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試之後幾天的等待,應該是整個科舉過程中氣氛最緊張的時刻。因為幾天之後的那張薄薄的金榜,就決定了這三年一屆真正魚躍龍門成功者的名單。雖說落榜舉人中也不乏再接再厲者,可一般來說,那都是屬於少年天才的任性試錯體驗特權。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在科舉中也是同樣適用的。
在這樣的背景下,連帶著此時的京城老百姓和大多數朝廷官員們,也都屏氣凝神,等著那一張金榜。
不過很顯然,這當中也有些人是特例,比如說跟科舉完完全全沒有半毛錢關係的巨蛟幫創始人、現任執行幫主,樊雲樊大俠。在比如說,已經算得上帝國首席新生代偶像、天才中的天才、文韜武略俱佳、年紀輕輕便身居高位,就是四體稍顯懶惰的中山王府小公爺,徐欽徐大少。
要問應天城最繁華的地方是哪裏,可能一千個人心裏至少也有七八處不同的答案,不過若要問熟悉應天的人,哪裏是最可怕的消金窟,這個答案恐怕就會很統一了。
世人都說,女人會花錢,尤其是漂亮女人,最尤其是既漂亮又會撒嬌的女人,那有著既漂亮又會撒嬌的女人卯足了勁,本著讓男人破產的根本目的來行事的地方,自然就是世間最可怕的消金窟了。
第二次踏進恨別館……的畫舫,嗯,應該是第二次,徐大少不由得再度感歎人性的浮華和封建貴族階級的腐朽。
尤其是在看到關雎和一大票素質相差無幾的美女的時候,徐欽不由得帶著一分莫名,以及九分看冤大頭的眼神看向印象中似乎曾經還有些正氣淩然的樊大俠。
縱使樊雲武功蓋世、智計無雙,也隻是察覺到他在看自己,卻無法明白其眼神中的真正含義,因此有些迷茫地回望了一眼。
“小女子聽樊大俠說是要宴請小公爺,特來撫琴助興,技藝粗陋,若有不周之處,還望小公爺海涵。”興許是注意到了徐欽眼神中那抹莫名的神采,繼而又誤會了什麽,關花魁倒是顯得有些興奮,甚至可以說是有些失禮。
“關姑年哪裏話?隻是勞樊先生破費了,小子慚愧慚愧!”
“呃…請!”
這下樊雲大概明白剛剛他眼神中的意思了,不過現在可以說是他有求於徐欽,自然得咽下這口惡氣,默默在心裏罵娘。
二人落座自有美人環繞,美味盡享,美酒斟滿。樊雲是不是老當益壯徐欽不知道,不過徐大少見多識廣,雖是區區一介純情小男生,但也還駕馭得下來。
最重要的是,當昨天收到樊雲的請帖的時候,徐欽就明白,樊雲算是明白過來了。
之前想辦法,甚至是冒險將樊雲這條大魚給釣起來,自然不是簡簡單單地請他出馬來幫著破案而已,其實這個原因在徐欽心裏隻能是排次要地位。而他真正的最想從樊雲他們這裏得到的,其實是一個試驗品。
一份標準的二十一世紀股份製企業改製計劃書,早就被徐欽送到了樊雲手上。而且這還是一份經過了根據這個時代特性的適應性修改,卻又故意留下了一些留白和大致說明的計劃書。
徐欽來到這個時代,自然是要規劃改革的,對此他也是經過了極為細致的思量。
而改革的重點一般來說就是三個點,思想為核心,科技和經濟為雙腿,隻要這三個點搞好了,那未來才能可持續地自動發展下去。畢竟單純提供一些“先進技術”,在這個年代,要構建絕對的技術壁壘的可能性是很小的,最多幾十年,就會被歐洲和中西亞,乃至日本學去,如果不能進一步發展,遲早還是會被反超。
至於思想的變革,是最基礎和最核心的變革點。然而卻也是難度最高,最不可急於求成的領域。首先,徐欽現在雖有點兒薄名,但在絕大多數人眼裏,他依然不過是一個比較聰明、幸運的紈絝子弟而已,他拿一套思想理論出去,根本不會有任何市場。其次是他確實不太擅長這些近似於忽悠的東西,他可能自己能明白一些東西,但要將之形成一種能讓絕大多數人為之改變信仰的理論體係,就有些超出能力範圍了。
不過也沒關係,其實思想的變化,和社會現實、力量分配等方麵是相輔相成的。說白了非常簡單,當資產階級的力量崛起之後,資本家的社會話語權加重,社會的聲音自然會偏向資產階級,資本主義思想也就誕生了。而隨著無產階級,或者說工人階級的力量不斷增強,社會也不可能再無視他們的聲音,相關的思想也必然萌發。
而這些又是隨著社會科技進步等變化出現的,科技的進步促使機械、工廠的產出超過土地,於是資產階級的力量才超越了原本土地的所有者:封建主。而科技的繼續進步,促使工人階級必須掌握更多的知識,進而擁有了足以對抗資本家的力量。
