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唐二人麵麵相覷,卻也不再說什麽了。他們當然明白徐欽的最大倚仗是誰,也毫不懷疑這張王牌的力量,然而據他們所知,這曹銘絕非是什麽省油的燈。他私下串聯朝臣的事情,兩人作為文官係統的人,自然也是有所風聞的,畢竟在同一個大陣營裏麵,關係可謂盤根錯節,曹銘又是采取的廣撒網的策略,稍稍走漏一些風聲也不足為奇。
這徐小公爺難道完全不知道他在下麵搞的這些小動作?這事兒如果真鬧大了,可不好收拾,搞成一個大泥潭,參與辦案的四司都難辭其咎!可出於大的政治立場,他們又不好直接跟徐欽說明,隻得在心裏暗自歎息。
而徐欽真不知道麽?他當然知道!
原本錦衣衛當前對朝臣的監控已經是放得比較鬆了,但因為這個案子,又特別秘密加強了對都察院的監視力度,之前也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隻不過由於這種串聯行動,實際上就是在文官係統內部正常交流基礎上的延伸,諸如都察院禦史們和其同鄉、同年的聚會、拜訪,看起來也都是非常正常的。因此外部監控很難得到精確信息,也就沒有引起錦衣衛的注意。
之後在關雎的提醒下,錦衣衛再一麵進一步強化監控,另一麵分析已有情報記錄,發現確實最近都察院的人和其他官員在最近一段時間的會麵頻率有些高了,結合其他方麵的蛛絲馬跡,大致已經可以確認其目的所在。
隻是徐欽現在也沒有太多太好的辦法,人都察院本就是文官係統的一部分,即使是部門惹人厭了些,可並沒有根本立場的矛盾。而且個人與個人之見的同鄉、同年等關係,也是天然的網絡。至少比起徐大少和錦衣衛這幫丘八,他們絕對算得上是自己人了。
都察院的人可以用請客吃飯加說服的方案秘密串聯,然而錦衣衛的話,除了用威脅的手段,還真暫時沒有任何與文官集團當中大多數官員產生交集的法子。可這威脅也不是隨便能用的,且不說這威脅就像是後世的核武器,在發射之前的價值遠大於實際戰力,更重要的是,真走到了這一步的話,會不會起到反作用?反而促使文官集團同仇敵愾,甚至也自絕於武勳集團?
懷著略感焦躁的心情,不等這邊收拾完畢,徐欽就馬上趕去了宮裏,準備向朱元璋匯報當前的會審進度,順便看看能不能在這邊探探口風。
由於涉及朱元璋的臉麵,皇帝陛下對這件案子可謂是全程關注。徐欽在每一次的會審結束後,都會親自向其匯報進度,前些日子沒有涉及到關鍵問題,若是會審結束的時間比較晚,等第二天早朝之後再做前一天的匯報也不成問題。
可今天情況不同!曹銘顯然是有些惱羞成怒了,再加上都察院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隻欠西風,他萬一真要鋌而走險,激怒了朱元璋,那大家就都慘了。所以必須將最新的情況和接下來最壞的可能發展向皇帝陛下報告,最好是讓皇帝陛下出麵鎮一鎮即將徹底變成瘋狗的都察院,再不濟,也要從皇帝陛下這裏得到一些特殊行事的首肯。
“哦,一個小小的副百戶,竟如此膽大妄為?!”在禦書房裏,朱元璋在聽了徐欽的簡略匯報之後,拿著今日的審理卷宗似笑非笑地問。
“陛下明鑒!臣雖未曾參與藍逆案的調查,但也能猜測一二。話說此案乃是謀逆大案,沾之即死,甚至累及滿門,任何犯官都不可能幹幹脆脆地招供,錦衣衛情急之下,動用些逼供手段也是情有可原。然眾朝臣基於自身的安危和道德觀,對此或有不理解之處,也是人之常情,真要論起來,雙方都沒有錯,隻是立場不同而已。而這個劉一平,也確實是品行低劣,其詐取犯官錢財,甚至意圖對犯官家眷不軌,乃是不爭的事實,由他來抗過此事,平息眾怒,也算是物盡其用。”
