有三山街市坊、內秦淮河夜店等後世都非常著名的景點。當然了,還有能夠在這當中鬧中取靜,於風景最好的內秦淮河岸邊開府的大片頂級權貴府邸。像徐家能在這一段內秦淮河最核心的位置,占據最大的地皮,也是充分地彰顯了地位。
普通的文武官員,則大多居住於這一區域的東北側,太平橋至大中橋一帶,也就是整個城池的地理中心區域。倒不是說他們看上了這個中心,主要是這裏離另一個區域很近,這個區域就是皇宮和六部所在的皇城區域。
這一片城東區域乃是朱元璋擴建而成的新城區,甚至宮城所在的很大一部分麵積,都是填燕雀湖得來的。然而由於這一區域北麵有玄武湖,南麵又有秦淮河幹流,因此整個城東部分的南北長度被壓縮很多,同時很多地段被楊吳城濠和其他區域隔離開來,自然形成了獨立的皇城。
這一片北邊是一座叫做富貴山的小山,較為荒僻,雖圈進了皇城,但並未過多開發。再往南的中間最好位置自然是皇宮,隻不過宮城有部分地麵是填平了燕雀湖而成,故而後來發生了地麵沉降的問題。皇宮以南,從宮城南大門承天門到內城南門正陽門,既後世的南京光華門之間,除開最中間的禦道之外,則全是帝國中央政府各大機構的駐地衙門。
在承天門和正陽門之間的巨大禦道兩邊,五軍都督府加上太常寺,和宗人府及六部之中除了刑部之外的其他五部一一對應,然後其他各部再各自論資排輩占地建牙。而刑部則和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一起在皇城的西北角,以及內城的太平門,即靠近玄武湖的地段單獨安置,畢竟三法司和其附屬的,俗稱天牢的大監獄都需要不小的占地麵積,而且實在有些敗興,放在核心區域顯然有些不合適。
至於錦衣衛衙門,就位於五軍都督府以西,北接通政司、南靠欽天監,再往西則是府軍前衛的衙門和營房。
由於在行政級別上,錦衣衛和旗手衛都是上十二衛中的上兩衛,而旗手衛雖在洪武十八年從錦衣衛分割出去,但其堂官依然由錦衣衛堂官兼任,實際上就形成了一套班子,兩個衙門的格局。也因此錦衣衛和旗手衛的衙門實際上是合二為一的,單論占地麵積,甚至在皇城內的帝國中央機構中當屬第一。
當然了,與其在後世的赫赫威名不同,在這一片大佬滿地走、二品、三品多如狗的地盤上,錦衣衛衙門的級別並不高,畢竟對門的五軍都督府就全是正兒八經的一品衙門,還是帝國最高軍事機關,自然不是錦衣衛衙門這種三品衙門能比的。
不過所幸皇城作為新建的辦公專用區域,規劃清晰、道路規整,徐欽在自家護衛和領路的府軍前衛軍士的帶領下,很容易就從長安街轉到了這條北接長安右門,東邊是一排五軍都督府,俗稱右門街,或武府街的大街上。
在皇城所看到的風景和內外城的平民區自然是截然不同的景象。街麵寬闊卻森嚴有序,非但行人不多,且大多身著各色官服或是吏袍、甲胄行色匆匆,就算是交談,也都盡量小聲,各個衙門大門口守衛的軍士更是筆直挺立,森嚴感撲麵而來。
在這種環境下,如果做什麽奇怪的事情,自然是極為紮眼的。比如現在在這條大道上,一堆站得整整齊齊的大小官員就是如此。
雖然驚疑不解,但徐欽還是翻身下馬,硬著頭皮走了上去。因為這一群人所站的位置,正是錦衣衛衙門口。
“參見徐僉事!”
