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開國推誠宣力武臣魏國公徐輝祖,錦衣親軍衛指揮同知徐欽接旨!”耿炳文將聖旨雙手高舉大聲喊道。


    “臣接旨!”徐家父子縱然心裏奇怪,卻也不敢有二話,見此情景隻得第一時間下跪接旨。


    在場的徐家其餘眾人,反應稍稍慢了一拍,更是不明就裏,不過也是接慣了聖旨,見慣了大場麵的,馬上也跟進,於是瞬間烏泱泱跪倒了一大片。


    “奉天承運皇帝,敕曰:徐氏嘉門,三代輔國,元良賢德,寶樹初成,惟願華蓋,永鎮社稷。故今欽定冠字,諭省聖命,謹加恪勉。禮儀既備,令月吉日,昭告爾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於嘏,永受保之,曰伯明敬父。欽此!”


    “臣謝主隆恩,陛下萬歲!”


    這旨雖是順利接下來了,可徐家父子都有些懵,事先一點風聲都沒有漏出來,甚至昨天徐輝祖去三請的時候,耿炳文都還像沒事的人一樣。照理來說,這麽大的事情,以耿炳文的性格,不至於拿來如此兒戲的。


    不過再怎麽說,總的來說這也是皇恩,是一項極大的榮譽。皇帝親賜冠字,幾乎是開國以來的頭一份,畢竟一般來說,這冠字都是父親和師長所賜,而一眾皇子皇孫們又不用這個東西,所以這一行為基本上就是公開表達了對徐欽的厚愛。更不用說公開在聖旨中以極高的規格肯定徐家的功績,也毫不吝讚美之詞地明確地表達了對徐欽未來的期許。這等聖眷榮耀,絕對可以說是別人家是怎麽都羨慕不來的。這一點在耿炳文臉上複雜的表情中就清晰地體現了出來。


    唯有徐輝祖是真有些臉黑,他辛辛苦苦為徐欽構思了多時的字號說沒用就沒用了。而且耿炳文這個老家夥,竟然一直瞞著,直到最後的關鍵時刻才拿出聖旨,還差點讓徐家出了醜,更準確的說,其實已經出醜了,接聖旨連個香案都沒擺,也是虧得在場的都是自家人,否則縱使是情有可原,卻也說不得還得被彈劾一個大不敬之罪。


    “長興侯,這樣做不地道吧?”努力忍著,等儀式完成,徐輝祖才黑著個臉問道。


    “呃,魏國公恕罪,老夫實在也是沒辦法。老夫也是剛剛散朝出宮的時候,才在半道上接到的聖旨。而且陛下在給老夫的這道聖旨上麵,明確要求老夫最後給欽哥兒冠字的時候才拿出來,你看老夫能有什麽辦法?”耿炳文一邊說,一邊從袖子裏拿出另一卷錦帛。


    原來耿炳文拿到的是一道手諭。趁著他展開給徐輝祖看的時候,徐欽也伸頭瞟了一眼。果然是朱元璋的中旨,一貫的白話風格,而且很任性地特意要求耿炳文一定要在最後的冠字祝詞的時候再拿出正式的敕書。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說一下明朝的聖旨大致分級。


    和之前曆代大致相同,明代正式的聖旨也可分為冊、詔、敕三等。


    簡單理解,冊對應的是冊封皇後、皇妃,及所有的爵位之類的最正式的場合,而且一般來說有明確的針對對象,也就是平時常說的冊封。詔書則是皇帝正式的發布公開命令的文書,內容大多是針對全天下臣民的公開信息,比如發布大誥、發布逆臣錄等法令的時候,就是用詔書。而針對於某一個人,或小團體的正式命令,但不涉及永久性和必須昭告天下的情況,則用更低一等的敕書。


    上述三種正式聖旨,一般情況下都是要經過整個朝廷認可的。明代廢相之前,這些都需要得到丞相、三省的認可和同意,才能夠順利的發出去。而明代中後期,內閣形成之後,也需要得到內閣的同意。


    但實際上,就算是在朱元璋廢相到內閣形成這段時間,其實這種正式聖旨一般情況下朱元璋也會在朝會上公議。隻不過朱元璋的權威夠重,就算是有時候像這次一樣,直接發出來,也沒人敢說什麽。不過這種未經公審的聖旨,在後來即演變為了明朝的中旨,實際上就是沒有公信力的聖旨的蔑稱。


    但不管怎麽說,聖旨就是聖旨,經過正式渠道出來的聖旨,如若有人不遵從,那便是毫無疑問地抗旨不遵。而即使是後來被藐視的“中旨”,也極少有臣子敢於正麵抗旨,最多就是借由一些迂回的渠道,來個封還之類的。


    最後皇帝有時還會臨時發出另一種非正式的聖旨,這種皇命一般稱之為手諭。這種非正式的聖旨,形製不定,有可能是直接用敕書的形式,也有可能是用耿炳文拿到的這種相對比較正式的錦帛,還有可能是一張小紙條,甚至有可能是直接傳旨人員口述,不過命令的內容一般都是比較小的事情。


    這種命令的具體效力,就要看皇帝本身的權威了。不過很顯然,朱元璋的權威絕對足夠,哪怕是最不正式的口諭,違抗的話也極有可能產生非常嚴重的後果。


    徐輝祖被他這麽一堵,也不好再說什麽,隻能強迫自己咽下了這口氣。冷靜下來之後他也不由得想,朱元璋親賜的這冠字,究竟意味著什麽?