回到十四世紀或者說十五世紀這個時代,技術的進步是首要的,尤其是對於中國而言,技術的沉澱已經非常充足,很多東西都隻需要臨門一腳而已。先捅破這層窗戶紙,具備了物質條件,後麵很多事就好辦了。
而比較麻煩的是思想變革,畢竟儒家思想統治天下已經一千多年,早已深入人心。加之又得到了至高無上的皇權支持,一兩個人要想撬動是根本不可能的。
那就隻有先把另一條發展的腿立起來,達成了兩條腿走路的格局,再邊走邊敲這個烏龜殼,就算是再硬,敲開也隻是遲早的問題。
可要立起新興資本主義,也絕非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第一步的扶持對象上,就是一件頂天麻煩的事。
原本勳貴集團是一個很好的改造對象。
他們不屬於傳統儒家圈層,在可見的未來也不可能融入這個圈層,哪怕是他們同樣讀書也不行。加之其在朝堂上又有較強的話語權,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影響國家政策,很容易就能與儒家思想的代表,文官集團抗衡。而且他們手中各自都有不少的經濟產業,隻要稍加改造,就是理想的壟斷資本家,至於殘留的封建屬性什麽的倒是不重要,先解決有無問題再說。
然而仔細想想,這條路走不通。
第一個問題是皇帝。正是因為勳貴集團本身已經具備了極強的力量,所以皇帝必然會對之有忌憚。本身勳貴集團就和國家武裝密不可分了,如果再使其經濟力量無限膨脹,那很快就會觸碰到皇權的紅線。或許這在歐洲不算個事兒,但在中國,不行!
第二個問題是示範和帶動效應的問題。推動資本主義萌芽的誕生,最重要的不是其誕生初期,而是未來發展。正是因為勳貴集團的本身實力已經夠大,所以其很快就會利用手中的特權搞壟斷,在政策支持上也不會支持開放式的政策,甚至會謀求長期壟斷特權,這對於社會性的轉變是不利的。很簡單一個道理,很多事,勳貴可以做,但普通老百姓是做不得的。
可除此之外,徐欽一時也想不到有什麽真正可扶持的力量。普通地主階級,具備廣泛的覆蓋麵,可思想已經太過保守。真正的商人卻又還太過弱小,如果是兩百年後的晚明時期,可能還有點兒希望,但現階段培養和扶持他們,基本上就算是白手起家。
直到這些原本上不得台麵的江湖人士集團出現在徐大少的視線內,才讓他突然眼前一亮!
以後世的眼光看,他們確實可能有些落後和反動,但現階段而言,卻是極佳的素材!他們野蠻,正好適合在這個初級階段的野蠻生長土壤!甚至在可見的第一階段全球市場當中,這種半武裝、半暴力的組織最合適幫助落後地區。他們沒文化,這也不重要,在二十一世紀的人看來,這個年代九成以上的都與文盲無異。說白了,隻要有一定的力量,有衝勁,就有希望!
所以徐欽費盡心機,甚至冒險行事,將樊雲引入甕中,為的就是要把他們忽悠到自己給他們設定的道路上來。
樊雲雖說隻是個十四世紀的江湖人士,不懂什麽經濟理論,可卻無疑是極為精明的。在有徐欽的特意說明之下,即使不能看到這種新模式對未來世界的改變,但至少能明白這種新模式給他們自己帶來的絕大好處。
企業,尤其是股份製企業是時代進步的產物,其最簡單,也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效率,生產的效率、創造的效率、斂財的效率。至少對現階段的樊雲而言,將其創下的基業,永恒地傳承下去的可能性,僅僅是這個誘惑,就足以讓樊雲心動。
而股份製企業是所謂的“現代經濟體係”中最重要的一環,而它最重要的基礎是什麽?製度基礎!不管是資產階級本就當政的西方發達國家,還是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現代經濟體係”始終都是需要與之相適應的製度保障才有可能健康發展,否則就算是把微軟、蘋果之類的體係搬到津巴布韋、索馬裏,也會被鈔票上那數不清的零蛋,或者青年俊傑們手中的卡拉什尼科夫虐得體無完膚。
而若是在十四五世紀的大明帝國,製度保障從何而來?自然是從真正的封建統治階級那裏得來。
這就是所有問題中,最核心的問題。
樊雲縱橫黑白兩道多年,自然也深知談判的要領,在己方處於明顯的劣勢,且直接動用拳頭也沒辦法解決問題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美人和美酒。尤其是徐欽至少表麵上看起來還是個少年,就算智計妖孽了些,但往往這種人一般來說都更為輕狂。因此樊雲起先絕口不提核心問題,隻是裝模作樣地探討起了細枝末節。