徐欽很清楚,在朱元璋的麵前,有些事是絕對掩蓋不住的,不如就幹脆點承認了。隻需有充分合理的理由,相信朱元璋並不會介意自己用一些小手段。
“嗯,也罷。此事也算是有個善終了。對了,你今日心急火燎的進宮,怕不隻是來報功的吧?”朱元璋就是個人精,徐欽故意火急火燎的來見他,就算是不說,他也果然看出了其中的不對勁。
“回陛下,確實有些麻煩之處。原本按理說,今日在劉一平的事情之後都察院彈劾蔣瓛的所有罪狀均已理清,臣以為此事幹係重大,久拖不決於國無益,本是該快刀斬亂麻,當即宣判才是。誰知曹右都竟強行壓住最終的判決,其用意…”
朱元璋聽到此處,哪還不明白曹銘想幹什麽,頓時怒火中燒!啪的一聲拍在禦案上,打斷了徐欽的話。
“荒謬!朝廷養他來,就是如此拖拉的麽?!”朱元璋有些話也不好明著說,隻能隨意給他安了個“罪名”。
“陛下息怒,臣還有另外一件事要稟報。”徐欽此時哪敢笑,更關鍵的還在後麵呢!
“有屁快放!”很顯然,朱元璋也意識到,這恐怕不會是什麽好消息。
“臣近日從各方查證到一些消息,說是都察院最近和朝臣們私下聯係得有些過於頻繁了…”
不等徐欽說完,朱元璋這下子是真勃然大怒!手掌再度狠狠地拍在禦案上,似乎連上麵的茶杯和奏疏都齊齊一跳。
“反了!他們這是要造反麽?!你,立刻下去調動錦衣衛…”朱元璋話說了一半,怒火漸消,也意識到這樣輕率地采用武力鎮壓顯然是不合適的,於是也隻得咽下了後半句。
“陛下息怒!臣以為,都察院及眾朝臣絕無謀逆之意,隻是恐怕,會在明日的早朝上對蔣瓛一案做文章!”徐欽自然也是順著朱元璋的意,先將其尷尬化解,再轉而回到了正事。
“做文章?他們還能做什麽文章?!聯合逼宮麽?這不是謀逆是什麽?!”朱元璋的氣雖然消了大半,可還是明顯氣呼呼地反問道。
“陛下息怒,以微臣愚見,他們這是打算繼續彈劾蔣瓛!”
“繼續彈劾?”
“不錯!有八成可能就是繼續彈劾,雪花一般的彈劾奏疏,直到彈劾到死為止!”
徐欽經過這些天和曹銘的交鋒,也基本對這個人有了個清晰的認識。以這個年代的水平來看,曹銘也算是非常有本事的了,至少若是黃子澄處在他的位置上,被自己和蔣瓛的雙簧給懟成那樣,早崩盤了。而他雖然狼狽了些,丟臉了些,卻始終也算是進退有據,甚至還能抓住一些反擊的機會。
而且從這些天他的表現來看,此人雖有些執拗,卻也不是傻子和瘋子,雙方的交鋒,看似激烈,可又始終都維持在一個合理的框架之內,雙方都非常小心規避著邊界。
據此來看,曹銘喪心病狂地,像一百多年後帶著百官跪宮門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畢竟朱大老板可是極度殘暴的皇帝。胡藍兩案以及郭桓、空印等諸多血腥淋淋的前車之鑒尤未遠,就算他曹銘失心瘋了,這滿朝的官員,也絕沒有幾個會陪他去死全家的。
所以設身處地地想一想,曹銘若是想在徐欽的嚴密保護下,還有朱元璋的暗中支持下,達到自己的目的,唯一合理的辦法就是繼續彈劾,往死裏彈劾蔣瓛!這繼續彈劾的事情,當然不能由都察院來做了,至少不能全部由都察院來做,否則場麵就太難看了:哦,你沒有達到弄死人的目的,就一直抱著,一口接一口的咬?這明顯是有辱斯文的,他們都察院也都是讀書人,要講體麵的。
那彈劾從何而來?自然是從他們串聯來的其他官員那裏來!