    不管怎麽說,徐欽還是心情不錯的,總算是有字號了,也意味著自己的社會地位正式進入成年行列。雖說“明敬”這個字號讓他忽然想起了後世那位以個子不高而聞名的人,不過他倒也不是特別介意。


    實際上朱元璋親賜這個字號的用意再明顯不過,以帝國國號中的“明”為字,很難讓人不往聖眷優渥上麵想。至於後麵的“敬”字,則一方麵與他的名對應,一方麵也構成一組期許極高的褒詞。


    一件人生大事落地,按照常規是該慶祝一下的,於是徐大少這天晚上便在恨別館的畫舫上大開宴席。一方麵是慶祝冠字禮成,另一方麵也算是這個年代婚前的一個單身趴。參會的除了包括臨時趕回來的郭鏞在內的那一大票紈絝狗友之外,自然還要加上朱小胖這個好色如命的家夥,然後他也請了戚長征、謝鎮等幾個平日裏玩得比較開的別動隊少俠。


    如此一來人數便超過了二十人,宴會請的也全是京師最頂級的姑娘,幾乎將整個京師的頭牌一掃而空。也虧得是徐欽麵子大,否則就算是一般的公候子弟,恐怕也很難達到這種全城包場的壯舉。


    此時距離他與朱雲輕的大婚隻有幾天了,不過由於之前的捉奸危機他來了一撥神仙操作,雖然和朱雲輕簽訂了一份口頭的君子協定,但也順勢把那位魔女郡主夫人給基本搞定了,這種明顯是應酬的場麵,反而安全了不少。


    正所謂酒是色之媒,色是佐酒料,加之大家都是社會地位不低的高端玩家,沒用多久兩邊的人馬也迅速打成了一片。


    一來江湖人士這邊有朱高熾這個親王世子帶隊,二來是其實這些頂級紈絝也並非那種狗眼看人低的傻逼,反而大多數人都因為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有著極佳的教養,現在更是好奇心旺盛的年紀,對傳說中快意恩仇的江湖那是非常的感興趣,自然對戚長征等人客氣得很。


    並且這又是一起出來玩,男人三大鐵,可不是說著玩的,一邊喝酒一邊和漂亮姑娘調笑著,大概是男人之間最快建立友誼的方式了。


    一大群精力旺盛的男人,加上一大群妖嬈且異常開放的女人,場麵果然很快就趨於失控了。郭鏞這個幾個月不知肉味,或者說隻是偶爾吃了些粗茶淡飯的家夥,乍一見到那樣妖嬈的姘頭,有些情難自禁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朱高熾這個小色痞,明明一直帶著漂亮的老婆在身邊,可表現得卻比郭鏞更饑渴,若不是顧忌到最基本的禮義廉恥,怕是馬上就要當眾表演了。


    受到這兩組的帶動,其他人也慢慢開始參與到群魔亂舞之中,唯一還算正常的,也就隻有徐欽和關雎。關雎隻是微微有些臉紅地挽著他的手臂,盡量不去看場中的天魔靡舞。徐大少也隻是無奈地喝酒吃菜,反正這麽熱烈的場麵,也不需要他再出麵調動情緒了。


    正當事情飛快地向不可控製的方向狂奔,徐欽甚至正在心裏思量,是不是該帶著關雎跑路的時候。原本在畫舫旁的護衛小舟上的孫孝廷突然輕手輕腳地闖了進來,然後跑到徐欽耳邊,向他報告了一個重大消息。


    徐欽一聽這個消息,即使以他的定力,馬上臉色也為之一變。


    原來是錦衣衛和多地地方官府共同追查多時的張允終於露出了馬腳,徐欽內心一直緊繃著多時的心弦也一下子就鬆了下來。


    其實不管張允的武功有多高,雙方的實力對比依然是天差地遠,幾百張軍中的製式強弩,再加上周密的部署就足以讓他有來無回。更何況現在還有一群年輕的江湖俠士組成的特別行動隊,他的個人機動能力也幾乎被扯平。唯一剩下的優勢,就隻是藏身暗中這一點而已。


    徐欽不怕他不動手,就怕他一直藏著,杳無音信,須知隻有千日做賊的,沒有千日防賊的。反倒是隻要查出了蛛絲馬跡,其實反倒是讓人放心了不少。


    要說這位也真是神通廣大,他那麽明顯的體表特征,居然能藏得那麽隱蔽,實在是讓徐欽深感佩服。


    不過現在終於還是被帝國政府嚴密的布控網絡給抓到了尾巴,雖然隻能算是一點兒蛛絲馬跡,但卻是很關鍵的一點,這意味著張允的行蹤不再是毫無頭緒。至少是從完全的猜測,變成了有事實根據的猜測,進一步的搜索範圍也基本上可以鎖定在應天城內外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妖嬈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子江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子江山並收藏我的妖嬈大明最新章節