在這樣的背景下,連帶著此時的京城老百姓和大多數朝廷官員們,也都屏氣凝神,等著那一張金榜。
不過很顯然,這當中也有些人是特例,比如說跟科舉完完全全沒有半毛錢關係的巨蛟幫創始人、現任執行幫主,樊雲樊大俠。在比如說,已經算得上帝國首席新生代偶像、天才中的天才、文韜武略俱佳、年紀輕輕便身居高位,就是四體稍顯懶惰的中山王府小公爺,徐欽徐大少。
要問應天城最繁華的地方是哪裏,可能一千個人心裏至少也有七八處不同的答案,不過若要問熟悉應天的人,哪裏是最可怕的消金窟,這個答案恐怕就會很統一了。
世人都說,女人會花錢,尤其是漂亮女人,最尤其是既漂亮又會撒嬌的女人,那有著既漂亮又會撒嬌的女人卯足了勁,本著讓男人破產的根本目的來行事的地方,自然就是世間最可怕的消金窟了。
第二次踏進恨別館……的畫舫,嗯,應該是第二次,徐大少不由得再度感歎人性的浮華和封建貴族階級的腐朽。
尤其是在看到關雎和一大票素質相差無幾的美女的時候,徐欽不由得帶著一分莫名,以及九分看冤大頭的眼神看向印象中似乎曾經還有些正氣淩然的樊大俠。
縱使樊雲武功蓋世、智計無雙,也隻是察覺到他在看自己,卻無法明白其眼神中的真正含義,因此有些迷茫地回望了一眼。
“小女子聽樊大俠說是要宴請小公爺,特來撫琴助興,技藝粗陋,若有不周之處,還望小公爺海涵。”興許是注意到了徐欽眼神中那抹莫名的神采,繼而又誤會了什麽,關花魁倒是顯得有些興奮,甚至可以說是有些失禮。
“關姑年哪裏話?隻是勞樊先生破費了,小子慚愧慚愧!”
“呃…請!”
這下樊雲大概明白剛剛他眼神中的意思了,不過現在可以說是他有求於徐欽,自然得咽下這口惡氣,默默在心裏罵娘。
二人落座自有美人環繞,美味盡享,美酒斟滿。樊雲是不是老當益壯徐欽不知道,不過徐大少見多識廣,雖是區區一介純情小男生,但也還駕馭得下來。
最重要的是,當昨天收到樊雲的請帖的時候,徐欽就明白,樊雲算是明白過來了。
之前想辦法,甚至是冒險將樊雲這條大魚給釣起來,自然不是簡簡單單地請他出馬來幫著破案而已,其實這個原因在徐欽心裏隻能是排次要地位。而他真正的最想從樊雲他們這裏得到的,其實是一個試驗品。
一份標準的二十一世紀股份製企業改製計劃書,早就被徐欽送到了樊雲手上。而且這還是一份經過了根據這個時代特性的適應性修改,卻又故意留下了一些留白和大致說明的計劃書。
徐欽來到這個時代,自然是要規劃改革的,對此他也是經過了極為細致的思量。
而改革的重點一般來說就是三個點,思想為核心,科技和經濟為雙腿,隻要這三個點搞好了,那未來才能可持續地自動發展下去。畢竟單純提供一些“先進技術”,在這個年代,要構建絕對的技術壁壘的可能性是很小的,最多幾十年,就會被歐洲和中西亞,乃至日本學去,如果不能進一步發展,遲早還是會被反超。
至於思想的變革,是最基礎和最核心的變革點。然而卻也是難度最高,最不可急於求成的領域。首先,徐欽現在雖有點兒薄名,但在絕大多數人眼裏,他依然不過是一個比較聰明、幸運的紈絝子弟而已,他拿一套思想理論出去,根本不會有任何市場。其次是他確實不太擅長這些近似於忽悠的東西,他可能自己能明白一些東西,但要將之形成一種能讓絕大多數人為之改變信仰的理論體係,就有些超出能力範圍了。
不過也沒關係,其實思想的變化,和社會現實、力量分配等方麵是相輔相成的。說白了非常簡單,當資產階級的力量崛起之後,資本家的社會話語權加重,社會的聲音自然會偏向資產階級,資本主義思想也就誕生了。而隨著無產階級,或者說工人階級的力量不斷增強,社會也不可能再無視他們的聲音,相關的思想也必然萌發。
而這些又是隨著社會科技進步等變化出現的,科技的進步促使機械、工廠的產出超過土地,於是資產階級的力量才超越了原本土地的所有者:封建主。而科技的繼續進步,促使工人階級必須掌握更多的知識,進而擁有了足以對抗資本家的力量。
回到十四世紀或者說十五世紀這個時代,技術的進步是首要的,尤其是對於中國而言,技術的沉澱已經非常充足,很多東西都隻需要臨門一腳而已。先捅破這層窗戶紙,具備了物質條件,後麵很多事就好辦了。
而比較麻煩的是思想變革,畢竟儒家思想統治天下已經一千多年,早已深入人心。加之又得到了至高無上的皇權支持,一兩個人要想撬動是根本不可能的。