相信這朝中想要弄死蔣瓛的,絕非少數!此前大家是覺得,既然都察院的彈劾已經成功了,自然不能跳出去跟都察院搶食,可現在情況有變,再加上都察院主動出來串聯,情況就完全不同了。武勳這邊暫且不說,文官當中,由於親眷受到此前藍玉案擴大處理影響的人就不少,再加上一些年輕官員為了搏出位,也會積極響應,那彈劾的奏疏單憑數量就能直接把蔣瓛給砸死!
這樣一來,既不至於徹底惹毛朱元璋,又能順利迫使其不得不重新考慮對此案的處理意見。畢竟不收彈劾文書肯定是不行的,這和之前朱棣彈劾蔣瓛時不同,當時可以解釋為問題還沒有暴露,蔣瓛依然是好同誌,但現在人踏馬的都被雙規了,問題已經暴露了,你皇帝陛下再不聽意見,那就是明著包庇了!
麵對這種尷尬的局麵,朱元璋唯一合理的處理方式就是,也不繼續審了,就按照大家的意思,直接把蔣瓛給一刀砍了,算是便宜了他,也就此給這件事畫上了一個句號。否則的話,真要挨個審下去,估計少說這一年半載的,四司也不用做其他的事了,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經徐欽這一提醒,朱元璋也馬上意識到他們的目的了。畢竟皇帝陛下的水準也不低,很快就發現,這幾乎是一個死局。對朝臣動手,肯定是完全不行的,動蕩才剛剛稍微平靜一些,不管真假,繼續認真審下去也是不行的,這幾乎直接影響了整個帝國司法體係的正常運轉,甚至時間若是拖久了,再生出什麽變化,就更是糟糕了。
唯一的選擇,就是快刀斬蔣瓛,算是大家各退一步!
但這個結果卻不是徐欽想要的,就算是為了泡妞,呸呸呸,就算是為了本少爺的信譽,也不能被區區幾個儒生給踩了呀!何況這才是開胃的小菜,往後和他們掰腕子,甚至是直接火並的事兒還多呢!畢竟社會要改革,最根本的還是思想問題,而儒家,或者說是到了明代的儒家思想,已經開始落後於時代的發展了,不管將來怎麽辦,遲早肯定都是要砸爛孔家店的。
這徐小公爺難道完全不知道他在下麵搞的這些小動作?這事兒如果真鬧大了,可不好收拾,搞成一個大泥潭,參與辦案的四司都難辭其咎!可出於大的政治立場,他們又不好直接跟徐欽說明,隻得在心裏暗自歎息。
而徐欽真不知道麽?他當然知道!
原本錦衣衛當前對朝臣的監控已經是放得比較鬆了,但因為這個案子,又特別秘密加強了對都察院的監視力度,之前也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隻不過由於這種串聯行動,實際上就是在文官係統內部正常交流基礎上的延伸,諸如都察院禦史們和其同鄉、同年的聚會、拜訪,看起來也都是非常正常的。因此外部監控很難得到精確信息,也就沒有引起錦衣衛的注意。
之後在關雎的提醒下,錦衣衛再一麵進一步強化監控,另一麵分析已有情報記錄,發現確實最近都察院的人和其他官員在最近一段時間的會麵頻率有些高了,結合其他方麵的蛛絲馬跡,大致已經可以確認其目的所在。
隻是徐欽現在也沒有太多太好的辦法,人都察院本就是文官係統的一部分,即使是部門惹人厭了些,可並沒有根本立場的矛盾。而且個人與個人之見的同鄉、同年等關係,也是天然的網絡。至少比起徐大少和錦衣衛這幫丘八,他們絕對算得上是自己人了。
都察院的人可以用請客吃飯加說服的方案秘密串聯,然而錦衣衛的話,除了用威脅的手段,還真暫時沒有任何與文官集團當中大多數官員產生交集的法子。可這威脅也不是隨便能用的,且不說這威脅就像是後世的核武器,在發射之前的價值遠大於實際戰力,更重要的是,真走到了這一步的話,會不會起到反作用?反而促使文官集團同仇敵愾,甚至也自絕於武勳集團?