等徐欽慢慢靠過去大概還有一兩丈遠的時候,這群人中的大多數就直愣愣地跪倒參拜,竟是專程在此等候他的。
“嗬嗬嗬,徐大人總算是來了。下官等早就聽聞大人將於錦衣衛任職,可謂日思夜盼,今日知道大人要來,下官攜諸位同僚自發在此等候多時,可算把大人盼來了!”
站在前麵領隊的三個虎豹補緋袍常服官員沒有行跪拜大禮,這也是理所當然的,觀其服色補紋,人家的官職至少與自己相等,甚至是比自己更高一級的從三品同知。不過他們雖沒有行大禮,卻也是非常熱情地迎了上來,尤其是當先的微胖之人,明顯是諸人之首,按照徐欽事先了解到的錦衣衛高層構成,此人多半就是那個姓陸的指揮同知,卻一口一個大人、下官,滿嘴馬屁,絲毫不以為恥,可見其也定然是久經官場之輩。
“諸位快快請起!諸位同僚此等熱情,欽不勝惶恐!何德何能如此勞動諸位?!這又如何使得?!”徐欽內心其實也算是個老油條,自然是表現得“誠惶誠恐”,卻又絲毫不見慌亂。
“使得使得,大人乃是陛下欽點,更是名門之後、將門虎子,我等實在是久仰大名、如雷貫耳,下官與諸位同僚皆心悅誠服,大人不必介懷。”
“還未請教?”
“在下陸謙,添為錦衣衛指揮同知。這位是羅無傷,羅僉事;這位是趙銘,趙僉事。”
“原來是陸大人、羅大人、趙大人,徐欽初來乍到,多有不明之處,還望諸位多多指教才是。本該徐欽登門拜訪才是,這,這怎麽擔當得起?”
“無妨,無妨。徐大人年少有為,前途不可限量,我等佩服之至,請!”
“陸大人請!諸位請!”
徐欽雖然表麵看起來隻是個十幾歲的愣頭青紈絝子弟,可實際上也心理年齡差不多已經三十,也經曆了六七年的職場生涯,加之情商極高,應對起來倒也還輕鬆。二人虛頭巴腦地相互客套一番,從中也各自有所得。
徐大少是直接大致摸清了錦衣衛中上層的底。迎在門口的,至少也是百戶級以上的錦衣衛軍官,大致望過去,一片整整三四十人,這幾乎已經是日常衙門內的全部中上層人員了。而且個個臉上都流露出一種諂媚,充分說明了自己這個空降而來的年輕領導,在單位裏還是非常受歡迎的。看這架勢,恐怕是錦衣衛上上下下都或多或少明白了自己這次空降背後代表的含義。
另外,和幾個堂官、鎮撫、千戶等主要官員,都一次性地搭上了話,勉強也算是互相認識了。
而對於錦衣衛眾人,徐欽所表現出來的謙和老道,在讓他們暗暗吃驚的同時,也稍稍放心了些。這種態度釋放出來的信號,應該是屬於:還能商量,對他們而言那就是天大的好消息。
簡單和幾個千戶級以上官員認識之後,陸同知馬上引領徐欽邁步進入了這個在中國曆史上都算是大名鼎鼎的超級特殊勤務機關的大門。
抬腿邁過兩旁鎮著帶翼猛虎石雕的威武大門,也意味著他正式開始了他在帝國的權力生涯。
進衙門的第一件事,自然是拜見衙門的扛把子,錦衣衛當下的首領,蔣瓛。
“下官徐欽,參見都指揮使大人!”