那就隻有先把另一條發展的腿立起來,達成了兩條腿走路的格局,再邊走邊敲這個烏龜殼,就算是再硬,敲開也隻是遲早的問題。
可要立起新興資本主義,也絕非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第一步的扶持對象上,就是一件頂天麻煩的事。
原本勳貴集團是一個很好的改造對象。
他們不屬於傳統儒家圈層,在可見的未來也不可能融入這個圈層,哪怕是他們同樣讀書也不行。加之其在朝堂上又有較強的話語權,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影響國家政策,很容易就能與儒家思想的代表,文官集團抗衡。而且他們手中各自都有不少的經濟產業,隻要稍加改造,就是理想的壟斷資本家,至於殘留的封建屬性什麽的倒是不重要,先解決有無問題再說。
然而仔細想想,這條路走不通。
第一個問題是皇帝。正是因為勳貴集團本身已經具備了極強的力量,所以皇帝必然會對之有忌憚。本身勳貴集團就和國家武裝密不可分了,如果再使其經濟力量無限膨脹,那很快就會觸碰到皇權的紅線。或許這在歐洲不算個事兒,但在中國,不行!
第二個問題是示範和帶動效應的問題。推動資本主義萌芽的誕生,最重要的不是其誕生初期,而是未來發展。正是因為勳貴集團的本身實力已經夠大,所以其很快就會利用手中的特權搞壟斷,在政策支持上也不會支持開放式的政策,甚至會謀求長期壟斷特權,這對於社會性的轉變是不利的。很簡單一個道理,很多事,勳貴可以做,但普通老百姓是做不得的。
可除此之外,徐欽一時也想不到有什麽真正可扶持的力量。普通地主階級,具備廣泛的覆蓋麵,可思想已經太過保守。真正的商人卻又還太過弱小,如果是兩百年後的晚明時期,可能還有點兒希望,但現階段培養和扶持他們,基本上就算是白手起家。
直到這些原本上不得台麵的江湖人士集團出現在徐大少的視線內,才讓他突然眼前一亮!
以後世的眼光看,他們確實可能有些落後和反動,但現階段而言,卻是極佳的素材!他們野蠻,正好適合在這個初級階段的野蠻生長土壤!甚至在可見的第一階段全球市場當中,這種半武裝、半暴力的組織最合適幫助落後地區。他們沒文化,這也不重要,在二十一世紀的人看來,這個年代九成以上的都與文盲無異。說白了,隻要有一定的力量,有衝勁,就有希望!
所以徐欽費盡心機,甚至冒險行事,將樊雲引入甕中,為的就是要把他們忽悠到自己給他們設定的道路上來。
樊雲雖說隻是個十四世紀的江湖人士,不懂什麽經濟理論,可卻無疑是極為精明的。在有徐欽的特意說明之下,即使不能看到這種新模式對未來世界的改變,但至少能明白這種新模式給他們自己帶來的絕大好處。
企業,尤其是股份製企業是時代進步的產物,其最簡單,也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效率,生產的效率、創造的效率、斂財的效率。至少對現階段的樊雲而言,將其創下的基業,永恒地傳承下去的可能性,僅僅是這個誘惑,就足以讓樊雲心動。
而股份製企業是所謂的“現代經濟體係”中最重要的一環,而它最重要的基礎是什麽?製度基礎!不管是資產階級本就當政的西方發達國家,還是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現代經濟體係”始終都是需要與之相適應的製度保障才有可能健康發展,否則就算是把微軟、蘋果之類的體係搬到津巴布韋、索馬裏,也會被鈔票上那數不清的零蛋,或者青年俊傑們手中的卡拉什尼科夫虐得體無完膚。
而若是在十四五世紀的大明帝國,製度保障從何而來?自然是從真正的封建統治階級那裏得來。
這就是所有問題中,最核心的問題。
樊雲縱橫黑白兩道多年,自然也深知談判的要領,在己方處於明顯的劣勢,且直接動用拳頭也沒辦法解決問題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美人和美酒。尤其是徐欽至少表麵上看起來還是個少年,就算智計妖孽了些,但往往這種人一般來說都更為輕狂。因此樊雲起先絕口不提核心問題,隻是裝模作樣地探討起了細枝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