懷著略感焦躁的心情,不等這邊收拾完畢,徐欽就馬上趕去了宮裏,準備向朱元璋匯報當前的會審進度,順便看看能不能在這邊探探口風。
由於涉及朱元璋的臉麵,皇帝陛下對這件案子可謂是全程關注。徐欽在每一次的會審結束後,都會親自向其匯報進度,前些日子沒有涉及到關鍵問題,若是會審結束的時間比較晚,等第二天早朝之後再做前一天的匯報也不成問題。
可今天情況不同!曹銘顯然是有些惱羞成怒了,再加上都察院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隻欠西風,他萬一真要鋌而走險,激怒了朱元璋,那大家就都慘了。所以必須將最新的情況和接下來最壞的可能發展向皇帝陛下報告,最好是讓皇帝陛下出麵鎮一鎮即將徹底變成瘋狗的都察院,再不濟,也要從皇帝陛下這裏得到一些特殊行事的首肯。
“哦,一個小小的副百戶,竟如此膽大妄為?!”在禦書房裏,朱元璋在聽了徐欽的簡略匯報之後,拿著今日的審理卷宗似笑非笑地問。
“陛下明鑒!臣雖未曾參與藍逆案的調查,但也能猜測一二。話說此案乃是謀逆大案,沾之即死,甚至累及滿門,任何犯官都不可能幹幹脆脆地招供,錦衣衛情急之下,動用些逼供手段也是情有可原。然眾朝臣基於自身的安危和道德觀,對此或有不理解之處,也是人之常情,真要論起來,雙方都沒有錯,隻是立場不同而已。而這個劉一平,也確實是品行低劣,其詐取犯官錢財,甚至意圖對犯官家眷不軌,乃是不爭的事實,由他來抗過此事,平息眾怒,也算是物盡其用。”
徐欽很清楚,在朱元璋的麵前,有些事是絕對掩蓋不住的,不如就幹脆點承認了。隻需有充分合理的理由,相信朱元璋並不會介意自己用一些小手段。
“嗯,也罷。此事也算是有個善終了。對了,你今日心急火燎的進宮,怕不隻是來報功的吧?”朱元璋就是個人精,徐欽故意火急火燎的來見他,就算是不說,他也果然看出了其中的不對勁。
“回陛下,確實有些麻煩之處。原本按理說,今日在劉一平的事情之後都察院彈劾蔣瓛的所有罪狀均已理清,臣以為此事幹係重大,久拖不決於國無益,本是該快刀斬亂麻,當即宣判才是。誰知曹右都竟強行壓住最終的判決,其用意…”
朱元璋聽到此處,哪還不明白曹銘想幹什麽,頓時怒火中燒!啪的一聲拍在禦案上,打斷了徐欽的話。
“荒謬!朝廷養他來,就是如此拖拉的麽?!”朱元璋有些話也不好明著說,隻能隨意給他安了個“罪名”。
“陛下息怒,臣還有另外一件事要稟報。”徐欽此時哪敢笑,更關鍵的還在後麵呢!
“有屁快放!”很顯然,朱元璋也意識到,這恐怕不會是什麽好消息。
“臣近日從各方查證到一些消息,說是都察院最近和朝臣們私下聯係得有些過於頻繁了…”
不等徐欽說完,朱元璋這下子是真勃然大怒!手掌再度狠狠地拍在禦案上,似乎連上麵的茶杯和奏疏都齊齊一跳。
“反了!他們這是要造反麽?!你,立刻下去調動錦衣衛…”朱元璋話說了一半,怒火漸消,也意識到這樣輕率地采用武力鎮壓顯然是不合適的,於是也隻得咽下了後半句。
“陛下息怒!臣以為,都察院及眾朝臣絕無謀逆之意,隻是恐怕,會在明日的早朝上對蔣瓛一案做文章!”徐欽自然也是順著朱元璋的意,先將其尷尬化解,再轉而回到了正事。
“做文章?他們還能做什麽文章?!聯合逼宮麽?這不是謀逆是什麽?!”朱元璋的氣雖然消了大半,可還是明顯氣呼呼地反問道。
“陛下息怒,以微臣愚見,他們這是打算繼續彈劾蔣瓛!”