蔣瓛此時因功加了都指揮使銜,故而徐欽在拜見時,口稱都指揮使。
“免禮!徐僉事初次執事,本該由本官這個正堂官安排,不過錦衣衛事務繁忙,就請陸同知代本官為徐僉事介紹介紹衙門的情況,以及差事的安排了。還望徐僉事莫要介懷。”
蔣瓛身為錦衣衛都指揮使,正二品的大員,雖沒有像陸謙這位同知一樣不要臉,可也是明顯在衙門正堂特意等候。見麵時,其臉色雖稍稍有些差,不過倒是也極為客氣,甚至徐欽都還沒參拜下去,就被他扶住了。而且這話說得也是極為客氣,調來個副職的副職,必須由一把手帶著熟悉環境的話,自然隻是客套,徐欽也不會當真,隻是將其理解為蔣瓛釋放善意的信號。
徐欽抬頭細看,隻見蔣瓛身形很高,不過略顯瘦削,一身緋色獅袍在身卻也英武,又長著一張標準的國字臉,看不出有多粗獷狠厲。想來也是了,殺人如麻、心狠手辣者未必都要在自己臉上寫上凶戾。
“多謝都指揮使大人!大人請忙,下官就告退了!”
“嗯,今日事忙,何況你還要去司禮監和儀禮司,待來日你正式當值了,咱們錦衣衛同仁再為徐僉事接風。”
“多謝都指揮使大人!”
這一番簡單的對話很快就結束了。
蔣瓛的憂慮很容易可以看出來,他的臉色和厚重的眼袋,明顯就是嚴重睡眠不足的表現,恐怕他比誰都清楚自己的危險處境。而對於徐欽這個空降的凶兵,他也是在盡量表達自己的善意,看來是仍抱有一線希望,暫時不用太擔心出現極端情況。
不過退一步說,要是蔣瓛真亂來,事情反而簡單了,在這個環境下,真要造朱元璋的反,是不可能的,他要有異動,直接拿下、抄家滅族,就萬事大吉。隻是看起來,蔣瓛並非是那般愚蠢。
而徐欽的淡然平和,也算是給他的希望上麵又加上了一些砝碼。他現在隻想快快結束了藍玉這件事,千萬不能留下任何手尾,這樣一來自己就會更安全。
而徐欽則是在簡單的拜會之後,由陸同知帶著,大致將錦衣衛衙門逛了一遍,算是熟悉地盤,同時也簡略地講了講各部分的分工職責。尤其是旗手衛和主要的禦前儀衛大漢將軍這兩部分聖旨指派給徐欽的任務,肯定是要盡快移交給他的。
“僉事大人,這旗手衛雖在洪武十八年就自成一衛,但卻一直沒有徹底從錦衣衛中分割出去,當時雖砌了這院牆,但後來聖上下旨由咱們錦衣衛的堂官兼任旗手衛堂官之後,就又在在院牆上開了這麽一道門。曆來也是我們錦衣衛堂官在處理旗手衛的事情,一般也就是讓一兩個堂官主要兼著這邊的差事。”
“其實這旗手衛主要就是負責聖上的旌旗儀仗,若有什麽大典,或者其他什麽事務,則按規製出動相應的儀仗即可。平日裏主要是常朝,每日早朝之前,從衛裏派兩位千戶,領五百旗校,為朝會站班,再有便是聖上於宮中日常行走時的基本儀仗護衛。這些事務,其實衛裏的幾個千戶官自然會安排妥當,徐大人執掌,也大多就是敲定,或者小小地改動一些輪班次序;又或者這些儀仗器物需要添置了,也是要大人您簽字畫押,然後才能從工部領取;然後就是人員的補充裁撤,亦全憑徐僉事做主。這幾個旗手衛千戶也都是老人了,最少也已經在旗手衛幹了三五年,有什麽不清楚的問他們就是。另外大人如果還有什麽疑難,也盡可以找下官。”
“陸同知客氣了!日後還請多多指教才是!”
二人這一路下來,也算是極為熟絡了。尤其是這位陸同知,不但絲毫沒有上官的架子,反而更像是一個屬下一樣,不厭其煩地跟徐欽講解。
徐欽當然也明白他為何會這樣,不過現在一切的形勢都還不明朗,他也本著不拒絕、不許諾的態度,表麵上親善和睦地打著太極糊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