“繼續彈劾?”
“不錯!有八成可能就是繼續彈劾,雪花一般的彈劾奏疏,直到彈劾到死為止!”
徐欽經過這些天和曹銘的交鋒,也基本對這個人有了個清晰的認識。以這個年代的水平來看,曹銘也算是非常有本事的了,至少若是黃子澄處在他的位置上,被自己和蔣瓛的雙簧給懟成那樣,早崩盤了。而他雖然狼狽了些,丟臉了些,卻始終也算是進退有據,甚至還能抓住一些反擊的機會。
而且從這些天他的表現來看,此人雖有些執拗,卻也不是傻子和瘋子,雙方的交鋒,看似激烈,可又始終都維持在一個合理的框架之內,雙方都非常小心規避著邊界。
據此來看,曹銘喪心病狂地,像一百多年後帶著百官跪宮門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畢竟朱大老板可是極度殘暴的皇帝。胡藍兩案以及郭桓、空印等諸多血腥淋淋的前車之鑒尤未遠,就算他曹銘失心瘋了,這滿朝的官員,也絕沒有幾個會陪他去死全家的。
所以設身處地地想一想,曹銘若是想在徐欽的嚴密保護下,還有朱元璋的暗中支持下,達到自己的目的,唯一合理的辦法就是繼續彈劾,往死裏彈劾蔣瓛!這繼續彈劾的事情,當然不能由都察院來做了,至少不能全部由都察院來做,否則場麵就太難看了:哦,你沒有達到弄死人的目的,就一直抱著,一口接一口的咬?這明顯是有辱斯文的,他們都察院也都是讀書人,要講體麵的。
那彈劾從何而來?自然是從他們串聯來的其他官員那裏來!
相信這朝中想要弄死蔣瓛的,絕非少數!此前大家是覺得,既然都察院的彈劾已經成功了,自然不能跳出去跟都察院搶食,可現在情況有變,再加上都察院主動出來串聯,情況就完全不同了。武勳這邊暫且不說,文官當中,由於親眷受到此前藍玉案擴大處理影響的人就不少,再加上一些年輕官員為了搏出位,也會積極響應,那彈劾的奏疏單憑數量就能直接把蔣瓛給砸死!
這樣一來,既不至於徹底惹毛朱元璋,又能順利迫使其不得不重新考慮對此案的處理意見。畢竟不收彈劾文書肯定是不行的,這和之前朱棣彈劾蔣瓛時不同,當時可以解釋為問題還沒有暴露,蔣瓛依然是好同誌,但現在人踏馬的都被雙規了,問題已經暴露了,你皇帝陛下再不聽意見,那就是明著包庇了!
麵對這種尷尬的局麵,朱元璋唯一合理的處理方式就是,也不繼續審了,就按照大家的意思,直接把蔣瓛給一刀砍了,算是便宜了他,也就此給這件事畫上了一個句號。否則的話,真要挨個審下去,估計少說這一年半載的,四司也不用做其他的事了,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經徐欽這一提醒,朱元璋也馬上意識到他們的目的了。畢竟皇帝陛下的水準也不低,很快就發現,這幾乎是一個死局。對朝臣動手,肯定是完全不行的,動蕩才剛剛稍微平靜一些,不管真假,繼續認真審下去也是不行的,這幾乎直接影響了整個帝國司法體係的正常運轉,甚至時間若是拖久了,再生出什麽變化,就更是糟糕了。
唯一的選擇,就是快刀斬蔣瓛,算是大家各退一步!
但這個結果卻不是徐欽想要的,就算是為了泡妞,呸呸呸,就算是為了本少爺的信譽,也不能被區區幾個儒生給踩了呀!何況這才是開胃的小菜,往後和他們掰腕子,甚至是直接火並的事兒還多呢!畢竟社會要改革,最根本的還是思想問題,而儒家,或者說是到了明代的儒家思想,已經開始落後於時代的發展了,不管將來怎麽辦,遲早肯定都是要砸爛孔家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